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氣預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氣預報》中國氣象局及中央氣象台製作、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的一檔天氣服務節目,由於首播時間在央視《新聞聯播》之後,故又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或「聯播天氣預報」。1980年7月7日開播[1],當時作為《新聞聯播》的一個環節,之後分離出來稱為獨立節目。

歷史

1980年7月7日,《天氣預報》在央視一套播出,當時安排在《新聞聯播》的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之間播出,時間只有兩分鐘,由當天的新聞主播播報。最初的《天氣預報》使用的是手繪地圖,後於1983年使用城市燈光顯示圖板,圖版被安裝在新聞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個城市,哪個城市就會亮起燈,由工作人員在幕後操作,以便於觀眾迅速找到正在播報的城市。開播初期,曾有觀眾反映《天氣預報》占用了時間,使得新聞時間被壓縮;為此,央視和氣象部門進行了民意調查,最後《天氣預報》以80%的支持率得以保留。

1984年,《天氣預報》實現制播分離,開始由氣象部門獨立製作;同年開始使用浦琪璋根據同名民樂曲改編演奏的《漁舟唱晚》的電子琴版本作為背景音樂,沿用至今(全國哀悼日除外,此時無背景音樂)。1991年至1992年期間,《天氣預報》曾經使用其它背景音樂,終因惡評如潮而換回《漁舟唱晚》。同樣在1984年,央視開始使用「微機圖形動態顯示系統」和「數字/模擬信號轉換編碼器」,《天氣預報》開始出現電腦圖像。1985年,攝像機翻拍的黑白動畫衛星雲圖取代了手繪的預報圖,同年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此環節後改在《午間新聞》及之後的《新聞30分》中播出,現在在央視新聞頻道13點檔《新聞直播間》之後播出)。1986年10月1日,彩色衛星雲圖啟用,同時開始使用卡通化天氣符號。

1989年,《天氣預報》從《新聞聯播》中分離出來,每晚在《新聞聯播》結束後播出。1993年3月1日,宋英傑作為第一位氣象主持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主持人出鏡後的半年左右的時間裡,並不顯示主持人姓名;直到半年後才在節目中打出「主持人 中央氣象台 XXX(人名)」字樣,現已簡化為只打出人名。

1993年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2003年3月3日預報時效再次拉長到72小時,之後又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區域性天氣預報以及地質災害、高溫警報等環節。而在2000年之後,因應環保的趨勢,《天氣預報》使用的中國地圖底色由黃色改為綠色。

2014年11月18日,央視在2015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大會上宣布,在《天氣預報》節目開闢二維碼廣告位。目前《天氣預報》節目仍在屏幕上設有二維碼,觀眾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可進入「中國天氣網」查看所在城市的最新天氣預報。

節目概況

播出時間

主持人

環節設置

首先播報全國天氣趨勢,同時會根據需要播報災害預警、特定地區天氣趨勢等;之後播報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天氣,並由主持人旁述;之後為部分沿海開放城市革命老區及部分海島天氣,以滾動字幕的形式播報,無配音;最後再次播報北京天氣。

早期《聯播天氣預報》城市預報的廣告位所插入的廣告以當地知名企業相關建築物(如總部)外景圖為主,風光圖較少。目前《聯播天氣預報》城市預報的廣告位所插入的商業廣告比例出現下降,且不再為當地知名企業相關建築物外景圖,其餘廣告位均為公益廣告和風光圖。而港澳版綜合頻道、中國天氣頻道、學習強國客戶端播出的版本的城市預報的廣告位則均為當地風光圖(部分風光圖與內地版不同)。

播報城市順序

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
其他主要城市天氣預報
節目結尾
  • 再次播報北京天氣。

視頻

天氣預報 相關視頻

「氣象先生」宋英傑:讓天氣預報有溫度更靠譜
主持人楊丹已加入天氣預報23年,我們是看着她長大的

參考文獻

  1. 《天氣預報》首播背後的故事 ,搜狐網,2018-11-07
  2. 霍佳簡介,中國天氣網,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