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語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1月7日) |
阿拉伯語(العَرَبِيَّة al-ʻarabīyah [alʕaraˈbijja] 或者 عربي/عربى ʻarabī [ˈʕarabiː])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紀的古典阿拉伯語。它包括書面語及流通於中東、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馬里半島)的各種口語。阿拉伯語屬於亞非語系。
阿拉伯語的書面語稱為「現代標淮阿拉伯語」或「書面阿拉伯語」。書面阿拉伯語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場合使用的阿拉伯語,用於大多數書面文件和講座、新聞廣播等正式講話。但這亦因國家而異。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國家聯盟之前,摩洛哥阿拉伯語 曾在正式場合使用過一段時間。
阿拉伯語屬於中部閃米特語 ,與亞拉姆語、希伯來語、烏加里特語和肺尼基語相近。阿拉伯語書面語不同於其所有地方的口語,且更為傳統和保守。兩者是雙層語言的關係,用於不同的場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語無論是書寫還是口頭形式,都無法互通[4]。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語被當作是一個整體。即是說,純粹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語言;但是從政治及民族的角度來說,他們又是一個整體。如果阿拉伯語被當作一個整體,則世界上估計有4.22億人[5]以其為母語。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語當作是不同的語言,則很難估計到底有多少種,因為它們是方言連續體,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其中埃及阿拉伯語的使用人數最多,大約五千四百萬人[6]以其為母語——多於其他任何一種閃米特語言。
現代的書面語(現代標淮阿拉伯語)源於古蘭經的語言(即古典阿拉伯語),用於學校教學及工作、政府、媒體等場合。兩者合起來被稱為書面阿拉伯語,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語言 。現代標淮阿拉伯語的語法與古典阿拉伯語大體相同,詞彙也有相同之處。但古典阿拉伯語的一些語法結構在現代標淮阿拉伯語中不再使用,在口語中不使用的詞彙也不在現代書面語中使用。而且現代書面語從口語中借入了一些詞彙和語法現象。新的詞彙大多用來表達近現代出現的概念。
阿拉伯語用阿拉伯字母從右往左書寫。有時在非正式場合也可用拉丁字母從左往右書寫,但沒有統一的形式。
阿拉伯語往伊斯蘭世界的語言(如波斯語、土耳其語、索馬里語、波斯尼亞語、哈薩克語、孟加拉語、烏爾都語、馬來語和豪薩語)輸出了大量詞彙。中世紀時期,書面阿拉伯語成了歐洲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科學、數學和哲學領域。這導致許多歐洲語言也從阿拉伯語中借入了大量詞彙。阿拉伯語在詞彙和語法方面對羅曼語族的語言(特別是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響很大。
阿拉伯語也從其他語言中借入了大量詞彙,如早期從希伯來語、希臘語、波斯語、敘利亞語,中期從土耳其語,當代從歐洲語言(主要是英語和法語)。
目錄
語音系統
唇音 | 齒間音 | 舌尖音 | 咽化舌尖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小舌音 | 咽音 | 喉音 | ||
---|---|---|---|---|---|---|---|---|---|---|
鼻音 | m | n | ||||||||
塞音 | 清 | t | tˁ | k | q | ʔ | ||||
濁 | b | d | dˁ | dʒ¹ | ||||||
擦音 | 清 | f | θ | s | sˁ | ʃ | x | ħ | h | |
濁 | ð | z | ðˁ | ɣ | ʕ | |||||
邊音 | l² | |||||||||
顫音 | r | |||||||||
半元音 | ʋ | j |
歷史
阿拉伯語源自古語言閃米特語,源自阿拉伯半島[7],於5世紀時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文學語言[7],從公元6世紀開始便有古阿拉伯語的文獻,公元7世紀開始,隨着伊斯蘭帝國的擴張,及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傳入其他國家,阿拉伯語完全取代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從前使用的語言。許多語言學家認為阿語是閃語系中最接近閃米特祖語的。
特點
阿語依照各國、各地的不同存在方言,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沿海,阿語有若干方言,這些方言統稱為南阿拉伯語,南阿拉伯語與北阿拉伯語差異之大以至人們認為是一門獨立語言。另外西北非的馬格里布方言和中東方言交談也不能互相理解。但各個方言區的人能採用《古蘭經》使用的古典阿拉伯語(書面語或標淮語)作為標準,進而溝通。
使用較多的方言有埃及方言、敘利亞方言及伊拉克方言。由於埃及的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業(及相關行業)較之其他阿拉伯國家比較發達。以及阿拉伯小說家塔哈·侯賽因的小說廣為流傳。所以,埃及方言通過電影、歌曲、小說等形式傳播到阿拉伯各地。
阿拉伯語的標準形式稱作「夫斯哈」(الفصحى,現代標淮阿拉伯語或古典阿拉伯語),使得各地住民能夠交流。
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一種重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阿拉伯語語法系統
阿拉伯語語法(النحو[[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ar的條目]])是阿拉伯語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按《古蘭經》中確定的用法來運用的詞類、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係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係。包含詞的構詞、構形的規則和組詞成句的規則。
宗教意義
阿拉伯語是伊斯蘭教的通用語言,《古蘭經》是以古典阿拉伯語撰寫的,伊斯蘭教徒傳統上認為古蘭經是不可能淮確翻譯的,有些教徒甚至認為試圖翻譯經文是不應該的。隨之時代的變化和傳播伊斯蘭教的需要《古蘭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但是在伊斯蘭活動里會力求使用阿拉伯語。
雖然阿語與伊斯蘭教關係密切,但許多穆斯林並不會說阿拉伯語。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會認得阿拉伯文中的阿拉伯字母,但不知文意。正如絕大多數中國人認識拉丁字母,卻看不懂葡萄牙語。
中國穆斯林的宗教語言
