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地区的东北部,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国位置最北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大面积的湿地,森林类型多样,物种丰富,野生动物繁多,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存着中国较大面积的原始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对中国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的植被类型与野生动物区系而言均具有很好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历史沿革

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以国办发5号批准建立了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地理环境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24°52′48″~125°32′03″,北纬52°54′25″~53°12′08″。

气候条件

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年均气温为-4.3℃,极端最低气温-45.8℃,极端最高气温38℃,≥10℃积温为1500~1800℃。夏季温暖多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占年降水量的53%左右,多雷阵雨。干燥度0.8左右。有霜期从9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冰冻期可达七个月之久,全年平均积雪期为165~175天,平均冻土深为2.5~3.0米左右。在局部低洼沼泽地带有岛状永冻层分布。年平均日照时数2527小时,植物生长期为110天左右。全年多西北风,平均风速为2.4米/秒。风力最大约6~9级,大风多出现在7~9月份。由于靠近黑龙江并且海拔低,地形起伏不大,因此气候较温湿,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条件。

区域面积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84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5699公顷,缓冲区面积31277公顷,实验区面积21873公顷。

保护对象

植物

保护区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灌木植被、沼泽植被等三个类型,其中以森林植被为主。属于欧亚针叶林区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区域,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植物种类具有明显寒温带特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16种,隶属于68科239属,包括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赤杨、丛桦等树种;笃斯、红豆、山葡萄等野生浆果;黄芪灵芝五味子等药用植物;木耳蘑菇、猴头等食用菌类蕨菜、百合等山野菜。其中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黄芪、草苁蓉等13种。

动物

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动物资源丰富,分布有鱼类14科60种,其中著名的经济鱼类有鳇鱼、大马哈鱼、哲罗鱼鲤鱼、鲫鱼等,占黑龙江鱼类种数的56.19%,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共计61科148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6种,其中兽类3种,有紫貂、貂熊和原麝,鸟类3种,有东方白鹳、金雕、黑嘴松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其中兽类5种,即棕熊、猞猁、雪兔、马鹿驼鹿,鸟类2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2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该区域位于中俄边境上,黑龙江界江长61.9公里中58.2公里无人干扰,动物可以通过黑龙江在两国自由移动,有利于两国野生动物的繁育、恢复和发展。保护区成立以后,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尤其是国家级珍稀野生动物如:貂熊原麝金雕黑嘴松鸡等在保护区内频繁出现[2]

视频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大兴安岭出现大型野兽,许多国家会定期猎杀,中国却要保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