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肚溪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肚溪桥

图片来自中时新闻网

基本资料

地理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中市大肚区彰化县彰化市

上游桥梁  大度桥(台1线)

下游桥梁  乌溪桥(国道1号)

类别    上部结构: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
                      下部结构:混凝土桥墩与沉箱基础

宽度    双线桥梁2座

大肚溪桥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彰化县乌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彰化车站追分车站成功车站,现役为第三代桥(双座),于1988年2月4日全线通车营运。国道三号乌日交流道联络道延伸到芬园彰南路大肚溪桥正式通车。2021/02/06上午在溪尾二桥办理通车祈福典礼,交通部长林佳龙、彰化县长王惠美、台中市长卢秀燕等嘉宾云集,扶老携幼一起走一程。[1]

历史沿革

第一代桥

  • 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后,除了改建原北部的清代铁路以外,并自1899年起由南、北两端建设纵贯线,南部路线从打狗往北铺设[2],1905年3月26日通车到彰化,而彰化以北跨越现在大肚溪(乌溪)的大肚溪桥,则在前一年(1904年)10月开工,1905年8月20日竣工[3]:419,同年8月24日开通营业列车[3]:421
  • 第一代大肚溪桥为单线铁路桥,全长1,929.3呎(约588公尺),桥梁上部设计为南北两段跨度70呎上承式钢钣梁桥各8孔与5孔、中段跨度150呎下承式普拉特式(Pratt式)平行弦穿式桁梁桥6孔,桁梁当中4孔由美国进口,馀2孔桁梁及其他钢钣梁由美国进口材料,交由大阪汽车制造合资会社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北工场制作[3]:419
  • 另桥梁下部结构,6孔桁梁下方的7座桥墩采用椭圆形大型沉箱基础,外围以粗石块围绕,但可能受到日俄战争时局必须赶工的影响,沉箱只有下沉20至25呎(约6.1至7.6公尺);钢钣梁区的11座桥墩,部分采用小型沉箱基础、部分则采用松木桩基础,而河床上方墩体则以红砖叠砌成矩形,边缘辅以粗石,迎水面有分水尖设计[3]:419[4][5]
  • 大肚溪北岸望向第一代大肚溪桥,桥型为上承式钣梁与下承式桁梁。
  • 第一代桥因受到日俄战争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即将东来之因素,工期被压缩到只有8个月,遇上雨季仍须赶筑,且在完工前的1905年5月15日,已先在本桥的下游侧完成临时轨便桥[4],连接乌溪北岸的轻便台车线,通到葫芦墩[6]

第二代桥

  • 海线铁路竹南~王田停车场(今成功车站西侧)间全线于1922年10月11日通车时,列车往返海线铁路与彰化驿之间,仍行驶单线的第一代大肚溪桥。
  •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后续于第一代桥下游侧(西侧)中心线相距15.24公尺处新建单线的第二代大肚溪桥做为复线铁路桥,1924年完工[7],1925年4月17日由铁道部监督课长小山三郎小山三郎 (技師)完成第二代桥试运转,推测二代桥随后配合列车时刻改点,于1925年4月下旬至5月1日间通车营运,做为海线铁路的大肚溪桥[8],而原一代桥则做为山线铁路大肚溪桥。
  • 第二代大肚溪桥设计兴建时,为了不影响水流,采用与第一代桥完全相同的跨度安排,且上部结构与第一代桥同样式,即南北两段为跨度70呎上承式钢钣梁各8孔与5孔、中段跨度150呎下承式平行弦桁梁6孔。下部结构主跨桁梁桥的桥墩为椭圆形混凝土沉箱基础,长短径分别为8.5及4.3公尺、深7~9公尺,其他各墩为直径4.3公尺圆形混凝土沉箱基础、深6~8公尺,而河床上方墩体亦局部使用混凝土砖结构[4][5][7][9][10][11]

灾害复旧及改良

  • 1929年8月12日,桥下溪水暴涨,第二代大肚溪桥(海线桥)桥墩倾斜,列车改由山线铁路王田驿(今成功车站)转第一代大肚溪桥(山线桥)行驶[12][13]
  • 1932年7月下旬,豪雨成灾,二代桥(海线桥)第10号桥墩被冲斜,高低差2尺,海线铁路交通中断,列车暂改用一代桥(山线桥)单线双向运转[14][15]
  • 1947年5月(或6月),洪水冲毁大肚溪桥钢梁,流失的钢梁顺流而下撞倒下游侧纵贯公路第一代大度桥19号桥墩,2孔钢桁梁落水[16][17]
  • 1949年6月,第一代桥(山线桥)、第二代桥(海线桥)修复完成,两桥均为跨度22.25公尺(部分22.15公尺)上承式钢钣梁13孔、中间跨度46.9或46.3公尺桁梁6孔,桥长分别为588及585公尺[18][19]

