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芍,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的根。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主治肝血虧虛,月經不調,肝脾不和,胸脅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芍

漢語拼音:Baishao

拉丁文名:PaeoniaeRadixAlba

別名:白芍藥、金芍藥

性味歸經: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

功能: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

主治:肝血虧虛,月經不調,肝脾不和,胸脅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芍

拼音名:Bái Sháo

別名:白芍藥、金芍藥。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conialactifloraPall.[P.albifloraPall.]2.PaconialactifloraPall.var.trichocarpa(Bunge)Stern[P.albifloraPall.var.trichocarpaBunge;P.yuiFang]

出處

白芍是芍藥的一種,芍藥始載於《本經》中品。陶弘景始分赤、白二種,云:"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余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開寶本草》載:"此有兩種,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紅白二色。"《本草圖經》載:"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救病用金芍藥,色白多脂肉,木芍藥色紫瘦多脈。"又載:"今處處有之,淮南者勝。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二尺。夏開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芍藥科植物芍藥(栽培品)及毛果芍藥的根。

採收和儲藏

9-10月採挖栽培3-4年生的根,除去地上莖及泥土,水洗,放入開水中煮5-15min至無硬心,用竹刀刮去外皮,曬乾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 1.芍藥: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無毛。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數枚鞘狀膜質鱗片。葉互生;葉柄長達9cm,位於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兩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近革質。花兩性,數朵生莖頂和葉腋,直徑7-12cm;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cm,寬1-1.7cm,綠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長3.5-6cm,寬1.5-4.5cm,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或粉紅色,栽培品花瓣各色並具重瓣;雄蕊多數,花絲長7-12mm,花葯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鈍圓;心皮2-5,離生,無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圓形,長2.5-3cm,直徑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 2.毛果芍藥: 植物形態特徵與芍藥的主要區別是心皮和幼果密生柔毛,成熟的蓇葖果疏被柔毛。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 2.生于山地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嚴寒、耐旱、怕澇。宜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鹽鹼地和澇窪地不宜栽種。忌連作,可與紅花、菊花、豆科作物輪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9月下旬播種,在整好的畦上開溝條播,溝深3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6-10cm,鎮壓。種子千粒重161.2g,每1hm2播種量52.5-60kg。翌年4月去掉部分蓋土,約半月後即可出苗。分根繁殖:將根部芽胞基部向下3-4cm處切下,用刀劈開,每墩分成3-5株,保持每株有1-2個芽,按行株距(60-90)cm×45cm,穴栽,每穴1-2株,覆土埋嚴,澆水培土越冬。每1hm2種栽30000株左右。為提高產量,適當施農家肥。

田間管理

栽後翌年春解凍,鬆土保墒,雨後鬆土,每年除草4-6次。10月下旬地凍前,剪去枝葉,根際培土以利越冬。年追肥3次,以磷、鉀肥為宜,除留種田外,及時摘除花蕾。

病蟲害防治

褐斑病、立枯病、根腐病、灰霉病、鏽病等,可噴多菌靈、代森鋅或挖掘全株燒毀。蟲害有紅蜘蛛、蚜蟲、蠐螬、地老虎等。

性狀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粗細較均勻,大多順直,長5-20cm,直徑1-2.5cm。亳白芍表麵粉白色或類白色,較光滑;杭白芍表面棕色或淺棕色,較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細根痕。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角質樣,木部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皮色光潔、質堅實、斷麵粉白色、粉性大、無白心或裂斷痕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參見赤芍項下。唯本栓層多己除去,薄壁細胞內澱粉粒多已糊化。

粉末特徵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0-39μm,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②纖維管胞長梭形,直徑約至44μm,壁厚,微木化,具緣紋孔不明顯,紋孔口斜裂縫狀,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內充塞細顆粒狀草酸鈣結晶,③導管主要為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80μm。④具緣紋孔管胞末端斜尖,具緣紋孔1-2行。⑤薄壁細胞,壁略成連珠狀增厚,紋孔隱約可見。⑥澱粉粒多已糊化。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參見赤芍項下。

商品規格

亳白芍分四等。一等:長8cm以上,中部直徑1.7cm以上,無蘆頭、花麻點、裂口、夾生、雜質等。二等:長6cm以上,中部直徑1.3cm以上,間有麻花點,余同一等品。三等:長4cm以上,中部直徑0.8cm以上,間有花麻點,余同一等品。四等:長短粗細不分,間有夾生、破條、花麻點、碎節或未去淨栓皮。

