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伯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伯昕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徐伯昕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出生日期;1905年3月4日

職業;出版家

畢業院校;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現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成就;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

文化部出版委員會委員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秘書長

徐伯昕,(1905-1984)中國出版家。1905年3月4日生於江蘇武進。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原名徐亮,筆名徐吟秋徐味冰趙錫慶。1922年畢業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1926年協助鄒韜奮承辦《生活》周刊,宣傳進步思想,真誠熱情地為讀者服務。"九一八"事變後,他和鄒韜奮在《生活》周刊上用文字和圖片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

1932年,和鄒韜奮一起創辦生活書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將生活書店辦成出版馬列主義著作和進步書刊的革命書店,歷任經理、總經理。194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上海鄭振鐸等人創辦《民主》周刊;1945年參與創建中國民主促進會,任理事。1946年被選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理事。1948年在香港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1949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委員。同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辦公廳副主任,發行管理局長兼新華書店總經理,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文化部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秘書長、第五屆中央秘書長,第六、七屆中央副主席。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

新中國時期

1949年(45歲)

年初,三聯書店根據全國即將解放的形勢,開闢了香港大連香港天津的運輸線。在中共組織安排下,將數百名民主人士及文化界人士由港護送至解放區。

9月21日至30日,作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正式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委任其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辦公廳副主任,兼計劃處處長。

1950年(46歲)

4月l5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京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並任大會副秘書長。會議期間還被選為民進第三屆中央理事會理事和會中央組織部長。

4月26日,在民進三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常務理事。

1951年(47歲)

5月至9月,因多年緊張工作,積勞成疾,患腦神經衰弱,長期失眠,心臟功能衰弱及頸椎骨質增生等疾病,在大連療養。

8月,民進三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會史編輯委員會,被推為編輯委員。此次會議,因病沒有出席。

9月,回京工作。

1952年(48歲)

年初,健康狀況仍不佳,勉力堅持工作。

11月,因病去北戴河休養。

本年,因病辭去民盟中央組織委員職務。

1955年(49歲)

4月,經政務院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發行管理局局長,兼任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

9月至12月,由出版總署申請安排,赴蘇聯莫斯科醫院接受治療。

1954年(50歲)

1月至4月,轉蘇聯高加索城斯大林療養院療養。

4月至7月,在家休養。

7月,在出版總署恢復工作。

9月l 5日至28日,作為四川省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1月,出版總署併入文化部,任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負責影片發行工作,研究工廠區及部隊駐地的電影放映辦法,重點抓了農村巡迴放映隊的組建與推廣。

1955年(51歲)

1月13日,經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上通過,任全國政協第二屆副秘書長。開始專事黨的統戰工作。

26日,經民進中央常務理事會第八十四次(擴大)會議通過,任民進中央副秘書長。同時卸組織部長職。

8月1日,出席民進總部舉行的座談會討論如何貫徹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決議。在發言中他特別強調:為全部實現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和全面看問題。否則不能真正了解五年計劃,也不能很好地貫徹執行五年計劃。

9月17日,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工作會議,聽取梅龔彬副秘書長關於各工作組成立四個月來的工作情況的報告,並討論工作組的方針、任務和工作方式。

11月l4日,在《民進》雜誌舉行的紀念民進成立十周年座談會上作了題為《發揚優良傳統,永遠不懈地前進》的發言。認為民進今後工作主要在團結所聯繫的知識分子及在自我改造中發揮更大作用。該發言摘要刊於12月《民進》第39期。

12月5日,民進總部發出《關於調查研究知識分子問題的通知》後,去杭州上海南京等地視察會務,進行調研工作。

1956年(52歲)

8月7日至9日,在民進第三屆中央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上,報告民進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經過。在會上通過其為民進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及大會副秘書長。

8月11日至23日,出席民進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8月24日,在民進第四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選任民進中央常務委員。

1957年(53歲)

