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弗里·霍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傑弗里·霍爾 Jeffrey Hall | |
---|---|
出生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布魯克林 | 1945年5月3日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阿默斯特學院 華盛頓大學 |
機構 |
布蘭戴斯大學 緬因大學 |
知名於 | 克隆果蠅的周期基因(Period gene) |
研究領域 | 遺傳學 |
獎項 |
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201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7) |
傑弗里·康納·霍爾(英語:Jeffrey Connor Hall,1945年5月3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美國遺傳學家。
- 於1971年獲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
- 於1974年成為布蘭戴斯大學教員。
- 2011年獲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3]。
- 於201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5]。
- 於2017年與同屬美國籍的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6]。
目錄
研究:傑弗里·霍爾和他的小果蠅[7]
果蠅法則
- 霍爾說:「當我還是研究生時學過一個短語,叫作"果蠅法則" ... 對一個看似與我們無關的生命體所做的基礎研究,可能會產生更為深遠的意義,甚至超過生命體本身。對果蠅的研究就是這樣,幾十年甚至超過一個世紀以來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果蠅求偶行為的分子神經遺傳學研究
果蠅生物節律的分子神經遺傳學研究
- 在布蘭迪斯大學,傑弗里·霍爾與邁克爾·羅斯巴什合作,通過分析週期基因,開始了對晝夜節律的分子研究。
- 20世紀90年代,他們的研究擴充套件到了分子和神經生物學實驗,並發現了果蠅中五個額外的與節律相關的基因,分別是永恆(tim)、生物鐘(Clk)、迴圈(cyc)、隱花色素(cry)、色素分散因子(pdf)。
- 這些分子—神經—時間生物學研究涉及以下方面:
其他基因的研究
- 爲了確定有助於晝夜起搏機制的、與生物鐘相關的其他基因,傑弗里·霍爾及其同事一直在尋找新的節律變體。檢測這些因素的方法之一是測試攜帶轉基因的果蠅,他們將部分生物鐘基因與記錄因子——螢火蟲熒光素酶(luc)——融合到一起。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的 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 邁克爾·揚(Michael W. Young),表彰他們對動物如何調節生理時鐘機制的研究。他們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為材料,發現果蠅的生理時鐘調節乃是透過包含PER(PERIOD)、TIM(TIMELESS)、DBT(DOUBLETIME)等幾個主要的基因來進行的[8]。
視頻
參考資料
- ↑ 新聞稿. 邵逸夫基金會. [2013-10-18].
- ↑ 2009 Gruber Neuroscience Prize, Laureate Profile. Gruber Foundation. [2013-10-19].
- ↑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 2011. Columbia University. [2013-10-19].
- ↑ Jeffrey C. Hall. Gairdner Foundation. [2013-10-19].
- ↑ 得獎人簡介. 邵逸夫基金會. [2013-10-18].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7. Nobel Foundation. [2 October 2017].
- ↑ 7.0 7.1 傑弗里·霍爾和他的小果蠅
- ↑ 2017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掌管晝夜律動的生理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