長春教育學院
《長春教育學院》成立於1952年11月,是經吉林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歷史悠久、享有較高社會聲譽的成人本科高等師範院校。
長春教育學院的前身是「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 1952年11月1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成立;1960年9月,學校遷到漢口大街14號(西廣場);1975年,經省委組織部批准學院為縣團級單位,改稱為「長春市教育學院」;1988年9月,學院被更名為「長春教育學院」。
學院占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56.97畝),總部位於長春市中心的三角廣場南側,分部坐落在長春市南湖岸邊南側;學校有教職工192人,其中專任教師152人,教授12人、副教授53人、講師64人、助教[1]23人,在讀博士生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52人。
目錄
歷史沿革
1952年——長春市中小學教師業餘進修學校
1954年——長春市中學進修學院
1958年——長春師範專科學校
1960年——重新組建「長春市教師進修學院」
1972年——長春市教育學院
1988年——長春教育學院
長春教育學院的前身是「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
1952年11月1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成立。
1953年又招收新的學員,稱為「乙班」。
1954年,學院遷到五中院內,機構也作了調整,以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為主體,附設了小學教師進修學校、中小學教師政治學校和函授師範學校,提出了以短期培訓為主與系統進修提高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1956年,鄒桂伍同志任學院副院長,學校成立了黨支部,王澤芳任支部書記。
1960年9月,學校遷到漢口大街14號(西廣場)。正當學院轉入正軌、建設發展剛起步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所有業務工作處於了停滯狀態,校舍一度被部隊占用,一些教師和幹部被迫離開工作崗位,直到1972年部分教師才逐漸返回學校。
1975年,經省委組織部批准學院為縣團級單位,改稱為「長春市教育學院」。
設有7個教學系:政史地系、現化生系、體音美系、中文系、數學系、外語系、教育系和微機電教部。設置的本科專業有14個:漢語言文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地理科學、美術學、音樂學、體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16個。現有在籍學生4000多人,其中函授生3100多人,全日制[2]學生700多人。
師資力量
截止2021年7月學校有學院有教職工14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41人;設有13個教輔部門及8個教學系(部),成人學歷教育共開設了13個本科專業和10個專科專業。
現有教職工217人。專任教師1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66人,講師49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5名。有1人因教育、教學業績突出享受長春市政府特殊津貼;3人獲曾憲梓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3人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和勞動模範等;1人被評為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學院常年聘請外籍教師任教。從1994年開始,已經連續10年利用暑假時間集中聘請外籍教師為長春地區中學外語教師舉辦英語口語強化班。
教學建設
院內設有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學生處和政治、歷史、語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教育理論、體育、音樂、美術十三個教研室。長春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長春市教育學會也附設在學院。全院教職工164人,其中教師113人。學院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全市不足大學本科畢業的高中教師和不足大專畢業的初中教師的業務提高;還承擔着長春市中小學教導主任以上領導幹部的培訓任務。從1978年到1984年,舉辦了物理、數學、英語本科班;離職進修大專班;業餘大專班等,培訓學員近2000人。加強師資培訓的同時,學院更注重教學研究及幹部培訓,1978-1984年以來共辦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班55個,領導幹部教育理論學習班14期。
伴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學院的地位也日漸提升,國家出台的130號文件當中承認教育學院屬於成人高等學校。與此同時,吉林省教委也批准了長春市教育學院走高教評職學科,這樣,我院老一輩專家胡丁一、朱英民、崔景恩、王儉、曹也鶴就成了吉林省成人高校也是長春市教育學院的首批教授。這批專家學者,他們思想活躍,治學嚴謹,學風正派,成果豐富,為長春市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新中國師範教育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作為我國中小學在職教師業務提高的一條重要渠道,教育學院自產生之日起,便與我國中小學教育構成了相輔相成共生的關係。而長春市教育學院從初創到成長,為長春地區中小學教師政治、文化、業務水平的提高,中小學教師學歷提高,教育行政幹部培訓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開拓創新
80年代中期開始,人類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世界已進入一個以科技和教育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年代。剛剛經歷撥亂反正走向正規的中國,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教育成為復興中國的主旋律。作為師培、干訓基地的長春市教育學院,同我們偉大的祖國一起,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1985年,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學院遷入了新建的萬米教學大樓,基本上解決了教學基地問題,同時也改善了辦學條件,重新裝配了物理、化學、地理、語音等9個實驗室和1個微機房,實驗設備基本配套成龍。圖書館也更新了全部設備,建有閱覽室2個,書庫11個,藏書達9萬多冊,各種刊物、報紙700餘種,與國內300多所學校建立了資料交流關係。隨着教學條件的改善,學院的組織機構也發生了變化。1985年初,市教育局副局長李廷和兼任院長,實行院長負責制。黨組織由原來的黨總支改為黨委,李文堂任黨委書記。劉長林、胡丁一、桑廷洲、俞濤任副院長。1987年,經市編委批准,市電化教育館併入學院。1988年初,市教育局教研室併入學院,學院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了擴大辦院規模,黨委決定將原有的10個科改為系的建制,同時增加了民族教研部、電教部和院刊編輯部、職業技術教育部、函授處、幹部培訓部,還有與學院合署辦公並由學院代管的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以及靠掛在學院的教育學會。