1月21日,民進中央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通過他為民進中央副秘書長。

4月,主持並參與擬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工作組組織簡則(草案)」。

5月8日,出席中共中央統戰部為徵求民主黨派對統戰工作的意見而舉行的各民主黨派負責入座談會。

11月22目,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十三次工作會議,討淪、修改他主持撰寫的「工作組組織簡則(草案)」。

1958年(54歲)

3月l0日,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會第五十次常委會。

「政協全國委員會工作組組織簡則(草案)」在這次會議上通過。該「簡則」是全國政協關於工作組活動方面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

本月,出席各民主黨派自我改造大會,會後上街遊行。

11月17日,在民進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民進第五屆中央委員。

12月10日,在民進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會上,選任民進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中央秘書長。

1959年(55歲)

3月,參加全國人大組織的人大代表視察活動。在湖北、湖南等地深入到工礦、企業、人民公社、學校等基層單位,詳細了解各項工作的情況。順道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瞻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

4月l7日至29日,作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全國人大二屆一次及全國政協三屆一次會議。

6月,向中央統戰部提出關於政協工作組工作情況的書面報告。

7月,向中央統戰部提出第二份關於工作組工作的報告。

1960年(56歲)

2月24日至3月l7日,隨全國政協文化教育組參觀團赴山西等地視察,了解農業生產及文化教育的發展情況。

3月,主持民進中央在上海召開的民進五屆二中全會準備工作會議。

1961年(57歲)

1月20日,精心組織並參加全國政協文教,醫衛組舉行的大型聯合座談會。

3月中旬,應國際問題組組長楚圖南約,在楚家具體研究伯昕提出的創建小型時事政治漫談會事。商量決定以國際問題組組長名義,運用「神仙會」形式,建立小型時事政治漫談會。邀請參加的人士有邵力子、朱蘊山、史良、高崇民、胡子昂、章士釗、張奚若、李書城、王芸生,王紹鏊、季方、陳其尤、茅以升等。

6月13日,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辦公會議,聽取宗教組活動情況匯報。

l0月20日,出席民進中央第二十七次常委會,報告在瀋陽等地調查了解民進地方組織的工作情況。

l1月2日、4日,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辦公會和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辦公會議上,通過伯昕負責制訂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雙周講座』工作簡則」。「工作簡則」規定了講座內容、參加範圍、活動方式、時間地點,主辦和主持人、主講人和講題等九項制度。「雙周講座」是他籌劃,具體落實周恩來總理創議的一種工作組活動形式。以此來活躍政協工作,更好體現「雙百」精神,適應參加活動的各方人士交流思想,增長知識的要求 「講座」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好評。

12月21日,組織並主持全國政協文教組座談稿酬問題以及出版社和作家的關係問題。

本年,全國政協各工作組開展活動90餘次。他組織或參加近60次。其中有邀請在科技界工作的政協委員和科技界部分人士就人才培養、科技保密、科技刊物出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等問題交換意見。文教組座談、討論貫徹「雙百」方針問題。工商組座談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雙周座談會上關於統一戰線政策問題的講話。請商業部副部長作市場供應問題報告等。

組織「雙周講座」3次。請北京阜外醫院院長吳英愷講「中國心臟外科的新發展」;請中央氣象局副局長盧鋈講「中國氣象工作的基本情況」;請南漢宸講「巴西經濟情況和美帝國主義對巴西經濟的控制問題」。

1962年(58歲)

6月,充分肯定黃涼塵在工商組作的《從寶元通公司業務經營的經驗,來談今天民族工商業者如何貢獻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報告。並批示在《光明日報》發消息,在政協會刊發表有關材料,向地方政協介紹。曾與有關同志說,對民族工商業的經營管理經驗和業務知識,要採取科學分析態度,全盤照搬和全盤否定都是不對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社會主義服務。

6、7月間,參加民進中央常委會召集的在京中委、候補中委舉行的系列座談會。並在會上傳達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徐冰在各黨派負責人雙周座談會上的發言。指出當前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基本任務是調整關係,發揚民主,加強團結,加強教育,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完成l962年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十項任務。會上就民進在統一戰線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工作進行了討論。

