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境天后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祖境天后宫(又称马港天后宫、南竿妈祖庙)位于中华民国马祖列岛南竿乡,在马祖港旁面向大海,是一座奉祀海神妈祖的庙宇。
来由
马祖境天后宫位于马祖村,是岛上妈祖的信仰中心,信仰者众,香火鼎盛。南竿马祖村居民口耳相传,当妈祖之父遭逢船难,她便投海救父,却不幸遭恶浪吞噬,尸身漂至村内澳口,后经居民发现后拾起安葬,民众为感其孝心,以雕刻凤纹的石棺厚葬。妈祖生前为善人间,又得地灵之利,于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羽化升天。明朝时,妈祖受封为天妃;清康熙时晋封为天后,也就是天上圣母的别称;因此,供奉妈祖的庙便命名为天后宫。
早年庙貌陈旧,民国32年和平救国军司令张逸舟曾督饬重建,后又经多次整修。现为宫殿式建筑,整体庄严,并且结合两岸三地工匠共同完成,雕梁画栋、精致堂皇。本庙曾举办全县无数场大型信仰文化活动,并经常与两岸三地各天后宫往来会香,是马祖香火最旺的庙宇。每年妈祖农历生日时,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及绕境活动,当晚灯火通明,鞭炮声不绝于耳,庙会气氛浓厚。
据传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其祖辈可追溯及唐代,唐宪宗时莆田有个林牧有九个儿子,据说都曾任刺史,人称“九牧林氏”,林默是林牧第十世孙女,父林愿,世居莆田县湄州屿东螺村,因出生一个月从不啼哭过,其父为她取名为默娘。据《三教搜神大全》云:默娘的母亲“曾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林默娘)”,五岁时能诵《观音经》,与神佛解下宿缘,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福祸,为乡民驱邪祛病,极受里人爱戴,她经常乘船渡海,云游岛屿间,凭著其神通与一身好水性,在海上多次拯救遇难渔民和商旅,被人们称呼为“神女”或“龙女”,有一次暴风雨天其父兄出海捕鱼未归,林默娘投海救父,不幸罹难,据本地乡野传说,林默娘投海救父,其尸身漂至马祖澳口,村民将之安葬于现天后宫。默娘成神后屡被朝廷敇封,这与宋以后航运业发达有密切关连,确定官方正祀地位,得始于路允迪出使高丽途中,遇海难祷请妈祖而得救,返国后奏请宋徽宗敇封,锡庙额曰顺济。
清初,《使琉球记》记载:“天妃为父投海身亡”。《连江县志》亦详述其事:‘妈祖于二十八岁那年,其父兄驾船行驶到闽江口海域,骤遇风暴巨浪涛天,船毁人溺。妈祖毅然入海营救父兄,因浪涛汹涌不幸罹难,遗体双双漂流至马祖澳口,村民将妈祖厚葬于天后宫灵穴现址,千馀年来灵穴墓石皆未移动。村民相传:先民讨海捕鱼,遇暴风雨前夕或迷航时,岸边乍现一团火球,引导渔船归返避风险,据闻这团红火是由妈祖灵穴发出,于是先民称为“妈祖火”或“妈祖灯”’。
妈祖墓穴正是灵气聚集所在,稍有人为干扰或毁损意图,妈祖立刻显灵阻止,据说民国五十二年,国军部队进驻庙内办理伙食,不慎将庙一隅烧毁,为平息乡民众怒,军方允诺协建,施工至铺地砖时,因工兵不敬任意将地砖铺盖于墓石之上;次日,上工时竟然发现墓石上地砖皆支离破碎,其馀地面完好如初。经掷茭请示,妈祖示意:“不得改变原貌”。至民国九十年重建天后宫时,工人惟恐伤及圣物,欲暂时搬移原址,正用电钻钻地时,不料钢硬无比的钻头突然断裂,厂商掷茭请示妈祖后得知:“此乃灵穴不可更动”。当大庙落成,进行墓石彩绘时,任何材质的涂漆,皆难以著色,再经妈祖谕示:“墓石凤雕图样保持原色”。庙方乃顺妈祖谕旨保持原样,以强化玻璃罩盖灵石,并立碑记以示妈祖崇德。
马祖列岛因为马祖澳的天后宫而得名。马祖澳位于南竿西侧,早在宋朝时就有人在此居留,在这里曾采集到宋朝瓷片。“三山志”也记载南竿为“上竿塘”,至明清时代才改为南竿塘。清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后,福州开放口岸通商,由于马祖村天后宫位于闽江口外航运要道,具有航标作用。清光绪二十年,英国海军海图官局,将马港天后宫测绘在南竿的地图上,那时即称南竿岛为“马祖”岛,这是文献上最早出现“马祖”岛的地名,可见马祖地名与天后宫有著密切的关系。
自古马祖岛上流传著许多和妈祖相关的传说,“妈祖”对马祖人的意义,不仅是地名上的渊源,更是马祖人的海上守护神与信仰的中心。在境内的四乡五岛中,共有九座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马港天后宫最具代表性。
在马祖境天后宫内真实供奉妈祖陵墓,主要是因为妈祖在救父当时不幸罹难,尸体漂流至马祖天后宫前海岸,乡民感佩其孝心,乃将妈祖尸身葬于马祖境天后宫内,并于民国九十一年新建陵墓厚葬于此,非常欢迎信众前往马祖天后宫参拜,妈祖必会保佑信众平安顺利财源广进。
传奇
妈祖灵穴
马祖境天后宫位于马祖村,是岛上妈祖的信仰中心,信仰者众,香火鼎盛。 南竿马祖村居民口耳相传,当妈祖之父遭逢船难,她便投海救父,却不幸遭恶浪吞噬,尸身漂至村内澳口,后经居民发现后拾起安葬,民众为感其孝心,以雕刻凤纹的石棺厚葬。妈祖生前为善人间,又得地灵之利,于 9月初9在此羽化升天。明朝时,妈祖受封为天妃,清康熙时晋封为天后,也就是天上圣母的别称,因此供奉妈祖的庙,便命名为天后宫。
妈祖火
马祖先民因渔船设备不如现今先进,出海捕鱼若遇暴风雨或迷航则危机重重。相传在遇暴风雨前夕,或是在海中迷航时,能见一团火球指引渔民返回港口,先民咸谓妈祖显灵 ,称为“妈祖火”[1],也称“妈祖灯”。
祀神
马祖土地有限,所建庙宇多为一大殿形式,神龛多为一字排开皆面朝外,不像台湾庙宇设有前殿、后殿、左厢、右厢等空间。主神龛前多立有左右护法神及其香案。
- 大殿奉祀主神:天上圣母(妈祖)、临水夫人、千里眼将军(龛前右护法)、顺风耳将军(龛前左护法)
- 大殿龙边第二龛:白马尊王、白马尊王夫人
- 大殿龙边第三龛:伍显神君、天元帅
- 大殿龙边侧龛:太岁星君
- 大殿虎边第二龛:威武陈将军
- 大殿虎边第三龛:福德正神
祀典
该庙重大祭祀典礼有:
特色
周边
- 妈祖宗教园区:建有妈祖巨神像,高28.8公尺。
- 马祖港
- 马祖剑碑
- 连江县立中正国中小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2]。一般包括道观、佛寺、祠等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或宗庙,皇家太庙与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门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或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阙,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与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获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岩”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的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与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的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