1987年,根據學院的性質、任務、特點,確立了圍繞一個中心(以提高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素質為中心);實行三個並舉(師培和干訓並舉、普教和職教並舉、教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並舉);樹立三個服務思想(為中小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把握四個為主(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以普通教育為主、學歷教育和專業合格培訓以專業合格培訓為主、系統培訓和短期培訓以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為主、城市和農村以農村為主)的辦學思想。1988年9月,學院被更名為「長春教育學院」。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同志還親自為學院題了院名。
從1985年到1991年,學院先後舉辦了高師大專班、專科業餘班、專科函授班、中師函授班、脫產大專班、各種高中層次的短訓班等,學員達3萬多人。在眾多形式的辦學中,電視高師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89年,長春市整帶初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僅有20.12%,有的縣僅有13%,如果沿用過去的辦法培訓全市初中教師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標準,至少需要38年。1990年9月,市政府決定,全市(重點是農村)全面採用電視教育形式培訓初中教師。衛電教育包括自學、收視、輔導等多種教學環節,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其中教學輔導起了橋樑作用。長春教育學院承擔起了整個長春地區的教學輔導工作。廣大教師深入市、縣、區,培訓學員近6000人。1994年,全市初中教師的學歷培訓任務基本完成。
在師資培訓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學院的幹部培訓工作也喜獲豐收。從1985年到1992年,舉辦了中學領導幹部短訓班、職業中學校長培訓班、骨幹校長研修班、校長崗位職務培訓班、青年幹部培訓班等30餘期,培訓學員近5000人。隨着國家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院的改革也不斷完善,特別是在教研與科研中,本着以教研、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加大了教科研工作的力度。1986年8月,長春地區的初中教員的教材教法考核工作由學院負責,參加考核的教師達5200多人。1987年,學院舉辦中學教師《專業合格證書》文化專業知識輔導和錄音教學活動,5個專業進行了錄音教學,製作錄音帶658盒。由於在長期的師資培訓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顯著,1991年長春教育學院榮獲了省教委頒發的單項師資培訓獎。
80年代末期,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向縱深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橫向聯合與交流。作為基礎教育的培訓基地,長春教育學院緊跟時代步伐,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1987年,與日本香川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友好關係。此外,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專家來院講學。如日本香川大學系山東一教授,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專家瓦蓮京娜·謝爾蓋耶芙娜·沃爾科娃,美國比佛斯教授,英國羅德·勞倫斯教授等;國內的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呂型偉,中央教育行政學院教授李冀,吉林大學心理學教授車文博等。通過這些外事交流,長春教育學院的教師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闊步前進
90年代初期,中國第三代領導人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中國的教育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以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作為服務於基礎教育的長春教育學院擁有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1992年,長春教育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黨委書記李鳳翔,院長郭建樞,副書記王兆武,副院長胡丁一、許前茂、劉長林、桑廷洲,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同時,學院教職工已達3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6人,講師46人,教師結構趨於合理,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機構仍然延續1991年設置,1994年又增設了圖工部、微機工作部,1997年,繼續教育辦公室成立。全院職工在新班子領導下,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
1994年,學院確定了自己的職能,即培養高層次繼續教育人才,同時也明確了辦院方向,即改革興院、質量興院、文明辦院、法規治院。服務的方向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從1992年到1999年,學院創辦了師資班、小教大專班、函授專科班、函授本科班等,培訓學員近4萬人。