杭白芍根較長,分七個等級,一、二、三等:長8cm以上,中部直徑分別為2.2,1.8,1.5cm以上;四、五等:長7cm以上,中部直徑1.2,0.9cm以上;六、七等:長短不一,直徑0.8,0.5cm以上。其他地區的白芍均按4個等級分等。

化學成分

根含芍藥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藥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藥甙無酮(paeoniflorigenone),沒食子酰芍藥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藥新甙(lacioflorin),芍藥內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還從根的鞣質中分得1,2,3,6-四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應的六沒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沒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兒茶精(catechin)及揮髮油。揮髮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類和酚類成分共33個。

藥理作用

中樞抑制作用

白芍有明顯鎮痛作用,芍藥水煎劑0.4g(生藥)/10g灌胃能顯着抑制小鼠醋酸扭體反應。白芍總甙5-40mg/kg,肌內或腹腔注射,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小鼠扭體、嘶叫和熱板反應,並在50-125mg/kg腹腔注射時抑制大鼠熱板反應。小鼠扭體法的ED50為27mg/kg,熱板法的ED50為21mg/kg。作用高峰在給藥後的0.5-l小時。此外尚可分別加強嗎啡、可樂寧抑制小鼠扭體反應的作用。總甙的鎮痛作用可能有高級中樞參與,但不受納洛酮的影響。白芍有鎮靜作用,1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增強環己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芍藥注射液皮下注射也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時間。芍藥甙1mg/只,腦室內注入,使大鼠鎮靜,5-10mg引起睡眠和肌肉鬆弛。芍藥甙單用鎮靜作用較弱,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白芍有較弱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芍藥浸膏能對抗士的寧驚厥。芍藥甙對小鼠正常體溫和人工發熱動物有較弱的降溫和解熱作用。

解痙作用

芍藥或芍藥甙對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痙作用,能抑制豚鼠離體小腸的自發性收縮,使其張力降低,並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豚鼠和兔離體小腸的收縮,對乙酰膽鹼所致離體小腸收縮無明顯影響,但加用甘草後有顯着抑制作用。白芍的水煎醇沉液2g(生藥)/kg靜脈注射對胃腸生物電有明顯抑制作用,使麻醉貓的胃電和腸電慢波幅度減小,周期延長。平滑肌解痙作用機制可能是直接作用或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鹼。也有報道白芍煎劑使離體兔腸自發性收縮的振幅加大,並有劑量相關性。此外,芍藥或芍藥甙對支氣管和子宮平滑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並能對抗催產素所致子宮收縮。芍藥提取物對小鼠離體子宮低濃度興奮,高濃度抑制。

抗炎、抗潰瘍作用

芍藥或芍藥甙有較弱的抗炎作用,對酵母性、角叉菜膠性和右旋糖酐性足跖腫脹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對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也有較弱抑制作用。白芍提取物對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白芍總甙50mg/kg,每日1次,連續11日,對大鼠實驗性佐劑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芍藥中所含牡丹酚、苯甲酰芍藥甙及氧化芍藥甙也有抗炎作用。芍藥甙對大鼠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在幽門結紮大鼠與FM100合用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協同作用,但芍藥提取液使胃液酸度輕度上升。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白芍在體內和體外均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白芍煎劑0.4g/只灌胃,每日1次,連續5日,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均有顯着提高。1.2g/只,每日1次,連續8日,可使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酸性。α-乙酸萘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的降低恢復正常,並使溶血素生成顯着增加。實驗表明白芍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白芍總甙(TGP)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AA)有抗炎和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5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11日,對AA明顯抑制的同時,使AA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升高的過氧化氫(H2O2)和白介素1(IL-1)水平降低,並使AA大鼠低下的胸腺細胞有絲分裂原反應及脾淋巴細胞產生IL-2的能力恢復正常。白芍總甙0.09-11.25μg/ml對酵母多糖誘導的腹腔巨噬細胞釋放H2O2,0.5-12.5μg/ml對脂多糖誘導的IL-1合成和0.5-62.5μg/ml對刀豆球蛋白A(Con A)誘導的大鼠脾細胞產生IL-2,均有濃度依賴性雙向調節作用,低濃度增強,高濃度抑制,量效曲線呈"∧"形。白芍總甙20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8日,對小鼠遲髮型超敏反應(DTH)有增強作用,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5-8日,對環磷酰胺所致DTH增強和抑制及溶血素生成量的減少均有顯着對抗作用,但對地塞米松所致DTH抑制無明顯影響。用單克隆抗體間接免疫熒光法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免疫功能雙向調節作用的機制與調節輔助性T細胞(TH)抑制性T細胞(Ts)的比值有關。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和耐缺氧作用

