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彪(1907年12月5日一1971年9月13日),出生於中國湖北省黃岡市林家大灣,原名林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容、育榮、尤勇、李進,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中國人民抗日軍事大學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簡介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陽春,一字祚大,號育容、育榮、尤勇,乳名春兒。湖北黃岡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中國人民抗日軍事大學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組成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失敗後出逃蘇聯,於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1972年7月28日,中共官方公布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死訊。林彪是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中國人民抗日軍事大學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基本信息

中文名:林彪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鎮林家大灣村

出生日期:1907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1971年9月13日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四期

人物生平

接受教育

1907年12月5日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9歲入私塾,13歲起就讀於林育南惲代英等在黃岡八斗灣創辦的浚新學校。15歲轉入武昌共進中學,並於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被共青團武昌地委指定為共進中學團支部書記。1925年「五卅」反帝運動中,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發起成立「共進圖書社」,組織同學閱讀進步書刊,並在陳潭秋等指導下創辦「共進月刊」。後被湖北學生聯合會推選為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學聯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2]。同年秋於共進中學畢業後返回林家大灣,父母要他就近謀一個教師職業,以便關照家庭生活。但他說服父母,決心棄教從戎。後經當地中共組織批准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編在步兵科第2團第2營第3連,同時改名為林彪[3]

參加革命

黃埔軍校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3連中共支部書記。1926年10月畢業後,由廣州北上武漢,被分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11月,從第四期畢業後,由廣州北上武漢,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排長,曾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芳和進軍河南的戰鬥。

1927年4月隨第25師73團(由葉挺獨立團改編)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歷經上蔡、臨潁等戰役戰鬥。7月隨部移駐九江。8月2日由聶榮臻、周士第直接率領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任73團3營7連連長。同年10月起義軍在廣東潮(州)汕(頭)地區失敗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地區。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繼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隨後,黨中央授權周恩來組織前敵委員會,全權指揮南昌起義。林彪所在的第二十五師駐紮在馬回嶺,是預定參加南昌起義的主力之一。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起義軍2萬餘人發動南昌起義。1日下午,第二十五師的大部分官兵從馬回嶺乘火車開進南昌,並在南昌重新整編,由周士弟擔任師長,林彪仍任七連連長。南昌起義的隊伍在南下途中失敗,隊伍多被打散。隨後,林彪參加了湘南武裝起義,並隨着武裝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央蘇區的開創者之一。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改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1營2連連長。同年4月隨湘南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營長、團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進剿」、反「會剿」鬥爭。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和湖南地方武裝,在寧岡縣的礱市同毛澤東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1928年5月4日,兩軍會師大會和紅四軍成立大會在礱市舉行。會上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設第十、十一、十二師。21歲的林彪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一營營長,何長工任該營黨代表。

井岡山會師後,革命的武裝力量更加壯大了。後來,蔣介石調集湘、贛兩省軍隊多次「進剿」井岡山,少的時候有八九個團,最多的時候達18個團。在井岡山的反「圍剿」鬥爭中,林彪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特別是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三打永新和龍源口激戰中,林彪機智靈活、善用疑兵的戰術風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賞識,提升很快。

1929年1月隨朱德、毛澤東挺進贛南、閩西,3月任紅4軍第1縱隊縱隊長(亦稱司令員)。期間,支持毛澤東繼續擔任紅4軍前委書記。年底在給毛澤東的新年賀信中直言不贊成一年爭取江西的計劃,毛澤東寫了後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題的著名覆信[4]

聲名漸起

1930年6月,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時年23歲。

1932年3月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役戰鬥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面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在此期間,他還曾被選為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後,與聶榮臻指揮所部參加了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和強渡烏江作戰。

1935年1月,參加了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左」傾路線,改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由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會後指揮紅1軍團參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等作戰。遵義會議後紅軍初戰失利,再加上許多幹部對紅軍繞着圈子走表示不理解,林彪獨自寫信給中央,建議「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面軍匯合」,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斥責。

同年9月,紅一方面軍改稱陝甘支隊,任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到達陝北後,陝甘支隊恢復第一方面軍番號,重任紅1軍團軍團長,並當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隨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隨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林彪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從排長逐步升為軍團長,並以此奠定了他一生的重要領導地位。