1994年7月1日至8月9日,與美國英語學會首次合作的英語強化班在我院的分部正式開學。至今共舉辦9期,培訓學員達1000餘人,為我市中小學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隨着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干訓的任務日益繁重。為了培訓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夠站在時代制高點的校長隊伍,學院在干訓方面加大了培訓力度。經過「八五」的校長崗位培訓和「九五」的校長提高培訓,長春市中小學校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了分層次、分類別、多形式,重實效的干訓新格局。多年來,長春市的干訓工作一直被省教育廳評為先進單位。
1998年,為了提高我市中小學校長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使他們在盡短時間內掌握教育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知識,我院與東北師大教科院聯合舉辦了「教育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班」。首批共有142名中小學校長參加了學習,已有500名校長獲得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之後,中文、物理、化學、心理等專業也相繼舉辦了碩士研究生課程班。
教育學院不同於普通的師範院校,它的主要任務是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開展以崗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而隨着教師學歷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教師的職後崗位培訓則顯得尤為重要。1999年,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了全市中小學教師素質教育操作能力崗位練功活動。學院組成了110名專家評委,深入18個縣、區、市區和市屬校聽課,共聽評課681節。這次大規模的聽評課活動,不僅體現了長春教育學院的督導作用,同時也為學院進一步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長春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教育技術起步早、抓得實,被原國家教委推薦為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區域性實驗「全員計算機培訓課題組」牽頭單位。從1999年起,繼續教育辦公室參與組織了這一龐大的培訓工程,對全市50歲以下中小學教師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到2002年7月,培訓人員初級6萬人,中級4萬人,高級5千人。長春計算機全員培訓的經驗曾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交流。為了加速信息技術同學科教學整合,又開展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經過學院培訓,許多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中,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科研工作一直以來是長春教育學院十分重視的一項工作,「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帶教學」已是長春教育學院人的一種共識。從1992年到1999年,學院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學術研討會,出版了五本論文集,它代表了多年來學院的科研成果。這些論文有的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有的獲國家及省市優秀論文獎。1998年,院刊《教育實踐與研究》改名為《長春教育學院學報》,公開出版發行,並在200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學報。這不僅擴大了學院的影響,而且為全市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教學、科研舞台。
20世紀90年代末期,長春教育學院的外事工作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廣交朋友的格局。為了適應新的需要,開始探索國際間的合作。1996年7月,韓國全羅北道教育廳訪問團一行8人來我院參觀訪問。此次來訪旨在相互了解、探索合作項目。雙方經過多次討論磋商,最後達成協議,從1998年開始,韓國陸續向我院派出留學生近20人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通過在我院的學習,韓國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他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
長春教育學院作為本地區基礎教育的師培、教研、干訓、科研和繼續教育的中心,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秉承着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性、綜合性、師範性、高教性、職後性和示範性的辦學之路,成為了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中學師資培訓和領導幹部的基地。
四、新世紀展望
2000年,黨委書記滿海霞、院長楊強先後走馬上任
1994年至2000年學院黨委連續6年被市教委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2002年,長春教育學院均獲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001年底,長春教育學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實現了幹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全院教職工的積極性,給學院各項工作注入了活力。當時,學院現設總部和分部兩處教學區域,總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設有現代化的微機室、語音室和微格教室;專業的理、化、生、地實驗室;高標準的畫室、琴房和舞蹈教室;設施完備的宿舍、食堂、運動場和圖書館。有教職工2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3人,下設13個教學系,共開設師範類的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10個,基本涵蓋了基礎教育的各個學科領域。
2002年6月-8月,長春教育學院組織了長春地區中小學領導幹部新課程培訓班,採取「參與式」為主的培訓方式。分層次對培訓者、校領導、骨幹教師和起始年級教師進行了市級新課程培訓,收到了很好效果,為新課改的實驗推廣提供了有力保證。
