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航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航班是中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指飛機由始發站按規定的航線起飛,經過經停站至終點站或不經經停站直達終點站的運輸飛行。在國際航線上飛行的航班稱國際航班,在國內航線上飛行的航班稱國內航班。

為方便運輸和旅客,每個航班均編有航班號。一般規律如下名詞解釋:

中國國際航班的航班號是由執行該航班任務的航空公司的二字代碼和三個阿拉伯數字組成,其中最後一個數字為奇數者,表示由基地出發的去程航班;最後一個數字為偶數者,表示返回基地的回程航班。如MF851則指廈門航空公司承擔的自廈門飛往漢城的國際航班。

中國國內航班的航班號由執行航班任務的航空公司二字代碼和三或四個阿拉伯數字組成,如有四個阿拉伯數字,則其中第一位數字表示執行該航班任務的航空公司、該公司基地所在地區,第二位數字表示該航班終點站所在地區,(1為華北,2為西北,3為華南、4為西南、5為華東、6為東北,8為福建,9為新疆);第三、四位數字表示班次,即該航班的具體編號,其中第四位數字若為奇數,則表示該航班為去程航班,若為偶數,則為回程航班。例如MF8101,表示由廈門航空公司擔任的由廈門至北京的去程航班,MF8306,是指廈門航空公司擔任的由廣州至廈門的回程航班。如果是三位的則沒有明顯規律。

由於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源於民航發展初期,當時航班主要由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承擔,按區域劃分飛行任務的安排,航班號十分有規律。目前隨着地方航空公司的發展、民航企業間重組、代碼共享、飛行區域交叉等原因,航班號顯得有些亂,不在那麼嚴格遵循規律啦。

各航空公司的航線、航班及其班期和時刻等,按一定規律匯編成冊,即形成常見的航班時刻表,根據飛行季節的不同和客流流量、流向的客觀規律,國內按冬春、夏秋兩季,一年調整兩次航班時刻表。在我國每年4月到10月使用夏秋季航班時刻表, 11月到次年3月使用冬春季時刻表。

時刻表的內容包括名詞解釋:始發站名稱,航班號,終點站名稱,起飛時刻,到達時刻,機型,座艙等級、服務內容等。同時應注意使用的時間是1天24小時的全時制,即沒有上下午之分,時鐘是由0時計算到24時,在有時差的地區,表上所列的都是當地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