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交媒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化媒体

中文名: 社交媒体

外文名: Social Media

别 名: 社会化媒体

技术支持: WEB2.0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1]

特点

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那么多互动的产品,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好处

北京时间2009年3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研究和咨询公司Trendstream创始人、市场研究公司优势麦肯(Universal McCann)前消费趋势主管汤姆·史密斯(Tom Smith)今天撰文对大企业融入社交媒体之后为消费者带来的8大好处进行了分析。

社交媒体推动企业信息透明化

社交媒体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新都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协作精神,从而使得所有的公司和组织都能够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企业对社交媒体积极性越高,其透明度也就越高。例如,惠普的员工博客计划使得外界能够更好的洞察惠普的内部状况。沃尔玛等公司甚至还邀请客户来撰写博客。

在未融入社交媒体之前,大型企业很难与用户进行互动,也就无法获取反馈。融入社交媒体后,用户可以直达企业高层。除此之外,所有的企业面对环境问题、产品标准以及消费者和员工权益等问题时,也不得不更加慎重。

社交媒体提升产品质量

社交媒体使得所有消费者都可以针对产品发表评论并提出批评,因此厂商的产品必须有过硬的质量。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厂商将会被曝光并最终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好的产品往往在传统营销上投入的资金更少的原因所在。社交媒体的存在使得优秀的产品能够获得自己用户和粉丝的追捧。

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优秀的客服渠道

看看维珍美国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是怎么利用Twitter的吧。如果你的航班有问题,只需要在Twitter上向维珍的客服人员求助即可。这种服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社交媒体能够创造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星巴克、戴尔和宝洁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并借此创造更好的产品。大型企业对此越积极,就越能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

消费者可自主控制社交关系

你可以选择关注英特尔或福特的员工,至于是否需要加入他们的社区则完全由你做主。这与传统媒体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传统媒体中,你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与大型公司之间的关系。

免费接触大型企业

企业建立平台、网站和服务通常都是为了赚钱和建立业务,但它们大部分都对用户免费开放。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服务都是依靠广告费和赞助费等形式来获取收入的。

大型企业可借社交媒体提供有趣的资讯

如果某些品牌希望通过社交平台来发布视频且做法得当,那么消费者就可以从中获得资讯。比如可口可乐在其博客上发布的公司发展史以及耐克在YouTube上发布的足球视频。

用户主宰内容和互动

社交媒体上的许多交流都与大企业有关,这一点并不奇怪。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大型企业已经实实在在的参与到社交媒体之中。

价值

1.品牌曝光度;

2.网站知名度;

3.多平台共同发展前景;

4.品牌建设;

5.品牌CRM。

策略

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维基、播客、视频博客、职业社交网站、企业社交网站和其他工具)几乎在每一个行业出现,十大策略主题。

关注目标

永远不要忘记,顾客、潜在顾客和商业伙伴间都是相互关联、彼此分享和共同成长的。因此要以真诚和开放的态度运用社交媒体,并懂得市场总在监督公司的行为。比起公司,潜在顾客更信赖你的当前顾客,并且如今他们正在用社交媒体工具相互交流。

目标战场

而网络对话为其中之要。

社交媒体可以用来与顾客建立联系,借此,公司可以参与到网络社区的活动当中。而这个社区最显著的成果是其凸显的数字化和即时、真实的网络对话。公司可以阅读、参与甚至测量分析这些对话,它们都会是自己的资本。

少即是多

社交媒体的参与者主宰着网络对话,而顾客也通常早于公司使用这些工具。所以,公司参与其中就要甘愿放手,因为对对话的控制越严密,社交媒体的利用价值就越小。

重视测量

测量人与人间的信息互动相当重要,因为类似“了解”、“参与”、“关注”这些词正日益受到瞩目。公司重视的应该是对话中发生的质化反应,而非页面浏览量或者下载量,公司也应当教导高管们:网络营销已经从公司网站这一阵地迁移到了全球网络海洋的小小岛屿(各种对话平台)之上。

协调关系

就像关注网络社区的内部沟通将会带来迅速协和的反应一样,公司的员工也同样值得重视。一些人很可能比其他人更热爱某个工作领域,这时,公司应该奖励和支持他们。

未知风险

人际对话总是很棒,你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它会转向什么话题。因此,对于那些有条有理,按部就班的公司来说,总是存在着些未知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在开初参与网络对话的活跃度越高,那么以后的风险就越低。

