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雅教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人文教育)
前往: 導覽搜尋

博雅教育拉丁語:artes liberales,英語:liberal arts),又譯為文理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通識教育素質教育,原是指一個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有產者,即不需要出賣勞動力,僅憑產業就能生活的人,如貴族。不包括手工業者奴隸)所應該學習的基本學科,現代則是作為生活常識的內容,可以在社會學校修習、也可以透過參加展覽等方式獲得知識

歷史

文法修辭辯證,是文科教育中的核心部分,被稱為三學(Trivium)。至中古時代,它的範圍被擴大到包括算術幾何學音樂以及天文學(其中也包括了占星學),被稱為四術(Quadrivium)。三學與四術,合稱人文七藝(seven liberal arts),或自由七藝,是中世紀大學的主要科目。

現代

在現代社會中,博雅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基於社會中的人的通才素質教育。它不同於專業教育、專才教育。在東方,這種教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和漢朝以後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藝教育注重綜合知識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質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範疇隨着社會而變遷,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學都成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稱為文理教育。由於並非專才訓練,法律工程建築學設計海事航海電機技術、資訊科技、統計學工商管理教育學農學食品科學獸醫學、牙醫、外科醫學藥學等這些專科及領域不屬博雅教育的範疇,但是還是有相關簡單且應用性高的教育學程(例如博物館的原由闡釋、水族館等的生命教育烹飪健康營養的關係等平民課程)。

博雅教育在概念上與通識教育類似,但若細分其差異,博雅教育是相對於職業或實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培育 「統一的人格」[1];而通識教育是相對於專業教育而言,其目的在達到「統一的知識」。博雅教育強調師生間的互相學習,是一門讓學生能夠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學問,是一種教育觀、教育形式與教育實踐的總和。

古代

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提出了「七藝」[2],也稱為「自由七藝」(Liberal arts)。到歐洲中世紀初期成為學校中的七門課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學)、修辭(包括散文的寫作,以及歷史)、辯證(即形式邏輯)、算術、幾何(包括地理)、天文音樂。聖伊西多爾又將前三科定為初級學科,稱為「三學」(trivium),後四科定為高級學科,稱為「四術」(quadrivium)。

三學及其現代主要相關學科

四術及其現代相關學科

視頻

博雅教育 相關視頻

博雅教育簡介
博雅教育&CCTV中學生頻道《中華五千年》花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