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原生態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原生態系統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日光能、礦物元素、水分等非生物因子,並有人類生產勞動的不同程度的干預,是不斷地進行着物質和能量流動的錯綜複雜的網絡結構。其中,綠色植物是初級生產者(或稱第一性生產者),它從土壤吸收礦物元素和水分,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所提供的淨生物量(或稱淨第一性產量,見森林生態系統),是一切家畜和野生動物所需營養物質的最基本的來源。

草食動物是一級消費者,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分。由於它可將所採食的植物體轉化成肉、奶、皮、毛等產品,又可稱為次級生產者(或第二性生產者)。這兩個營養級間的轉化效率(或稱生態效率)因科學技術及生產水平而異,一般為1/5~1/10。草食動物除把植物有機物轉化為動物產品,從而提高系統內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速度外,還通過放牧行為如採食、踐踏、排泄糞尿等對草地產生影響。以草食動物為營養源的肉食動物是二級消費者。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如狐、貂以及嚙齒類動物的天敵等肉食動物屬於這一營養級。它在整個草原生態系統中,與草食動物相比雖居次要地位,但對維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植物或動物的屍體通過微生物的分解,有機化合物被礦化為簡單的無機鹽類返回土壤,這類微生物被稱為分解者。絕大多數分解者雖然並不直接提供產品,但它是促進營養物質再循環以及活化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

簡介

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區非生物環境構成的,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基本機能單位[1]。草原生態系統在其結構、功能過程等方面與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它不僅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態屏障。草原在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飼用植物和草食動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共同構成的動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以生產飼用植物、動物和動物產品為主。在世界範圍內,草原比耕地面積大 1倍多,在中國約比耕地面積大3倍。全世界植物生物量約為1.17×1011~1.27×1011噸,其中約36%來自草原生態系統。

特點現狀

世界草原的總面積為45億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24%,僅次於森林生態系統。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態系統約為11.6%,也居陸地生態系統的第二位。

草原生態系統所處地區的氣候大陸性較強、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變化幅度較大。蒸發量往往都超過降水量。另外,這些地區的晴朗天氣多,太陽輻射總量較多。這種氣候條件,使草原生態系統各組分的構成上表現出了一些與之適應的特點。

初級生產者的組成主體為草本植物,這些草本植物大多都具有適應乾旱氣候的構造,如葉片縮小,有蠟層和毛層,藉以減少蒸騰,防止水分過度損耗。草原生態系統空間垂直結構通常分為三層:草本層、地面層和根層。各層的結構比較簡單,沒有形成森林生態系統中那樣複雜多樣的小生境。

草原生態系統的消費者主要是適宜於奔跑的大型草食動物,如野驢黃羊。小型種類如草兔、蝗蟲的數量很多。另外還有許多營洞穴生活的嚙齒類,如田鼠、黃鼠、旱獺、鼠兔和鼢鼠等。肉食動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鳥類有鷹、隼和鷂等,除此而外的鳥類主要是雲雀、百靈、毛腿沙雞和地鵏。它們之中有的棲居於穴洞之中。

草原也是我國主要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之一。據《中國統計年鑑》(1988)提供資料,我國可利用的草原面積為3.365億公頃,占世界草原總面積的7.1%左右。我國草原的類型較多,從整體上看,內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溫草本植物占優勢,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類[2],其中以針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為叢生禾草,後者為根莖禾草,根莖發達,對防風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國中部為稀疏草原,以大針茅為主;西部為荒漠草原,以叢生戈壁針茅為主。

視頻

保護草原生態系統
保護草原生態宣傳片_標清

參考文獻

  1. 草原生態系統保護,道客巴巴,2017-12-15
  2. 【環境新聞】草原生態系統,新浪博客,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