白芍和芍藥甙有擴張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芍藥煎劑能擴張蟾蜍內臟和離體兔耳血管。白芍注射液2g(生藥)/kg靜脈注射立即使麻醉貓內臟血流量大幅度增加,並對心臟活動略有加強。芍藥甙能擴張犬冠狀血管和肢體血管,對豚鼠有劑量相關性降血壓作用。白芍總甙能顯着提高動物的耐缺氧能力,5-40mg/kg腹腔注射,能劑量依賴性地延長小鼠常壓缺氧存活時間,20mg/kg可延長減壓缺氧存活時間;2.5-5mg/kg側腦室注射可明顯延長常壓缺氧存活時間,表明與中樞有關;40mg/kg能減少小鼠氰化鉀中毒性缺氧的死亡率,表明能直接改善細胞呼吸;H1受體阻斷藥氯苯那敏能顯着拮抗側腦室注射白芍總甙的耐缺氧作用,表明與H1受體有關;此外耐缺氧作用也可能與白芍的降溫作用有關。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芍藥提取物5mg/kg和25mg/kg腹腔注射,使大鼠血清尿素氮(BUN)顯着降低,其有效成分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mg/只、2.5mg/只或5mg/只就有顯着作用。白芍提取物凝聚素(agglutinins)能改善急性失血所致家兔貧血,醋酸潑尼松龍可拮抗此作用。芍藥甙在體外或靜脈注射,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苯甲酰芍藥甙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抗菌作用

白芍的抗菌作用較強,抗菌譜較廣。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芍藥煎劑1:40在試管內對京科68-1病毒和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芍藥中所含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

保肝和解毒作用

白芍提取物對D-半乳糖胺和黃麴黴毒素B1所致大鼠肝損傷與ALT升高,對後者所致乳酸脫氫酶(SLDH)及其同工酶的總活性升高,均有明顯抑制作用。用鴨雛黃麴黴毒素B1解毒試驗表明,白芍提取物在一定時限內有破壞黃麴黴毒素的作用。白芍乙醇提取液在體外對黃麴黴毒索B1有一定降解作用。白芍提取物250mg/kg灌胃,對小鼠T-2毒素中毒有明顯解毒作用。

抗誘變與抗腫瘤作用

白芍提取物能干擾S9混合液的酶活性,並能使苯並汪(BAP)的代謝物失活而抑制BAP的誘變作用。沒食子酸(GA)和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PGG)能使BAP的代謝物失活,PGG能抑制S9混合液的酶活性。以小鼠P-388白血病細胞實驗表明白芍提取物能增強絲裂黴素C的抗腫瘤作用,此外尚能抑制絲裂黴素C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其他作用

白芍成分芍藥甙元酮0.04%對小鼠膈神經膈肌的神經肌肉接頭有去極化型抑制作用。芍藥在體外對大鼠眼球晶體的醛糖還原酶(RLAR)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四-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和五-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μg/ml對RLAR的抑制率分別為77.6%和61.0%。芍藥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可能與其對外周神經的RLAR抑制作用有關。白芍水提取物64mg/ml對大鼠胰澱粉酶活力有顯着抑制作用,濃度為≤16mg/ml時不影響酶活力,卻可使八肽膽囊收縮素誘導的大鼠離體胰腺腺泡分泌澱粉酶的效價降低10倍,但不影響促胰液素刺激的酶分泌,表明白芍可拮抗胰腺腺泡細胞膜上的膽囊收縮素受體。白芍提取物對腦啡肽受體、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緊張素Ⅱ受體,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輔酶A、補體系統、膽囊收縮素和嘌呤系統轉化酶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藥提取物25mg/ml對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組胺釋放有明顯抑制作用。

