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中元法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灣中元法會
今天是中元節,不少民眾辦普度。
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臺灣中元法會是指臺灣中元普渡的儀式,為個人或家庭、政府機關、私人企業私普,或由各聚落團體廟境居民聯合舉辦稱公普等,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一開鬼門至七月底關鬼門止,每日皆有普度。整個區域的公普又稱大普。 西元1952年起,政府大力推動「節約拜拜」,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統一普渡,之後順應民情,由各家廟宇自行決定普渡期程。 在臺灣,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公家也會藉此機會祝禱社會安和樂利。

在中元普渡中,台灣有三大中元祭,分別為「北基隆、東宜蘭、南虎尾」,其中號稱「基隆虎尾」這兩地最為熱鬧盛大。基隆以老大公廟為主。雲林縣虎尾鎮有分為東、西、南、北、中、德興、福德等七區域進行普渡。

客家族群農曆七月二十的中元祭典,為臺灣客家族群奉祀之義民廟的重要節慶活動。

西元2009年臺北市政府亦舉行中元普渡,還請來臺灣省城隍廟臺北府城隍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松山霞海城隍廟等「臺北四大城隍廟」的城隍尊神主鎮於臺北市市民廣場,為國家、社會與八八水災的災民們祈福,供品全部捐贈基督教聖道兒童之家等慈善團體。

現時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併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錢,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祭拜型態

中元法會普渡的祭拜方式主要有三種:

(1)「三案式」:分為上案供奉(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地官大帝救苦天尊與眾,只放素食、水果)。中案供奉(普渡真君,只放素食、水果)。下案為(好兄弟,可放牲禮、罐頭泡麵等)。一共擺放三張神案,紙錢、祭品各異。此種儀式較繁瑣。

(2)「兩案式」:上案僅供奉普渡真君普渡公)、下案為好兄弟。這是折衷的結果。

(3)「一案式」:先祭祀完普渡真君,燒完四色金紙後,再呼請好兄弟加以祭拜。改良方式有「一案兩爐式」,壇首擺放普渡真君香爐,壇中擺放好兄弟香爐。先向真君頂禮,拜完後再拜好兄弟的香爐。

一般儀式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稱為「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也會寫上信士姓名、地址。

先祭拜統領萬姓幽靈普渡真君(尊稱為「普渡公」),並焚燒四色金紙。燒完金紙後,開始祭拜所謂的「好兄弟」,並在每一項供品插上一炷香(一種召請孤魂赴會的舉動,不適用於祀神祭祖),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與盛滿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此時有的人會先燒「經衣」,這是一種代表衣物與日用品的紙錢,讓「好兄弟」們先換上新衣,是希望「好兄弟」們可以好好梳妝、清洗再用餐。許多抽菸者,還會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雲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祭拜完後,焚燒銀紙,歡送眾家「好兄弟」離開。

紙錢大多是用大銀、小銀、蓮花紙等;特殊的是使用「經衣」,亦有別稱「更衣」、「紙廉」、「紙聯」。上頭印有日常用品,有衣服、褲子、裙子、靴子、鏡子、斗笠、梳子、鉸剪、雨傘、梳子等圖案,民間大多用黑色、色或綠色印製。

根據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示,臺灣流行的祭品除了一般餅乾、零食與飲料之外,還有麻油雞湯、空心菜湯、龍眼甘蔗等,麻油雞湯主要是給難產的女性亡魂食用;空心菜湯代表「有誠無心」,信眾有誠意準備供品,但無心留「好兄弟」來陽間住,希望「好兄弟」吃飽就要離開;也有說鬼道眾生喉如針細無法飲食,空心菜可化成食道方便飲食;龍眼因為有殼也有枝,象徵扁擔與包袱,讓「好兄弟」吃飽後用包袱扁擔,打包乾糧回到地府;甘蔗有節,意味要有「斬節」(節制之意),希望「好兄弟」吃東西要有所節制,不要吃過頭、太飽了。

廟宇的普渡法會

廟宇普渡方式略有差異,南臺灣北臺灣禮俗異同,各具成風,大致如下:

點普渡公燈

農曆七月初一日子時(23:00)開始,廟宇轄境的各家人士點亮燈火,號曰「普渡公燈」。為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尊稱普渡公大士爺)與眾家好兄弟指引方向,享用香火。燈火兩側或有設造型者、貼對聯者,如:「金蓮燈前聞泣夜,盂蘭會上救升天。」

立燈篙

以高大的青竹上懸掛燈火及旗幟,晝夜升降,以便邀請眾來監管法會,也是邀請放禁在外的眾家好兄弟共享法會的成果。燈篙上以金紙包覆,上貼符咒,也有人以紙紮護法神守衛之。燈篙的高度,亦即招引範圍的廣度,如燈篙豎立過高,祭品不足,則會引發好兄弟不滿甚至作祟,一般以十二台尺(約360公分)為限。

主普壇開光

主普壇設有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山神土地神護法神大士山寒林院(或作翰林院,供應官吏士紳陣亡將士休憩之處)、同歸所(供應一般的孤魂休憩之處),皆為紙紮。先請法師施法,以淨本壇,再由達官顯宦與爐主等人同放燈。

請斗燈

斗燈又稱元神燈,相應於天上星斗,代表各信眾的元神,有趨吉避凶的功能。一般在米斗內放置白米(大地生生不息)、(蒼天作育萬物)、照妖)、寶劍誅妖)、剪刀翦除怪物)、測量)、權衡)、油燈光明)、銅錢富貴)等法器,希望祈福避邪。斗燈象徵吉利長存,護佑平安,薪火相傳。

請神放表

法師開壇,爐主與執事人員朗誦疏文,向天地稟告普渡之意,並且發表,邀請三界神祇入壇監醮。通知鬼神本地即將展開中元普渡法會,更請普渡公監管道場,不讓惡鬼凶神在此處擾亂作祟。

放水燈

閩南人客家人習俗,中元節祭拜時,會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迎接到來的亡魂,幫亡魂照路,邀來同享香火,稱為「水燈」。多是以紙糊如宮殿形,中有油點火,內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紙旗,稱之為「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並寫上自己的姓名,讓好兄弟閩南語對亡魂的敬稱)知曉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寫在燈上而不用旗者。俗謂水燈漂浮愈遠,該施主愈得庇佑。

施普

法師、道長、和尚、齋公等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佛教有《八十八佛寶懺》、《梁皇寶懺》、《慈悲藥師寶懺》、《大乘金剛寶懺》、《慈悲三昧水懺》、《慈悲懺首》,最主要是《燄口施食要集》和《地藏菩薩本願經》。道教有《太乙天尊接引浮生法事》、《呂祖懺》、《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齋教也有蒙山施食的方法。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三寶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佛像放置高台,貼出榜文,硃筆簽押,昭告鬼神前來聽經(佛經)聞法(佛法),領受功德,享得冥福,脫離惡道。民眾設置各樣供品,祭祀往來的孤魂,使眾家好兄弟共襄盛舉,獲得飽餐。

送大士

普渡完畢,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山神土地神護法神等眾神功德圓滿,寒林院、同歸所好兄弟也該回返陰曹,所以焚大量紙錢、冥鏹,號稱「金山」、「銀山」,送神返回天庭地府

搶孤

閩南人[1]地區在中元節有一特別儀式,稱為「搶孤」,將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將柱子塗滿油脂,令眾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勝。不但能取得獎品,且代表自己會得到神鬼的祝福。不過這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時有傷亡,在台灣清治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今日台灣東北角的宜蘭頭城鎮與西南隅的屏東恆春鎮香港潮汕社群舉辦的盂蘭勝盆會依然有此儀式。

跳鍾馗

祭祀講經既畢,或請道士、藝師扮演驅魔真君鍾馗,是謂「跳鍾馗」。有人則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懸絲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請眾家好兄弟趕緊回返陰間,勿再逗留於人世。今日臺灣八家將官將首等陣頭十分盛行,也有請八家將、官將首等出陣,以替換「跳鍾馗」的儀式。

參考文獻

  1. 在地文化在地情 中元法會很閩南,台灣英文新聞,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