9月19日至l0月12日,全國政協文教組召開編譯工作者座談會,這是由伯昕提出並精心組織的一次活動。會議邀請了在京37個出版單位的編輯、出版、翻譯工作者200餘人參加。會上分十個紐對編譯出版工作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互相交流情況,交換經驗,反映意見和建議。還聽取了中宣部副部長周揚關手思想戰線和編譯出版方面情況發言。會議對進一步加強政治上和業務上的領導,提高編譯工作者社會地位,編譯幹部的進修培養和提高,充實骨幹力量,加強聯繫,交流經驗,開展學術活動等問題,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伯昕及時將會上反映的意見、建議整理分送給有關部門研究、參考、處理,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本年,組織或參加全國政協工作組活動共60餘次6重點圍繞調整、精簡的具體問題,時事問題進行座談討論。主要活動有:文教與醫衛組請徐邁進講形勢和文教方面的調整工作及政策問題,請部分中小學教師座談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問題;醫衛組請私人開業醫師座談醫衛調整問題,請醫院負責護理工作的同志座談調整工作中的護理工作問題,請聯合診所工作人士座談醫衛調整工作問題。國際問題組請劉恩慕作「關於歐洲共同市場若干問題的初步考察」報告;工商組座談民族工商業者如何貢獻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問題等。

組織並參加「雙周講座」19次。主要內容有:文教組請吳晗講「論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呂振羽講「中國歷史的幾個特點」,馮定講「怎樣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夏鼐講「解放後的考古學」;科技組請王昆講「半導體的發展及應用」,梁思成講「新中國的建築成就」、農科院副院長金善寶作「關於實現農業技術改革,「提高農業生產問題」;國際問題組請吳半農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醫衛組請吳階平院長講「中國醫療組出訪印尼情況」,等等。

1965年(59歲)

3月1日,與文化教育組一起安排吳世昌在雙周講座上講「關於《紅樓夢》的若干基本問題」。後又安排不同觀點的吳組緗講「讀《紅樓夢》的一點體會」。

3月9日,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辦公會議,匯報各工作組最近活動情況、工作組工作計劃及雙周講座三月份講題。

5月16日至25目,在民進中央召開的會刊工作會議上,對進 一步辦好《民進》雜誌作具體指導。

10、11月間,隨全國人大參觀團赴福建參觀視察。途經冀、魯、皖、蘇、浙、贛六省。在福建視察了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等地,還赴海防前線慰問部隊,行程一萬多里,歷時28天。

本年,組織並參加全國政協各工作組活動共20餘次。其中有胡子嬰報告「從市場供應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冀朝鼎報告第三屆亞非人民團結大會情況,陳家康報告中東形勢等;醫衛組座談關於醫院管理方面的問題,文教組座談高校貫徹高教六十條和進行精簡、調整等方面情況,薩空了報告北京京劇團赴港澳演出情況,科技組座談討論周總理在上海市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

組織「雙周講座」11次。有醫衛組請張孝騫講「關於支氣管炎的防治」,黃家駟講「中國外科的新成就」;科技組請汪胡楨講「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請范長江講全國農業科技工作會議情況等。

1964年(60歲)

1月,在《民進》1964年第一期上發表《從福建看全國》一文。文章通過作者在視察中的見聞的敘述,從而歌頌我們偉大的人民和偉大的國家。

年初,參加北京市選舉全國人大代表活動,並在選區與選民一起學習,談話。

12月20日至1965年1月5日,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出席全國人大三屆一次、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被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本年,編輯《毛澤東著作專題摘錄》(手稿)。按專題分為六編:第一編,關於人民民主革命的理論和政策;第二編,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政策;第三編,關於文化教育和知識分子,關於青年問題和婦女問題;第四編,關於黨的建設;第五編,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第六編,關於戰略和策略。全文約七、八十萬字。一冊編目、七冊正文。目錄前有五條說明,說明內部資料,不能引用,以及資料來源等。八冊全系伯昕親筆手抄。牛皮紙封面,臘線裝訂。

