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美大草原”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北美大草原''',分布于[[ 北美大 陆]]中部和西部,也称为温带 草原 ,发育于北纬约20—55°之间、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以[[ 禾本科植物]]为主。温度条件依地区而异,但植被以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地区发育较好。稳定的群落以针茅、冰草、溚草、早熟禾、鼠尾粟和野麦等属 植物为代表;北美草原也是[[玉米]]和[[小麦]] 的主要产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和草茎的高低,而又区别为高、中、低几种类型的草原,当降雨量进一步增加时,草原则转变为森林。这里广泛地发育着独特的北美草原土(prairie soil)。
+
[[File: 北美大草原.jpg|350px|缩略图|右| 北美大草原
 +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356133637&di=ef17bdd6ee769775d2ce9ecede8e6e1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ysngrass.com%2FUploadFiles%2FFCK%2F2015-10%2F6357965778752849771966361.jpg 原图链接][http://www.ysngrass.com/Article/rhghdfzcyx_1.html 来自 咢三农网  图片]]]
  
==简介==
+
'''北美大草原'''(North American Prairie):也称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里(Prairie)源出法语,大平原之称则来源于[[美国]]政府。
  
  北美大草原(North American Prairie):也称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里(Prairie)源出法语,大平原之称则来源于[[美国]]政府。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开始开发其西部领地。当时的美国政府在宣传西部的富庶和美丽时,把西部大草原称为大平原。分布于[[北美大陆]]中部和西部的辽阔的大草原,也称为温带草原,发育于北纬约20 —55 °之间、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温度条件依地区而异,但植被以年降水量600 —1000 毫米的地区发育较好。
+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开始开发其西部领地。当时的美国政府在宣传西部的富庶和美丽时,把西部大草原称为大平原。分布于[[北美大陆]]中部和西部的辽阔的大草原,也称为温带草原,发育于北纬约20 ~55 °之间、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温度条件依地区而异,但植被以年降水量600 ~1000 毫米的地区发育较好<ref>[https://www.d1xz.net/wenhua/chengshi/art247242.aspx 富庶的北美大平原],第一星座网,2018-01-20 </ref>。
 +
 
 +
过去,高草大草原曾经是一片草的海洋,它曾覆盖美国14个州的大片土地,达1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则尚存不到4%,成为珍贵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里的高草,基本都长到一人之高。春天的时候,高草伴着野花翩翩起舞,非常柔美;夏天的时候,满眼绿波,无垠葱郁尽在大地;秋天的时候,各种美丽颜色纷纷来到大草原欢聚一堂,为奇异的高草增添妙意点缀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第11行: 第14行:
 
==草原环境==
 
==草原环境==
  
 草原气候不相同,但所有大型草原区通常是炎热(至少在夏季)而干燥的,不过也不像沙漠那么干热。通常,[[热带草原]]每年平均降雨500 —1500 公里(20 —60 寸),每季气温约15 —35 ℃(59 —95 ℉)。
+
 草原气候不相同,但所有大型草原区通常是炎热(至少在夏季)而干燥的,不过也不像沙漠那么干热。通常,[[热带草原]]每年平均降雨500 ~1500 公里(20 ~60 寸),每季气温约15 ~35 ℃(59 ~95 ℉)。
  
 
 干季可持续8个月,只有湿季期间才会出现降雨多于蒸发的情形,导致短暂河川流动。[[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气候重叠很广。如前所述,这些植被类型彼此差异很小,稀树草原只是乔木稀落的草原。
 
 干季可持续8个月,只有湿季期间才会出现降雨多于蒸发的情形,导致短暂河川流动。[[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气候重叠很广。如前所述,这些植被类型彼此差异很小,稀树草原只是乔木稀落的草原。
第17行: 第20行:
 
 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小小改变可使这两者互相转换。[[温带草原]]比热带草原干燥一些,也比较冷,至少在一年当中部分时间里是如此。热带草原季节性温度变化可能很小,但温带草原区温度变化可达40℃(72℉)。
 
 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小小改变可使这两者互相转换。[[温带草原]]比热带草原干燥一些,也比较冷,至少在一年当中部分时间里是如此。热带草原季节性温度变化可能很小,但温带草原区温度变化可达40℃(72℉)。
  
[[北美洲]]草原区每年平均降雨量为300 —600 公厘。1月平均温度从北方的-18℃(0℉)到南方的10℃(50℉),7月平均温度北、南各为18℃(64℉)和28℃(82℉)。
+
[[北美洲]]草原区每年平均降雨量为300 ~600 公厘。1月平均温度从北方的-18℃(0℉)到南方的10℃(50℉),7月平均温度北、南各为18℃(64℉)和28℃(82℉)。
  
