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土地革命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土地革命战争 加强宣传教育 传播党的革命形象原图链接来自 共产党员网 的图片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英文: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中国现代史上共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是北伐战争,第二次就是土地革命战争,第三次是解放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战争,是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由于共产党在苏区推行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而且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根据地为中心进行的,故曰土地革命战争。

名 称 土地革命战争
别   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 间 1927年8月—1937年例
地   点 中国
参战方   中国工农红军——国民革命军
参战方兵力 红军50万, 国军100万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结  果 国共停战,进入第二次国共合作
伤亡情况 红军最后只剩3万   国民党各派系军队伤亡约12万

战争背景

十年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

国民党方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后与汪精卫武汉政府合并“宁汉合流”,对共产党人进行“清共”和屠杀。1928年末国民政府举行“二次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后因国民党内部矛盾冲突,爆发“中原大战”,形成新军阀割据局面。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集团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和“剿共”的取舍上举棋不定。

共产党方面

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战争经过

红军诞生和根据地建立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等领导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的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11日,毛泽东等领导由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组成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12月11日,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在广州举行起义。到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1928年5月开始,各地工农武装陆续称为红军。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于1927年10月,转战到井冈山地区,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编成)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根据地。 1929年3月至1930年10月,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相继爆发混战。各地红军乘机积极发展革命战争。桑植起义后,在湘鄂边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红军于1929年7月在南岔、赤溪战斗中取得基本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的胜利,黄麻起义后,在鄂豫边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红军于同年6~10月取得3次反“会剿”的胜利。

秋收起义部队于1927年9月在三湾改编时,就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原则,在军队内部开始实行民主制度。又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9年12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中心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2]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三次“围剿”。湘鄂西苏区的洪湖区军民也相继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保卫了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于1931年1月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 5月又打破第二次“围剿”,红四方面军于11月至1932年6月主动发起攻势作战,使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计划破产。

在红军反“围剿”胜利形势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于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的瑞金宣告成立。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德中革军委主席

“左”倾错误和革命挫折

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领导者,推行许多“左”的错误政策,过分夸大红军3次反“围剿”的胜利和国民党军的失败,要求红军不顾主客观条件,进攻和占领中心城市,实现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乃至争取全国的革命胜利。

在这个军事冒险主义方针指导下,10月,苏区中央局在宁都举行会议,毛泽东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和指责,会后被免去红军领导职务。

1933年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打破了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9月下旬开始对中央苏区又进行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的领导机构进一步推行“左”的错误政策,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指导上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原则。到10月,中央红军在苏区内粉碎“围剿”的可能性完全丧在湘鄂西苏区,红军也受到严重挫折。

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

1934年8月,湘赣苏区红军根据中央指示,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军,从瑞金出发,向湘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3月,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0月19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9日、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城和静宁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3]

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爱国人士、爱国团体也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抗日救亡斗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被称为“八一宣言”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底,中共中央派刘少奇到华北重建和加强遭受严重破坏的华北各地党组织。193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派人到上海,与那里的党组织重新建立联系。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沈钧儒、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第17路军将领杨虎城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及其同来的高级军政官员,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继续斗争下,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

主要事件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黄麻起义

广州起义

平江起义

百色起义

宁都起义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会宁会师

革命意义

十年土地革命,从战争实践中,造就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而且锻炼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从而为实现全国抗战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十年的历史证明: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由一个远离中国的国际指挥中心来指挥中国革命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十年中,党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几度犯过“左”的错误,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

视频

关于中国土地革命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