組織並參加全國政協工作組織活動近60次,圍繞多變的國際形勢及有關科技學術問題,舉行報告會、座談會。主要活動有:國際問題組就巴拿馬人民反美愛國鬥爭問題,中法建交的影響,巴西政變問題,蘇共中央二月全會的報告,老撾問題,台灣問題,美國侵越問題,剛果問題等進行座談討論,並請唐明照作「世界和平理事會華沙會議的情況」報告,請吳大琨作出席巴基斯坦亞非經濟合作第四屆會員大會情況報告等。科技組請中科院何祚麻作關於核武器科學技術進展問題報告,請北航教授作「噴氣技術」問題報告,請周培源作1964年北京科學討論會的報告等。工商組請古耕虞報告「左青記和四川畜產公司在私營時期和併入國營時期的對比」,並舉行了系列座談討論會。

組織「雙周講座」2次。內容有:科技組請周培源講「國際科學界兩條道路的鬥爭」,請北京市副市長賈庭三講北京市工業戰線「比學趕幫」運動情況。

在政協禮堂,邀集十多位三聯書店老同志,討論《生活書店大事編年》初稿。

1965年(61歲)

1月5日,在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選任常務委員。

4月l2日、5月22日,出席民進中央常委會第六十四、六十五次會議。會議就貫徹執行全國政協學委會《關於組織在京部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各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和其他民主人士學習的計劃》進行了討論。決定撤銷民進中央學委會,成立全國政協學委會民進中央學習分會,任學習分會副主任委員。

4月24日,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辦公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由他負責制定的《關於政協全國委員會各工作組今後活動的幾點意見(試行草案)》。意見指出:工作組的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密切與各方面的聯繫,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達到溝通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團結的目的。對今後的活動提出:以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為中心,開展各項政治活動;配合社教活動,組織文化革命、教育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報告會、座談會;結合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反映各方面意見並結合做好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工作組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等意見。該意見成為「文革」前一段時間全國政協工作組活動的準則。

5月22日,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辦公會議。討論國際問題組、醫衛組、科技組、華僑組、民族組、宗教組、婦女組l965年工作計劃要點。

8月12日,參加政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辦公會議。討論文教組、工商組1965的工作要點。

本年,組織並參加全國政協工作組活動共30餘次。重點配合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韻開展及國際反帝反修形勢進行活動。主要活動有:科技組請范長江等人報告參加「四清」運動的情況和體會;國際問題組座談越南問題、反修鬥爭問題、印尼局勢及亞非會議問題,請劉思慕報告「當前國際鬥爭的兩個問題」等;醫衛組請張孝騫等人介紹參加農村巡回醫療的體會和收穫;文教組請中國乒乓球教練傅其芳報告28屆世乒賽情況,請教育部部長何偉作「關於農村半農半讀教育情況」的報告,座談半農半讀教育制度問題等;民族組請韓戈魯介紹中央代表團參加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和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活動的情況,請於超介紹中央代表團赴新疆參加慶祝新疆自治區成立十周年大會的情況等。

1966年(62歲)

1月11日至5月27日,全國政協各工作組共舉行26次活動。他組織並參加全國政協國際問題組醫衛科技組活動共lO余次。其中有:國際問題組邀請部分常委座談陳毅副總理答覆日本《赤旗報》駐京記者提問時關於國際形勢的講話,醫衛組請孟繼懋作斷肢再植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科技組請鞍山電業局工程師鄭代雨報告學習毛主席著作進行電業技術革命的體會等。

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全面展開。

8月24日,接到北京市中學紅衛兵的「通牒」,勒令在72小時內自動解散民進中央組織,伯昕將機關重要文檔、材料轉移後,第二天被迫以民進中央辦公廳名義貼出公告,宣布停止辦公。

1967年(65歲)

