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的特徵
哺乳動物是動物世界中形態結構最高等、生理機能最完善的動物。與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最突出的特徵在於胎生以及其幼崽由母體分泌的乳汁餵養長大。哺乳動物具有比較發達的大腦,因而能產生比其他動物更為複雜的行為,並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世界上現存的哺乳動物有4000多種,雖然它們都已經高度進化,但仍具有很多共性: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體溫基本恆定,身上披有毛髮,以保護身體、隔絕冷熱等等。[1]
「哺乳動物」意思: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子。除最低等的單孔目動物為卵生以外,其他哺乳動物均為胎生。
哺乳類是一種恆溫、有脊椎動物,身體有毛髮,大部分都是胎生,並藉由乳腺哺育後代的生物,哺乳動物是動物發展史上最高級的階段,也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個類群。
特點介紹:
哺乳動物隸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業界估計有5400種哺乳動物,分為約1200屬,153科,29目。哺乳動物分為2個亞綱:原哺乳亞綱(包含卵生的單孔目動物)、獸亞綱(包含有胎盤哺乳動物和卵胎生的有袋類動物)。
多數的哺乳動物(包括6最大目)屬於有胎盤哺乳動物。其中三個最大目分別是齧齒目、翼手目和鼩形目。齧齒目包括鼠類、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則包括鼩鼱、鼴鼠及溝齒鼠。
哺乳動物有四千多種,最為常見的是虎、棕熊、狼、[山羊]] 、鹿、兔 、狗、海豹、刺蝟等動物,其中虎是大型食肉貓科動物,全身分布着黑黃相間的毛髮,在每年的十一月份開始交配繁殖,棕熊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狼屬於犬科動物,常以群體活動。
哺乳動物品種介紹
1、虎
虎是食肉性哺乳動物,全身分布着黑黃相間的毛髮,常生長在林地、草地、沙漠等環境中,一般在夜間活動。虎在每年的十一月份交配繁殖,懷孕期在三個月左右,幼仔會跟隨雌虎生活。
2、棕熊
棕熊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又叫灰熊,其全身毛髮為棕色、體型健壯,攻擊力強。棕熊在每年的5-7月份進入繁殖期,懷孕期在8個月左右,熊仔會跟隨雌熊活動,三年後離開。
3、狼
狼是犬科的哺乳動物,全身分布着灰色的毛髮,常以群體活動,一群狼的數量在7-30隻左右。狼在春季的2-4月份交配繁殖,幼狼成年後仍然會在狼群中生活,保護弟妹。
目錄
生活習性
築巢哺乳動物的巢雖然不如鳥類的精緻,但花樣繁多、地點多變。鼴鼠的地下洞穴往往深達1米,長達100多米;多數松鼠把巢建在樹洞裡,但灰松鼠把巢建在樹木頂端的枝椏間;雌性北極熊在積雪中刨洞為巢;一些海洋動物如海狗、海豹,一般不棲息在水中,而是在岸上築巢。捕食很多哺乳動物都在每日昏晨之際外出捕食。因為白天氣溫上升,爬行類、昆蟲等冷血動物都活動起來,不易捕捉,哺乳動物的捕食方法也各有不同。獵豹往往採取高速出擊的方式捕捉獵物;長頸鹿用靈巧的舌頭捲住樹葉、細枝,然後以犬齒扯下樹葉;花栗鼠用爪子使食物打轉,以便刮除食物鬆散的部分,並找出易咬碎的部分。繁殖胎生哺乳動物的受精都是在母體內進行。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最終成為胎兒。在胎盤類哺乳動物中,受精卵在子宮內通過臍帶以及和子宮壁相連的胎盤獲取養分。母體通過向胎盤供血,為受精卵提供食物和氧氣,並把廢物帶走。胎兒就在子宮內生長,直至出生。哺乳在幼仔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雌性哺乳動物會利用自身分泌的乳汁餵養幼仔,乳汁由乳腺分泌。當幼仔吮吸時,乳汁會從乳腺中流出。對於幼仔而言,哺乳很重要,因為乳汁不僅富含葡萄糖和脂肪,能夠加速幼仔生長,而且含有抗生素,能幫助幼仔抵禦疾病。幼仔的生長與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對幼仔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很多。通常,哺乳動物每次的產仔量較少,幼仔需要大量的照顧才能順利成長。多數雌性哺乳動物在哺乳期間不僅要餵飽幼體,使幼仔保持清潔,還要護衛幼仔,教導它們如何求生,直到幼仔能獨立生活。
哺乳動物物種起源
吳氏巨顱獸
哺乳動物是由擬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由於其特有的恆溫優勢以及中生代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哺乳動物得以大發展。包含長鼻類、[奇蹄類]]、偶蹄類、食肉類、靈長類和被子植物的演化歷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1] 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古生物學家認為,生活在三疊紀的犬齒獸類是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犬齒獸類是小型到中等體型的肉食性單孔類群動物,極少數的體長可超過90厘米。它們與哺乳動物有許多相同點,如它們都有幾種不同類型的牙齒,四肢位於身體之下,能快速奔跑等等。