将社交媒体从深度上运用到公司中

这个工具将会改变高管们与员工和公众的交流方式;客服部门将会使用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中间管理层将会把这些工具整合到公司计划之中;而普通员工则将是社交媒体工具的第一代使用者,然后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被传递。在2007年的公司财政计划中,社交媒体已经开始成为有独立预算的项目。

将社交媒体从广度上运用到公司中

它的运用将不仅仅限于市场营销和公关,包括互联网、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都将受到影响。由此,公司可以削减客服开销,以近乎即时的速度制造更好的产 品,通过培训普及缩短销售流程,甚至于在降低招聘费用的同时雇用到英才。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就是全球性的。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了整个北美,而兴许哪 天,在博客上中文将比英文更通用。

对社交媒体的运用跨越时间

经验丰富的公司正在学习如何在顾客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使用这些 工具。觉察商机、参与对话、普及知识、 广告宣传、协调关系、部署战略、客户服务、产品研发、顾客反馈、赢得市场和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然后循环反复。只要互联网继续存在,这种公开对话就将持续下去,而谷歌则是它们的记忆 库。

社交媒体不是魔法也非巫术

在使用这些工具来展开对话,接触顾客,并与他们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能有所贡献。那么,公司就应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且在公司内部模拟练习。这就叫做网络策略。

公司应该重视对话中发生的质化反应,而非页面浏览量或下载量。

应该关注社交媒体的对话、对话中的人、角色定位、活跃度、对话的测量分析、社交工具在公司内部的深广度建立和模拟练习,并从顾客生命周期的角度拓宽工具的时效。

哪些情况下不要使用社交媒体

当今,所有人都在谈论社交媒体, 谈论该用什么服务和工具好,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它们,等等。实际上如果你听信所有这些忠告,你可能会觉得,无论是个人创建个人品牌,还是大公司想与顾客 进行交流,你都需要使用社交媒体。但是问题是社交媒体真的适合每个人吗?会不会在某些情况之下使用社交媒体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在B&B看来(B&B是一份针对市场营销策略师的杂志读物),在某些情况下,社交媒体是绝对不应该登场的。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link),他们将这些情形罗列出来了,见下面:

做的是奢侈品(high-ticket)的买卖:这篇文章建议如果公司做的是那种顾客只有几个,但是每笔买卖都是上千万的行当,公司最好不要使用社交媒体。相反,面对面的互动和电话,效果会会更好。

管理层与员工有矛盾:在一些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争吵不休(一个例子就是一些成立工会的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争吵很常见),此类公司绝不应该鼓励员工直接通过社交媒体与顾客直接交流。

管理层持怀疑态度:如果管理层不相信社交媒体,那么那些常年被灌输公共沟通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的员工在使用新媒体时就会迟疑,因为新媒体需要他们毫不隐讳的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形之下,管理层需要鼓励并奖励那些使用社交媒体的员工。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社交媒体的使用必将失败。

缺乏策略方针:不要为了社交媒体而使用社交媒体。如果一个公司不知道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那么也就没有衡量的标准判断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否成功了。跟公司其他实施的活动一样,公司需要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应是发布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完事了。

有隐私和规章方面的忧虑: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是那种你一公开说话就会进局子的公司。要倍加小心使用社交媒体。你甚至可能需要一个律师参与其中。

但是不要害怕尝试!

正如标题所说,尽管有上面这些情形并不适合使用社交媒体,但是社交媒体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比如。市场信息分析专家WebTrends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的公司将Twitter用做营销工具。只有2%——你能相信这个数字吗?

或许问题是公司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他们不清楚这个螃蟹怎么吃。社交媒体社区的成员,像在Twitter上的这些人对那些“做法错误”的公司会非常苛刻的。任何双方之间的敌对都会是毁灭性的,而且对你的品牌的影响也是负面的。换句话而言,那些想利用这个平台的公司在开始之前最好深思熟虑的考量考量。

正如Sarah Milstein上周在旧金山的web2.0展会上所给的建议一样,在她的会议”实实在在的Twitter“上,她建议公司在拥抱Twitter之前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的Twitter帐号在3个月,半年,一年里会有哪些不同?

我们的受众是谁?

受众感兴趣的形式是那类信息?

可能出错的地方有哪些?受众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望?