民進中央雖停止活動,但仍與主要負責同志保持聯繫,並擔起保護機關和處理一些必要工作的責任。

冬,被「勒令」在民進機關閉門學習。每天端坐桌前,認真讀毛澤東著作,每有心得,即在書上或本子上記下。他對同室學習的民進中央副秘書長葛志成說,過去一直沒有整塊時間系統學習毛主席著作,現在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要認真讀一遍。

1968年(64歲)

本年,內亂更甚。林彪、「四人幫」蓄意迫害當年在上海進行地下工作的同志,誣衊生活書店是30年代上海的黑店。上海北京的調查人員頻頻登門談話,逼寫交代材料,甚至嚴訊逼供。

1969年(65歲)

4月1日,軍代表進駐民進中央機關。

1970年(66歲)

11月,八個民主黨派機關全部遷入全國工商聯大樓辦公。在統戰系統軍代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負責同志及部分中委、執委,分四個學習小組集中學習。伯昕作為民進負責人參加民進、民盟聯合小組學習。

1975年(71歲)

1月,參加全國政協學習組學習討論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報和代表大會通過的新憲法。

1976年(72歲)

4月5日,率居住地弘通巷同院的男女老幼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向周總理英靈行禮,敬獻了親自扎的花圈。

10月,「四人幫」倒台,舉國歡慶,黨的統戰工作出現了新的轉機,甚為欣然。

1977年(73歲)

10月18目,中共中央統戰部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恢復活動的指示。自此,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工作逐步恢復正常。

12月24日,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邀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領導人開會,宣布中共中央批准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臨時領導小組名單。民進中央臨時領導小組成員為周建人楊東蓴葉聖陶徐伯昕

27日,出席全國政協四屆常委第七次擴大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葉劍英在會上重申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要把民主黨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本年,積極參加全國政協舉行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學習組揭批「四人幫」罪行的系列學習會。

1978年(74歲)

2月28日至3月5日,參加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並被選為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3月9日至11日,出席民進中央工作座談會。與出席五屆人大、五屆政協的民進中央常委和15個地方組織的負責同志就民進成員的思想情況、各級組織恢復活動的情況以及今後如何開展會務工作交換了意見。

4月10日,在民進中央中委擴大座談會上,報告民進中央近一時期的工作情況和今後工作的設想。並和與會同志一起對民進今後工作進行分組座談。

14日,在政協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他任全國政協五屆委員會副秘書長的提名。

5月8日,參加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各工作組組長,副組長聯席會議,討論並通過新的《政協全國委員會工作組組織簡則》。

9月6日,祝賀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成立三十周年,並題詞:「學習韜奮先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認真辦好革命出版事業,為實現社會主義祖國新時期的總任務作出貢獻」。

l2月7日,參加民進在京中委座談會,堅決擁護中共中央為天安門事件徹底平反。

1979年(75歲)

6月18日至7月1日,出席全國人大,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並任兩會的提案審查委員會委員。

10月11日至22日,被視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發展史上一個新里程碑的民進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舉行,伯昕為大會主席團召集人之一,併兼大會秘書長。受民進五屆中央委員會委託,作《團結起來,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工作報告。

1980年(76歲)

5月5日至13日,出席民進中央召開的兩省四市工作座談會。

8月,出席,由中共中央召開的、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民主協商會,為召開全國五屆人大和五屆政協三次會議作準備。

8月30日至9月1日,出席全國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和五屆政協三次會議。

12月26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公開徐伯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

1981年(77歲)

11月24日,出席中共中央舉行的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民主協商會。協商開好五屆四次人大和五屆四次政協會議有關問題。

11月30日至12月13日,出席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和五屆政協四次會議。

1982年(78歲)

9月1日至11日,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持民進中央六屆16次常委會,慶祝中共十二大勝利召開。

本年,倡議設立「民進文教基金會」,並捐贈多年積蓄3000元。任國家出版委員會委員。

1983年(79歲)

6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全會在京舉行,因病缺席。當選為全國政協六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10月22日,民進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會,被選為民進七屆常委及中央副主席。

1984年(80歲)

3月27日,因患重病,醫治無效,於晨3時37分在北京醫院逝世。終年八十歲。根據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保留骨灰。