2000年,學院在函授教學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摒棄了過去一支筆、一張嘴、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教學、討論式教學方式走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成功,擴大了學院的影響。在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學院函授專科、本科招生人數近2000人,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五、探索中發展
2003年學院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孫久山任長春教育學院院長。新一屆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在深刻分析長春教育發展形勢和學院自身實際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辦院方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基礎教育為宗旨,以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以黨建工作為保證,團結和帶領全院教職工面對國家教師教育政策不斷調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形勢,依然堅守着教師教育主陣地,並在堅守中創造出了可喜的業績。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課程培訓是十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轉變繼續教育模式的關鍵性工作。幾年來,我院根據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按照「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強化學科,傾斜農村」的方針,不斷探索創新,在教師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實效,對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多次獲得榮譽稱號,而且在省內外同行中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2002年,我市中小學開始新課程改革實驗,學院先後組織5萬多教師參加了新課程培訓,採取了先進的「參與式」培訓形式,效果很好。2007——2008年組織了全市約5000多名高中起始年級教師進行了高中新課程改革市級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通過新課程培訓,廣大中小學教師能更好地將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促進了教師觀念和角色轉換,保證了長春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進行。
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長春教育學院在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方面求實創新,到2005年底,95%的中小學教師參加了信息技術初級培訓,90%參加了中級培訓,30%參加了高級培訓,3000多教師獲得了信息技術培訓高級證書。通過培訓,90%的教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信息資料,有50%以上的教師能將信息技術運用於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活動中。
教師隊伍實力的增強,需要培養大批骨幹教師起示範、帶頭作用。經過多年建設,市級骨幹教師已達3000人,縣(市)區級骨幹教師6000多人,鄉校級骨幹教師12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規模適當、質量較高的骨幹教師梯隊。通過舉辦市級骨幹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專業發展論壇、送課下鄉等活動,使其自身素質能力得到提高,充分發揮了他們在課改實踐中的作用。
支持農村教育,努力縮小城鄉教師教育差別已成為師培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04年開始開展「百人下鄉、千人進城」等活動,加強農村教師培訓,組織3000多農村教師集中市里免費培訓,組織骨幹教師和學院專家到農村送課500多人次,覆蓋全市150個鄉鎮,受益農村教師達3萬多人。
多年來,學院始終堅持干訓帶師訓的原則,致力於打造一支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好、專業水平高、辦學能力強的中小學校長隊伍。學院以提高中小學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全面完成了全市3724名校長的培訓任務。「十五」以來,我市一直是全省干訓工作先進單位,並始終在全省發揮着引領示範作用。
在校長培訓工作中,學院採取多層次分類別培訓,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及培訓任務,開展了全員校長、後備幹部等各級各類培訓工作。其中,用5年時間實施了「千名農村校長教育普惠工程」,每年有200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免費進城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中小學校長整體素質,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十五」以來,先後共舉辦各類培訓班800餘個,全地區參培校長超過10萬人次,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提高培訓的合格率達100%。
在干訓方面,建立多元化培訓渠道,強化骨幹校長培訓。依託東北師大、北師大等著名高師院校培訓骨幹校長,通過聯合舉辦教育管理碩士研究生課程班以及高級研修班等形式,先後組織800多名校長赴北京、上海等地培訓。與此同時,又同哈爾濱、瀋陽、大連三地教育學院成立了「三省四市」校長培訓合作共同體,共享優質培訓資源。我市有國家級骨幹校長28人,省級骨幹校長102人,市級骨幹校長288人。
