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煌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敦煌1.jpg|缩略图|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图为敦煌市地图。]]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行 5: 行 5: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掘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汉匈战争|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走廊|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窦融]]率河西归服。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掘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汉匈战争|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走廊|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窦融]]率河西归服。
 +
 
 +
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
[[File:敦煌2.jpg|缩略图|左|敦煌名胜--莫高窟。]]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犯腾等一批名儒。[[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犯腾等一批名儒。[[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
[[File:敦煌3.jpg|缩略图|敦煌名胜--月牙泉。]]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行 37: 行 41:
  
 
===莫高窟===
 
===莫高窟===
 举世瞩目的[[莫高窟]]则位于敦煌城区东南方向的鸣沙山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画]]数万平方米,内容以[[佛教]]为主,美轮美奂,被称为“石窟艺术宝库”。20世纪初曾发现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邻[[瓜州县]][[榆林窟]]亦相类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艺术被统称为“[[敦煌石窟]]”。目前,国际上已经兴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关文化、历史为主的“[[敦煌学]]”。中国政府亦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级的[[敦煌研究院]]。
+
 举世瞩目的[[莫高窟]]则位于敦煌城区东南方向的鸣沙山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
 +
 
 +
有洞窟近500座,[[壁画]]数万平方米,内容以[[佛教]]为主,美轮美奂,被称为“石窟艺术宝库”。20世纪初曾发现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邻[[瓜州县]][[榆林窟]]亦相类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艺术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
 
 +
目前,国际上已经兴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关文化、历史为主的“[[敦煌学]]”。中国政府亦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级的[[敦煌研究院]]。
  
 
===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和月牙泉===
行 50: 行 58:
 
*[[敦煌站]]
 
*[[敦煌站]]
  
==参见==
+
===参见===
 
*[[莫高窟]]
 
*[[莫高窟]]
 
*[[敦煌学]]
 
*[[敦煌学]]
行 57: 行 65:
 
{{reflist}}
 
{{reflist}}
  
==外部连结==
+
===外部连结===
 
*[http://www.dunhuang.gov.cn/ 中国敦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dunhuang.gov.cn/ 中国敦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dunhuangtour.com/ 敦煌旅游网]
 
*[http://www.dunhuangtour.com/ 敦煌旅游网]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25225940/http://idp.nlc.gov.cn/idp.a4d 国际敦煌项目]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25225940/http://idp.nlc.gov.cn/idp.a4d 国际敦煌项目]
 
*[http://wechatinchina.com/thread-683775-1-1.html 考证古籍史料: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要走多久?商队和军情的时间差多少?]
 
*[http://wechatinchina.com/thread-683775-1-1.html 考证古籍史料: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要走多久?商队和军情的时间差多少?]

於 2020年7月28日 (二) 22:01 的最新修訂

敦煌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來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圖為敦煌市地圖。

敦煌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來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歷史

春秋時,此地因「地產好瓜」得名瓜州。戰國時,月氏逐漸強大,吞併羌人,趕走烏孫,這裡屬大月氏國。

秦漢之際,雄踞漠北的匈奴掘起,打敗月氏,占據敦煌。西漢武帝時,經過反擊匈奴的戰爭,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為河西四郡之一。張騫通西域的「鑿空」之行,開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新莽時一度改稱敦德。東漢建立,復名敦煌郡。竇融率河西歸服。

由於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擔負着防禦匈奴進攻的重任。這一時期,敦煌經濟發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務的護西域副尉長駐敦煌,這裡成為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

敦煌名勝--莫高窟。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後,派兵消滅了河西的割據勢力,委派尹奉為敦煌太守。西晉時敦煌出現了索靖索襲、宋纖、犯騰等一批名儒。前涼以這裡地處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後來成為西涼國都。

東晉前涼時將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巳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合設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開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涼國,初都敦煌。

敦煌名勝--月牙泉。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鎮,526年置瓜州,敦煌為治所。漢魏之際多戰亂,但敦煌經濟日漸繁榮,中原文化傳播,佛教東漸,成為五涼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為鳴沙縣,屬敦煌郡,因鳴沙山得名。

隋朝初廢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遊牧民族突厥吐谷渾占據。隋煬帝即位後,出兵擊破吐谷渾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絲綢之路再度打通。大業三年(607年)復置敦煌郡,罷鳴沙縣復名敦煌縣。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進入興盛時期。建中二年(781年),為吐蕃占領,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張議潮募兵集眾起義,經過血戰奪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區重歸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設置歸義軍,並任命張議潮為敦煌歸義軍節度使

後梁末帝朱友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來一位新的統治者曹議金。他主張與近鄰修好並大力農牧業,使敦煌恢復了一派繁華的景象,莫高窟的開始了一個以大洞窟開鑿為主的時代。

北宋景右三年(1036年)敦煌為西夏占領,統治敦煌達191年。元滅西夏後,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復設沙州。1280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改為沙州衛,後增設罕東左衛。嘉靖七年(1528年)因葉爾羌汗國攻擊,關閉嘉峪關,從此瓜州、沙州成為葉爾羌汗國領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設沙州所,旋升為沙州衛。雍正四年(1726年),從甘肅56州縣移民2400多戶到沙州屯懇。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為敦煌縣。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屬酒泉地區。

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縣設敦煌市(縣級),隸屬於地級酒泉市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境內有漢代所築的兩座長城關隘玉門關陽關,均為軍事要塞,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後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陽關三迭」等,都是指此處。今兩關及長城遺址尚存。附近還有懸泉置遺址,為漢晉時期的驛站遺址。

地理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文化和旅遊

莫高窟

舉世矚目的莫高窟則位於敦煌城區東南方向的鳴沙山上,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於前秦,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裡均有續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

有洞窟近500座,壁畫數萬平方米,內容以佛教為主,美輪美奐,被稱為「石窟藝術寶庫」。20世紀初曾發現藏經洞,內藏4萬多件經卷等文物,但在20世紀初大量流失至歐美國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鄰瓜州縣榆林窟亦相類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藝術被統稱為「敦煌石窟」。

目前,國際上已經興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關文化、歷史為主的「敦煌學」。中國政府亦在這裡建立了國家級的敦煌研究院

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城南的鳴沙山月牙泉也是一處著名風景區。鳴沙山沙分五色,當有大量人群從沙山上下滑時可轟鳴作響。山中環抱有月牙泉,其形狀宛若一彎新月,水色蔚藍,清澈如鏡。但一度因過度開發當地地下水資源,而導致水位不斷下降。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緩慢恢復中。

能源

甘肅敦煌太陽能公園是約9平方公里的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並產生10兆瓦的電力,地處西南部。這是中國最大的當時在2009年7月落成的750千伏的輸電線路。

交通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