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系谱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XND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26日 (六) 22:1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系譜學'''<br><img src="https://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系谱学
图片来自books

系谱(γενεά,意为“传承”,λόγος,意为“讯息”),亦称家史,研究并记录一个家族的成员及其亲属的渊源。系谱学家透过口头调查、历史查证、基因分析以及其他手段获取某一个家族的讯息并进而考证其成员的亲属关系和血统传承[1] 。其成果通常以图表或叙述文字的形式发表。

对于家族历史和起源的诉求可以归纳为几大动机,包括为一个家族在广大的历史背景中找到他们的所在上、一种为子孙后代保护过往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捏造事实的自我满足感。

动机

社群主义社会,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不仅仅看你的个人成就,你有什么样的亲戚也同样重要。一句“你是谁?”很有可能在对你父亲、母亲或其他亲属的描述中找到答案。比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就是通过他们的系谱(whakapapa)来定位自己。

家谱在有些宗教信仰系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例如,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为死人施洗的教义传统,这就让信徒们研究自家族谱成为了必需。

直到19世纪晚期,家谱几乎还是那些世袭了大量财富的继承者们的特权。而其他一文不名的后代们,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以家族为耻而废黜家谱。

在一些移民国家,比如美国或者澳大利亚,20世纪的先驱和国家建设者们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确立他们的血统就成了美国革命女儿会(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一类组织的任务,以帮助区分后来坐享其成的其他移民。

纳粹德国时期,家谱不仅被用于确定某个人与“优等民族”的从属关系,还是合法婚姻的必需品。而在今天的德国,家谱仍然被看作一种隐私的侵犯,而非与谁沾亲带故的自我估价。基于隐私,绝大部分20世纪的家谱依然难见天日。支持家谱记录到案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德国系谱学家们转而强调家谱可能对现有知识和科学产生的影响。

现代的家谱还注重家族地位的其它来源,比如一个几代穷困和为奴的家族的韧性,或是跨越种族和国家边界的家族重聚。一些家族的家谱上,甚至好些要犯也赫然在列,比如澳大利亚的绿林好汉奈德·凯利

编撰家谱的逐渐升温与日益便捷的网络资源不无关系。这些媒介让好奇的人们可以调查并研究自己的祖先。而在那些家谱遗失,或是由于收养丧亲导致骨肉分离的人中,这种好奇心尤而为甚。

历史

历史上,西方社会系谱学的目光始终聚焦于王室贵族的亲属和血统,而他们则终日忙于宣告自己对家族财富和权力的合法继承权。他们在盾牌上纹上盾徽,以示对祖上权力的继承。现代学者则认为许多王室祖先都是杜撰的,例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s)称数位英王是日耳曼神话中的主神奥丁的后裔。

有些家谱已经保存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孔子世家谱》已经存在了超过2500年,并以“现存最大家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Confucius Genealogy Compilation Committee)已于2009年出版了孔子家谱第五版。

现代

现在,系谱学已经变得更加随处可见,普通人也开始像以前的贵族一样为自己的家族研究和编纂家谱。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一部电视剧《根:一个美国家庭的传奇》(Roots: The Saga of an American Family)的大受欢迎,系谱学也迎来了一次春天。原作者艾利斯·哈利便是根据自己家族的故事创作了这部小说,并最后被改编成了一部迷你剧。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系谱学者们所能接触到的一手资源呈爆发性增长,这也导致了此话题关注度的爆发性增长。有数据称,系谱学已然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互联网不仅是系谱学者们获取资源的主要场所,也成了他们学习和交流的地方。

美国

19世纪早期,由于约翰.法默(John Farmer,1789–1838)等人的努力,美国系谱学方面的研究才被系统化。在他之前,追溯自己的祖先常常被当作是殖民者为了确保社会地位而争相与英国皇室沾亲带故的行为,与新生的合众国自由平等、面向未来的精神相背离。在早期合众国对美洲祖先的自豪的意识形态中,法默使古物研究变得可为大众接受,并构建了系谱学的框架。他与古物研究和系谱学都较完善的新英格兰地区的古文物研究者取得联系,并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协调者、支持者和贡献者。19世纪20年代,他和同僚们开始出版诚意十足的有关系谱学和考古学的小册子,并慢慢累积了一些忠实读者。虽然法默死于1839年,但他的努力直接导致了新英格兰地区最古老最权威的致力于公共记载的组织之一,新英格兰历史宗谱学会(New England Historic Genealogical Society)的建立。该协会出版了《新英格兰历史宗谱索引》(New England Historical and Genealogical Register)。