在校長培訓工作中,除了常規培訓外,還不斷探索創新新的培訓模式。2008年建立了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長春市十一高中等21個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基地,先後組織兩期「影子培訓」,共有61名校長參加。這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特色鮮明的培訓模式,使學員與專家校長零距離接觸,真正學到了好的辦學經驗。同時還通過成立講師團送培下鄉,實行強校帶弱校捆綁式發展等方式,促進校長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十五期間,學院學歷教育穩步進行,成人函授班教學是我院學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院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活力的重要基礎。從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高度出發,立足於擴大規模、提高層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升實力的工作目標,擴大招生宣傳,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實施教學中,緊密結合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這一熱點問題,改革傳統的成人學歷教育模式,通過調整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轉變教育觀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等一系列舉措,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004年,學院向省教育廳申報了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公共事業管理和學前教育五個本科專業均獲批准,我院學歷教育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學院辦學規模日趨合理,辦學結構不斷優化。
「十五」末期,對於學院來說,招生是學院工作出中的重中之重,是關係到學院生存與發展的一件大事。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進行專題研究,根據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確立了多種形式辦學,拓寬辦學渠道,擴大招生的工作思路。經過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經過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聯合辦學單位溝通與協調,普專班招生由此前計劃招生100人,增至400人,成人招生報考人數達到2600多人。
2005年6月份,學院迎來了建院以來的首次省級普專班教育教學質量專項評估。對學院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能否通過評估關係到學院下一步的生存和發展。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此次評估,成立了評估領導小組,院班子召開會議,組織相關部門先後到四平師院、長春理工大學、白城師專等兄弟院校調研,了解評估的程序和步驟,確立了「迎評促建、重在過程」的評建工作思路,準備充分,組織得利,全院上下通力合作,達到了預期效果,專家評估組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次評估檢查促進了學院辦學和條件的改善,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求,按評估標準要求,學院在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絡等設施的更新和改造上累計投入60萬餘元。在普專班教學管理方面健全和完善了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加強了對課堂教學的檢查和評估,結合教學,開展了2004—2005年度教學質量調研和評選優秀課活動。有15名45以下中青年教師被評為優秀課獲獎者,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006年,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重點,全方位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了教學工作大檢查活動。班子成員紛紛深入教學,深入課堂,對普專、函授、英語強化班等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評估,制定並出台了「課堂教學常規」備課制度,同時,招生工作克服重重困難,按計劃完成了任務。除此之外,還結合市場需求,開設了主持與播音、法學、旅遊、藝術教育等新專業。
成人本、專科教育雖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為了穩定規模、規範辦學,學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積極爭取省教育廳支持,使學院成人招生計劃基本保持穩定;二是藉助政府行為推動學院招生工作,組織召開地區學歷教育工作會議,有力推動了五縣(市)、區教師學歷教育工作的開展;三是逐一與原有和新增聯辦單位重新簽署辦學協議,規範聯合辦學行為;四是配合函授教育學制調整,全面修訂了各專業教學計劃;五是署期面授期間組織了大規模的聽課活動,促進成人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同時,加強函授教學管理及函授教學站(點)建設,有力地推進了成人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
長期以來,學院以科研活動促進教學改革,以教學改革推進科研工作,形成了具有指導性、實踐性、針對性的科研特點。截止到2002年,學院教師專業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有180餘篇,省級刊物上有310餘篇,市級刊物上的有180餘篇;學術專著有90部,合著325部;先後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14項、省級課題11項、市級課題14項,許多文章、論著在國際國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全院教職工將50年來的科研成果進行了統計並選取45篇編輯成《長春教育學院紀念建院50周年論文集》,召開了學術研討會,有13人被推薦在全院大會上進行了交流。
2003年,學院科研工作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教師教育等重點工作來進行,召開了全院科研工作大會,成立了新一屆學術委員會,國家級和省級30餘個課題啟動,三分之二教師參與到課題中來。
2004年5月,學院召開了「新課程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課題啟動儀式大會。9月份召開學院第七屆學術研討會,推出10名教師的論文在全院大會上宣講。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我院被長春市教育局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在全國教育學院第二屆學報評比中,《長春教育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教育學院優秀學報」。在教育部「十五」規劃「新課程師資培訓」課題第五屆年會上,我院有二人評為一等獎、三人評為二等獎、二人評為三等獎。