哺乳動物來自獸齒類爬行動物,但是不能確定是哪一類獸齒類。因為在獸齒類動物里,進步性質和原始性質交錯存在,十分複雜。如早期獸頭類的很多特點都很原始,但顳孔卻增大,而且已出現了2—3—3—3—3的哺乳動物式的趾式。三列齒獸已有很多進步性質,幾乎可以把它放到哺乳動物中去,然而它卻仍然保留着爬行動物的上下頜連接方式,即關節骨一方骨的連接。因此對哺乳動物的祖先曾作過種種推測,如犬齒獸類、包氏獸類、鼬龍類、三列齒獸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哺乳動物是多源的,即認為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其中有胎盤類占主要地位)起源於犬齒類,但在種類繁多的中生代哺乳動物里也有起源於其他獸齒類的。自侏羅紀晚期起,哺乳動物便開始登上大自然的歷史舞台。最早的哺乳動物化石是在中國發現的吳氏巨顱獸(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從化石上看,哺乳動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非常重要的區別在於其牙齒。爬行動物的每顆牙齒都是同樣的,彼此沒有區別,而哺乳動物的牙齒按它們在頜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形態,動物學家可以透過各種牙齒類型的排列(齒列)來辨識不同品種的動物。此外爬行動物的牙齒不斷更新,哺乳動物的牙齒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動物界中只有哺乳動物耳中有三塊骨頭。它們是由爬行動物的兩塊頜骨進化而來的。到第三紀為止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很小。在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占據了許多生態位。到第四紀哺乳動物已經成為陸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動物了。
哺乳動物重要特徵
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徵,因而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特徵是:智力和感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保持恆溫;繁殖效率的提高;獲得食物及處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強;體表有毛、胎生,一般分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部呼吸;體溫恆定,是恆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徵。胚胎在母體裡發育,母體直接產出胎兒。母體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兒。這一切涉及身體各部分結構的改變,包括腦容量的增大和新腦皮的出現,視覺和嗅覺的高度發展,聽覺比其他脊椎動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齒和消化系統的特化有利於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強了活動能力。有助於獲得食物和逃避敵害;呼吸、循環系統的完善和獨特的毛被覆蓋體表有助於維持其恆定的體溫,從而保證它們在廣闊的環境條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徵,保證其後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種類的複雜社群行為的發展。哺乳動物另一個的特徵是具有乳腺(無論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髮、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除五種單孔目的哺乳動物外,所有哺乳動物都是直接生產後代的。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擁有專門適應其生存條件而成的牙齒。哺乳動物以腦調節體內溫度和循環系統(包括心臟)。
哺乳動物恆定的體溫
皮膚和毛髮是哺乳動物的保護層,它們能遮擋風雨和隔絕冷熱。所以,不論天氣多麼寒冷,哺乳動物都能依靠它們來保持體溫的恆定,以適應各種複雜的氣候環境。
哺乳動物大腦
哺乳動物擁有比其他脊椎動物更大的大腦,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維,這在靈長類動物(如猴子、猩猩)中比較明顯。因為擁有發達的大腦,哺乳動物有比其他動物更複雜的行為。它們會學習,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哺乳動物保持清潔
哺乳動物的毛髮內容易藏污納垢,很容易成為寄生蟲的溫床。因此,哺乳動物形成了保持清潔的習慣,以預防疾病的傳染。它們保持清潔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口舔、抓搔、抖動、打滾、洗浴、摩擦、輕咬等。
哺乳動物身體結構
骨骼結構哺乳動物都有一對枕髁,是頭骨和第一頸椎形成關節,從而能使活動更加自由。又次生的口腔骨質硬顎,使鼻腔與口腔隔離,呼吸空氣時,氣體不會進入口腔,使哺乳動物能在咀嚼食物的同時呼吸空氣。此外哺乳動物頸部的肋骨癒合在頸椎上,成為頸椎的組成部分。