民國時期

1912年(民國元年 8歲)

隨父在私塾讀四書。父親要求甚嚴,責罰也多,自幼養成比較拘謹的性格。

農忙或假期回家,與家人一道種地、放牛、養蠶及幫母親作家務。

1914年(民國5年 10歲)

武進西鄉馬杭橋舅父家附近牛塘小學讀書半年。

家庭收入微薄,加之祖父留下的債務,家計甚為窘迫。

1916年(民國5年 12歲)

父親任校長的武進遙觀小學讀完小學課程。

1917年(民國6年 13歲)

夏,考入縣城「市立第二國民學校」(即後來的冠英高級小學)就讀。校長張沂「處理校務有方,頗有精神。」學校設備完善,為武邑之冠。以成績卓著,著稱於蘇省。校內附設乙種商業學校。全校共有教職員24人,高小學生212人,商業班36人。

1918年(民國7年 14歲)

繼續在校讀書。

1919年(民國8年 15歲)

本年夏,畢業於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校(即原市立第二國民學校)

1920年(民國9年 16歲)

上半年,時琺瑯製造業為我國新興日用輕工業。武進縣職業學校預備開設琺瑯科和琺瑯實習工場。決定選送一人去上海學習。

7月,經冠英小學校長張沂推薦介紹,考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琺瑯科半工半讀。學、膳、宿費由縣職校供給。約定畢業後回校服務。

1921年(民國10年 17歲)

繼續在中華職校學習,平時喜愛畫畫,機械製圖課及美術課成績尤佳。

1922年(民國11年 18歲)

武進縣職校因經費不足,無力辦琺瑯工場,遂解約並停止供給上學費用。為繼續學業,課餘兼任職教社辦的中華琺瑯廠美術設計工作,廠方除供膳宿外並給一些零用。伯昕生活節儉,積有餘錢,即寄回家供弟妹讀書。

1925年(民國12年 19歲)

2月,震驚全國的「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

對腐敗賣國的軍閥統治素懷不滿,和同學積極參加上海各界舉行的罷市、罷課等聲援活動,在老西門附近的馬路上結隊阻攔電車行駛,遭警察鞭打,擊傷臉部腿部。

7月,畢業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分配至天津普育機器廠搪瓷部任美術設計員,因患病在家,未能成行。

8月,病癒,回上海職校。在校內職工教育館負責圖書館工作。

11月,調至中華職教社當練習生。

1924年(民國15年 20歲)

8月13日,回鄉與周雨青結婚。周於1906年6月14日(農曆)出生於普通農家,為人謙和溫順,勤勞樸實,相夫教子,對伯昕幫助甚大。先後於1925年、1928年、1931年、1933年、1935年生育徐心齋(現名徐星釗)、徐慎齋(現名徐敏)、徐德全(女,現名徐前)、徐德芳(女,現名徐放)、徐韞齋(5歲時夭折)。l991年4月23日周雨青因病在蘇州去世。

本年,先在職教社做文書工作,後又分別在社內調研、推廣等部門任職。

1925年(民國14年 21歲)

上半年,受中華職教社派,臨時調至南京江蘇省教育實業聯合會工作,半年後返回。

l0月轉入《生活》周刊社,負責出版、發行及廣告工作。該刊系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宗旨是宣傳職業教育、進行職業指導和發表職教社的簡要言論。l1日創刊,王志莘任主編。周刊四開一張,售價三個銅板。創刊初期只印八九百份,最多印到2000多份,大部分贈送職教社社員。伯昕曾回憶說:「這是(我)走上文化出版崗位的第。一步,也是持續做了20多年有進步意義的工作。」

1926年(民國15年 22歲)

10月,《生活》周刊主編王志莘轉入銀行界任事,出鄒恩潤(即韜奮)接任。伯昕仍承擔印刷、發行、廣告、總務等工作。

1931年(民國20年 27歲)