成立于1894年的犹他宗谱学会后来成为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的家谱分部。该部门的研究机构,美国家谱图书馆(Family History Library)开展了世界上最大的宗谱资料收集项目。而其初衷是为了协助一些特殊的宗教仪式追溯血统,后期圣徒教会的信众相信这些仪式会让家庭成员永远在一起。他们还相信这实现了圣经的一个预言:先知以利亚将重临人间,并“把父亲的心转向儿女,把儿女的心转向父亲”。

研究手段

系谱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用到史料,有时甚至是基因分析来追溯其渊源。最终结论的可靠性取决于资源的质量,一手资源里隐藏的信息以及可直接或间接得到的证据。很多情况下,谱写学家必须巧妙地聚合直接和间接证据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最后需要将所有的证据、结论以及所有的支撑论据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一个完善的家谱。

系谱学家通常从收集家族记载和传言开始其研究。这就为涉及检查和评估史料以研究其祖辈及其亲属生平的文献研究创造了基础。系谱学家们通常从当代开始回溯。历史、社会和家族的大环境对于正确评估个人及其亲属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系谱学研究中,来源的引用也占有重要地位。

基因分析

由于人的DNA包含着直接由祖先遗传下来的完全相同的信息,所以遗传指纹分析有时也用于系谱学研究。三种DNA收到特别青睐:由直系母方遗传下来的,几乎未经突变的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由直系父方遗传下来并只表现在男性个体中,同样很少有突变的Y染色体DNA以及可能家族中任何一位亲属都可能拥有的22对非性染色体的常染色体DNA。

家谱DNA测试的出现,让两个人确定自己是否为同一祖先的不同后代提供了精确的手段。个人的遗传测试结果会被存入数据库,帮助人们确定在历史上是否有同一个祖先。比如分子系谱学研究项目(Molecular Genealogy Research Project)。但测序的结果,对于父系和母系双方的用处都是有限的。

合作

几乎所有的系谱学软件给出的信息都是标准化的GEDCOM格式。这种格式可以被系谱学家们分享,可以加入数据库,也可以经改头换面添加到某一家族的网站门面上。社交网路服务(SNS)允许人们分享数据并在线创建他们的家谱。家族成员可以上传家谱,并与家族传人取得联系以填补其空白。

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Volunteer efforts)在谱系工作中是经常能见到的,包括完全不正规的和高度组织化的志愿服务。

不太正规的服务,比如Rootschat和邮件列表,提供了一些稀有姓氏、地区及其他信息,就显得非常受欢迎,也非常有用了。这些论坛也可以用来找亲戚、查资料、获取专业意见以及更多其他信息。

许多系谱学家为一些组织松散的机构工作,线上线下同时活动。而这些合作机构也有多种形式。有些机构编辑姓名索引以备案,比如遗嘱认证,并出版纸质或电子版的索引。这些姓名索引可以作为查找原始记录的辅助工具。其它机构转录这些记录或提取一部分使用。为某些特定地区提供记录查询也是另一种服务形式。志愿者们则帮忙做可供查询的档案履历,或是在自家周围帮那些抽不出身远行的系谱学家们拍些照片。

那些渴望系统的、专业的志愿服务环境的人则可以加入数以千计遍布全球的系谱学社团。大多数团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关注点,比如特殊的姓氏、族群、地域区划或者特定历史人物的后代等等。系谱学团体大多数都全由志愿者组成,且大部分提供十分广泛的服务,从维持成员所使用数据库、出版时事通讯,为公众提供咨询导航到为研讨会进行培训、组织记录保存和转录项目等,几乎无所不包。

