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是中國較大的水生生物博物館之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位於廣東海洋大學內。館內現有鯨類、魚類、貝類、海藻類、蝦蟹類、棘皮動物、腔腸動物以及其它水生動物等9間陳列室,共陳列水生生物標本近3000千種。魚類標本約1000種,貝類標本約1000種,蝦蟹標本約400種,藻類標本約400種,其他水生生物約200種。其中擁有着眾多的精品生物標本,例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1],現存古老低等頭的足類動物鸚鵡螺、世界上現存較大較珍貴的兩棲動物大鯢等等。

基本介紹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是我國較大的專業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91年7月,2004年遷入風景秀麗的湖光岩畔、廣東海洋大學主校區西側,為五層結構的獨立建築,展示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學校教學、科研的輔助平台,也是學校對外交流的窗口。先後被認定為「湛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為了彰揚我國海洋與水產科學界前輩的業績,更好地推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館內設立了「張璽教授紀念廳」、「曾呈奎院士紀念廳」和「朱元鼎教授紀念廳」,介紹了他們的生平事跡並展示和陳列了他們的成果和業績。

博物館的展示既有科學性和學術性,又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具有較高科研和觀賞價值,也是進行科普教育的形象教材。為了提升科普宣傳效果和服務水平,本館還建立了數據庫和海洋生物圖片網頁,通過網絡共享,向國內外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和相關科普信息。

館內設有科技成果展廳、水族廳、標本展廳、專題展覽室、紀念廳等五大部分,陳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水生生物標本3000多種,包括鯨類、魚類、貝類、蝦蟹類、棘皮動物、腔腸動物、藻類、紅樹類以及其它水生生物標本等,還收藏了一批珍稀標本及國家一、二級保護生物標本,具有「多」、「全」、「奇」、「珍」四大特點。

多: 館內陳列的水生生物標本約三千種,其中有色彩斑斕的貝類一千多種,鮮明艷麗的魚類九百餘種,形態各異的甲殼類約四百種和多姿多彩的藻類近四百種,其他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數百種。這些標本按分類系統陳列,整齊美觀,構成了一個神奇的水生生物世界。

全:一是品種門類齊全,既有魚類、貝類、甲殼類和藻類,又有鯨類、爬行和兩棲類以及棘皮、環節、海綿、腔腸等動物。二是種類來自世界各地,有南極洲的磷蝦,北美洲的巨藻、南美洲的紅鮑,又有非洲的鱷魚、歐洲的牡蠣和澳洲的螯蝦;有西沙、南沙群島的珊瑚、玳瑁,也有塔里木盆地和洞庭湖的貝類等。

奇:有一批奇特怪異的標本,如頭長兩角的崇安髭蟾,連體雙頭的鯊魚怪胎,能發電的電鰩,善於跳躍的彈塗魚,能伸展胸鰭在空中滑翔的燕鰩。有「雙殼類之王」百斤重的大硨磲,活化石的中國鱟,還有劇毒的河豚、噬人致死的芋螺和鋸齒脂鯉等。

珍:珍藏了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標本,如中華鱘、紅珊瑚、黿、小抹香鯨、斑海豹、玳瑁、大鯢、文昌魚、鸚鵡螺、大珠母貝、中國鱟、三線閉殼龜等,還有一批珍貴的貝類和魚類化石。

展廳展館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現設有:鯨類、魚類、貝類、蝦蟹類、棘皮動物、腔腸動物、海藻類、紅樹類以及其它水生生物等12間陳列室,共陳列水生生物標本將近3000種。這些標本來自世界各地,按分類系統陳列,整齊美觀,千姿百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既有科學性和學術性,又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和觀賞價值,也是進行科學普及教育的形象教材。此外,還設有觀賞魚類飼養池以及 「張璽教授紀念廳」、「曾呈奎院士業績廳」和「朱元鼎教授紀念廳」。

