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解剖/结构术语,是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发展的结果。主要是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胀和过度充气,导致肺组织弹力减退,容积增大。由于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0.6%-4.3%之间。[1]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常见病因: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调.

常见症状:呼吸困难.

传染性: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因

  1. 吸烟
  2. 纸烟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吸烟者黏液腺岩藻糖及神经氨酸含量增多,可抑制支气管黏膜纤毛活动,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减弱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吸烟者并发肺气肿或慢支和死于呼吸衰竭或肺心病者远较不吸烟者为多。[2]
  3. 大气污染
  4. 气候和经济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肺气肿发病率比污染较轻地区为高。
  5. 感染
  6. 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与肺气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反复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管壁增厚狭窄,引起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时蛋白酶活性增高与肺气肿形成也可能有关。
  7. 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调

体内的一些蛋白水解酶对肺组织有消化作用,而抗蛋白酶对于弹力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的平衡是维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于破坏的重要因素。消化肺组织的蛋白酶有两种来源,外源性来自细菌和霉菌等病原体,内源性来自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吸烟使弹性蛋白酶活性增加,并使抗蛋白酶失活。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医理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肺胀范畴。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脉经,篇又说:肺手太阴肺,……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而诱发。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心。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如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本病必须掌握好各个不同时期的用药尺度,兼顾标本,并配合呼吸吐纳等身体锻炼、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摄等,才能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通过辨证论治理论,不是单一的中医中药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症状差异,因人而宜,因证而异的选取不同穴位、方剂,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针灸、拔罐、熏蒸、中药敷贴等多种手法相结合治疗。[3]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症状

有肺气肿病理变化的患者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随着肺气肿程度加重,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体征

本病早期体征多无异常,严重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远。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

膈肌位置下移,膈穹隆变为扁平。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心影呈垂直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例

患者因感寒而诱发的咳喘、胸闷、痰多色白、纳呆、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等症状,是痰浊作怪最为明显。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故也见唇甲紫绀、舌边有瘀点等血瘀征象。治疗应当以宣化为主,痰浊得化,肺气得宣,则咳喘自平。

因此,用麻黄(8克)散寒宣肺平喘,配桂枝(5克)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细辛(3克)温肺化饮;法夏(12克)燥湿化痰;苏子(10克)、杏仁(10克)降气止咳平喘;僵蚕(12克)、川足(三条)熄风止痉,并走窜通络,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活血、通脉;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敛肺滋肾,助桂枝、细辛等辛温宣散之品同用,对久咳肺虚有很好疗效;甘草止咳、缓急,缓和药性。全方合用药效快捷,症状迅速缓解。痰浊去后,则改以补肾、健脾、益肺为主,在用大量补肾、健脾、补肺药,如熟地(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等等的同时,不忘加以陈皮、紫苑、款冬、半夏、蛤壳等化痰平喘的药物,以防滋补太过反生痰浊。此外,配合身体锻炼,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及肺功能有很好的效果。

患者也因受寒诱发,但其素为痰热之体,寒邪入里化热,表现有发热、痰黄稠、胸中满闷、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一派痰热阻肺之象,故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以麻黄(8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甘草(9克)、鱼腥草(30克)、栝楼皮(15克)、竹茹(15克)等加强清化热痰之功;再配合枳壳(15克)行气宽中;川足(2条)、僵蚕(12克)同病例1 一样,用来熄风定痉通络;且复诊时痰黄、口干明显,故加天花粉、陈皮养阴祛痰。至于后期的治疗,大致上也和病例1相同灵活加减药味。此为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

本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病程缠绵不休,经常反复发作,难于根治。如治疗不当,极容易发生变端,出现喘脱的危象。因此治疗应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祛邪的不同治疗方法,在缓解期,则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抗病毒的能力,并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尽量减少发作;在发作期,则应着重针对具体症状的辨证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检查