(她的会议上也有其他一些有用的资源——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在这里下载PDF的内容摘要link )

在Milstein台上展示期间,观众都记下了她 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这是观众第一次获得这样的信息!虽然对经常浸淫在此类信息中的人而言,知晓哪些些是正确使用Twitter的方法以及学会使用工具更 好利用Twitter这类话题可能有些老掉牙,但是对于那些许多人而言,这样信息确实是相当的新。

对于许多公司而言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而许多公司只是刚刚开始考虑他们的策略和参与程度。毫不夸张的说,你在展会上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在一些顶级会议上,只要是关于社交媒体和市场营销的,通常观众多的只有立足的空间。Twitter的,Facebook的,社区建设的等等都是如此,这类会议,人们就是没参加够。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2009年会是社交媒体进入主流的一年吗?或者这种社交媒体的实验仍将继续?我们觉得这两种趋势会共存。公司会继续尝试社交媒体。会有人成功也会有人失败。但是最后是那些大品牌的参与会将社交媒体推到舞台的中央。

当然,好莱坞的明星在Twitter注册数量也是多多益善。

和传统媒体的差别

传统的社会大众媒体,包含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内容由业主全权编辑,追求大量生产与销售。新兴的社交媒体,多出现在网络上,内容可由用户选择或编辑,生产分众化或小众化,重视同好朋友的集结,可自行形成某种社群,例如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plurk、Twitter、网络论坛、等。社交媒体的服务和功能更先进和多元,但费用相对便宜或免费,近用权相对普及和便利,广受现代年轻人的采用。社交媒体和传统社会媒体的明显差别如下:

1. 传播结构: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可以向全球传播。不过,传统媒体多属于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生产、销售。社交媒体通常扁平化、无阶层、依照多元生产或使用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型态。

2. 近用能力:能近用传统媒体的,绝大多数都只有该媒体的政府或私人业主;例如某大报的头条,由该报编辑室决定、某电影的集资拍摄,由政府和民间金主决定。社交媒体可让社会大众便宜或免费使用;例如网络部落格,人人可免费申请,申请人可任意编辑部落格的内容。

3. 专业要求:进入传统媒体的专业门槛较高,例如需设置全职的记者、摄影师、编辑、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等,除了一定的资讯素养之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专业素养,才能经得起消费市场的检验;尤其因为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激烈、营利压力,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更提高或更多元。社交媒体的专业门槛相对较低,通常只要中等的资讯素养即可,加上社交媒体为争取更大的注意力经济,倾向于将社交媒体的使用界面设计的更方便更简单。

4. 即时程度:一般而言,根据节目内容的规模,传统媒体常有几天、几周、几个月的制作时间,社交媒体因为偏好轻薄短小的图文发布,所以制作时间减少至一天、几小时、几分钟而已。有些传统媒体正向社交媒体看齐,希望能达到新闻的随时发布。

5. 固定不变:传统媒体的内容一旦发布,几乎很难修改,例如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如需答复、修正,往往要等到下一个版本,例如第二天的报纸、下次广播、下回电视、重新剪辑的电影版本,牵涉的人力和时间较多。社交媒体则常常随时随地的更新变化。

发展和分化

然而,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至今却还没有针对其应用和影响的单一来源全球调研报告,对于中国广大的市场来讲更是如此。对它可能带来的新型媒体消费模式、对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近乎一无所知。

正是基于此,优势麦肯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在全球范围对社交媒体展开了追踪调研,对其影响进行持续评估,从2006年九月份发布第一波 (Anytime Anyplace)针对便携技术和移动媒体的平台、内容、广告营销,消费者态度和需求的报告, 到2007年六月份第二波(Power to the People)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影响,至今已是第三波调研。最新这一波延续以往优势麦肯特有的调研系统, 通过在线自助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来自全球29个市场的1.7万名受访者的响应,涵盖了16-54 岁的活跃互联网用户群(每日或隔日使用互联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社交媒体革命的最详尽的一次调研。调研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振奋,在这29个市场上,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获得了持续性增长,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与使用频率堪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一点是,调研包含了在社交媒体领域取得超乎寻常发展的市场——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正是对中国社交媒体的研究使我们的调研渐入佳境。

商务社交方兴未艾

网络商务社交指人与人之间的商务交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它是面向职业人士的定向社交媒体。商务社交网的兴起为人们进行网络商务社交提供了平台与工具。商务社交网是Web 2.0的产物,根据商务社交网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商务社交网又可分职业社交网和企业社交网两类。

1.职业社交网站

职业社交网是为职业人士创造的一个在线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从容地寻找商务联系人、雇主、雇员、专家甚至投资者。它与传统SNS的区别在于是为了结识新朋友,而传统SNS的功能是和老朋友建立长期联系。