1936年6月被任命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校長,後兼任政治委員。1937年1月,「紅大」從保安(今志丹)遷至延安並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後,繼續任校長兼政治委員,併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長和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是3位師長中最年輕的,並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軍委前方分會委員。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以師為單位分頭開赴抗日前線,林彪率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並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軍委前方分會委員,率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9月25日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使他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10月17日,他以《平型關戰鬥的經驗》為題在《解放》周刊發表文章,總結出12條與日軍作戰的經驗。平型關戰鬥後,率第343旅由五台地區南下,於11月初在廣陽設伏,再殲日軍近千人,繳獲騾馬700餘匹以及大批軍需物資。由於平型關戰鬥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

1938年2月奉命率115師師部和343旅由晉東北南下,到呂梁地區開闢根據地。3月2日帶師直屬隊途經隰縣以北千家莊時,因身穿繳獲來的日軍大衣並騎着洋馬,被當地駐軍閻錫山部第19軍警戒部隊的哨兵開槍誤傷。子彈從右腋經左側背穿出,傷及肺和脊椎骨,從此留下終生未愈的植物神經紊亂症,並逐漸形成了怕水、怕風、怕光、一緊張就出汗的毛病。後送延安治療,師長職務由343旅旅長陳光代理。從5月開始,邊休養邊參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針、軍隊的領導問題等作過多次報告和講演。同年冬經黨中央批准,赴蘇聯繼續就醫,住在莫斯科郊外科爾斯基村的一所療養院(對外稱「七部」或「八部」,共產國際稱「中國黨校」),由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將級教官授課。後來,在蘇德戰爭緊張時,該部人員被編入蘇聯紅軍。據師哲回憶錄記述,林彪在此期間曾對德軍的一次行動作出估計並報告了蘇聯軍事當局,受到高度重視。

抗大校長林彪原圖鏈接

1942年2月經新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管理委員會成員,主持軍事教育會議,參加整風運動。同年8月,蔣介石在重慶約見周恩來,提出要在西安會見毛澤東。周恩來從毛澤東的安全和鬥爭策略考慮,提議由林彪代表毛澤東到西安先見蔣介石,並得到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的同意。9月中旬,他乘汽車由延安赴西安,因天降大雨,路上阻隔,抵西安時蔣介石已返回重慶。他由西安又赴重慶,於10月7日到達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此後近10個月,與周恩來一起同張治中、蔣介石等就克服內戰危機、繼續合作抗日等問題進行談判。1943年7月與周恩來等離開重慶返回延安,繼續在中共中央黨校工作。

1945年4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8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奉派到山東擬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共山東分局委員。1945年9月下旬,當其行至河南濮陽地區時接到中央電令,遂奉命兼程轉赴東北,於10月底抵達瀋陽。此後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併兼任東北軍政大學校長等職。進入東北初期,曾根據形勢變化,向中央軍委提出縮短戰線的建議並被採納。爾後,參與領導建立東北根據地,並組織指揮了四平、新開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役。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年7月,主持召開東北局擴大會議,討論通過由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務》(簡稱「七七決議」),強調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指揮在北滿的民主聯軍進行三下江南(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戰役,和南滿的民主聯軍組織的四保臨江(在吉林南部)戰役南北呼應,使國民黨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陷入被動。

1947年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國民黨軍30餘萬人,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此後,曾對中央軍委南下作戰的指示遲疑不決,直到1948年7月才初步定下實施遼瀋戰役的決心。9月戰役打響後,對敵情作出正確判斷,在攻克錦州後果斷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取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此次戰役共殲敵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並使東北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餘人發展到100餘萬人,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同年11月奉命率部入關,任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員和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書記,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行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書記。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在解放戰爭中,曾總結部隊的作戰經驗,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其關於戰鬥作風和戰術問題的多次講話曾印發部隊指導作戰和訓練。

閒雲野鶴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

1950年6月參加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後,即舉家遷到北京。因其怕光、怕水、怕風的毛病越來越重,開始脫離工作進行診治。同年10月經中央批准,再次赴蘇聯就醫。1951年回國後住進毛家灣,仍以休養為主。同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9月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在此期間,他的職務雖然一直在提升,但基本沒有在崗位上工作,深居簡出,很少拋頭露面和參加社會活動。

走向巔峰

1958年起,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也由於身體狀況有所好轉,開始逐漸活躍。同年5月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和八屆五中全會,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與此同時,他介入所謂「反教條主義」鬥爭,在全軍掀起對「教條主義傾向」的批判,傷害了劉伯承等一大批幹部。1959年廬山會議後兼任國防部長。隨後,中共中央組成新的軍委,被任命為軍委常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提出並推行一整套「左」的東西,打擊、迫害、排擠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同志;同時對毛澤東搞個人崇拜,把毛澤東思想簡單化、庸俗化。