软件

系谱学软件的用途包括收集、保存、排序和展示系谱学数据。最少,系谱学软件容纳着个人最基的本信息,生辰、婚姻和去世。许多程序还容纳了更多生平信息,包括职业、住址和金融信用等信息。大多数还提供了追溯每一项证据来源的途径。

大多程序可以生成亲属关系图,允许数字图片的插入和GEDCOM格式的数据输出,方便其他用户分享。更多高级功能包括限制被分享的信息,通常是出于隐私考虑移除尚在人世者的信息;音频文件的插入;生成家史书籍、网页及其它出版物;正确处理同性婚姻私生子问题;从互联网获取信息以及提供研究指导。

程序可能面向与之相关的一个特定宗教,国家或民族。

维基家谱项目

有提案建议通过维基媒体启动和实施一个宗谱学和开放血统的项目。

资料和文献

宗谱学家需要广泛用到各种资料。只有搞清楚了这些资料是怎么被记录下来的,包含了怎样的信息以及怎样,从何处得到这些资料,才能高效地进行宗谱学研究。

资料类型清单

系谱学研究常用到的资料类型:

为了追溯公民生平,政府开始记录非皇室贵族人员。比如在英国和德国,这种记录早在16世纪就开始了。当越来越多的人口被记录在案以后,要调查某个家庭就有了充足的资料。系谱学家可以在本地的、地区的和国家的办公室及档案室找到这些资料和更多有关家族关系的信息,并再现某个人的生活脚步

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家谱,有些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被用来记录家族成员的名字、职业及其他信息。在印度比哈尔邦东部的Maithil Brahmins和Karna Kayasthas中有一种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所谓“Panjis”的手写家谱的传统。即使到现在,结婚之前也应先咨询、参考这些资料。

爱尔兰,谱系资料一直被专业的历史学家记录,直到17世纪中叶盖尔文明(Gaelic civilization)的覆灭。其中最杰出的也许当数Dubhaltach MacFhirbhisigh(卒于1671)编纂的,2004年出版的《爱尔兰血统全书》( Leabhar na nGenealach/The Great Book of Irish Genealogies)。

概述

一般的业余谱系编者都选择追溯自己或配偶的家族。而专业的系谱学者则会对他人进行研究、出版关于系谱方法及教学方面的著作、或是提供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他们可能会为大公司工作,而这些公司则提能供供业余谱系编者以及其他系谱学者使用的软体。不管是业余或者专业系谱学者都不仅只是为了了解某位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和地域,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平事迹和行为动机。这就需要编者必须了解并同时完善已废弃的法律、旧有政策的底线、移民趋势以及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或宗教情况。

系谱学家有些专攻特定的家族(如苏格兰氏族|Scottish clan)、有些专攻特殊的姓氏(如单一姓氏研究|One-name study)、有些专攻类似村庄教区或小型社区(如one-place study|单一地域研究)、或是研究一些非常出名的人物。Bloodlines of Salem便是专门的家史研究中典型的一例。任何能提供塞勒姆审巫案(Salem Witch Trials)中参与者血统的人,甚至只是它的支持者都会受到该研究团队的热烈欢迎。

系谱学家和家族传人通常会加入家史团队(family history societies)。在这里,刚加入的可以从经验更加老道的研究者那里取经。这些团队通常也会把成果做出索引,使其更容易进入公众的视线,从而开展活动以支持保留公共记录文献以及公墓。一些学校还让学生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作为涉及移民和历史的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此外,重大遗传疾病的家族病史无疑是研究家族史的另一大好处。

“系谱”和“家谱”类似,但从定义上来说存在微小的差别。虽然一般来说也交替使用著这两个词,但是系谱学家协会(Society of Genealogists)将系谱定义为“透过准确的资料中提供能证明后代之间血统联系的证据,建立起血统的传承”,而将家谱定义为“研究家族及其生活的社区、国家的历史沿革的学科”。有时候这两种词汇的使用与宗教氛围密切相关,比如在欧洲常用“家谱”,而在美国则更多使用“系谱”。

参考文献

  1. 血统传承,aika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