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北京同仁堂養生論壇 |
刺五加為寒帶地區之有氧植物,屬於五加科 (Araliaceae) 。正式學名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Maxim. 為最早公]]開使用之名稱。保留學名為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Harms. 為最早之植物名,目前仍廣泛被中國科學家使用。俗名 Ciwujia 。第一學名為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Extract ,西方國家報導資料採用此名,俗名[[西伯利亞人蔘 Siberian Ginseng (Eleuthero - Ginseng) 。第二學名為 Acanthopanax Extract 。中文學名為刺五加,又名為五加蔘。日本名為蝦夷五加木、惡魔之木。蘇聯名為 Ereuterokoku 。在中國大陸東北別名為刺拐棒,於黑龍江為老虎鐐子、於遼寧為刺木棒。與人蔘同屬五加科植物,藥效部份為刺五加的乾燥根及根莖,以根為主。夏秋採挖,剝取根皮曬乾。[1]
目錄
形態
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僅節上生刺或無刺;刺直而細長,針狀,下向,基部不膨大,脫落後遺留圓形刺痕,葉有小葉5,稀3;葉柄常疏生細刺,長3-10厘米;小葉片紙質,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長5-13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深綠色,脈上有粗毛,下面淡綠色,脈上有短柔毛,邊緣有銳利重鋸齒,側脈6-7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時有細刺。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6個組成稀疏的圓錐花序,直徑2-4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5-7厘米,無毛;花梗長1-2厘米,無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黃色;萼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5小齒;花瓣5,卵形,長-2毫米;雄蕊5,長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徑7-8毫米,宿存花柱長1.5-1.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產地
分布於黑龍江(小興安嶺、伊春市帶嶺)、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圖、長白山.靖宇)、遼寧(瀋陽)、河北(霧靈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內丘)和山西(霍縣、中陽、興縣)]、[[[朝鮮]]、日本、蘇聯和台灣。
性味
性溫;味辛;苦;微甘。
歸經
功效
益氣健脾、補腎安脾、強筋壯骨、脾腎陽虛、腰膝酸軟。[3]
相關醫理 & 視頻
「醫食同源」是中醫的一種習慣說法。意思是說,醫藥的知識和飲食的知識,是來自同一個起源的。這個過程中,人們也發現了一些能治療人體不適的食物。比如說,野蔥、姜、蒜等,都是具有一定醫療作用的食物。蔥白吃了會發汗,姜吃了能去受寒引起的疾病,像關節疼痛、胃痛、感冒等等。中醫最常用的劑型是湯藥,就是把幾味中藥放在水中熬,然後湯服。根據古代的傳說,湯劑是伊尹首先應用的。伊尹採用神農本草作為治病的湯藥。也就是說,從他身上充分體現出「醫食同源」的傳說是可靠的。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醫食同源」,「藥食同源」,很多中草藥,既可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同時也是很好的食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常常也都同時具有食與藥兩方面的性能。[4]。
中國古代早有「醫食同源」的說法,這表示人類開始有醫療的時候,就已經有食療了。二千多年前所流傳下來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豐富的醫學專著,其內容鉅細靡遺,舉凡修煉、養生、針灸、用藥、食療、天文知識等等的觀念都包涵其中。[5]。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的藥方,像桂枝湯中共五味藥,即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甘草,其中三味都是廚房常用的調味品和食物。其它如川椒、茴香、酒等等都是既可以調味,又可以入藥。如胡桃、桂圓、大棗、桂皮……難嚴格把它們區分開,究竟是藥物還是食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醫藥的起源。[6]。
《本草綱目》盛讚其「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實用補養中藥一書》中記載,刺五加屬於補氣藥,具有補虛扶弱的功效,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症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認為它比滿車的金玉還有價值。[7]。
刺五加在傳統醫學中被視為一種適應原(adaptogen),意指能調節生理機能,幫助對抗生理或心理壓力,刺五加根莖部位常被作成酊劑或膠囊,主要活性成分大致有皂苷、木酚素、多醣體、黃酮。最常被探討的的保健功效為抗疲勞,提升活力、抗發炎、免疫調節。[8]。
相關視頻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
一分鐘學中藥刺五加——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
- ↑ 刺五加,北京同仁堂養生論壇
- ↑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猴
- ↑ 刺五加,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 ↑ 什麼是藥食同源?. 每日頭條. 2016-07-29 (Chinese (Taiwan)).
- ↑ 養生之道 │ 醫食同源 對證飲食治病有方. 新紀元周刊. 2011-04-21 (Chinese (Taiwan)).
- ↑ 淺說醫食同源. 人民網. 2000-05-25 (Chinese (Taiwan)).
- ↑ 千金不換的中藥刺五加,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每日頭條. 2017-11-24 (Chinese (Taiwan)).
- ↑ 刺五加的4種功效與副作用(第2種常被用到). 營養新知. 2018-02-18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