1964年抓住全軍大練兵和大比武中的某些缺點大做文章,說搞軍事第一、技術第一,是推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衝擊了政治,衝擊了學習毛主席著作」。隨後,他又說軍隊工作要「突出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需要占一定的時間,但不應衝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衝擊其他。」林彪的這些主張,遭到總參謀長羅瑞卿等人的抵制。1965年冬以「篡軍反黨」等罪名誣告羅瑞卿,並提出所謂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將全軍群眾性的大比武運動壓了下去,同時解除了羅瑞卿的職務。1966年初責令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羅瑞卿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進行批判,並討論如何貫徹執行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此後,「突出政治」、「政治可以衝擊一切」的論調進一步流毒全軍,部隊中政治與軍事統一、政治與業務統一的正常關係變成了衝擊與被衝擊、壓倒與被壓倒的關係,致使全軍的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干擾與破壞。

文革政變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被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並寫進了黨章。此後,他的篡黨奪權活動更加變本加厲。1971年9月8日下達反革命武裝政變手令,企圖謀害毛澤東,另立中央。陰謀敗露後,於9月13日零時與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從山海關機場強行乘飛機外逃,凌晨3時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肯特省貝爾赫礦區南10公里處機毀人亡。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中國共產黨黨籍。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其作出判決,被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5]

主要成就

指揮戰役

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  

龍岡伏擊戰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歷時60天。

戰役地點:江西省永豐縣東固鎮、龍岡鎮,寧都縣東韶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第4軍軍長。

所轄部隊:紅4軍。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戰役評價: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紅4軍擔任主攻。

黃陂草台崗伏擊戰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歷時41天。

戰役地點:江西省宜黃縣黃陂鎮、草台崗鎮。

戰役手段:誘敵深入的山地伏擊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所轄部隊:紅1軍團。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台等軍用物資。俘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戰役評價:首創了紅軍大兵團山地伏擊戰的範例,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打的最大的一次伏擊戰,林彪為戰場總指揮。

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

戰役時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371天。

戰役地點:轉戰閩、贛、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攻堅戰。

林彪職務: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軍團長。

所轄部隊:紅1軍團。

戰役特點:中國工農紅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殲敵情況:紅2師第4團奪占瀘定橋,殲滅川軍第14軍第38團主力;紅2師第4團強攻臘子口,殲滅國民黨新編14師第6團一部。

戰役評價: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里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里,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越過天險大渡河,堪稱奇蹟。激戰臘子口一仗,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平型關戰役

戰鬥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的1937年9月25日,歷時1天。

在國慶十周年閱兵式上的林彪原圖鏈接

戰鬥地點: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

戰鬥手段:山地關隘伏擊戰。

林彪職務: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

所轄部隊:八路軍第115師。

戰鬥特點:八路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戰役評價: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所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

戰役特點:東北民主聯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戰役評價: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在民主聯軍的不斷打擊下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遼瀋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遼寧省。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

戰役特點: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東北野戰軍的軍力和經濟力均已超過國民黨軍,軍隊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占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堅戰為主,陣地阻擊戰相結合。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革命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戰役評價:遼瀋戰役結束後,國民革命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東北野戰軍獲了得第一個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取得了打大規模殲滅戰的寶貴經驗,率先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

平津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歷時64天。

戰役地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

戰役特點: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占優勢,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攻堅戰為主,圍殲戰、追殲戰相結合,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戰。

殲敵情況:東北和華北野戰軍共同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個「剿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1萬人。

戰役評價:平津戰役中產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綏遠方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實行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的基本方式。東野與華北軍區聯合完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戰略決戰的最後一戰。

衡寶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歷時33天。

戰役地點:湘南衡寶地區。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大突破強攻。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所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以多勝弱,以強擊弱,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少吃多,以弱勝強。

殲敵情況: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殲敵正規軍三個軍部、五個整師,共4.7萬人,其中俘虜17名將官以下3.8萬人,收復縣城24座。

戰役評價:中國人民解放軍前後只用33天,就殲滅了白崇禧賴以起家的第7、48軍的四個精銳師,並消滅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師,給湘系戰力最強的第10師以殲滅性打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以來華中最大的一次戰果。

