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桶狹間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桶狹間之戰
圖片來自pixnet

桶狹間之戰桶狹間の戦い)是一場發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戰國時代日本的戰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背景

今川氏與織田氏的矛盾由來已久,尾張下四郡守護代家臣,被喻為「尾張之虎」[1]織田信秀,與兼任駿河遠江兩國(今靜岡縣大部)守護的今川家,為爭奪三河、尾張兩國(相當於今愛知縣)境內的利益,經歷了多次衝突。在兩次小豆坂之戰後,有「東海道第一弓」之稱的今川義元親率大軍攻入位處今川家領地和尾張之間的三河國,不但迫使織田軍撤出三河國境,還一舉攻佔了尾張國南部的鳴海大高(均位於今名古屋市綠區)、沓掛豐明市沓掛町)諸城。

1552年(天文廿一年),織田信秀猝死,由次子信長繼任家督;由於部分家臣對信長繼位有所不滿,織田家內部出現裂痕。那年秋天,今川義元唆使鳴海城的山口教繼父子反叛織田信長,並引今川軍進入鳴海城,令知多郡歸屬今川氏領下。山口教繼在愛知郡內築笠寺砦,由今川方岡部元信、葛山長嘉、淺井小四郎、飯尾豐前守、三浦義就負責守備。山口教繼將鳴海城交給兒子守備,自己駐留笠寺砦附近的中村鄉砦。不久,今川氏大將太原雪齋率兵攻入安祥城,俘虜了信長的異母兄信廣,用來交換已故岡崎城松平廣忠的嫡男、先前遭織田家狹持的「竹千代」(即後來的松平元信/松平元康/德川家康)。

今川義元於1554年(天文廿三年)和甲斐國(今山梨縣)守護武田晴信,以及相模國(約當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城北條氏康組成「甲駿相三國同盟」,斷絕了領國北面和東面的後顧之憂,開始積極籌劃向西進軍。1557年,今川義元讓出國主地位給嫡子今川氏真,不過仍在幕後掌控實權。

織田信長於1559年(永祿二年)統一了尾張國;為了對抗今川軍,便在離鳴海城20町的丹下(守備為水野忠光、山口海老丞、柘植玄蕃頭、真木與十郎、宗十郎、伴十左衛門尉)、丹下以東的善照寺(守備為佐久間信盛與其弟左京助)、南中島的小村(守備為梶川高秀)、黑末川對岸的丸根山(守備為佐久間盛重)及鷲津山(守備為織田秀敏與飯尾定宗父子)築砦,又陸續在大高城附近築起丸根砦、鷲津砦,再將鳴海城和沓掛城之間的聯繫切斷,進一步孤立今川軍前線諸城通路及糧道。然而在此之前,1556年,信長岳父——美濃國(今岐阜縣南部)齋藤道三在與嫡長子義龍的內鬥中被殺,使信長在當時面對今川氏的擴張失去一大後盾。

今川出兵原因及兵力諸說

1560年(永祿三年)五月,今川義元大舉入侵尾張;受限於史料,無法確定今川軍此番出兵的戰略意圖,但主要有為上洛爭奪「天下」霸權,以及純為攻略尾張領地等兩類說法。上洛假說原為江戸時代後期以來一般流行的通說,現代許多歷史學研究則就後勤補給等實務面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各種新提出的假說,包含了為奪回原尾張守護今川仲秋的舊領地,以及為救援鳴海城等。

據史料記載推測,今川義元應做了全面動員,《信長公記》中是四萬五千、小瀬甫庵《信長記》中說是數萬騎,後世的資料中《甲陽軍鑑》中說是二萬餘、《武功夜話》中是三萬有餘、《德川實紀》《武德編年集成》《總見記》等認為有四萬多、《繪本太閤記》寫作五萬餘。現代史料一般根據帝國陸軍參謀本部編纂《日本戰史桶狹間役》稱是二萬五千。今川家的領地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石高在七十萬石上下,因此今川家集結了20,000到25,000的兵力。當時尾張國石高五十七萬(慶長檢地),可動員的全部兵力據推估在14,000上下,甚至也有更高的推測值,約有17,000上下。

