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
圖片來自ltn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關係是指中華民國俄羅斯聯邦(通稱俄羅斯俄國)之間的關係。1913-1949年,以俄羅斯為主體的俄羅斯帝國蘇聯與中華民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期間多次斷交與復交。1949年10月3日,蘇聯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1] 後,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一個中國原則,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和中華民國於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雙邊在經貿等非官方的往來也如常。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係

外交

俄羅斯外交|Foreign relations of Russia 1991年,蘇聯解體獨立國家國協(獨立國協)成立,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

2001年5月,俄羅斯與其他9個國家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總務委員會中,發言反對中華民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Observer status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2002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主委應「俄羅斯基礎科學研究基金會」邀請參加該會十週年慶祝活動,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阻撓,導致俄羅斯外交部拒發國科會主委赴俄簽證,副院長曾志朗也決定不參加該活動。

2002年7月,以增進台俄雙方人民的友誼和合作,並促進台灣與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在經貿、投資、科技、文化、教育、觀光等領域的交流之全國性之社團法人臺俄協會」成立。

2020年,對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俄羅斯女醫師協會(RMWA)會長岡察洛娃(Olga Goncharova)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將台灣納入WHO各項會議、機制與活動,並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俄羅斯總統普丁前經濟顧問伊拉里翁諾夫|Andrey Illarionov向俄羅斯語讀者介紹台灣的防疫模式與成果,包括全文翻譯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並對比自由台灣與集權中國在疫情因應上的優劣。

依據中華民國的「法定領土」,中華民國對現由俄羅斯實際控制的唐努烏梁海江東六十四屯等地在名目上均有領土聲張。但目前就外交部的說明,事實上均已承認其屬於俄國之現狀。外交部回函:關於台端所詢唐努烏梁海歸屬乙節,查唐努烏梁海係泛指介於薩彥嶺唐努山之間狹長地帶,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原屬外蒙古一部份。另查蒙古於1961年10月27日加入聯合國,係一主權國家,與世界140餘國維持外交關係,其中包括中國大陸,我國作為國際社會之一員,自應尊重國際社會的共識。行政院於民國91年元旦修正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3條及第56條修正條文,不再視蒙古為大陸地區,以利我與蒙古正常交往。我國於2002年在蒙古設立代表處,秉持理性及務實的態度,加強雙方實質關係,不涉及固有疆域之爭議,蒙古於2003年在台北設立代表處,推動台蒙雙邊交流,建立互惠互利合作關係。 蘇聯於1921年在唐努烏梁海設立「圖瓦人民共和國」,惟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蘇聯,改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45年中華民國與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維持外蒙古現狀。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於1948年5月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係中華民國領土。1949年中華民國宣布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於1991年瓦解後,圖瓦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境內83個「聯邦主體(federal subject),類似州或省」之一。 我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務實考量國際局勢與實際需求,為拓展與俄羅斯的實質關係,我於民國82年7月在俄國首府莫斯科設立代表處,俄羅斯也於民國85年12月在台北設立代表處,雙邊年度貿易金額已突破40億美元,今後亦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努力,推動雙邊關係。

中華民國與帝俄/蘇聯關係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向俄羅斯帝國派駐外交代表。

1913年10月6日,俄羅斯帝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首都聖彼得堡設立中華民國駐俄羅斯帝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

1918年2月26日,十月革命及其後的俄國內戰,使得與中華民國邦交中斷。

1924年5月31日,新成立不久的蘇聯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並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但依舊派駐蘇聯公使。

1929年7月18日,中東路事件導致蘇聯與中華民國第二次斷交。

1932年12月12日,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於首都莫斯科設立中華民國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自1930年代起,蘇聯勢力就已染指新疆地區,當時主政新疆盛世才在蘇聯政府和民國政府之間搖擺。最終在蘇聯支持下,1944年在新疆多地爆發武裝叛亂,而其中伊寧武裝暴動又成為三區革命開始的標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日,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最早承認並建交的國家),與中華民國第三次斷交。11日,關閉大使館。>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1950年11月30日,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支持中共代表伍修權等提出之「美國侵略台灣案」,為該案唯一的贊成國。

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國提出《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控蘇案)獲得通過,次年經立法院通過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俄羅斯當時屬於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由蘇聯作為主權國家參與投票。]] 1954年6月,發生蘇聯油輪中華民國海軍扣留之陶普斯號事件

1950-1990年代東西方陣營的「冷戰」期間,中華民國在意識形態制度上均偏向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復加上蘇聯本身的封閉,使雙方幾乎沒有往來。以及中華民國政府普遍認為在國共內戰中敗退且失去中國大陸的原因,就在於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長期資助和扶持,遂在台灣長期宣揚「反共抗俄」的立場,不斷在教育及社會各層面貶抑蘇聯及共產主義的形象,並嚴禁相關事物在臺灣的傳播。蔣中正本人也親自擴充《蘇俄在中國》一書,詳述俄國自清末以來對華之侵略歷史,以做為對蘇聯的警惕和提防。此一時期的教育宣傳至今仍影響台灣社會對俄國的觀感。

1968年10月22日,蘇聯記者維多克•路易斯(Victor Louis)抵臺,展開秘密外交,曾與國防部長蔣經國密談。

1969年4、5月間,維克多•路易斯緊急要求台灣提出所需武器的清單。1969年6月,路易斯急邀台灣指派人員赴歐洲與蘇聯聯絡,並稱一旦戰事開始,不便聯絡。希望台灣在下次會見時開出所需軍備清單。路易斯聲稱武器不必直運台灣……而可在台灣反攻時運達登陸地點。蘇聯需台灣反攻詳細計畫。例如如何利用蘇聯軍事基地的具體方式、在何種區域所需何種和數量的武器等。台灣登陸期間蘇軍會製造與中共的邊境衝突事件。出於對蘇聯與路易斯的提防,蔣中正拒絕與路易斯進行有關武器援助種類的談判。

1971年10月25日,身為共產陣營龍頭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蘇聯理所當然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的會籍,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排我納案)。而早在1950年代蘇聯就曾多次提案排除中華民國(是為中國代表權問題)。

1982年10月15日,流亡在海外,立場反共的蘇聯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吳三連基金會之邀來台訪問,在台北中山堂發表題目為《給自由中國》的演說。

1985年,戈巴契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提出「新思維」及經濟改革政策後,雙方始逐漸恢復少量交流。1988年,連戰出任外交部長,一上任即促成「蘇聯貿易訪問團」成行。訪蘇是台灣經貿外交的一大突破,但這項大膽的外交行動由於事先未按過去的常例徵詢沈昌煥的意見,在決策定案之後,又不理會沈的勸阻,引起沈昌煥的恐慌和不滿,於是沈昌煥便在國民黨中常會中大舉反攻,手拿《蘇俄在中國》一書,痛斥「訪蘇團」的成行,引發了一場風暴。但結果被總統李登輝順水推舟得解除總統府秘書長的職務,轉任總統府資政,在外交上結束了近30年的「沈昌煥時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