 北美洲草原区最北地区的年均温低于0℃(32℉)。草原出现于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也与许多不同土壤类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本身影响着土壤形成,这又导致草原土壤异于其他土壤。草原枯枝落叶层及其分解型态通常造成上层富有机质土壤(可达地表以下300公厘)的发展。沙漠土壤没有这一层,与森林土壤典型枯枝落叶腐烂表层也不相同。其结构松散,富含植物养分。土壤下层是典型的白中带黄,尤其是深度2公尺左右的土层。
+
 北美洲草原区最北地区的年均温低于0℃(32℉)。草原出现于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也与许多不同土壤类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本身影响着土壤形成,这又导致草原土壤异于其他土壤。草原枯枝落叶层及其分解型态通常造成上层富有机质土壤(可达地表以下300公厘)的发展。沙漠土壤没有这一层,与森林土壤典型枯枝落叶腐烂表层也不相同。其结构松散,富含植物养分。土壤下层是典型的白中带黄,尤其是深度2公尺左右的土层<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33fb4e0100p8pq.html 美丽的大草原],新浪博客,  2011-4-6 </ref>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北美大草原上那漫无边际、参次不齐的荒草,漫过东部林地,覆盖了长有稀疏的橡树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裸露出岩石的丘陵地带。织就了一幅变化多端、美丽丰富的大地毯。在这里,青草和野花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降雨,蓬蓬勃勃的生长着,野火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大草原是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北美跑的最快的陆地动物——[[叉角羚]]和一种掘洞的土著“居民”——[[草原犬鼠]]。专家们考察了草原中西部的广大区域,并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为了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保持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要改变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今天草原上的原生动物已非常稀少,得利于有关[[动物保护法]]的推行和人们精心的管理,还是保留了部分地块供野生动物休养生息,例如:草原上一种和耕牛相似的很重要的草食动物——[[犎牛]],就生活在成片的保护区里。
+
 北美大草原上那漫无边际、参次不齐的荒草,漫过东部林地,覆盖了长有稀疏的橡树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裸露出岩石的丘陵地带。织就了一幅变化多端、美丽丰富的大地毯。在这里,青草和野花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降雨,蓬蓬勃勃的生长着,野火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大草原是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北美跑的最快的陆地动物——[[叉角羚]]和一种掘洞的土著“居民”——[[草原犬鼠]]。专家们考察了草原中西部的广大区域,并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为了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保持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要改变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今天草原上的原生动物已非常稀少,得利于有关[[动物保护法]]的推行和人们精心的管理,还是保留了部分地块供野生动物休养生息,例如:草原上一种和耕牛相似的很重要的草食动物——[[犎牛]],就生活在成片的保护区里<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TQ18NP30525TSH0.html 世界最大的大草原,总面积达到了中国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网易网,2018-10-11 </ref>
  
 
==草原生物==
 
==草原生物==
  
 北美洲草原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包括野牛和[[叉角羚羊]],其典型捕食者为灰狼。兔、[[野兔]]的几个种和獾很普遍,许多小型穴居啮齿动物亦然。在无脊椎动物中,蚱蜢一直是特别重要的。典型情况下,草原[[无脊椎动物]]总生物量超过大得多且较显眼的[[脊椎动物]]的总生物量,只有包含大量家畜的地区除外。
+
 北美洲草原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包括野牛和[[叉角羚羊]],其典型捕食者为灰狼<ref>[http://www.sohu.com/a/354144171_120409495 北美灰狼和非洲鬣大对决,双方一旦遭遇,谁会获胜呢?] ,搜狐网,2019-11-16</ref> 。兔、[[野兔]]的几个种和獾很普遍,许多小型穴居啮齿动物亦然。在无脊椎动物中,蚱蜢一直是特别重要的。典型情况下,草原[[无脊椎动物]]总生物量超过大得多且较显眼的[[脊椎动物]]的总生物量,只有包含大量家畜的地区除外。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
 
 +
File:草原2.jpg|<big>草原</big>[http://i2.sinaimg.cn/travel/2012/0822/U7118P704DT20120822140335.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2-08-22/1414181765.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File:叉角羚羊.jpg|<big>叉角羚羊</big>[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18/12/23/23/36/pronghorn-in-south-dakota-3891967_960_720.jpg 原图链接][https://pixabay.com/photos/pronghorn-in-south-dakota-antelope-3891967/ 来自 pixobog网 的图片]
 +
File:美洲野马 s.jpg|<big>美洲野马</big>[https://static.pptstore.net/picture/65/53/37fbed76f61eae061245_s.jpg 原图链接][https://www.pptstore.net/picture/115976.html 来自 商业网 的图片]
 +
 
 +
</gallery>
  
 
==生物产能==
 
==生物产能==
第45行: 第56行:
 