  1. 肺功能检查
  2. 诊断肺气肿的标准是残气量超过肺总量的35%,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肺总量超过预计值的100%,1秒用力呼吸量低于肺活量的60%。
  3. 血液检查
  4. 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细胞计数增多,特别当血氧分压(PaO2)<7.3kPa(55mmHg)时为明显。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增高。
  5. 血气分析
  6. 由于换气功能障碍可出现低氧血症,则PaO2降低。虽通气负荷增大,但早期通过代偿,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伴发CO2潴留,则PaCO2升高,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7. X线检查

胸廓扩张饱满,肺容积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平举。侧位胸片见胸廓前后径增宽,心前间隙增大。横膈低位,膈穹隆变平。肺野透光度增大,有时可见局限性透光度增高的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疱。肺野外带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变直;而内带纹理可增粗、紊乱。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因

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如感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等。长期吸入过敏因素皆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慢支使支气管失支正常的支架作用,吸气时支气管舒张,气体尚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陷闭,阻碍气体排出,肺泡内积聚多量气体,使肺泡明显膨胀和压力升高。持续肺泡过度膨胀,内压骤升可发生肺泡破裂。多个肺泡破裂融合成肺大泡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障碍,炎症引起肺泡壁弹性减退,最后形成阻塞性肺气肿。

目前还认为肺气肿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正常人血清中a1--抗胰蛋白酶的效价可随炎症加剧而相应增加,以保护肺组织不致受过多的蛋白分解破坏,缺乏a1抗胰蛋白酶的人,当肺部有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蛋白分解酶可损害肺组织而发生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可出现肺气肿的病理表现。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活动性呼吸困难,在充分舒张气管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FEV1/FVC小于预计值70%,并需排除其他引起气管阻塞的疾病。[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

肺气肿是多种疾病均可表现出来的病理改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1. 改善患者一般状况
  2. 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和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可采取耐寒锻炼、肌注核酪或卡介苗素等。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增高。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右心衰竭或使用药物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减低,因此常合并营养不良。故应重视营养素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全身运动如步行、踏车、活动平板、广播操、太极拳等不仅增加肌肉活动度,而且也锻炼呼吸循环功能。
  3. 呼吸训练
  4. 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的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
  5. 呼吸肌锻炼
  6. 经呼吸肌锻炼,患者膈肌活动度增加,低氧状态改善,耐力提高,肺功能显著改善。
  7. 家庭氧疗
  8. 经过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解痉剂治疗,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7.33kPa(55mmHg)者应进行家庭氧疗。对于那些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顽固性右心衰竭的肺气肿患者可适当放宽氧疗指征。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为防止高浓度吸氧对通气的抑制作用,应采用低流量吸氧。
  9. 其他

其他非创伤性机械通气的开展为肺气肿患者家庭机械通气提供了条件。一般经鼻罩或口鼻罩或呼吸机连接,也可应用负压通气机。家庭间断机械通气可以使呼吸肌休息,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肌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以合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表现为慢性咳嗽,最开始是轻微间歇咳嗽,咳嗽程度不剧烈。多在秋冬季出现,季节变化时多发,后逐渐进展为持续性咳嗽,并伴有咳痰症状。咳痰最初是少量白色黏痰或者白色泡沫痰,但在急性感染或者受凉感冒时,咳痰性状会出现变化,咳黄色脓痰,痰液增加,咳臭痰,可以反复出现,也可以自行缓解,呈间歇性发作。

咳嗽咳痰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可以周期性爆发,也可以在缓解期散发。除咳嗽、咳痰以外,慢支病肺气肿患者还可以出现胸闷症状。胸闷症状没有规律性,每天变化很大,时而有胸闷,时而没有胸闷。肺气肿会出现气急症状,尤其在上楼梯、爬坡、走平路,会出现呼吸困难状态,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肺气肿方面,晚期时可有缩唇训练,往往患者感觉气流不够,需要用力呼吸。除呼吸道症状以外,患者还伴有全身症状,如疲劳、全身乏力、消瘦、厌食等。

肺气肿吃什么好

肺气肿患者需重视营养素摄入,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1. 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 多摄入滋阴生津的果品或食品,如梨子、话梅山楂、苹果;
  3.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需少吃油煎、火烤、甜腻等食品,否则易生痰助湿阻塞气道,加重肺气肿症状。

