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基本資料 |
類別 國定古蹟 別稱 鐵道部 位置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使用者 國立臺灣博物館 創建時期 1899年11月16日 主管機關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又稱鐵道部),其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北門旁,目前列為國定古蹟保護。 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官營鐵路專責機構,隸屬於臺灣總督府轄下,為現今臺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1]
目錄
歷史概況
- 鐵道部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899年11月8日[2],原為總督府直屬機關,1924年12月25日改隸於總督府交通局之下[3]。在日本治台近50年的期間中,1908年完成縱貫線的全線貫通,形成台灣第一次「空間革命」。此外,鐵道部還修築了淡水線、宜蘭線、台東線等鐵路路線;亦曾進行北迴線、南迴線與中央山脈橫貫線的路線探查與規劃。
- 儘管難以脫離殖民統治者的心態,但鐵道部對於台灣的交通與經濟發展卻有一定貢獻,尤其歷任部長如後藤新平、長谷川謹介以及當時的鐵道部官員,皆為相當稱職的技術官僚。
- 到了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來接收台灣,鐵道部先改制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後改制為台灣鐵路管理局。雖然在改制過程中,受到國民政府東北鐵路概念分工影響,部分組織工作分配與原本的鐵道部不同,但總體來說,總督府鐵道部仍然堪稱台鐵的前身;至今仍有許多老一輩台鐵員工、甚至一般民眾,稱台鐵為「鐵道部」,而就算到了現在,臺鐵的局徽也與當年的車票底紋圖示相差不遠。
總督府交通局組織
1939年(昭和14年)
- 鐵道部本部:庶務課、經理課、運輸課、運轉課、工務課、工作課、建設改良課、自動車課、監督課
- 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 台北鐵道工場
- 高雄鐵道工場:鐵道從業員養成所
日治時期鐵道部長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
總督府直屬鐵道部 | ||||||
1 | 後藤新平 | 1899年11月8日-1906年11月13日 | (兼) | |||
2 | 長谷川謹介 | 1906年11月14日-1908年12月5日 | ||||
3 | 大島久滿次 | 1908年12月6日-1910年7月26日 | (兼) | |||
4 | 宮尾舜治 | 1910年7月27日-1910年8月24日 | (兼・事務取扱) | |||
5 | 內田嘉吉 | 1910年8月25日-1915年10月20日 | (兼) | |||
6 | 下村宏 | 1915年10月20日-1919年3月10日 | (兼) | |||
7 | 新元鹿之助 | 1919年3月10日-1924年12月28日 | ||||
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 ||||||
8 | 白勢黎吉 | 1925年1月2日-1932年9月13日 | (兼) | |||
9 | 堀田鼎 | 1932年3月14日-1936年10月15日 | (兼) | |||
10 | 泊武治 | 1936年10月16日-1938年5月24日 | (兼) | |||
11 | 渡部慶之進 | 1938年5月25日-1940年1月24日 | ||||
12 | 石川定俊 | 1940年1月25日-1942年9月7日 | ||||
13 | 滿尾君亮 | 1942年9月8日-1944年8月16日 | ||||
14 | 武部英治 | 1944年8月16日-1945年10月31日 |
路線管理
鐵道方面
縱貫線(包含了劉銘傳鐵路、基隆臨港線、高雄臨港線的一部份)、宜蘭線、淡水線、亞細亞支線、三張犁支線、松山飛機場線、大同興運上埤頭倉庫支線、新北投支線、大同鐵工場側線、新竹飛機場線、海線、臺中線(包含了舊山線)、集集線、屏東線(包含了屏東線舊線)、屏東飛機場線、東港線、平溪線、臺東線(東拓前)、竹東線、東勢線與新高築港專用鐵道。
自動車方面
- 北部線:基北線、北新線、北淡線。
- 中部線:豐中線、中員線、員二線、苑王線。
- 南部線:嘉南線、南高線、高屏線。
- 南廻線:屏枋線、南廻本線、恆春線、四重溪線、滿洲線、鵞鑾鼻線。
廳舍歷史與概況
- 位於台北市北門附近的台灣鐵路管理局舊廳舍,日治時期即為鐵道部辦公場所。原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登錄部分包含主建築廳舍、工務室、電源室、戰時指揮中心(防空洞)、食堂與八角樓(廁所)。
- 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都鐸式(Tudor architecture)半木構造建築,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直到1990年第五代台北車站完工之後,台鐵局本部的辦公廳舍才從這棟建築搬遷到台北車站五樓現址。
- 這座因為年久失修而略嫌破舊的鐵道部舊廳舍,除了本身擁有的日治時期鐵道記憶外,內部如大禮堂、玄關等建物尚有清代「台北火車票房」(第一代台北車站)與「機器局」留存下來的珍貴遺構,不但形成相當難得的2D歷史空間標定,知名鐵道迷吳小虹也將舊廳舍形容為「清骨日皮」的建築。
古蹟建築與現況
- 建築採寫實式的都鐸式建築:磚砌外牆,入口為弧狀圓拱門洞,衛牆配置洗石子圓柱天窗,另外,二樓屋頂與內部裝潢建構皆以檜木為主,也有中央露臺與玄關走廊。
- 鐵道部舊廳舍所在區域:清治時期稱為「河溝頭」,台北城尚未拆除時,城外還有一條引自淡水河的狹窄護城河。
- 1990年代初的著名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主要場景即在此拍攝。
- 依照桃園機場捷運及臺北捷運松山線的興建規劃,舊廳舍區塊西北角的部分遺跡,會進行移地重建。
- 2005年6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其附近的「台北工場」遺構(戰後改作為大禮堂使用)一併列入古蹟範圍;並將原來的古蹟名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化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 園區目前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代管並進行修復工程,2014年1月9日動工[4],預計於2020年做為「鐵道部博物館」並對外開放。[5][6]
外部連結
- 捷運松山線經遺址 文化局要求挪移施工 原址保存. 臺北工場古蹟挪回工程. [2017-10-28] (中文(繁體)).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鐵道部部長宿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視頻
參考資料
- ↑ 久違了,"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blog.xuite,2016-04-04
- ↑ 辭令,府報第六百四十號,臺灣總督府府報,1899年11月16。
- ↑ 勅令第四百二十九號,府報號外,臺灣總督府府報,1924年12月25日公布。
- ↑ 鐵道部古蹟群修復 葉匡時現勘. 中央通訊社. 2014年1月18日 [2014年4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9日).
- ↑ 楊明怡. 鐵道部博物館 明春完工、後年開放. 即時新聞 (台北: 自由時報). 2015-03-15 [2016-04-11].
- ↑ 楊明怡. 台博館鐵道部博物館 明春完工後年開放. 生活副刊 (台北: 自由時報). 2015-03-16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