在很多中國穆斯林聚居區所使用的語言中有很多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單詞。但由于波斯人和突厥人早於阿拉伯人來到中國,所以明朝之前突厥語和波斯語對中國穆斯林的影響相對更大,但在宗教上阿拉伯語影響更大,以致一些文獻提到回族的宗教語言便是阿拉伯語。但明朝統治期間,朱元璋實行民族同化政策,回民逐漸使用漢語和漢字。
在使用漢語的穆斯林的的詞彙中如「賽擺布」——「緣由」的意思,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سبب」。
字母
阿拉伯語文字(字母)源於古代的阿拉米文字,可能從古埃及文字的一種變體演變而來;阿語書寫分為數種字體,書寫方向從右至左。由於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禁止圖畫等藝術形式,書法成為阿拉伯人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演化出許多十分複雜的阿拉伯文字體。其中比較流行的是庫法體、三一體、謄寫體、公文體等。阿語字母28個,全部為輔音字母;元音通過由加在字母上方或下方的標音符號來表示,但這些符號通常是省略,只在初級啟蒙書中和《古蘭經》版本中出現。另外世界上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語言有波斯語、普什圖語、烏爾都語、一部分突厥語、柏柏爾語以及中國境內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等。另外還有一些原本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語言在現代化模仿西方的過程中轉而使用拉丁字母,如土耳其語、斯瓦西里語、土庫曼語和阿塞拜疆語。亦有少數阿拉伯語的變體不使用阿拉伯文,例如馬爾他語是使用拉丁字母。
參考文獻
引用
- ↑ Världens 100 största språk 2010 [The world's 100 largest languages in 2010]. Nationalencyklopedin. 2010 [2014-02-12] (瑞典語).
- ↑ Template:Harvcoltxt
- ↑ Template:Glottolog
- ↑ "Arabic languag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Retrieved on 29 July 2009.
- ↑ "World Arabic Language Day". UNESCO. UNESCO. 1995–2012. Retrieved 27 May 2013.
- ↑ Egyptian Arabic reference at Ethnologue (16th ed., 2009)
- ↑ 7.0 7.1 張甲民,《中國大百科全書》-阿拉伯語
來源
- Bateson, Mary Catherine, Arabic Language Handbook,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878403868
- Gregersen, Edgar A., Language in Africa, CRC Press, 1977, ISBN 0677043805
- Grigore, George, L'arabe parlé à Mardin. Monographie d'un parler arabe périphérique, Bucharest: Editura Universitatii din Bucuresti, 2007, ISBN 97897373724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Hanna, Sami A.; Greis, Naguib, Writing Arabic: A Linguistic Approach, from Sounds to Script, Brill Archive, 1972, ISBN 9004035893
- Hetzron, Robert, The Semitic languages Illustrated, Taylor & Francis, 1997, ISBN 9780415057677
- Haywood; Nahmad, A new Arabic grammar, London: Lund Humphries, 1965, ISBN 085331585X
- Kaplan, Robert B.; Baldauf, Richard B.,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Africa,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7, ISBN 1853597260
- Kaye, Alan S., The Hamzat al-Waṣl in Contemporary Modern Standard Arabi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91, 111 (3): 572–574, JSTOR 604273, doi:10.2307/604273
- Lane, Edward William, [[Arabic English Lexicon]] 2003 reprint, New Delhi: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893, ISBN 8120601076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 Mumisa, Michael, Introducing Arabic, Goodword Books, 2003, ISBN 8178982110
- Procházka, S., "Arabic",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nd, 2006
- Thelwall, Robin,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2003, ISBN 0-521-63751-1
|chapter=
被忽略 (幫助) - Steingass, F., Arabic–English Dictionary,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3, ISBN 9788120608559
- Traini, R., Vocabolario di arabo, Rome: I.P.O.
- Versteegh, Kees, The Arabic Languag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004177027
- Vaglieri, Laura Veccia, Grammatica teorico-pratica della lingua araba, Rome: I.P.O.
- Watson, Janet,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Arab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198241372
- Wehr, Hans, Arabisches Wörterbuch für die Schriftsprache der Gegenwart: Arabisch-Deutsch 1985 reprint (English), Harassowitz, 1952, ISBN 3447019980
- Wright, John W., The New York Times Almanac 2002, Routledge, 2001, ISBN 157958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