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足厥陰肝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足厥陰肝經

中文名:足厥陰肝經

概述: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肝經

數量:共14穴,左右合28穴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干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足厥陰肝經循經路線: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內側(行間、太沖),離內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膝膕內側(曲泉),沿着大腿內側(陰包、足五里、陰廉),進入陰毛中,環繞 部,至小腹(急脈;會沖門、府舍、曲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於肝,絡於膽(章門、期門);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頏顙(喉頭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

它的支脈:從「目系」下向頰里,環繞唇內。它的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接手太陰肺經)。[1]

肝經不通的常見症狀

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衝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

足厥陰肝經最佳保養時間: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

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2]

經脈循行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大敦穴),沿足背內側向上,經過內踝前1寸處(中封穴),上行小腿內側(經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至內踝上8寸處交出於足太陰脾經的後面,至膝內側(曲泉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環繞過生殖器,至小腹,夾兩旁,屬於肝臟,聯絡腑,向上通過橫膈,分布於脅肋部,沿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向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

爾後繼續上行,穿過橫膈,分布於胸脅部,沿氣管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匯於頭頂。

眼部支脈:從眼部下行至面頰,環行唇部。

本經從肝部分出一支脈,通過橫膈與手太陰肺經相接於胸中。上接足少陽膽經於足大趾背側(大敦),兩經互為表里。

主要穴位

足厥陰肝經,每側十四個穴位,左右共二十八穴,分別是:大趾背側的大敦穴;足背內側行間穴、太沖穴和中封穴;下肢內側的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里穴、陰廉穴以及急脈穴;軀幹外側的章門穴和期門穴。

經脈主治

足厥陰肝經主要用於治療肝膽、婦科以及前陰病症,其中:治療黃疸、肝鬱等肝膽病症常選擇:行間、章門、期門等穴位;治療痛經、帶下等婦科病症常選擇:大敦、太沖、蠡溝、中都、陰包、陰廉等穴位;治療陰癢、遺尿等前陰病症常選擇:中封、曲泉、足五里、急脈等穴位。

此外,刺激本經及其穴位還可以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3]

分解各大穴位

一、大敦穴:精確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主治疾病:疝氣、遺尿癃閉、月經不調、崩漏、陰挺、癲癇

二、行間穴:在足背側,第1、第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疾病:1、中風、癲癇、頭痛、目眩。2、月經不調、黃疸。

三、太沖穴:在足背側,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主治疾病:1、月經不調、帶下、遺尿。2、、頭痛、眩暈。

四、中封穴:在足背側,足內踝前,商丘穴與解溪穴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主治疾病:一、下肢痿痹、足踝腫痛。二、腹痛、疝氣、遺精、小便不利。

五、蠡溝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主治疾病:1、足脛疼痛。2、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小便不利、疝氣、睾丸腫痛。

六、中都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主治疾病:1、脅痛、下肢痿痹。2、疝氣、痛經、崩漏、惡露不盡。3、腹痛、泄瀉。

七、膝關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穴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主治疾病:膝股疼痛、下肢痿痹。

八、曲泉穴:在膝內側,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主治疾病:1、膝股腫痛、下肢痿痹。2、小腹痛、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遺精、陽痿。

九、陰包穴:在大腿內側,股骨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主治疾病:1、腰骶痛引小腹痛。2、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遺尿。

十、足五里穴:在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主治疾病:1、小腹脹痛、小便不通、帶下、陰挺、睾丸腫痛、遺尿。2、嗜臥、四肢倦怠。

十一、陰廉穴:在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主治疾病:1、股內側痛、下肢攣急。2、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小腹痛。

十二、急脈穴:在恥骨結節的外側,氣沖穴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主治疾病:1、股內側痛。2、小腹痛、疝氣、陰挺、陰莖痛、陽痿。

十三、章門穴:在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主治疾病:1、胸脅痛、黃疸。2、腹脹痛、腸鳴、腹瀉、嘔吐、痞塊、小兒疳疾。

十四、期門穴:在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主治疾病:1、胸脅脹痛、乳癰、咳嗽。2、嘔吐、吞酸、呃逆、腹脹、腹瀉、疝氣。[4]

熱點視頻

中醫養生足闕陰肝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