廣西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歷時39天。

戰役地點:廣西、廣東兩省。

戰役手段:兩翼大迂迴鉗形包圍,正面強攻大追殲。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第四野戰軍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追殲戰、圍殲戰已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伏擊戰不用打,攻堅戰也很少打。

殲敵情況:林彪指揮3個兵團9個軍31個師及粵桂邊、滇桂黔邊縱隊共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78人),解放了廣西全境。

戰役評價: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寧和廣西全境及廣東西南沿海的城鎮和全部海港。華中華南所轄範圍內除海南島一隅外,也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蔣介石在華南蔣殘餘的殲滅,加速了全中國解放的進程。

海南島戰役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歷時58天。

戰役地點:海南島。

戰役手段:偷渡海峽強攻戰、海島圍殲戰、追擊戰。

林彪職務: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所轄部隊:第四野戰軍。

戰役特點: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軍軍艦、空軍飛機、海岸炮兵立體封鎖;海島陸地作戰,雙方勢均力敵,最後戰勝敵人。

殲敵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

戰役評價:海南島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空封鎖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戰,開創了陸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該戰也是林彪指揮第四野戰軍的最後一戰。[6]

戰術才能

在東北戰場上,林彪較充分地顯示出他的指揮才能。他總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等戰術原則。「一點兩面」就是在進攻敵人時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得手之後迅速擴大戰果,正面進攻與側面迂迴包圍、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3至4人,進攻時以小組為單位,隊形疏散可減少傷亡,容易聚攏便於形成戰鬥力;「三猛」即猛打、猛衝、猛追。林彪把複雜的戰術問題用幾個字簡練地概括,好學好記,便於推廣,這些戰術原則,在東北野戰軍中推廣很普通,應用也很廣泛。

1949年春,林彪率領部隊繼續南下,指揮所部進軍中南。3月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局(12月改稱中南局)第一書記。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在在解放戰爭的5年征戰中,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其戰爭規模最大時可集結數十萬人。在數十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戰鬥中,由於謀劃準確,決策果斷,指揮得力,再加上因新式整軍運動鼓舞起指戰員的高昂士氣,幾乎是每戰必勝。在解放戰爭期間,曾總結部隊的作戰經驗,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其關於戰鬥作風和戰術問題的多次講話曾印發部隊指導作戰和訓練,對於部隊的野戰和攻堅都起到了積極作用。[7]

婚姻家庭

一次婚姻

林彪8歲那年,望子成龍的父母就為林彪找了一個比他大3歲的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汪家的二小姐做童養媳。林彪還是個娃娃,對婚姻大事根本不懂,等他參加革命以後,就忘了。

1927年春節前夕,林彪隨北伐軍進駐武漢,突然收到他父親的來信,說他病入膏肓、火速回家。林彪是個孝子,接到父親的信後潸然淚下,當即請假往家中奔去。除夕之夜,林彪回到家裡,才知道是父親騙他回來成婚的。林彪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跟已經等了他十幾年的汪家姑娘舉行了隆重的婚禮。這婚姻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幸福可言。林彪連夜離開了林家大灣,返回部隊。

到了部隊後,林彪給父母和汪氏寫了一封信,讓汪氏不要再耽誤自己的青春年華,另找一個人家。林彪的父母看了信之後,氣得破口大罵,但又無可奈何。汪氏在家中哭了好幾天,然後當眾發誓,此生永不再嫁。

在以後的歲月里,汪氏果然信守諾言,終身未嫁,始終在林家侍奉林家老小。

中國解放後,林彪已是一位大人物,汪氏不願意沾林彪的光,執意搬回了娘家,獨守空房,以做鞋維持寂寞的生活。林彪也一直沒有忘記她。

1959年初秋,林彪到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的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後,他突然要回家鄉看看。回到老家後,他向公社書記問起了汪氏情況。得知汪氏已經56歲了,身子骨倒還挺硬朗,家裡已沒什麼人了,靠做鞋賣為生,生活一般。林彪聽後讓秘書拿出3000元錢,讓公社書記轉交給汪氏,並一再囑咐錢是黨給的。

林彪走後,公社書記將3000元錢轉交給汪氏。汪氏知道事情真相後把錢鎖進箱底,依然靠做鞋為生。不久,汪氏還獲得了「光榮革命老人卡」,每月能固定享受到政府給予的一定生活補助,都是林彪安排的。