八七水灾

  • 1959年8月7日,艾伦台风东沙岛附近热带性低气压引进台湾中南部,强大西南气流垄罩,短时间降雨量急骤,导致乌溪的洪水冲毁第一及第二代大肚溪桥,纵贯铁路交通中断,其中第二代桥(海线桥)桥墩损毁或损伤11座、钢钣梁冲失10孔,桁梁略有损坏,南北桥台路基流失;另第一代桥(山线桥)毁损更为严重,台湾铁路管理局及有关单位灾后决定先抢通损伤较轻的二代桥(海线桥)[20][21]
    • 8月12日起,中华民国国军驻军开始修复第二代桥(海线桥),民间及中华民国经济部机械工程处协力,台铁局钢梁厂则赶制钢钣梁[21]
    • 9月1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纵贯公路第一代大度桥上视察铁路大肚溪桥抢修情形[22]
    • 9月8日,第二代桥(海线桥)修复完竣,上午6时DT650型机车试运转,8时35分[lower-alpha 1]南下33次普通列车(新竹→高雄)通过,自此纵贯铁路全通[21][23][24]
    • 11月底,第一代桥(山线桥)复旧重建开工,工程包含南段重建桥墩9座、桥台1座、RC沉箱11个,由协成营造厂周清泰承包;北段重建桥墩5座、桥台1座、RC沉箱15个、加固桥墩2座,由正三营造厂吴渊泉承揽。为配合水利工程,重建后桥梁增长111.5公尺(南段延建4孔、北段延建1孔),南北两段合计跨度22.3公尺18孔上承式钢钣梁、中间跨度46.9公尺6孔下承式桁梁,全长704公尺[18][19][25][26][27]
  • 1960年4月4日8时以后,第一代桥(山线桥)复旧完工通车,南下35次普通列车(新竹→高雄)及113次普通列车(台中→彰化)先后通过。同日第二代桥(海线桥)封闭,进行延建工程[26]
    • 4月6日,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莫衡视察大肚溪桥复旧工程[28]
    • 6月26日,第二代桥(海线桥)延建工程竣工,亦为南段延建4孔、北段延建1孔,合计18孔跨度22.3公尺上承式钢钣梁与中间6孔跨度46.9公尺下承式桁梁,桥长增为704公尺[18][19]
    • 6月27日中午,第二代桥(海线桥)通车,北上98次列车(彰化→竹南)通过,但行车保安设备暂未装设。
    • 6月29日,第一代桥(山线桥)暂时封锁,撤除桥梁南北两端临时梁,填补路基与铺轨,下午7时连同二代桥(海线桥)完成设置行车保安设备后,双线正式复通[29][30][31]
    • 7月22日晨,南下91次普通列车(大甲→彰化)行驶至二代桥(海线桥)桥头时,CT257号机车出轨,交通中断4小时,经研判可能为重建二代桥(海线桥)时填土未压实且地势较低所致[32]

八一水灾

  • 1960年8月1日下午,受雪莉台风带来豪雨引起八一水灾,第一及第二代大肚溪桥又遭冲毁,计冲毁7孔钢梁、5至6座桥墩,纵贯铁路交通再次中断[33][34][35][36]
    • 8月22日,受损较轻的第二代桥(海线桥)抢修完成,上午10时40分南下21次普通列车通过,自此纵贯铁路跨越乌溪路段暂以二代桥(海线桥)单线双向运转,台铁局并在桥梁两端设置号志站。二代桥修复初期,行车速度限制35kph[37][38][39]
    • 9月11日,第二代桥(海线桥)解除速限[40]
    • 10月18日,第一代桥(山线桥)复旧工程开工,元顺营造厂承包[41]
    • 12月29日,第一代桥(山线桥)修竣通车[42]

铁路电气化

  • 1978年6月7日,包含第一、第二代大肚溪桥在内的新竹~彰化间(经海线铁路)、台中~彰化间、追分=成功间铁路完成电气化通电启用[43][44]