阻塞性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范畴,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其病理基础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改变,最终导致气道管腔狭窄和进展性的气流阻力增加。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诸如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皆有相关论述,尤与肺胀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情演变及其预后转归诸方面关系最为密切。一般而言,肺胀初期病位在肺,中期影响至脾,后期累及心、肾。

其病理因素涉及风、痰、瘀、热、水、湿、浊毒等,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最为常见。在治疗上,以分期(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论治为纲,按证候表现特点分型论治,临床收到较好疗效,现就其用药辨治情况简述如下。

阻塞性肺气肿的中医治疗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型

此型常见于copd急性发作初期,多由外感风热之邪诱发。症见咳嗽气促,喘逆胸闷,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恶风身热、头痛口渴、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药如桑叶10g、桑皮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2g、炙麻黄6g、生石膏30g、桔梗6g、前胡10g、牛蒡子10g。

痰热壅肺,气阴两伤型

此型多见于copd急性发作期,反复发作者易合并肺痈(支气管扩张)。症见喘息胸闷,咳嗽气短,痰多质黏色黄,咯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痰中带血,伴口干便秘,心烦失眠,乏力懒言,舌质红,苔少或薄腻,中有剥脱,脉细滑或滑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平喘。方选小陷胸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药如全栝楼30g、黄芩10g、清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枳实10g、知母10g、贝母10g、漏芦10g、连翘10g、山栀子10g、南沙参10g。若痰黄如脓或有腥臭味者,多为合并肺痈表现,可酌加芦根15g、茅根15g、生苡仁30g、鱼腥草3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以清热解毒,化痰消痈。

痰湿蕴肺,气虚血瘀型

此型多见于copd急性发作期之后,咳喘较前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常因痰而嗽,痰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质黏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或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方选平胃二三汤(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药如苍白术各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厚朴6g、苏子梗各10g、炒莱菔子10g、炒枳壳10g、白芥子6g。

阴虚血瘀痰凝型

此型常见于copd缓解期,症见喘息气短,咳嗽痰少,色白或黄,质黏难咯,伴口燥咽干唇暗,形体消瘦,身热心烦,夜寐欠安,舌红或暗红,苔少或苔腻,脉细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加味,药如当归15g、熟地.砂仁拌打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金沸草10g、知母10g、贝母10g、海浮石10g、炙杷叶10g、丹皮15g、丹参15g。

气虚血瘀痰阻型

此型为copd缓解期最常见证型,在肺胀初、中、后期均可见到。症见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咳嗽痰多,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伴口唇暗淡,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腻或白滑,脉细滑。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方选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如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炒苡仁30g、防风6g、当归10g、桔梗6g。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

此型常见于copd缓解期,症见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或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选生脉饮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如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清半夏10g、南北沙参各15g、知母10g、贝母10g、炙杷叶10g、当归10g。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型

此型常见于重度copd合并右心衰竭,症见喘促心悸,不得平卧,咳痰清稀或呈泡沫,面浮肢肿,畏寒尿少,脘痞纳呆,面唇青紫,舌淡胖质黯,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方选真武汤合桑苏桂苓饮加减,药如制附片10g、桑白皮10g、苏子10g、葶苈子10g、桂枝10g、猪茯苓各15g、白术10g、泽兰10g、泽泻10g、赤芍10g、益母草30g。

肝肾阴虚,痰蒙清窍型

此型常见于重度copd合并呼吸衰竭,症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烦谵妄,肢体𥆧动,舌质暗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柔肝熄风,涤痰开窍。方选一贯煎、菖蒲郁金汤合涤痰汤加减。药如生熟地各15g、山萸肉20g、玄参10g、菖蒲10g、郁金10g、清半夏10g、胆星6g、茯苓10g、竹茹10g、枳壳10g、酒军6g。

综上所述,阻塞性肺气肿辨证以本虚标实多见,本虚以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风、热为著。急性发作期治疗当遵急则治其标治则,缓解期则要标本兼治,虚、痰、瘀等同调。至于重度copd合并右心衰竭呼吸衰竭者,更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症状,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视频

主管护师内科护理学讲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视频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运动康复疗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