毒性

急性毒性:芍藥的甲醇提取物6g/kg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發運動抑制、豎毛、下痢、呼吸抑制後大鼠半數死亡,小鼠在2日內全部死亡。灌胃給藥未見異常。芍藥甙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3.53g/kg,腹腔注射為9.53g/kg,灌胃不死。白芍總甙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25mg/kg和301mg/kg。另報道小鼠靜脈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59mg/kg和230mG/kg,灌胃>2500mg/kg,無明顯中毒症狀,也無死亡。亞急性毒性:給大鼠灌胃芍藥甲醇提取物每日1.5g/kg和3.0g/kg,連續21日。低劑量組可見尿蛋白升高。高劑量組體重明顯減輕,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均顯着下降,平均紅細胞體積和紅細胞分布幅有顯着增加,提示可能為巨紅細胞性貧血,兩劑量組脾臟均腫大,其增重與劑量有關,可見脾竇擴張和充血。肺重量也顯着增加。長期毒性:白芍總甙50mg/kg,1000mg/kg和2000mg/kg給大鼠灌胃,每日1次,連續90日,除血小板數升高外,未見明顯異常。致突變試驗:經鼠傷寒沙門菌Ames試驗,中國倉鼠肺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和ICR小鼠骨髓微核試驗表明白芍總甙無致突變活性。

鑑別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煮沸,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檢查鞣質)(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min,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甙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品質標誌

本品含芍藥甙(C23H28O11)不得少於2.0%。

炮製

  • 1.白芍《金匱玉函經》載:"刮去皮。"《雷公炮炙論》:"於日中曬乾,以竹刀刮上粗皮並頭上了,銼之。"《世醫得效方》:"去蘆,鍘碎。"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條,浸至六、七成透,悶潤至透,切薄片,乾燥。
  • 2.炒白芍《經效產寶》載:"炒黃。"《婦人良方》:"微炒。""炒焦黃。"現行,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炒用性緩,柔肝,和脾,止瀉。
  • 3.酒白芍《扁鵲心書》載:"酒炒。"《湯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潤,覆蓋過宿。"現行,取白芍片,噴淋黃酒拌勻,稍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黃酒10kg。酒制行經,止中寒腹痛。
  • 4.醋白芍《綱目》載:"醋炒。"現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勻,稍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斂血、止血。
  • 5.土炒白芍《時病論》載:"土炒。"現行,取灶心土(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掛土色,微顯焦黃色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 6.白芍炭《丹溪心法》載:"炒成炭。""燒灰存性。"《醫學綱目》:"煅存性。"現行,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制炭止血。此外,還有煨白芍、鹽白芍、麩炒白芍。

飲片性狀

白芍為類圓形或橢圓形的薄片,直徑10-25mm,表面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平滑,角質樣,中間類白色有明顯的環紋和放射狀紋理。周邊淡棕紅色或粉白色,有皺紋。質堅脆。氣微,味微苦、酸。炒白芍形如白芍,表面微黃色,偶有黃斑。酒白芍形如白芍,黃色,微有酒氣。醋白芍形如白芍,微有醋氣。土炒白芍形如白芍,土黃色,微有焦土氣。白芍炭形如白芍,表面焦黑色。

性味

苦;酸;微寒

歸經

肝;脾經

功能主治

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主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2g;或入丸、散。大劑量可用15-30g。

注意

虛寒之證不宜單獨應用。反藜蘆。

  • 1.《本草經集注》:"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 2.《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 3.《本草經疏》:"白芍藥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腸胃中覺冷等證忌之。"
  • 4.《本草正》:"若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用。"
  • 5.《藥品化義》:"疹子忌之。"
  • 6.《得配本草》:"脾氣虛寒、下痢純血、產後三者禁用。"

複方

本品原植物為芍藥,芍藥一作勺藥,《毛詩·鄭風》:「贈之以勺藥。」李時珍云:「芍藥,猶婥約也。婥約,美好貌。」謂其花姿婥約。《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韓詩》:「芍藥,離草也。」董仲舒云:「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贈之。」「將離」與此同義。

臨床應用

婦康寧片: 白芍200g,香附30g,當歸25g,三七20g,艾葉(炭)4g,麥冬50g,黨參30g,益母草150g。取白芍80g及香附、當歸、三七、艾葉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餘白芍120g及麥冬、黨參、益母草加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加入上述粉末及輔料,混勻,用70%乙醇制粒,乾燥,壓製成1018片,片心重0.25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功能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用於氣血兩虧,經期腹痛,口服,每次8片,每日2-3次或經前4-5日服用。(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二冊)1989年)[3]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白芍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