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北部邊陲大興安嶺地區的東北部,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中國位置最北的自然保護區。區內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大面積的濕地,森林類型多樣,物種豐富,野生動物繁多,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存着中國較大面積的原始興安落葉松林樟子松林,對中國寒溫帶落葉針葉林區的植被類型與野生動物區系而言均具有很好的典型性與代表性。

目錄

歷史沿革

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2002年;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以國辦發5號批准建立了黑龍江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地理環境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塔河縣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24°52′48″~125°32′03″,北緯52°54′25″~53°12′08″。

氣候條件

保護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而嚴寒,年均氣溫為-4.3℃,極端最低氣溫-45.8℃,極端最高氣溫38℃,≥10℃積溫為1500~1800℃。夏季溫暖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為46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占年降水量的53%左右,多雷陣雨。乾燥度0.8左右。有霜期從9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冰凍期可達七個月之久,全年平均積雪期為165~175天,平均凍土深為2.5~3.0米左右。在局部低洼沼澤地帶有島狀永凍層分布。年平均日照時數2527小時,植物生長期為110天左右。全年多西北風,平均風速為2.4米/秒。風力最大約6~9級,大風多出現在7~9月份。由於靠近黑龍江並且海拔低,地形起伏不大,因此氣候較溫濕,具有較好的植物生長條件。

區域面積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8849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5699公頃,緩衝區面積31277公頃,實驗區面積21873公頃。

保護對象

植物

保護區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灌木植被、沼澤植被等三個類型,其中以森林植被為主。屬於歐亞針葉林區東西伯利亞明亮針葉林向南延伸區域,植物資源相對豐富,植物種類具有明顯寒溫帶特徵,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416種,隸屬於68科239屬,包括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山楊、赤楊、叢樺等樹種;篤斯、紅豆、山葡萄等野生漿果;黃芪靈芝五味子等藥用植物;木耳蘑菇、猴頭等食用菌類蕨菜、百合等山野菜。其中有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黃芪、草蓯蓉等13種。

動物

保護區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古北界東北區的大興安嶺亞區。動物資源豐富,分布有魚類14科60種,其中著名的經濟魚類有鰉魚、大馬哈魚、哲羅魚鯉魚、鯽魚等,占黑龍江魚類種數的56.19%,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共計61科148種。保護區分布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6種,其中獸類3種,有紫貂、貂熊和原麝,鳥類3種,有東方白鸛、金雕、黑嘴松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4種,其中獸類5種,即棕熊、猞猁、雪兔、馬鹿駝鹿,鳥類29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32種,其中獸類8種,鳥類21種,爬行類1種,兩棲類2種。該區域位於中俄邊境上,黑龍江界江長61.9公里中58.2公里無人干擾,動物可以通過黑龍江在兩國自由移動,有利於兩國野生動物的繁育、恢復和發展。保護區成立以後,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加,尤其是國家級珍稀野生動物如:貂熊原麝金雕黑嘴松雞等在保護區內頻繁出現[2]

視頻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大興安嶺出現大型野獸,許多國家會定期獵殺,中國卻要保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