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出生 公元1844年10月15日
国籍 德国
别名 尼采
职业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
知名于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知名作品 《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 - 1900年8月25日),德国人,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出生日期 公元1844年10月15日
外文名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逝世日期 公元1900年8月25日
别   名 尼采 职   业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
国   籍 德国 毕业院校 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
民   族 日耳曼人 信   仰 唯意志论
出生地 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洛肯村 血 型 AB型
星 座 天秤座 主要成就 唯意志论继承者 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 《悲剧的诞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偶像的黄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1844—1869)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他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的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母亲是法兰齐斯卡娜·奥勒尔(1826-1897),双亲在1843年结婚。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在1846年出生,小弟路德维希·约瑟夫则在1848年出生。尼采的父亲因脑软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两年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搬迁到萨勒(Saale)河畔的瑙堡(Naumburg),与尼采的祖母和父亲的两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于他的母亲终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几乎在一个充满女性的环境中成长。在祖母于1856年去世,尼采全家搬了出来。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14岁时他进入普夫达(Pforta)中学,课程以古典教育为主,且以训练严格出名,这一开始让尼采很不适应。尼采在学校里也认识了保罗·杜森(Paul Deussen)和卡尔·冯·格尔斯多夫。尼采在这段时间也专注于撰写诗赋和音乐。在普夫达中学里尼采接受了希腊罗马古文学的训练,这也是他首次接触到与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环境。

1864年毕业后,尼采进入了波恩大学,开始对神学和古典哲学进行研究。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后(也是出于对他母亲的不满)尼采失去了对基督教的信念,停止了对宗教的研究。造成尼采转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阅读了神学家大卫·斯特劳斯(David Strauss)所著的《耶稣的生平》一书,这对当时年轻的尼采产生极大震撼。尼采接着将心力放在研究哲学上,接受弗里德里希·威廉·里奇尔(Friedrich Wilhelm Ritschl)教授的指导,并且在隔年追随他前往莱比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也认识了后来成为古典学家的同学欧文·罗德,并且发表了第一份文字学的研究。

在1865年尼采研读了许多亚瑟·叔本华的著作,并在1866年读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所著的《唯物主义之历史》一书。1867年尼采自愿加入普鲁士军队于瑙堡的炮兵部队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发生的一场车祸却使他无法继续服役。在他研究告一段落的那一年他也认识了理察·瓦格纳。两人久久地谈论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随后的几年中瓦格纳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方面的良师益友,一个家的代用品。 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李契尔是第一个向世间预言尼采是位天才的人。

教授生涯(1869—1879)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尼采以“荷马与古典哲学”作为他教授教职演说的主题。在大学里他认识了神学教授弗朗茨·奥韦尔贝克,两人从此成为终身至交。尼采也认识了默默无名的俄国哲学家Afrikan Spir以及他的同事—历史学家雅各·布克哈特,尼采还经常前往聆听布克哈特的授课,两人对尼采都产生极大影响。尼采也一直与在莱比锡认识的理察·瓦格纳和他的妻子柯西玛保持联系,尼采相当欣赏瓦格纳夫妻,经常前往瓦格纳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访。

在1873年至1876年之间,尼采陆续发表了四篇长篇论文:《大卫·斯特劳斯:自白者和作家》、《历史对生命的利与弊》、《教育家叔本华》、和《理察·瓦格纳在拜鲁特》(这四篇论文后来被收录以《不合时宜的考察》为名出版)。四篇论文都带有文化批判的色彩,吸纳了叔本华和瓦格纳的思想,挑战当时正快速发展中的德国文化。

尼采接着在1878年出版了《人性,太人性的》一书,以格言方式讨论从形而上学到宗教乃至于性别等各种议题,也是在这本书里尼采明确的抛弃了瓦格纳和叔本华的哲学。尼采与欧文·罗德等人的交谊也在这时开始冷淡。

漫游生涯(1879—1888)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一直到1889年为止以私人身分游遍了许多城市。他在瑞士的格劳邦顿州地区度过了好几年的夏天,并在意大利的热那亚、都灵以及法国的尼斯等地度过许多年的冬天。