第三代桥(现役)

第三代桥完工

  • 第三代大肚溪桥完工后,新旧路线切换分四阶段办理[47]
    • 第一阶段:1987年8月10日切换下游侧的海线桥(东正线)通车,原第二代桥(海线桥)停用。
    • 第二阶段:1987年9月12日切换新成追线(位于旧线北侧[49])。
    • 第三阶段:1987年12月15日切换行驶山线桥的西正线。
    • 第四阶段:1988年2月4日切换山线桥的东正线通车,乌溪两岸山线铁路完成双线化
    • 大肚溪桥为海线(图左)、山线(图右)各1座双线桥并列。
    • 第三代桥1988年2月4日全线启用后,旧的第一、第二代桥陆续拆除钢梁,但旧桥墩或沉箱则长期矗立在河床上[5],直到2010年始拆除殆尽[9]

第三代桥桥面铺设传统道碴轨道,东侧山线桥为复线铁路桥、西侧海线桥虽设计为复线铁路桥,但只铺设东正线,直到2004年4月,才铺设西正线(采用无道碴之弹性基钣轨道[50]),完成大肚溪桥4线行车[51]

相关条目

注释

  1. 另一说为8时45分[23]
  2. 未纳入五大桥梁重建工程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两项计画之老旧桥梁,举例如下:

相关视频

110-02-06 彰南路大肚溪桥通车 芬园往返乌日只要7分钟

参考资料

  1. 彰南大肚溪桥通车了 彰化芬园到台中乌日车程缩短到7分钟,中时,2021/02/06
  2. 谢明勋,《打狗驿站百年物语》,文化部文化资产局高雄市历史博物馆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等出版,台中市高雄市,2012年10月初版,ISBN 978-986-03-4266-6。
  3. 3.0 3.1 3.2 3.3 《台湾铁道史》中卷(未定稿).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11年3月25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日语). 
  4. 4.0 4.1 4.2 黄智伟,〈纵贯铁路筑桥始末(下)〉. 《铁道情报》187期,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 高雄市. 2009年1~2月号: 页32~34 (Chinese (Taiwan)). 
  5. 5.0 5.1 5.2 小隐隐于宅:〈彰化—旧大肚溪桥(铁路)〉,2007年2月22日。
  6. 《三义乡志》下册(旧山线) 纵览三义篇之肆〈旧山线铁路史话〉 (PDF). 三义乡公所: 页284. 2015年10月12日 (Chinese (Taiwan)). 
  7. 7.0 7.1 陈鸿麟,〈铁路桥梁型式与结构之演变(二)〉,《台铁资料》季刊332期,台湾铁路管理局,2007年,台北市,页58、66()
  8. 〈铁道新时间表は十八日完成 发表は一两日中 大肚溪の复线铁桥も 十七日试运转终了〉,《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4月19日5版。
  9. 9.0 9.1 TAIWANAIRBLOG:〈攻击大肚溪铁桥 US Navy Patrol Plane Struck Daitokei Bridge〉,2013年10月12日。
  10. 台湾守备步兵第五联队—打鹿文史工作室:〈二战时期台中铁道大肚溪铁桥美军机攻击照〉,2010年12月11日。
  11. 许乃懿摄影作品:〈大肚溪桥〉. ,2021年2月11日出刊。
  12. 〈大肚溪の铁桥倾く 海岸线は大危〉,《台湾日日新报》,1929年8月14日。
  13. 〈大肚溪铁桥倾斜 海岸线危险〉,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29年8月15日。
  14. 〈中南部豪雨及铁道 追分彰化间海线复旧 大肚溪桥脚高低差有二尺〉,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32年8月4日。
  15. 〈大肚溪桥近日修理 现正请求豫算〉,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32年9月15日。
  16. 〈大肚溪桥修复工程,遭遇困难进行受阻〉,《民声日报》,1949年4月21日4版。
  17. 〈南北公路畅通无阻,大肚溪桥修建完竣〉,《民声日报》,1950年5月17日3版。
  18. 18.0 18.1 18.2 交通部交通研究所,中华民国39年~49年合编本《交通年鉴》,台北市,页439~440,1962年。
  19. 19.0 19.1 19.2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四经济志交通篇(第一册),南投县,1993年1月15日,页312~314()
  20. 〈八七水灾与家园重建〉. 《档案乐活情报》146期,中华民国(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2019-08-27 (Chinese (Taiwan)). 
  21. 21.0 21.1 21.2 〈大肚溪铁桥昨修复 纵贯线今直接通车〉,《联合报》,1959年9月8日3版。
  22. 〈总统视察灾区〉,《民声日报》,1959年9月2日3版。
  23. 23.0 23.1 〈大肚溪海线桥修复 纵贯铁路正式通车〉,《联合报》,1959年9月9日3版。
  24. 国家文化资料库,〈大肚溪铁桥修复中〉. ,刘明财脸书,2019年8月7日张贴。
  25. 〈大肚溪山线铁路桥 重建工程三月完成〉,《联合报》,1960年1月10日3版。
  26. 26.0 26.1 〈大肚山线铁桥重建完成 昨开放行车 海线铁桥昨日关闭 将予扩建加强工程〉,《联合报》,1960年4月5日2版。
  27. 徐志宏,〈纵贯铁路枢纽 大肚铁桥赶修中〉,《民声日报》,1960年1月21日4版。
  28. 〈莫衡抵彰化视察大肚桥〉,《民声日报》,1960年4月7日2版。
  29. 〈大肚海线铁桥竣工 纵贯线今双线通车〉,《联合报》,1960年6月27日2版。
  30. 〈大肚溪海线铁桥 昨日中午通车〉,《联合报》,1960年6月28日2版。
  31. 〈大肚铁桥重建竣工 昨起恢复双线通车〉,《联合报》,1960年6月30日2版。
  32. 〈大肚桥头机车脱轨 交通断四小时〉,《联合报》,1960年7月23日3版。
  33. 〈大肚溪铁桥 再度遭腰斩 毁钢梁七孔桥墩五座〉,《征信新闻报》,1960年8月2日2版。
  34. 〈水毁大肚溪桥 南北交通中断〉,《联合报》,1960年8月2日2版。
  35. 〈大肚溪铁桥再遭厄运〉,《征信新闻报》,1960年8月3日2版。
  36. 余如季摄影作品:〈乌溪大桥〉. ,余如季影像典藏馆,2019年8月7日出刊。
  37. 〈大肚溪桥今架钢梁 明夜恢复行车 号志站等设备装设竣事〉,《联合报》,1960年8月21日2版。
  38. 〈大肚溪海线桥今修复 纵贯铁路全线畅通 山线桥整修尚在设计中〉,《联合报》,1960年8月22日2版。
  39. 〈大肚溪桥修复通车 交通恢复常态〉,《联合报》,1960年8月23日2版。
  40. 〈海线铁路大肚溪桥 解除车辆缓行限制〉,《联合报》,1960年9月11日2版。
  41. 〈山线铁路大肚溪桥 将于九日竣工〉,《联合报》,1960年12月6日2版。
  42. 〈大肚溪桥修复通车〉,《联合报》,1960年12月29日2版。
  43. 交通部交通研究所:中华民国67年《交通年鉴》,台北市,1979年12月,页205。
  44. 台湾铁路管理局:《中国铁路创建百年史》,台北市,1981年6月9日,页241。
  45. 45.0 45.1 45.2 45.3 台湾铁路管理局. 《台湾铁路百周年纪念》. 台北市. 1987年6月9日: 页304~306 (Chinese (Taiwan)). 
  46. 〈轻台芙瑞达夹带豪雨 掠过台湾北部 头前溪铁路桥墩冲毁 纵贯铁路中断〉,《联合报》,1984年8月8日5版。
  47. 47.0 47.1 中华民国交通部. 中华民国77年《交通年鉴》. 台北市. 1989年10月10日: 页313、329 (Chinese (Taiwan)). 
  48.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华民国78年《交通年鉴》,台北市,1990年10月10日,页383。
  49. 许乃懿摄影作品:成追线. ,2021年2月5日出刊}。
  50. 郭致宇:《台铁“轨枕埋入式轨道”振动特性研究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leeper Embedded Track for TRA》,新竹市: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硕士专班硕士论文,2007年6月,页4(表1.1〈台铁现行无道碴轨道系统表〉)、页12(图2.5〈台铁混凝土基座道床轨道示意图〉)。
  51. 彰化县文化局:《庆祝 中部铁路通车100周年 彰化扇形车库修复落成 台湾铁路创建118周年 纪念专辑》,彰化县,2005年8月,页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