《魚類標本》: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擁有的900多種魚類標本,系采自全國沿海和內陸水域,其中包括鮮明艷麗的珊瑚礁魚類,如蝴蝶魚、鯡鯉、裸胸鱔、天竺鯛、笛鯛等。有能發電的深海底棲魚類電鰩。燕鰩會躍出水面,伸展胸鰭在空中滑翔,彈塗魚善於跳躍。年產量居海水魚類之冠的帶魚,它白天下降到深層,夜間上升近表層。鮣魚在頭背部有吸盤,能吸於大型鯊魚、海獸或船底,遨遊世界各海洋。海龍體型細長如龍,海馬吻長似馬。鰈與鰨的兩隻眼長在頭的右側,鮃與舌鰨一對眼睛卻生在左側。更有披甲的箱魨和帶刺的刺魨,雄赳赳的像個勇士。有國家1級保護的魚類,如中華鱘、達氏鱘等。淡水產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鯪魚是我國傳統的飼養魚類。鱸魚、石斑魚、鯛類是近年來發展養殖的海水魚。

《蝦蟹類標本》:蝦和蟹同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少數棲息在淡水和陸地,它們是重要的漁業養殖和捕撈對象。在陳列室400餘種蝦蟹中,有對蝦、新對蝦、鷹爪蝦、仿對蝦、毛蝦、長臂蝦、青蝦、米蝦、扇蝦、扁蝦、螯蝦、喇蛄、螻蛄、梭子蟹、青蟹、鱘、蜘蛛蟹、饅頭蟹、關公蟹、黎明蟹以及與蝦蟹近似的甲殼類如蝦蛄等。引人注目的錦繡龍蝦,體長達60厘米,重達4公斤多,堪稱蝦蟹類的「巨人」。而小型的鼓蝦,體長還不到10毫米。蝦蟹類有共棲現象,如水母蝦成群隱藏在水母傘下口腕之間,豆蟹經常與水母、海葵、海綿牡蠣等共棲。在蝦蟹的身上都有新鮮的色彩,這是由於它們甲殼下面的真皮層中,散布着紅、黃、藍、綠、棕、白、黑等各種色素細胞的緣故,不同的色素顆粒在色素細胞中擴散與集中,就能使它們身體呈現不同的色彩

《貝類標本》:在貝類陳列室,陳列了近千種形態奇特、色彩艷麗的寶貝、芋螺、玉螺、榧螺、鳳螺、豎琴螺、骨螺、扇貝、日月貝、珍珠貝、海菊蛤、銼蛤、鸚鵡螺和船蛸等。有采自西沙、南沙群島的大硨磲,硨豪、唐冠螺、水字螺、蜘蛛螺,有黃、渤海產的紫石房蛤、沙海螂、大沽海筍、皺紋盤鮑和香螺,有雲南滇池的螺螄,洞庭湖的蚌類,這些貝類都惹人喜愛,使參觀者流連忘返。許多貝類是人們所喜歡的食品,如田螺、泥蚶、貽貝、牡蠣、蛤仔、墨魚、魷魚等,在海味中,鮑魚、江珧、西施舌等都是名貴的珍品。不少貝類可做醫藥材料,例如鮑殼在中藥里稱石決明,烏賊的內殼稱海螵蛸,用珍珠貝殼製成的珍珠粉,從蛤、牡蠣、烏賊中可提取抗病毒和抑制腫瘤的藥物。有許多貝類可做農肥和飼料,或用來燒殼灰供建築上用。但是也有少數貝類對人類有害,如淡水的釘螺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海洋中的船蛆,海筍能穿鑿木船、木樁,對航海交通危害很大。

《海藻類標本》:藻類為低等植物,因為它進行孢子繁殖,一般稱它孢子植物,在海洋底棲的大型海類又通稱底棲海藻,多姿多彩的海藻[2]中,有像扇子的團扇藻,有似牡丹花的蠣菜,有形似喇叭的喇叭藻,有分枝成金字塔形的羽毛藻等,不勝枚舉。海藻有鮮艷美麗的色彩,如呈紫紅色的蜈蚣藻、紅毛藻、紫菜、粉枝藻、海蘿。有褐色的馬尾藻、海帶、網地藻鐵釘藻。有翠綠的礁膜,石蓴、滸苔。海藻可淨化水質,充作海洋動物的食料。有些海藻如紫菜、海帶、裙帶菜、麒麟菜、滸苔等。也是人們喜愛的食品。海帶含有豐富的碘,可防治甲狀腺腫大,鷓鴣菜為驅除蛔蟲的良藥,馬尾藻可用於消癭散腫、利尿。某些紅藻及褐藻所提煉的多醣類,如瓊脂、卡拉膠、褐藻膠等,可作食品、醫藥、化妝品、紡織、油漆、釀酒等工業原料。