9月l8日,日本帝國主義武裝進攻東三省,對伯昕震動極大。他後來在《自傳》中說,對亡國的憂慮,對反動政府本質的逐步認清,使自己思想發生深刻轉變。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逐步成為他的精神支柱。

l0月,精心設計《生活》周刊第6卷第42期「國慶與國哀」特刊的版面,並增加8頁影寫版,使篇幅擴大到56頁。該輯發表了韜奮等作者多篇抗日圖存的文章,集中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喚醒全國人民,主張團結一致抗日禦侮。反映了廣大國民的心聲。這期《生活》從內容到形式都吸引了廣大讀者,發行量達15.5萬份,創國內報刊發行的最高紀錄。

1932年(民國21年 28歲)

1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犯上海,駐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伯昕開始全力投入支援上海抗戰的活動。後不僅參加「戰時號外」、「抗日救亡畫報」和《生活》臨時增刊的選稿、編排工作,並為十九路軍募集物資,用捐款在滬西設立「生活傷兵醫院」。還到電車上散發號外,在編輯部輪流與同人通宵值班,守在電話機旁,答覆民眾關於前線戰況的詢問。

3月,與韜奮戈公振等計劃創辦《生活日報》,並登報公開招股。在三個月內,有二千多《生活》周刊的讀者認股,總額達15萬元以上。因政府不予登記而夭折,全部股款及利息由銀行退還入股者。

7月2日,《生活》周刊第7卷第26期公布,隔期增加影寫版4頁,並擴版為32頁,售價仍為3分。

同月,與韜奮胡愈之一起在「《生活》周刊書報代辦部」基礎上創辦生活書店。本版書的自編、自印、自己出版發行由此發端。曾摹仿黃炎培先生書寫的「生活」字體,續寫「書店」兩字,作為生活書店市招。續書與黃的書法風格一致,體現了他的書法功力。生活周刊社由華龍路環龍路口遷至環龍路環龍別業,同時脫離了中華教育職業社。

1936年(民國25年 32歲)

2月,病體初愈,經杭州回滬。繼續負責書店的經營。

8月,協助韜奮積極籌備香港生活日報》遷滬出版事宜。由於當局不予登記,改名為《生活星期刊》在上海出版。以接替被禁的《永生》周刊。

11月23日,在常州參加妹妹徐方的婚禮。下午接上海急電,得知沈鈞儒韜奮等救國會七君子在滬被捕。未及吃喜酒當即趕回上海

1937年(民國26年 35歲)

2月,悉心籌劃的生活書店第二個分店廣州分店建立。

年底,離滬赴廣州。生活書店西安、重慶、長沙分店成立。

1938年(民國27年 34歲)

上半年,與周恩來董必武徐特立等中共領導同志時有接觸,聽他們作關於戰局、工運、讀書學習等方面的報告,常聽韜奮介紹在八路軍辦事處了解到的解放區情況,認真學習有關的政治書籍,政治覺悟進一步提高。

1939年(民國28年 35歲)

韜奮伯昕及全體同人努力下,新開闢屯溪、贛州、沅陵、樂山、福州、南平、湛江、赤坎、梅州、羅定、梧州、百色、桂平、鬱林、新加坡等分支店,生活書店在全國的分支店達56個,工作人員達四、五百人。

1940年(民國29年 36歲)

3月20日,在渝召開社員大會,各省分支店社員用無記名選票寄重慶總管理處,選舉第六屆領導機構。關於伯昕介紹是:「徐先生是本店事業的舵手,十餘年來引導全體同人渡過了不知多少驚風巨浪,才把本店的事業締造成目前的規模。我們的事業之船在商業競爭的海洋中行進,每個同人都熱烈擁戴這位熟練無比的舵手,是毫無疑義的。」伯昕以127張最高票數當選總經理。

1941年(民國30年 37歲)

春,根據周恩來同志意見,指示上海生活書店抽調幹部去蘇北根據地開辦大眾書店。l0月,上海方面派袁信之赴蘇北,並運去一批馬列主義著作和抗戰圖書。

4月中旬,結束重慶總管理處工作,經桂林赴港。

本年,在港經常與胡繩商量,有時直接與廖承志聯繫。

1942年(民國31年 38歲)