耳朵
多數哺乳動物的耳朵長在外部,能使聲音直接進入大腦,如貓的漏斗形耳廓能將聲波導入內耳,使貓迅速地捕捉到聲音,判斷聲源的方向。而以犬科動物為代表的許多哺乳動物都能把耳朵豎起來,轉向聲音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捕捉聲音。鼻子許多哺乳動物鼻子後部的黏膜遠大於人類的鼻黏膜,因此嗅覺要比人類發達。有時,被人們抓住的老鼠會撒出尿來,用氣味警告同伴趕快逃生;非洲獅能用嗅跡標明其種群的領地;受過訓練的豬能嗅出生長在地下的松露。舌頭哺乳動物的舌頭很發達,能在口腔內靈活地活動。例如,鹿、牛等食草動物的舌頭能自如地將草料捲入口中;虎、獅子等肉食動物能用舌頭將水舔入口中;狗在炎熱的夏季或劇烈奔跑後,往往伸出長舌,用舌頭散發體內的熱量。
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前臼齒與臼齒之分,形態與功能各異。此外,哺乳動物因食性的差異,牙齒形態產生進一步特化,例如食肉動物的犬齒髮達,前臼齒和臼齒齒尖鋒利,利於撕裂、切割食物;食草動物的門齒和臼齒髮達,以便將較為纖細、柔軟的植物扯斷、磨細。
尾巴
哺乳動物的尾巴是其脊椎的延長。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的尾巴在大小、形狀及功用上又各有不同。馬尾又粗又長,能驅趕蚊蠅和[[小蟲];狐狸的尾巴長滿濃密的毛,具有很好的保溫作用;河狸的尾巴是它們游泳時的方向舵。有時,一些哺乳動物也能用尾巴進行防
哺乳動物主要分類
哺乳動物隸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業界估計有5400種哺乳動物,分為約1200屬,153科,29目。哺乳動物分為2個亞綱:原哺乳亞綱(包含卵生的單孔目動物)、獸亞綱(包含有胎盤哺乳動物和卵胎生的有袋類動物)。多數的哺乳動物(包括6最大目)屬於有胎盤哺乳動物。其中三個最大目分別是齧齒目、翼手目和鼩形目。齧齒目包括鼠類、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則包括鼩鼱、鼴鼠及溝齒鼠。另三個最大目則是食肉目(狗、貓、鼬、熊、海豹等),鯨偶蹄類(有蹄動物、鯨魚),靈長目(包括人類)。哺乳動物根據生育方式分為三個主要下綱:單孔目動物、有袋類動物、有胎盤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主要按外型、頭骨、牙齒、附肢和生育方式等來劃分,習慣上分三個亞綱:原獸亞綱(包括下面的1~3)、後獸亞綱(包括下面的4~9)、真獸亞綱(包括下面的10~28),現存約28個目4000多種。哺乳動物是指脊椎動物亞門下哺乳綱(拉丁語:Mammalia)的一類用肺呼吸空氣的溫血脊椎動物,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按照世界哺乳動物物種(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書在2005年的資料,哺乳綱約有5676個(2008版的IUCN紅皮書為5488個)不同物種,分布在1229個屬,153個科和29個目中,約占脊索動物門的10%,地球所有物種的0.4%。齧齒目(老鼠、豪豬、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動物中物種最多的目。哺乳動物的身體結構複雜,有區別於其他類群的大腦結構、恆溫系統和循環系統,具有為後代哺乳、大多數屬於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徵。他們外型多樣,小至體長30毫米長有翅膀的凹臉蝠,大至體長33米形同魚類的藍鯨。他們有很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分布在從海洋到高山,從熱帶到極地的廣泛區域。人類也是哺乳動物的一員。
代表動物
人類(最高等的哺乳動物)、虎、狼、鼠、鹿、貂、猴、貘、樹懶、斑馬、狗、狐、熊、象、豹子、麝、牛、獅子、小熊貓、疣、豬、羚羊、馴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長頸鹿、熊貓、食蟻獸、猩猩、海牛、水獺、靈貓、海豚、海象、鴨嘴獸、刺蝟、北極狐、北極熊、袋鼠、犰狳、河馬、海豹、鯨、鼬、兔;其中鴨嘴獸、針鼴(或稱短吻針鼴)、原鼴(或稱長吻針鼴)是特別的哺乳動物,它們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但仍劃為哺乳動物。它們都生活在澳大利亞。
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非洲象最高的陸生哺乳動物:長頸鹿跑得最快的哺乳動物:獵豹最臭的哺乳動物:美洲臭鼬最低等的哺乳動物:鴨嘴獸
研究發現
2022年7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生物學家Kevin Johnson與合著者對哺乳動物身上的「虱子樹」進行了基因組研究,發現寄生在當今哺乳動物身上的虱子可以追溯到非鳥類恐龍滅絕之前,寄生在哺乳動物身上的同一個祖先。研究結果發表於7月4日出版的《自然—生態與進化》。[2]
2022年12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指出,大腦視前區的EP3神經元在調節哺乳動物體溫方面起着關鍵作用。[3]
視頻
你知道哺乳動物有哪3個分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