戰鬥經過

1560年(永祿3年)5月12日,今川義元先在駿河召開誓師儀式,然後兵分兩路沿東海道三河尾張進發,先鋒到沓掛川。13日,今川義元本隊到沓掛川,先鋒到達池田。14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引馬城,先鋒到達赤坂。15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吉田,先鋒到達禦油。16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岡崎,先鋒到達池鯉鮒(後來的知立);義元留下5,000兵力駐守岡崎城,其餘部隊攻入守軍不足400的沓掛城。

17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池鯉鮒,後進入沓掛城,先鋒越過境川,進入尾張境內。18日,今川大軍對尾張境內的鳴海大高城發起攻擊;織田方守軍都不足千人,不到日落前這兩個城就被攻陷。同時,今川方松平元康率軍運糧入大高城。義元於沓掛城進行夜間軍事會議,指派大將朝比奈泰朝進攻鷲津城,命令松平元康攻下丸根城,兩軍之間則有鵜殿長照率領三千人作為戰略預備隊接應;當前述駿河、三河各部與織田軍展開作戰後,義元逕率本陣5,000兵力往清洲城方向進發,同時在岡崎、池鯉鮒、今岡各地留下數千人守備,並於沓掛留下1,500人。

織田秀敏派人將今川方的行動及時報告了信長,織田信長與家老、臣下進行軍事會議,眾將大多主張堅守清洲城寨。據《信長公記》記載,信長當時只與重臣閒聊家常,最後只以:「夜深了,請各自退下。」一語結論。[2]

斥候傳信告今川義元,謂信長在清州城內帶著三個少年飲酒、跳舞,今川義元於是判定信長是束手無策而自暴自棄了。

松平元康〈後稱德川家康〉和朝比奈泰朝開始對織田氏的丸根砦及鷲津砦亦於發動猛攻。松平元康帶兵一千,進攻鳴海城南邊、大高城東南方的丸根砦,守將佐久間盛重率僅有的四百人部隊出砦迎戰。而朝比奈泰朝則率二千人攻打丸根砦西北、由織田秀敏所扼守的鷲津砦。開戰至下午4時左右,丸根砦守將佐久間大學陣亡佐佐隼人千秋四郎以寡軍迎敵反被全數殲滅,戰況對織田相當不利。到了下午今川軍的先頭部隊已攻陷丸根砦及鷲津砦,也順利肅清大高城周邊的織田軍殘部,午鷲津、丸根兩砦業已被攻陷。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今川義元,於是離開沓掛城,進入大高城。

義元乘坐著華麗貴重的轎子率領大軍行進到桶狹間休息。現代沒有「桶狹間山」這座山名,後人推測應該是沓掛城與大高城之間的中央點,該處有座標高六十四公尺的丘陵,離織田軍中島砦僅有三公里。

接下來不斷的有飛馬快報傳來前線戰報:朝比奈泰朝攻克鷲津;松平元康派來的信使還帶著一個木匣,裡面是佐久間大學的首級。一路上鄉里絡繹不絕的「禮者」(今川軍行軍路途上所經過的各村、莊、砦、城、縣的公關代表)已獻上勞軍拜謁進奉。這一切使得義元認為此刻織田信長應該不敢出兵,沒有繼續行軍的必要。

信長單騎和少數隨從終於到達熱田神宮前,指揮織田軍擊退今川軍的攻勢之後,再將部隊集合到善照寺前舉行誓師儀式。

織田軍的奇襲

1560年5月21日,織田信長親自率隊奇襲了今川軍本隊;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因而敗退。關於信長直搗今川軍旗本的具體過程,有以下兩種主要說法:

迂迴奇襲說(史料《甫庵信長記》、《武功夜話》):信長在善照寺砦時,接收到簗田政綱的情報,指今川義元正要從沓掛前往大高城。於是信長決定在雨中迂迴地從太子根山向桶狹間奇襲,最後斬獲義元首級。不過近代考據義元並非駐紮於山谷間。此說法已經逐漸沒落。