7月,經衡陽、桂林等地輾轉抵達重慶。

1943年(民國32年 39歲)

9月,抵上海,去劍橋醫院看望韜奮,並向他匯報周恩來同志對書店工作的指示及書店在內地的工作情況,並談了自己到解放區去的願望。在滬期間化名趙錫慶徐味冰,蟄居於徐家匯郊區。

下半年,同意批准王泰雷、許覺民等將「兄弟圖書公司」增資改組為「新光百貨公司」。以經營百貨、教育用品和發售一些文藝書籍為名,來保存生活書店的紙型、原稿,存書、檔案材料等重要物資,聯繫留滬作家,積極準備抗戰勝利後的復業工作。

1944年(民國33年 40歲)

春,中共華中局又派徐雪寒來滬探望韜奮,並帶來口信,勸伯昕留上海暫不前往蘇北解放區。後經請示周恩來同意,決定留滬。

7月24日,偉大的愛國者、傑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鄒韜奮逝世。

在敵偽統治下,伯昕等人秘密地操辦韜奮喪事,用「季晉卿」假名將韜奮入殮,棺柩停放在上海殯儀館。

在蘇北,向中共黨組織提出入黨要求,由錢俊瑞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根據伯昕在滬的各種社會聯繫,安排他由蘇北秘密返滬,以「生活書店」老闆和社會活動家身份,積極開展活動。

1945年(民國34年 41歲)

12月16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在渝成立,被選為監事。

1946年(民國35年 42歲)

1月4日,在民進第一次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選任出版委員。

本年,遵照黨的指示,精心安排書店的幹部分批到解放區開展工作。

清朝時期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 1歲)

3月4日,生於江蘇武進縣鳴凰鄉小留塘里村,後遷居湖塘橋鎮。取名亮,字伯昕。筆名吟秋、B·H、白日、PS。又名徐味冰趙錫慶等。

父徐展,字元龍。光緒七年(1881)生,早年以武進名士錢名山為師,因科舉廢,遂入武進縣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執教於鄉里,祖父母於伯昕十歲時先後亡故。元龍分得二畝地及一些債務。l915年起,先後任本縣遙觀小學校長,縣城冠英、育志小學教員,以及定西鄉議會議員,武進水利會幹事,開浚長溝河采菱港工程主任,武進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等職。1967年12月在常州去世。母親壯樂天,出生在武進馬杭橋普通農家,讀過一年書,初識字。長年在家栽桑養蠶,操持家務,甚是辛勞。1942年病逝。續娶許碧澄,生於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蠶業學校,歷任天生、振華蠶種場技術員,吳縣廣福等地蠶桑改良區指導員以及武進縣培本小學等校教員。壯氏生育子女7人,伯昕行二,長兄及二個弟弟皆夭折。有弟徐仲文、徐季謙,妹徐朴貞(現名徐方)。

年譜後記

筆者於1990年春應約編撰年譜稿,後與同事蔡康唯多次往返於京滬間。翻撿檔案、查閱資料、走訪座談,晝夜無間。雖盛夏酷暑,亦未敢稍有懈怠。10月,年譜(未定稿)畢。未幾,蔡康唯確診肝癌,為治療事,筆者奔波滬常間,歷時9月,無奈癌毒兇險,蔡於翌年6月11日病逝,年僅37歲。

年譜(未定稿)曾打印數十份,徵求各界意見,先後三次修訂,雖力求完善,終因智淺力薄,罣漏舛誤難免,尚祈讀者指正。

在年譜編撰、修訂過程中,承全國政協、全國人大辦公廳、民進中央、中共中央統戰部四局、韜奮紀念館等單位大力支持,胡耐秋、仲秋元、許覺民、王仿子、周幼瑞、董順華、吉少甫、丁裕、沈百民、畢青、鄒嘉驪等同志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見並補充了不少珍貴史料,在此一併表示深切謝意。

陳吉龍1993年6月26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