十一五期間,學院制定了科研工作實施方案,撰寫了《長春教育學院「十一五」課題指南》,從「學院整體工作」、「教育理論」、「素質教育」、「校長培訓」等方面確定了80多個研究課題,形成了《長春教育學院科研工作管理辦法》,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趨向規範化。在第三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大會上,我院有1人獲論文類二等獎,7人獲論文類三等獎,實現了科研工作的歷史性突破。此外,由黨委編寫的《長春教育學院信息》,在全國二十幾個兄弟院校交流,因質量高、信息量大、傳播及時,受到了一致好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完成教師教育主體工作的同時,學院還充分挖掘、利用和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面向社會提供各種教育服務,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1994年開始我院就承力了由中國教育國院交流協會與北美英語協會合作舉辦署期全封閉式英語教師口語強化班,截止2009年,已辦了13期,先後聘請103位北美教師,為長春地區培訓英語教師3000多人,對長春地區英語教師的語音面貌、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國際化做出了突出貢獻。引進的「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是國家教育部與英特爾公司在共同推進中國教育發展中的合作項目,從2001年至2007年共培訓主講教師843人次,學科教師22998人次。該項目培訓工作的開展深刻改變了參培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有效地推動了新課程的實施,也為今後開展教師培訓提供了經驗和借鑑。學院多次被評為該項目國家級、省級優秀管理單位。
自2001年以來學院啟動了市民外語工程,面向教師、公務員、在校大學生、軍人及普通市民開展准初級、初級、中級、高級四個級別等級考試,對提高長春市市民外語水平、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院還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學生、教師及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及心理諮詢服務,僅2007年以來諮詢服務1350例,社會反響良好。與此同時,學院成立了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並在各學校成立了語言文字工作機構,初步建立起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長效機制,現已完成教育系統52000多人的培訓測試工作,並開始有步驟地將培訓測試工作向公務員、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拓展,完成「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迎檢工作,受到上級的好評。
在克服各種困難、出色完成學院承擔的各項工作任務過程中,學院人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院的職能得到了強化和拓展。
六、挑戰中轉型
隨着教育的發展,各類高校均設置了成人教育學院,這對我院辦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成人招生越發緊張。面對挑戰,我院仍堅持多渠道發展方向,採取聯合辦學方式,在激烈的成人教育大戰中,仍能完成每年的招生指標。但是困難不容忽視,特別是2008年省教育廳取消了學院普專班招生計劃,學院失去了重要的經費支撐。在這種情況下,學院採取了走出去,向兄弟院校學習取經的戰略,先後赴瀋陽、大連教育學院考察,吸收他們辦院的經驗,立足本院的改革。特別是2008年9月,新院長王廣洲上任後,新一屆領導班子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科學定位學院的發展方向,作出了工作重心從學歷教育向教師繼續教育轉移的戰略決策,將校長培訓、教師培訓作為我院的中心任務,確立了「以師為本,管理立院,科研強院,服務興院」的辦院理念,進一步明確了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院宗旨,充分發揮我院在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研究、引領、示範、服務的作用。通過培養名師隊伍,建設重點學科、打造品牌培訓項目、創新體制機制、提高校長培訓和教師培訓的質量,力爭用3—5年時間把我院建成集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諮詢服務三位一體的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教育學院。
2009年4月20日,滿海霞書記、王廣洲院長在市政府606會議室,向副市長鄭文芝進行了我院工作情況匯報。滿海霞書記代表學院領導班子就學院概況、這些年取得的成績、下一步工作任務及存在的問題做了詳實的介紹,提出繼續秉承「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辦院方向,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要以創新教師教育為主,搞好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養培訓工作。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兼顧做好其它工作,充分利用學院現有資源,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長春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長春市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專業成長,充分發揮學院的研究、引領、示範、服務功能。