===北美大草原的帕瓦节——羽冠===
 
===北美大草原的帕瓦节——羽冠===
  
 在北美的许多地区都会举行名为帕瓦节(Powwow)的[[印第安]]传统活动。
+
 在北美的许多地区都会举行名为帕瓦节(Powwow)的[[印第安]]传统活动<ref> [https://www.docin.com/p-1452469958.html 北美印第安人的帕瓦节及其意义探究],豆丁网,2016-02-09</ref>
  
 
 帕瓦节(Powwow)据说原为19世纪上半叶,北美大草原上不同印第安部落成员经常相聚举行的祭祀活动。他们以鼓声、歌声和舞蹈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并讲述和歌颂部落勇士的英勇经历和功绩。帕瓦仪式也是北美印第安部落向客人表达欢迎与敬意的仪式。如今,在北美的[[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州]]等地区,人们都有机会目睹这个传统的隆重典礼。最常见的帕瓦仪式有纯表演的传统型和表演类比赛的现代型。
 
 帕瓦节(Powwow)据说原为19世纪上半叶,北美大草原上不同印第安部落成员经常相聚举行的祭祀活动。他们以鼓声、歌声和舞蹈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并讲述和歌颂部落勇士的英勇经历和功绩。帕瓦仪式也是北美印第安部落向客人表达欢迎与敬意的仪式。如今,在北美的[[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州]]等地区,人们都有机会目睹这个传统的隆重典礼。最常见的帕瓦仪式有纯表演的传统型和表演类比赛的现代型。
 +
 +
==视频==
 +
 +
===<center>北美大草原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北美大草原曾经孕育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群落</center>
 +
 +
<center>{{#iDisplay:f0834fq2t92|560|390|qq}}</center>
 +
 +
<center>北美大草原 平静大草原的暗涌</center>
 +
 +
<center>{{#iDisplay:e0152ieqjh1|560|390|qq}}</center>
 +
 +
<center>印第安人的帕瓦节2 </center>
 +
 +
<center>{{#iDisplay:w03878g7zgs|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750 美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50 美洲史地總論]]

2020年1月15日 (三) 07:29的最新版本

北美大草原(North American Prairie):也称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里(Prairie)源出法语,大平原之称则来源于美国政府。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开始开发其西部领地。当时的美国政府在宣传西部的富庶和美丽时,把西部大草原称为大平原。分布于北美大陆中部和西部的辽阔的大草原,也称为温带草原,发育于北纬约20~55°之间、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温度条件依地区而异,但植被以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地区发育较好[1]

过去,高草大草原曾经是一片草的海洋,它曾覆盖美国14个州的大片土地,达1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则尚存不到4%,成为珍贵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里的高草,基本都长到一人之高。春天的时候,高草伴着野花翩翩起舞,非常柔美;夏天的时候,满眼绿波,无垠葱郁尽在大地;秋天的时候,各种美丽颜色纷纷来到大草原欢聚一堂,为奇异的高草增添妙意点缀。

地理位置

大草原东西长800公里,南北长3200公里。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了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北达科他州俄克拉何马州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怀俄明州加拿大的草原三省(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及墨西哥的一小部分。北美大草原,位于落矶山脉以东至密西西比河之间,北至加拿大中部,南至德州。

草原环境

草原气候不相同,但所有大型草原区通常是炎热(至少在夏季)而干燥的,不过也不像沙漠那么干热。通常,热带草原每年平均降雨500~1500公里(20~60寸),每季气温约15~35℃(59~95℉)。

干季可持续8个月,只有湿季期间才会出现降雨多于蒸发的情形,导致短暂河川流动。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气候重叠很广。如前所述,这些植被类型彼此差异很小,稀树草原只是乔木稀落的草原。

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小小改变可使这两者互相转换。温带草原比热带草原干燥一些,也比较冷,至少在一年当中部分时间里是如此。热带草原季节性温度变化可能很小,但温带草原区温度变化可达40℃(72℉)。

北美洲草原区每年平均降雨量为300~600公厘。1月平均温度从北方的-18℃(0℉)到南方的10℃(50℉),7月平均温度北、南各为18℃(64℉)和28℃(82℉)。

北美洲草原区最北地区的年均温低于0℃(32℉)。草原出现于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也与许多不同土壤类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本身影响着土壤形成,这又导致草原土壤异于其他土壤。草原枯枝落叶层及其分解型态通常造成上层富有机质土壤(可达地表以下300公厘)的发展。沙漠土壤没有这一层,与森林土壤典型枯枝落叶腐烂表层也不相同。其结构松散,富含植物养分。土壤下层是典型的白中带黄,尤其是深度2公尺左右的土层[2]