1882年4月,在梅森葆夫人和另一位朋友雷埃邀请下,尼采到罗马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坠入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两人结伴到卢塞恩旅行,沿途,尼采向莎乐美娓娓叙述往事,回忆童年,讲授哲学。但是,羞怯的性格使他不敢向莎乐美吐露衷曲,于是他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对这两位追求者的求爱都没有允诺。最后,两人只能保持着友好的接触。然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飞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小插曲就终结了。尼采接着躲至了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在那里他写下了第一部分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仅花了十天的时间。[2][3]   在这几年里尼采持续接触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很快便受之影响。他也与依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保持书信联系,后来也认识了丹麦文学家布兰德斯(Georg Brandes)。在1870年代以讲授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为主的布兰德斯曾邀请尼采前去一同研读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尼采在回信中承诺会抽空前往哥本哈根拜访他,但在他来得及实现这个承诺前自己便已经被病魔缠身了。在1888年初,布兰德斯于哥本哈根大学首次正式讲授尼采的哲学思想,不过这已是他发疯前夕了。

虽然尼采在1886年曾宣布(在《善恶的彼岸》的结语中)他会着手撰写一本名为《权力意志》的新书,他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并且以其中未完成的文稿汇编了另外两本著作:《偶像的黄昏》与《反基督》(两本书都在1888年完成)。

晚年(1889—1900)

缩略图

1889年,图林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4]  

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5]

哲学思想

行动哲学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生活即哲学,哲学即生活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反理性哲学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6]

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7]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8]

超人哲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9]

权力意志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主要著作

《悲剧的诞生》

尼采在187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在1886年则改以《悲剧的诞生:希腊文化和悲观主义》(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Oder: Griechentum und Pessimismus)为名重新出版。第二版包含了一篇序言—“自我批判的尝试”,之中尼采对他的这本早期作品做了一些评论和检讨。   

《悲剧的诞生》刚发表时受到了古典文字学家Wilamowitz-Moellendorff等人的激烈批评。到了1886年尼采也对这本书抱持保留态度,将其称为“一本难以忍受的书…写的很糟糕、沉闷、让人难堪、疯狂。”[10]

《人性,太人性的》

《人性,太人性的》的第一部分最初于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了增补的第二部分《各种看法和原则》,1880年出版了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阴影》。三个部分一起在1886年以《人性,太人性的:自由灵魂之书》(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ür freie Geister)为名出版。这本书代表了尼采创作生涯中的“中期作品”的开端,抛弃了德国浪漫主义和瓦格纳的影响,开始显现出完全的实证主义的倾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书中使用的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使用了一种哲学小说风格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里的语调,经常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经常提及西方文学及哲学的各种传统,解释并讨论这些传统的问题。透过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的角色作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的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如同其他的教育小说一般)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11]

《善恶的彼岸》

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于他的中期作品的风格。在这本书里尼采定义了真正的哲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想像力、自我主张、危险、创意、以及“价值的创造”—其他的他都认为是附带的条件。从这里出发尼采质疑了一些哲学传统上的重要假设,例如许多哲学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识”、“知识”、“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 [12]

《道德谱系学》

由三篇专文构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谱系学》(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书是尼采在进入混乱的1888年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每篇专文都专注于讨论道德概念的发展以及传统,尼采试着证明当代道德观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半点道德根据,残酷的权力斗争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与其他作品相较,这本书在写作形式和语调上都较为倾向哲学论述的风格,也因此这本书成为哲学界对于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来源。

《偶像的黄昏》

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黄昏:如何以一支铁槌进行哲学思考》(Götzen-Dämmerung, oder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是极具争议性的一本书,书名是取自瓦格纳的同名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中第四部“诸神的黄昏”(Die Götterdämmerung)。在这本篇幅不多的书里,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学家)的批评。他在“苏格拉底的问题”这个章节里指出没有人可以计算生命的价值为何,任何试图计算人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了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倾向。他认为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都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们企图以辩证法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则被毁灭了。 [13]

《反基督》

《反基督:对基督教的诅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尼采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道德观发起了论战式的猛烈攻击,后来世人将尼采视为是反基督教的狂热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于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尼采集结了他在之前的作品里对于基督教的各种批评,但改以一种讽刺的写作风格表达他对于基督教伦理中奴隶道德腐败了高尚的古罗马道德的恶心和痛恨。他举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书、保罗、 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军,认为那些都属于奴隶道德中的怨恨,企图鼓吹软弱和不健康以牺牲掉那些更强壮的道德。