正面襲擊說(史料《信長公記》):此說法認為信長其實是正面朝向桶狹間山的今川軍進軍。信長認為敵軍運糧進大高城,又與我方兩處堡壘苦戰,應已疲憊不堪,當織田軍前進至山腳時,桶狹間一帶突然變天,降下驟雨冰雹,信長軍伺機前進至今川軍附近,等天氣放晴之後趁今川軍不意之際突然出現,開始展開突擊。

此戰為最少三千餘織田軍奇襲剛遭遇豪雨或冰雹襲擊的今川五千人本隊(一般本陣兵員不會超過1500人),被後世渲染成以少勝多(二千對四萬)的戰役,事實上遠在與美濃交界的蜂須賀正勝的川並眾以及美濃苗木城遠山直廉(苗木勘太郎,遠川夫人實父,知行兩個郡47個村萬石以上實力,遠在美濃與信濃交界,岩村城附近),以及所有後世熟知的織田的家臣團成員幾乎都參與了這次戰役,而不信神的織田信長在熱田神宮駐足即是等待後援跟上。

今川義元之死

今川義元的死亡經過有兩種記述:

信長公記》中記載:信長的侍騎護衛隊(馬廻)中之一員——服部一忠對上今川義元,用長矛刺向義元,但遭義元反擊,被砍傷膝蓋因而右膝負傷。兩軍主將護衛隊趁亂格鬥,織田信長貼身護衛隊新人毛利新助也加入混戰,竟然斬殺了義元。大將突然隕命,今川軍陣腳大亂,織田軍士氣大振,此役以大勝告終。

《改正三河後風土記》則記載毛利新助得以斬殺今川義元純屬偶然,混戰中今川義元還咬斷了毛利新助的左手手指。此時日本仍然實行類似中國戰國時代秦國首級論功治;換言之想要升官希望領賞立下威名的官兵必須用敵人的首級來交換。信長在突擊前下達取消首級制,被認為是一開始就瞄準了敵方大將今川義元之首級。

拂曉的時候信長在桶狹間接受毛利新助呈貢的今川義元首級後,便率軍回到了清州城。等到今川義元的腦袋被展示在清州城之後,義元的叔父蒲原氏政,外甥久能半忠,妹婿淺井政敏等三人亦遭處決。山口左馬介義、庵元美作守元政、吉田武藏守氏好、葛山播磨守長嘉、江勼民部少輔親氏、伊官權守、岡部甲斐守長定、滕枝伊賀守氏秋、朝北奈主計介秀詮等人也因為這場戰役而殞命。

佔領鳴海城的岡部元信本死守不棄,但勢已至此,遂修書通告信長,以自己撤出鳴海城為條件,交涉請求交換將義元的首級賜回帶到駿河安葬。信長在清州城南方二公里街道旁造了義元塚,執行千僧誦經法會,隆重超渡祭祀。

5月23日,今川軍撤回駿府;松平元康則趁機佔據其本家居城岡崎城,擺脫今川家的支配。

此後,松平元康切斷與今川家的所有關係,並與兒時玩伴織田信長結為同盟。數年後改姓名為「德川家康」(織田家在江戶幕府時期代代仍是旗本之一。)

影響

此役之後,今川氏迅速衰亡;而少年期被人蔑稱「尾張的大傻瓜(尾張の大うつけ)」的織田信長則一戰成名,從此展開對美濃等鄰國的侵攻,進而稱霸近畿地方,在中日本、西日本很大範圍內終結了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局面。織田信長的霸業,成為了後來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基礎。

此外,松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脫離了今川氏的支配獨立,進而與信長締結左右了日本歷史走向的「清洲同盟」,最終得以躋身安土桃山時代日本中央政權的核心。

影片

戰役解説:日本戰國︱桶狹間之戰 (中文字幕)

參考文獻

  1. 「尾張の虎」的『織田信長』,織田信秀天文十三年(1544)、美濃稲葉山侵攻失敗,天文十七年(1548)三河小豆坂之戰失敗、天文十八年(1549)三河安城城被攻落、同年美濃大垣城再被攻落、作為尾張之虎?
  2. 信長公記原文. [201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