职业社交网站在国外以LinkedIn为代表,它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3年启动。LinkedIn为在职人士提供高效、安全并且有商务价值的社交服务。它的用户有寻求人力资源的猎头和企业、在特定人群做市场推广的机构、个人求职者、有维护人脉关系需求的用户。随着商业模式的扩展,LinkedIn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求职类的社交网站,它的商务性以及一些特殊功能已被一些商业网站用来当作营销的渠道,LinkedIn真正地把社交关系变成了商业网络。

国内的职业社交网站方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大,注册会员较多的职业社交网站有美丽人生网等,美丽人生网提供社交招聘和职业交流交往两大类的服务,用户包括人力资源猎头和招聘企业,个人求职者,企业在职员工和面向特定人群的市场推广机构。

2.企业社交网站

企业社交网是把现下成熟的社交网络运用到企业组织中,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类似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员工间高效、透明、便捷的沟通与协作。企业社交网就像是企业内部的Facebook。

迸发的中国博客激情

调研显示,2003年中国博客作者已高达4300万,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第二位美国(2640万)、第三位日本(1400万)的总和,几乎每4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即有一位拥有自己的博客;而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博客拥有率已高达70%以上,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以明星、社会精英为引领,数以千万计的互联网用户纷纷开辟、耕耘自己的博客空间。在这里,草根们可以与精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私人领地般的博客让博客主们可以获得随意主宰的满足感,公众化的传播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调研显示,针对活跃互联网用户群,5位中国受访者中有4位阅读博客,10位中有7位撰写博客,77.8%的博客主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博客,这表明博客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势麦肯中国数字业务总监翁诗雅指出,中国的博客主群体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全球其它互联网市场的特点。调研显示,中国45-5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与16-2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差距仅为12%,而该数据的全球平均数达24%,美国则为28%。这表明,博客在中国不仅是青少年人群的宠儿,其受青睐程度在其它年龄人群中也毫不逊色。

浏览方面,令中国勤奋的博客主们欣慰的是,在全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近九成曾经浏览过博客,这一比例在三波调研中均保持增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网站都在近几年中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博客平台,它们期待着博客带来巨大的点击率和内容增长。在中国,热门博客的点击率往往可以超过千万,有些博客在登载更新内容后一个小时内就跟贴过百、点击上千。

优势麦肯中国首席执行官文柏权则认为,博客在覆盖面与使用频率方面已堪比传统平面媒体,超高的浏览量使博客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今中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报刊已经开始转载热门博文,知名网站在首页直接显示博客或博文的链接,有关争议性博文的跟踪报道也充斥着传统媒体。可以说,博客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中国播客使用

调研还显示,除了博客之外,在其它一些社交媒体的使用上中国也领先于世界其它市场,其中较典型的是新兴起的视频和音频播客。调研显示,中国市场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中74%的人至少曾下载过播客一次,居世界首位,而全球平均水平仅48%,美国和日本则仅为29.5%和30%。翁诗雅指出,尽管与全球其他市场一样,中国的播客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在优势麦肯2006年第一波调研中,中国下载过播客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仅占24%,在相隔一年半的第三波中,这一比例已增长了两倍。

可见,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日渐显山露水,博客和播客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从而推动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

3.中国盛行的社交媒体

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越发迅速,主流的社交媒体有微信,微博,博客。

互联网

互联网社交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主要从事互联网业界信息交流,专家座谈、网友互动等方式的互联网新兴媒体。速途网是速途传媒旗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和在线服务平台。网站使用速途自己开发的自组织发布平台系统,以注册用户自主发布内容、通过注册用户投票组织自动编辑的Web2.0方式,迅速发展成为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专业网站;同时速途网利用产品平台向企业用户提供网络公关传播、网络传播效果评估、企业网站监测管理等在线服务。

媒体外交

最近在英语中出现一个新词——“推特外交”(Twiplomacy),意指将“推特”等社交网络作为外交活动的平台。实际上,不仅外交,最近3年以来,许多国家政府纷纷投身社交网络,借此发布政策、吸纳民意,甚至国家领导人也开始热衷此道。一份24日出炉的报告显示,全球77.7%的国家领导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虽然大部分账号并非本人打理,但国家领导人也可@,有效地拉近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也逐渐成为很多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平台。

视频

社交媒体 相关视频

4分半科普: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
4个社交媒体上的骗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