鄭市長肯定了學院過去取得的經驗和成績,對學院下一步發展提出了要求,強調學院要爭取培訓權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教師教育教學上下功夫,在培訓方式、培訓方法上創新。王樹彬局長也肯定了學院為長春市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同時,提出學院要繼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靠機制把學院辦活。這次匯報之後,學院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和學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學院工作重心的調整和轉移,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為學院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針對青年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的問題,採取選派青年教師到中小學實踐鍛煉的措施,讓青年教師儘快補上實踐這一課。四十歲以下教師到中小學學習鍛煉一年,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了解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培養青年教師結合教學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教師常態聽課、調研工程,堅持聽評課制度,研培結合,鼓勵教師深入課堂任課、聽課,全面了解中小學教學情況,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做好調研、教研工作。由於措施得力,方向明確,學院在近幾年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校長培訓工作成效顯著
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干訓人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3720名校長及247名骨幹校長的各項培訓任務。同時,針對校長的不同需求,開展了全員校長、分崗校長、骨幹校長、民辦校長、中青年後備幹部等多層次分類培訓,先後組織各級各類培訓班515個,培訓78187人次,切實滿足了校長的崗位需求。針對學校管理的客觀要求和校長的實際需要,創新了培訓形式,在「影子培訓、校長論壇、課題研究、案例教學、現場觀摩和學習考察」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斷提升培訓工作水平。其中,「影子培訓」是我市校長培訓工作中最具影響力的培訓模式,教育部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專程考察我市「影子培訓」,給予了充分肯定,部分省、市的同行還專程來學院學習「影子培訓」的做法和經驗。已經建立起21個「影子培訓」實踐基地,組織了五期「影子培訓」,共培訓校長153名。
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業績突出
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部署,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按照「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強化學科,傾斜農村」的方針,經過不斷的探索,形成了有長春特色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在全省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發揮了引領、示範作用,多次獲得榮譽稱號。
為了保證長春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進行,先後組織了7000多名高中教師參加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和角色的轉換,為長春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堅持將骨幹教師培訓作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先後組織了多次市級骨幹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專業發展論壇、名師講堂、骨幹教師「送課下鄉」、等,提高了骨幹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切實發揮了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和引領作用。2011年舉辦的全市英語骨幹教師導學案設計大賽和音樂骨幹教師基本技能大賽,是很好的「以賽代培」的範式,達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提高「的目的。長春市市級骨幹教師基本形成了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學科齊全、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骨幹教師隊伍。
根據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在對長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狀況進行為期兩年的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了長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培訓資格認證工作,舉辦了五期培訓班,培訓教師達507年,覆蓋了全地區,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從業能力和水平,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的發展。
學歷教育工作積極推進
長春教育學院是長春地區中小學教師學歷提高培訓的主要基地,幾年來,學院一方面努力開拓生源,保持辦學規模,一方面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遠程教育培訓已成為學院學歷教育的主要培訓方式。我院開設的20多個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專業,涵蓋了基礎教育開設的全部學科領域。經省教育廳批准,學院現已面向省外招生,在校生近2500人。
科研工作取得新進展
