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料是具揮發性,並能用以配製香精的芳香物質的總稱。分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用於製造化妝品食品等。

天然香料包括動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通常為含有多種香成分的混合物。天然香料取自某些動物的生殖腺分泌物或病態分泌物,如麝香靈貓香、海狸香和龍涎香[1]等。植物香料由植物的、葉、果實種子、根、莖、樹皮或分泌物加工而成。

人造香料通常指具有一種香成分的單體,包括從精油中分離而得的單離香料,和由單離香料或其他原料(如煤焦油產品、石油產品)合成而得的合成香料。

目錄

歷史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多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郁(鬱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 《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

秦漢時,隨着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着「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2]。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薰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製的熏爐和熏燒的香草。薰香在南方兩廣地區尤為盛行。漢代的熏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

歐洲,香料的產量很少,還被當作藥材。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前往印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現一條新的香料貿易途徑。可以說,香料和黃金、傳教一樣,是促成歐洲地理大發現的重要原因。香料群島也因歐洲列強對東南亞的爭奪而得名。

香料之路

公元1492年的春天,一個家境並不富裕的意大利布商的兒子,在認真讀完《馬可波羅遊記》後,決定從水路去往神秘的東方。在他的極力遊說下,西班牙國王同意資助這次遠航,並封他為大西洋海軍大元帥。准他擔任未來所發現島嶼與陸地的總督。他還將擁有新發現領土全部財物的十分之一,並且一概免稅。這個人就是哥倫布。而他的心中,遠航的最大動力卻是來自遙遠東方的香料,那才是真正的財富[3]

今天的人們已無法想象那時香料的昂貴程度。與哥倫布同時代的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1499年率領滿載香料的船隊從印度返回葡萄牙,此行所獲純利潤竟達航行費用的60倍。即使是20年後的麥哲倫那次悲慘的環球航行,歷時3年零16天,出發時的275人,歸來時僅剩31人。但原來5條船中僅剩的一條回到西班牙的船,由於裝滿了香料,出售後得到的錢,償還遠航的全部費用外,竟還有多餘。

如此巨大的利潤刺激下,冒險家們一個接一個地上路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找到盛產香料的地方,開闢海上貿易航線。然而,在尋找香料的過程中,他們意外地發現了各大洋中一系列的島嶼。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逐步搞清了地表上的海陸輪廓,並由此引發了殖民、物種傳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掀開了一頁又一頁的歷史新篇章。

沉香

國人一直把沉香認為是養生的必備之物,一些外國學者更是把沉香視為「植物中的鑽石」[4]。在記載中,春秋戰國以前,中國就已經成了香品使用最廣泛的國家。而沉香之於南,無疑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代表,如約千年以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謫居海南時寫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民無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餘是穡。」說的是當時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換取生活所需,以及當地居民砍木采香的情景———將香木砍倒,數年腐朽後,所剩不爛的心材就是沉香了。

沉香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就是宋代,當時國家昌盛,社會穩定,人民富裕,香自朝庭貢品演化為商品、藥品之後,名聲遠播,引發了消費者的鐘愛和海內外市場的熱切關注,因此,對香需求一直很大,海南就一直是沉香的原料集散地和加工地,促進了海南香產業空前繁榮,並且遠銷內地和沿海。正是有了這些歷史文化的依據,「香出海南」的說法也一直延續至今[5]

視頻

香料 相關視頻

100秒教會你認識25種香料,並了解它的功效與作用
千年沉香金不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