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崩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崩漏

崩漏,又稱漏下、崩中,是指婦女非周期性、非正常行經而陰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盡,以月經周期紊亂,子宮出血如崩似漏為主要表現的月經類疾病。經血非時而下,並量多如注,謂之崩、崩中或經崩;淋漓不斷謂之漏、漏下或經漏。崩與漏雖出血情況不同,但在發病過程中兩者常互相轉化,故臨床多以崩漏並稱。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多見。現代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皆屬崩漏範疇。崩漏是婦女月經病中較為嚴重複雜的一個症狀,以青春期婦女、更年期婦女多見。 [1]


病因

崩漏定義
原圖鏈接
崩漏特點
原圖鏈接
崩漏治療
原圖鏈接

崩漏多由血熱濕熱腎虛脾虛血瘀外傷等導致沖任不能制約經血所致。漏下多因腎虛、血瘀,沖任失約所致。崩中多因血熱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血不循經,或氣虛沖任不固所致。

[2]

臨床表現

崩漏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表現。 [3]


併發症

貧血

崩漏失血過多,就會出現面色蒼白、唇色淡白、頭暈目眩、精神倦怠、氣短無力、心悸怔仲、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等一系列貧血徵象。

虛脫

崩漏病起,如來勢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虛脫,出現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氣短喘促、脈浮大無根或沉伏不見的危重證候,如不及時搶救則有生命危險。

邪毒感染

表現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帶下稠黏色黃氣穢或五色並見,伴有煩躁口渴,小便黃,大便干,舌苔黃膩,脈象細滑等。 [4]


辨證施治

崩漏以無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為辨證要點,臨證時結合出血的量、色、質變化和全身證候辨明寒、熱、虛、實。治療應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病程長短、出血的多少,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結合「塞流、澄源、復舊」的分階段、分步驟治療思路,出血期以止血為先,血止後可針對引起崩漏的具體原因,採用補腎、健脾、清熱、理氣、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治療。

腎虛型

(1)腎陰虛證 證候:經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斷,血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酸膝軟,手足心熱,顴赤唇紅,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則:滋腎益陰,固沖止血。主方:左歸丸(《景岳全書》)加減。方藥:左歸丸(熟地、山藥、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川牛膝)去川牛膝,加早蓮草、炒地榆。

若陰虛有熱者,酌加生地、麥冬、地骨皮。

(2)腎陽虛證 證候:經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盡,色淡質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脈沉弱。治則:溫腎助陽,固沖止血。主方:大補元煎(《景岳全書》)加減。方藥:大補元煎(人參、山藥、熟地、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酌加補骨脂、鹿角膠、艾葉炭等。

脾虛型

證候: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色淡質稀,神疲體倦,氣短懶言,不思飲食,四肢不溫,或面浮肢腫,面色淡黃,舌淡胖,苔薄白,脈緩弱。治則:健脾益氣,固沖止血。方藥:固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白朮、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棕櫚炭、五倍子。

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參、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節、炒蒲黃。若陰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脈微細欲絕者,為氣隨血脫之危候,急宜補氣固脫,方用獨參湯(《景岳全書》)。或用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方藥:人參、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以固脫。若症見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為亡陽之候,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校注婦人良方》)。方藥:人參、附子、生薑、大棗。

血熱型

證候: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血色深紅,質稠,心煩少寐,渴喜冷飲,頭暈面赤,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則:清熱涼血,固沖止血。主方:清熱固經湯(《簡明中醫婦科學》)。方藥:生地、地骨皮、炙龜板、牡蠣粉、阿膠、黃芩、藕節、陳棕炭、甘草、焦梔子、地榆。

血瘀型

證候:經血非時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淨,血色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或弦澀有力。治則:活血祛瘀,固沖止血。主方:逐瘀止崩湯(《安徽中醫驗方選集》)。方藥:當歸、川芎、三七、沒藥、五靈脂、丹皮炭、炒丹參、炒艾葉、阿膠(蒲黃炒)、龍骨、牡蠣、烏賊骨。 [5]


食療

芝麻粥

來源《聖濟總錄》,生苧麻根30克,炒陳皮10克,粳米、大麥仁各50克,細鹽少許。先煎苧麻根、陳皮,去渣取汁,後入粳米及大麥仁煮粥,臨熟放入鹽少許。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熱食。有涼血、止血、安胎功效。適用於血熱崩漏,妊娠胎動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紅米生地粥

崩漏治療
原圖鏈接

來源《食醫心鑒》,生地黃50克,紅米100克,冰糖適量。取生地黃,洗淨後煎取藥汁,與紅米加水共煮,煮沸後加入冰糖;煮成稀粥。每日早晚空腹溫熱食。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還可用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低熱不退,勞熱骨蒸,或高熱心煩,口乾作渴。但此粥不宜長期食用。服用期間,忌吃蔥白、韭白、薤白及蘿蔔

三七粉粥

經驗方,三七粉3克,大棗5枚,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淨,大棗去核洗淨,然後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汁即成。每日2次服食。有補血止血,化瘀清熱功效。適用於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阿膠粥

崩漏食療
原圖鏈接

來源《食醫心鑒》,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1~2沸,加入紅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5日為l療程。可滋陰補虛,養血止血,安胎。適用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及血虛,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注意,此粥連續服用可有胸滿氣悶的感覺,故宜間斷服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烏雄雞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烏雄雞1隻,糯米100克,蔥白3條,花椒、食鹽適量。將雞毛去淨,除內臟,洗淨切塊煮爛,再入糯米及蔥、椒、食鹽煮粥。每日2次,空腹食。可益氣養血,止崩安胎。適用於脾虛血虧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淨,血色淡質薄,面色恍白或浮腫,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等。

山藥山萸粥

經驗方,山萸肉6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山萸肉、山藥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每日分2次,早晚溫熱食。可補腎斂精,調理沖任。適用於腎虛型崩漏。但因熱致病者忌服。 [6]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