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菲氏叶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菲氏叶猴

中文名称 :菲氏叶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亚        科疣猴亚科 Colobinae

            属乌叶猴属 Trachypithecus

            种 :菲氏叶猴 T.phayrei( Blyth,1847 )

分布区域东南亚

菲氏叶猴,分布于东南亚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在中国主要见于云南南部[1]。生活在热带亚热带茂密的阔叶林中,为昼行性,树栖猴类,早晨和黄昏觅食活跃。性喜群居,十分喧闹,主要以植物的叶、、果为食。攀援和跳跃能力很强,活动时有一定路线,受惊时多按顺序逃窜。野生菲氏叶猴寿命20~30岁。

菲氏叶猴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资料显示,该物种的滇西亚种数量仅有1500至2000只。上世纪末,大量热带、南亚热带原始森林被砍伐,菲氏叶猴的栖息地进一步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菲氏叶猴在有些栖息地甚至绝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外形特征

菲氏叶猴体长45~62厘米;尾长65~6厘米;重量6.2~7.4公斤。 菲氏叶猴身披银灰色皮毛,脸部呈黑色,眼部和嘴角周围缺乏色素,显得苍白。四肢细长,臀胝部不发达。叶猴头顶的毛浅银灰色,眉额之间有较长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长眉[2]

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幼猴通体金黄,与金丝猴很像,之后才慢慢变色,大约6个月周身完全变成灰色。毛色灰黑的母猴怀抱金黄色的幼猴,仿佛并非母子。鲜亮的颜色使幼猴在群体里尤为显眼。

分类

菲氏叶猴在分类上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疣猴亚科的动物又被称为疣猴或叶猴 (leaf monkey) ,之所以被称为“叶猴”,是因为它们具有较为复杂的或前肠,大量的微生物生活在这样的消化系统中,能够发酵并帮助消化高纤维的食物,比如树叶

疣猴是在中新世(距今约2330万年~530万年)旧大陆猴的演化辐射中产生的,之后它们从非洲扩散到亚欧大陆。如今,中国境内的疣猴共有十余种,包括乌叶猴属的菲氏叶猴、白头叶猴黑叶猴印支灰叶猴戴帽叶猴肖氏戴帽叶猴,长尾叶猴属的喜山长尾叶猴金丝猴属的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怒江金丝猴

生活习性

在高黎贡山下傈僳群众口中,菲氏叶猴被称为“猕末头”,意为“尾巴很长的猴子”[3],因不像其它经常惹事的短尾猴猕猴等,菲氏叶猴的不同群体家域有大面积重叠,不仅和同类和平共处,而且并不像很多猴子那样祸害庄稼,是猴中的“谦谦君子”,在当地群众眼中,菲氏叶猴几乎没有破坏庄稼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因此能与周围的人们和谐相处。

菲氏叶猴多以植物的嫩叶、幼芽、、叶、果实、种子等为食,有时也会啃食树皮,舔食地衣,或者在岩石上摄取矿物质。它们的食性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春季多食嫩芽和新叶,秋季多食果实和种子。菲氏叶猴每年吃的植物种类超过50种。因为食物来源广泛,而且一些主要食物的产量很高,特别是一些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一棵大树就可以让菲氏叶猴吃很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竞争并不激烈,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容纳高密度的猴群。

食物来源的庞杂,对菲氏叶猴的消化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没有一套发达的消化系统,它们可能无法招架那些高纤维甚至有毒素的叶子或者种子。“菲氏叶猴的很特殊,它有一个膨大的囊状前胃,类似发酵罐,里面的微生物会发酵和消化那些靠宿主自身难以利用的食物。”马驰说,这个前胃里的大量微生物,不仅可以分解高纤维,还可能分解有毒物质,起到解毒作用。这个发达的前胃,大大拓宽了菲氏叶猴的食物来源[4]

区域分布

它们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其中,菲氏叶猴分布在云南境内怒江以西的狭长地带,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等级。怒江流域多为险峻山地,在该区域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和研究难度极大,所以针对我国野生菲氏叶猴的研究很少。

之前对野生菲氏叶猴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印度孟加拉的种群。根据这些调查,该物种群体的平均数量约为10只,最多不超过30只,这也符合整个乌叶猴属的群体特征。但是,近期的研究发现我国高黎贡山区域的菲氏叶猴群体可以达到40只以上,最多达320只以上的菲氏叶猴形成“全国之最”,整个种群由至少五个群体所组成,平均每个群体的个体数量超过60只[5]

视频

菲氏叶猴相关视频

菲氏叶猴外宣视频
菲氏叶猴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