1967年,汪氏因病離去世。此次婚姻是林彪有名無實的第一次婚姻,真正的感情經歷是在革命軍隊中開始的。[8]

二任妻子

1936年,毛澤東決定建立「西北抗日紅軍大學」並任政委,28歲的林彪任校長。「紅大」是「抗大」的前身。延安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集聚了眾多的優秀青年。延安處在一種相對和平和環境裡,青年們就經常搞一些文藝活動,並邀請中央領導參加,每逢星期六舉行舞會。林彪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從不上場跳舞,可還是有許多姑娘傾慕具有「常勝將軍」美譽的林彪。林彪卻看中陝北米脂姑娘張梅。

張梅的真名叫劉新民,出類拔萃,人稱「陝北一枝花」。真正打動林彪的並不是張梅的外貌,而是她那活潑開朗的性格。張梅上進心很強,對林彪十分仰慕。1937年,他們結婚了。一年後,張梅為林彪生了一個女兒。

1938年3月2日,林彪從閻錫山的晉軍防區路過,由於林彪穿着從日軍那裡繳獲來的大衣,晉軍開槍誤傷了林彪,日後給他留下很多後遺症。受傷後,林彪先是回延安治療,但延安的醫療條件不太好。

1938年冬天,經黨中央批准,林彪由張梅陪同,遠赴蘇聯養傷,在蘇聯待了3年。在蘇聯,林彪夫婦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幢舒適的房子裡。林彪性格孤僻、內向、沉默寡言,愛靜不愛動,除了研究軍事外,他幾乎沒有業餘愛好。而張梅活潑好動,喜歡外出參加社交活動,林彪卻不准她與外界接觸,不許她參加政治、文化等活動。他們性格上的衝突日益顯露出來,感情出現裂痕,越鬧越僵。

1942年,林彪從蘇聯回到延安,張梅卻留在了莫斯科,結束了兩人的婚姻。

三次愛情

孫維世是烈士孫炳文的女兒,孫炳文犧牲後,周恩來和鄧穎超把孫維世當做自己的女兒撫養起來。1937年底,周恩來派人將孫維世從武漢送到了延安。

在延安,孫維世先後就讀於抗大、中央黨校和馬列學校,接受了系統的革命理論和文化教育。1938年,孫維世年僅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孫維世天生麗質,聰明伶俐,富有教養,深得大家喜愛。林彪是抗大的校長,雖然孫維世如此出眾,但林彪並沒有過多地注意她,因為他那時剛與張梅結婚,感情很好。再者,林彪平時也不太注意女性。

1939年,周恩來由鄧穎超陪同,到蘇聯治療右臂,孫維世同機前往,去蘇聯學藝術。在蘇聯,孫維世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戲劇學院學習。許多中央領導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後代都在莫斯科學習,那些年青人十分活躍,節假日和周末經常在一起玩耍,舉行各種討論會和文藝活動。他們知道林彪也在莫斯科養傷,就常常邀請林彪參加他們的活動,並讓林彪講井岡山、講長征、講平型關大捷等,可林彪不是愛誇誇其談的人,並不肯多講他自己。他的謙遜,引起了那些青少年的崇敬。

林彪和張梅鬧矛盾時,心情十分沉悶,那些青少年的活潑和天真感染了他,生活得到慰藉。不知不覺中,孫維世闖進了他的內心世界。以後的活動,只要孫維世在,他都參加。每次活動,林彪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關心孫維世,問這問那,十分願意跟她說話。後來林彪終於向孫維世求愛,卻遭到了孫維世的拒絕。孫維世對林彪是崇拜的,但她是個事業心極強的女性,她熱愛藝術,立志在藝術上有一番作為。林彪雖然心裡不快,但他還是克制了,仍然關心着孫維世,因為他確實很愛對方。

1942年,林彪在回國前又找到孫維世,想作最後的努力,但他還是失敗了,孫維世仍然回絕了他。

第三次愛情是一次沒有結果的愛情,也成為孫維世日後悲劇的根源。新中國成立後,孫維世成為戲劇明星,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但文革爆發後,她被扣上了「蘇聯特務」的罪名進入監獄遭到摧殘,於1968年10月悲慘去世,年僅47歲。[9]