2009年10月23日,由王廣洲院長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區域性農村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開題會在我院321會議室召開。我院近三分之二二教師參加該項子課題的開發,2012年初,順利結題。2010年12月17日,學院第十屆學術交流暨科研成果獎勵大會在六樓會議室召開。為了加強繼續教育理論研究,積極探索研究繼續教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我院組織了兩屆教師進修院校系統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討與經驗交流會,共收到論文200餘篇,推動了長春市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促進了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方法的改進。為了讓學院教師掌握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學院組織了多次講座。2009年5月,我院聘請省教育學院繼教辦主任為全院教工作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專題講座。6月,我院聘請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孔凡哲教授為全院教職工作了一場題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問題及解決途徑」的專題講座。11月,聘請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玉蘭研究員為我院教師作了「關於教育科研及課題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報告。
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的自主研發和使用
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是在澳大利亞專家研發的課程管理平台的基礎上,結合長春市教師教育的實際,深入研發其使用功能建立的課程管理平台。平台建設歷時五年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經科學研究、深入開發、試運行和正式啟動等階段建成並投入使用。2007年從課題研究入手,研究論證教師培訓平台的建設問題。2009年對4000多名中小學德育教師進行文本培訓的試驗,2010年分四期對700多人進行文本教育技術初級培訓。為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完成了長春市60000多名中小學教師網上問卷調查。2010年對平台進行了升級改版,實現了音頻、視頻的培訓。2011年初,學院組織了教師進行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開發90多門音頻、視頻的培訓課程。作為全員教師培訓的必修課。2011年分三期對1040人進行了教育技術初級培訓。2011年4月20日,長春市教育局、長春教育學院召開了「長春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啟動儀式」,副市長鄭文芝參加了會議,並啟動了平台按鈕,市教育局王樹彬局長做了重要講話。2011年11月份,學院通過平台對中小學各科教師進行了遠程學科培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0年的歷程,是長春教育學院歷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新的起點。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長春教育學院人將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依託,不斷轉變觀念,提高應變能力,在挑戰中走在時代的前面,擔負起長春地區基礎教育改革排頭兵的重任,正引導長春的基礎教育事業走向更大的輝煌!
學院機構
學院設有干訓部、繼續教育部、教務處、科研處(含編輯部)、黨委辦公室、學院辦公室、人事處、工會、團委、保衛處、財務處等教輔行政處室。此外,長春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長春市教育學會、長春市外語工程考試辦公室、以及長春市普通話水平測試辦公室等長春市教育局附屬機構也設在學院。
院長:趙有生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鄒德明
院長王廣洲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鄒德明負責學院黨委日常工作,主持學院紀委工作。分管幹部、人才、宣傳、統戰、老幹部、群團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學院網站管理工作、綜合治理工作。
分管部門:黨委辦公室、工會、團委、婦委會。
副院長李亞波分管成人學歷教育工作、幹部培訓工作、教師培訓工作、教師繼續教育研究工作、繼續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分管部門:教務處(招生辦)、各教學系部、干訓部、繼續教育辦公室、繼續教育研究室、繼續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副院長馮俊朋分管行政後勤、財務管理、安全保衛、物資採購、局域網建設、工程建設、社區學院工作。
分管部門:院長辦公室、財務處、行政處、保衛處、第二社區學院。
副院長趙鐵瑛分管科研工作、學報工作、圖書資料工作、教育學會工作、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人事工作。
分管部門:科研處(學報編輯部)、圖書館、學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人事處、教育人才開發部。
歷任院領導
1952年 石方院長
1952年——1956年 張玉琦院長
1956年——1968年 鄒桂伍副院長
1956年——1958年 王澤芳黨支部書記
1968年——1972年 金鳳化副院長
1972年——1978年 趙潔童院長
1978年——1979年 鄒成 副院長
1979年——1980年 楊福義院長
1980年——1984年 胡文斌院長
1980年——1984年 岳嵩山黨總支書記
1984年——1992年 李文堂黨委書記
1985年——1987年 劉子忠 院長
1985年——1992年 李廷和 院長
1992年——2000年 李鳳翔黨委書記
1992年——2000年 郭建樞院長
2000年——2004年 楊強 院長
2004年——2008年 孫久山 院長
2000年——至今 滿海霞 黨委書記
2004年——至今 王廣洲 院長
學院設有現代化的語音室、微機室和微格教室;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實驗室、畫室、舞蹈教室和琴房等,設施齊全。學院圖書館設有閱覽室、教育理論新書屋、書庫等,藏書達12萬餘冊,報刊雜誌700餘種,是長春市基礎教育系統的圖書資料中心。學院的院刊《長春教育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200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學院優秀學報。學院總部和分部設有教職工和學生食堂、宿舍,可同時容納600人食宿。
視頻
長春教育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助教丨教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搜狐,2018-08-07
- ↑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到底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搜狐,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