生态系统

北美大草原上那漫无边际、参次不齐的荒草,漫过东部林地,覆盖了长有稀疏的橡树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裸露出岩石的丘陵地带。织就了一幅变化多端、美丽丰富的大地毯。在这里,青草和野花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降雨,蓬蓬勃勃的生长着,野火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大草原是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北美跑的最快的陆地动物——叉角羚和一种掘洞的土著“居民”——草原犬鼠。专家们考察了草原中西部的广大区域,并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为了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保持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要改变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今天草原上的原生动物已非常稀少,得利于有关动物保护法的推行和人们精心的管理,还是保留了部分地块供野生动物休养生息,例如:草原上一种和耕牛相似的很重要的草食动物——犎牛,就生活在成片的保护区里[3]

草原生物

北美洲草原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包括野牛和叉角羚羊,其典型捕食者为灰狼[4]。兔、野兔的几个种和獾很普遍,许多小型穴居啮齿动物亦然。在无脊椎动物中,蚱蜢一直是特别重要的。典型情况下,草原无脊椎动物总生物量超过大得多且较显眼的脊椎动物的总生物量,只有包含大量家畜的地区除外。

生物产能

由于放牧和其他草原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草原产能一直藉各种方式广受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仅着重于地上的产能,忽略了地下的重要成分,甚至在地上产能达到季节性高峰时,地下成分可能比地上的还丰硕--可达至10倍。

北美洲草原典型地上生物量(一区有机物的无水重量)为每公顷2.5~6公吨,其中约3/4呈现死亡嫩枝形式;然而,某些热带草原记录到每公顷20公吨以上的数值。草原里植物物质有相当快速的转换。大部分植物器官寿命仅维持一季或数季,导致每年全面转换率达20~50%。把消费者所消耗的植物加进来算,每年产能即与生物量相近。如果把淋溶和死亡嫩枝分解的所有损失算在内,典型的加拿大草原地上植物每年的产能为每公顷6.4公吨。其他草原的数值大不相同,但常低于此值,部分原因是没有完全计入这样的损失。

重复收获(替代放牧)每年产能通常为每公顷1.5~2.5公吨。草原经常被改变为种植可食谷物的耕地,这使人类可从草原本身直接取得粮食,不必在牧场环境下放牧那些啃食土生禾草的动物。这种产量增加很可观,如根据北美洲大平原北部的统计数字,每公顷牧牛的天然草地可提供每人一年所需食物能量的1/10,而播种小麦的同样面积可供给4个人的需求量。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如不另外加入肥料,小麦产量无法每年维持最初的高水准。相似地,天然草原如持续密集的放牧,很快会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蚀。在没有围篱而呈现不出篱线对比情形的牧场环境地区,这种情形特别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出现。在这些没有围篱的地区,因过度放牧所引起的植被退化可能很难和长期或短期气候变化所致的环境改变加以区别。

当地文化

人文,原生美洲野马在五万年前离开美洲到亚洲后,反而在美洲绝迹,后来被西班牙人再带回美洲,并永远改变此区原住民的生活。骑上马背后,狩猎范围不再限于村落周边地点,尤其因为可追随水牛群在广大的草原上移动,使此区居民从原本的定居农耕变成游牧生活。同样地,其他文化圈的族群利用马匹提升行动力,进入平原取得资源猎食水牛,也对当地造成不小的冲击。

大平原文化区的狩猎团体由数个亲族家庭组成,人数可多达上百。一年中大多时间,各亲族家庭四处散居,到了夏天,才在同一地点齐聚狩猎,或举行宗教庆典。族人的典型居所是以木柱和水牛皮搭建而成的圆锥形帐棚(Tipi),平时过着半游牧生活的Mandan,在狩猎期间搭帐棚而居,但河边则保留有以土砌成的永久定居点。Wichita和Caddo族则搭草屋而居。平原族群的信仰以灵性力量为中心。每人各自的守护灵,会在进行内在视觉探索时拜访自己。 十九世纪前,除极地文化圈的Aleut人外,其他文化圈并未直接遭受欧洲文化冲击。

北美大草原的帕瓦节——羽冠

在北美的许多地区都会举行名为帕瓦节(Powwow)的印第安传统活动[5]

帕瓦节(Powwow)据说原为19世纪上半叶,北美大草原上不同印第安部落成员经常相聚举行的祭祀活动。他们以鼓声、歌声和舞蹈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并讲述和歌颂部落勇士的英勇经历和功绩。帕瓦仪式也是北美印第安部落向客人表达欢迎与敬意的仪式。如今,在北美的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州等地区,人们都有机会目睹这个传统的隆重典礼。最常见的帕瓦仪式有纯表演的传统型和表演类比赛的现代型。

视频

北美大草原 相关视频

北美大草原曾经孕育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群落
北美大草原 平静大草原的暗涌
印第安人的帕瓦节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