終身夫妻

葉群於1919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原名叫葉宜敬,是國民黨的少將葉琦第三個老婆生下的愛女。葉宜敬從小聰明伶俐,愛出風頭。她小學畢業後,又到北京上了中學,中學畢業一年後,考取了國民黨控制的電台,擔任了廣播員。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葉宜敬到了延安,改名為葉群,被安排在女子大學裡工作,任教務處下面的組教科長。

江青攝的晚年林彪原圖鏈接

葉群個頭不高,五官端正,身材苗條,性格活潑。對終身伴侶,葉群的目標是找一個當領導的,職位高的。葉群了解到從蘇聯養傷回到延安的林彪年齡僅僅比她大十幾歲,又了解到林彪已經有了妻子和女兒,但她卻看中了林彪。林彪回延安不久,也聽說了葉群的來歷。而後葉群和林彪互相就認識了。

1943年,林彪和葉群正式結婚。第二年,葉群生了一個女兒豆豆;1945年又生了林立果。

從此,林彪和葉群結成了終身夫妻,一直到「九一三事件」折戟沉沙。

親屬成員

爺爺:林時朗

父親:林明卿

母親:林陳氏

兄弟: 林慶佛,林向榮,林育菊[10]

妻子:汪氏,張梅(劉新民),葉群(葉宜敬)

女兒:林立衡

兒子: 林立果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林彪是20世紀中葉中國政壇上的一個風雲人物,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他曾做過好事,也曾做過錯事,還曾做過壞事,有功績也有罪惡。他的一生,跌宕詭奇,曲折多變,從「天才戰術家」、戰功赫赫的元帥到「永遠健康」的接班人,最後因陰謀奪權的暴露而「倉皇出逃、狼狽投敵、叛黨叛國、自取滅亡」,經歷了由人到神,由神變鬼的可悲歷程。

林彪墜機蒙方報告曝光:懷疑機上曾發生搏鬥 原圖鏈接

林彪18歲參加革命,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抗日戰爭時期,他指揮了威震中外的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他指揮了同樣讓世界矚目的遼瀋、平津戰役,此後率部直指中國大西南,先後攻取湖北、湖南、江西、廣西、海南等西南各省,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常勝將軍」。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打着「高舉」、「緊跟」的旗幟,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結黨營私,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結成反革命集團,並與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

各家點評

毛澤東:「林彪是無以倫比的常勝元帥。在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

蔣介石:「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以致他投奔了共產黨!」

李先念:「(林彪)少年懷黨,青年研戰,中年主軍,晚年叛國。」

聶榮臻:「元帥中只有林彪、彭德懷兩人敢於頂撞毛澤東。」

陳士榘:「林彪是歷史無法抹煞的軍事天才。」

德加·斯諾:「由於林彪作為戰術家出眾才能,奉派前來同他交戰的政府軍,無不遭到他的殲滅」。 「而他自己從來沒有被打敗過。有時南京部隊一經發現與紅軍一軍團對壘就聞風而逃」。

斯大林:「林彪是常勝將軍,常勝元帥」。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他(指林彪)是紅軍中年輕的雄鷹。在紅軍這道星河中,沒有比林彪更為燦爛的明星了」。「他的膽量和善用疑兵超過任何人」。

相關視頻鏈接

視頻:十大元帥——林彪

參考資料

  1. 十大元帥授勳人民網 黨史百科
  2. 林彪談自己讀書方法:用此法思想會更成熟費力會更少鳳凰網 2016年02月27日 15:13 來源:黨史博覽 作者:李根清
  3. 林彪三個子女今何在?唯一女兒林豆豆開餐館人民網 2016年02月29日16:22 來源:新華網
  4. 林彪成為朱毛之爭最大獲利者鳳皇網 2011年09月08日 14:28 來源:鳳凰網歷史作者:少華、游湖
  5. 揭秘:林彪夫婦在北戴河96號樓的最後時刻2011年04月22日09:06 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
  6. 不可抹滅的軍功——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4-23
  7. 中國近代20大軍事家:朱德第一 林彪只能排第三人民網 2015年09月02日13:18 來源:中央電視台
  8. 「林大帥」林彪:那個女人,才是他的「另一半」 林彪與葉群曾贈詩傳情人民網 《林彪等十大元帥的亂世情緣(3)》2011年11月05日08: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9. 周恩來養女孫維世拒絕林彪追求 受葉群摧殘致慘死2015年12月28日19: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0. 揭秘林彪家族:父親人稱「四爺」 親哥淪陷區看守田產作者 舒雲 2014年03月18日10: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