館藏實力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水生生物博物館之一,擁有眾多的精品生物標本。簡要列舉如下:

中華鱘: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也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中華鱘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中華鱘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是貨真價實的「活化石」。

鸚鵡螺:鸚鵡螺是現存最古老、最低等的頭足類動物,有 「活化石」的美譽,是研究動物進化和古生態學、古氣候學的重要材料。我國將鸚鵡螺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鸚鵡螺的臍孔或開或閉。殼內從殼中心到殼口,由一道道的弧形隔膜分隔成很多個殼室,其數目隨鸚鵡螺的生長而增加。最後的一個殼室體積最大,它的軀體居於其中,所以叫做「住室」,其他空着的殼室共有30多個,體積較小,可貯存空氣,叫做「氣室」。每個隔膜中央有小孔,由串管將各殼室聯繫在一起。氣室中空氣的調節,能使它在海中漂浮,其作用同烏賊的「海螵蛸」極為相似。最新的研究則認為鸚鵡螺是通過串管的局部滲透作用,緩慢地排出殼室中的液體,使身體的重量減輕而上浮,隨後,周圍的壓力又將海水壓回殼室,使身體的重量增加而下沉,就像一個小型的潛水艇。鸚鵡螺的分布範圍較窄,僅生活在熱帶海洋中,主要分布於東起薩摩亞群島,西至加里曼丹島,北從菲律賓群島的仁牙因灣,南達澳大利亞的悉尼之間的西南太平洋之中。鸚鵡螺是一種底棲性的動物,從水深5米到400米都有棲息,處於大陸架外緣區和大陸坡上區,以400米左右水深處數量最多,所以也被稱為「亞深海動物」。

大鯢: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至1.5米,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最近科學家研究: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大鯢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原產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區。

鱟:亦稱馬蹄蟹,共4種,見於亞洲和北美東海岸。雖又稱馬蹄蟹,但不是蟹,而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 鱟(horseshoe crab)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着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藏品保護]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特別注重藏品的保護工作,在延緩自然老化、防止損傷、物理生物因素的破壞等方面進行不懈努力。因為當前生物標本都是通過福爾馬林固定浸泡保存,所以在標本瓶密封、標本退色等方面本館專家想盡了辦法。每年本館都要更新一次固定液,還要不定期去採集新鮮標本進行退色標本更換,儘量以海洋生物原始面貌展示給世人。不僅如此,為了便於標本管理,還對所有標本進行統計編號,並收集了每種生物標本的生物學資料,編制了博物館館藏數據庫查詢系統。另外,整個博物館標本展示模式都是採用玻璃裝置,所以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為此,該館制定了詳細的參觀守則。水族廳擁有龍魚、海象、珊瑚等目前國內外最為名貴的觀賞動植物,本館還引進了水產動物生物學及繁養殖工程碩士進行專業化管理。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使博物館館藏能夠更好地保存下來並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社會價值。

建築布局

博物館建築整體緊密體現以「海洋」為主題的思路,利用必要的雕塑創立標誌性建築。建築細部的處理和在內庭院中開闢一片水石,處處透露出魚海洋為主題的濃重氣氛。平面布局緊湊、集中,功能分區明確,參觀流線通暢。房間布置合理,功能齊全,如考慮了為水族館服務的水處理房間以及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通道等。對於建築空間的處理很成功,在參觀人流線及室內外空間穿插流動,高潮迭起,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視頻

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 相關視頻

全國有哪些海洋大學,實力如何
水生生物博物館全景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