《瞧!这个人》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这个人》(Ecce Homo)是一本风格极为独特的自传,有些章节的名称甚至是“为什么我这么有智 慧”、“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为什么我写出这么好的书”。自传中记述的主要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而不是尼采个人的生平。书中凸显了尼采在研究各种 哲学传统上的计划,但较少提起他对于哲学与文学之分裂的理论,以及哲学与个人特质、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冲突。

《尼采反对华格纳》

1888年底出版的《尼采反对华格纳:来自一个心理学家的档案》(Nietzsche contra Wagner, Aktenstücke eines Psychologen)收录了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间撰写的有关华格纳及其音乐的评论。这些文件说明了尼采与华格纳之间在美学上的差异,并且记述了华格纳的音乐如何逐渐的遭到基督教、亚利安人种至上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的腐化。[14]

人物影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对20世纪的哲学留下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欧陆哲学,虽然以分析哲学为主的英美国家要到20世纪后半期才开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企图揭发社会的既有价值观的本质,尼采指出人的动物本性和欲望在形塑人类行为上扮演的角色这一点也大为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荣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学说中重视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权力意志说的影响。

尼采不仅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他的影响所及还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释学等,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义的中心论点:若没有上帝,那么就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以及若没有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那人类应该如何自处的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尼采的思想开始被人与纳粹主义与反犹太主义相连结,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妹妹伊丽莎白对于他作品的窜改所造成的,伊丽莎白甚至主动与纳粹人士合作,选择性的解释尼采的理论以正当化对其他人种及国家的战争和侵略,尽管尼采本人曾明确反对反犹太主义。

尼采名言

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15] [16]

2、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尼采

3、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4、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5、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 越是渺小。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6、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尼采 《快乐的知 识》

7、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8、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

9、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尼采 《善恶的彼岸》

10、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 不是没有 人懂你,而是 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11、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尼采

12、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尼采 《查特拉斯如是说》

13、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 ,这是一种 “我是”的 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尼采

14、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尼采

15、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 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 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 别无选择 --尼采

16、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尼采

17、 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尼采 《人性,太人性的》

18、 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尼采

19、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尼采

20、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尼采 《善恶的彼岸》

21、 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尼采

22、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不合时宜的考察》

23、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尼采

24、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尼采

25、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尼采

26、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 《尼采遗稿选》

27、 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 --尼采 《快乐的科学》

28、 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 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 们超过了 他们,如果我 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 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尼采

29、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尼采 《世界的智慧》

30、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尼采

31、 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尼采

32、 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尼采

33、 自从我厌倦了寻找,便学会了找到 --尼采

34、 男人骨子里坏,女人骨子里贱。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5、 "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尼采"

36、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身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7、 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尼采 《善恶的彼岸》

38、 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尼采

39、 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www.siaNdian.com 闪点情话网) --尼采

40、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尼采 《善恶的彼岸》

41、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尼采

42、 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尼采

43、 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 --尼采

44、 无选择的求知冲动,犹如无选择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一种下贱的本能! --尼采 《初期遗稿》

45、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6、 谁若孜孜于寻找,就越容易迷失自己。一切孤独皆是罪过。 --尼采

47、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 --尼采48、 最好的作者,是那羞于成为作家的人。 --尼采 《人性,太人性的》

49、 "当某一动物, 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尼采 《反基督》"

50、 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 --尼采[17]

人物评语

无论如何,尼采思想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这样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

尼采大无畏地反对哲学形而上学及其在认识论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对千百年来哲学以纯理性观察宇宙、运用逻辑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为中心的庞大思辩体系;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惟一的真实世界,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哲学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来划分。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由非存在转变为存在,从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测、玄而又玄转变为引起亿万人心灵的无限共鸣。[18]

尼采对他自己比任何活过的人或可能活过的人有更多的自我认识。——佛洛伊德

尼采刺穿了人类知识的基础,并像前无古人似的那样质疑它们。没有什么人在其思想的正确性、深度、及彻底性方面能比的上他……。费尔巴哈不能、马克斯不能、甚至连佛洛伊德也不能。——汉斯·昆

没有一个人曾经为自己的天才付出这样重大的代价。——威尔·杜兰

家庭成员

父亲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 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新教牧师

母亲 弗兰切斯卡·奥勒 虔诚的新教徒

妹妹 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 尼采著作编注家

人物视频

1、尼采:嫉妒

尼采:嫉妒

2、当尼采哭泣 智慧医生被治疗法医病

当尼采哭泣 智慧医生被治疗法医病

3、尼采 Beyond Good and Evil 6

尼采 Beyond Good and Evil 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