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鄭文韜 | |
---|---|
| |
出生 |
中華民國山東省濟南市 | 1933年12月4日
居住地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學位、美國加州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文學博士 |
職業 | 作家 |
配偶 | 余梅芳(1962年結婚) |
鄭愁予(1933年-),本名鄭文韜,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的現代詩詩人。[1]
代表作: 《鄭愁予詩集Ⅰ》; 《鄭愁予詩集Ⅱ》。
現居地: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
配偶: 余梅芳(1962年結婚)。
生平概略
鄭愁予出生後不久,他的父親即前往南京就讀陸軍大學,隨後又赴湖北;鄭愁予與其母親由山東當地親戚照顧。
1949年舉家隨中華民國政府赴台。大學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大學畢業後,他在基隆港務局工作了許多年,隨後在1968年前往美國,進入名作家聶華苓所主持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後來因為保釣運動上了黑名單而滯留美國,先後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大學及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香港大學等校,教授中國現代文學。
2005年返台擔任國立東華大學第六任駐校作家。
現任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於金門擔任講座教授的期間創作的詩集《和平的衣缽:百年詩歌萬載承平》獲得第10屆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其中收錄的詩作「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被刻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鐘的和平鐘旁。
2016年起受邀為東海大學駐校詩人,2017年更榮聘為東海大學終身榮譽講座教授,長駐於東海校內,除學術講座演講和師生座談,亦參加多場海內外文學活動及公益活動。
筆名「愁予」
「愁予」二字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以及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菩薩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2]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焚九歌用以煉情
燃內篇據以煉性
煉性情之為劍者兩刃
而煉劍之後又如何 就
煉煉火的自己吧
煉自己成為容器
不再是自己而是
大實若虛
此所謂爐火純青
是容飛鵝即興闖入
過癮而不
焚身
〈錯誤〉一詩,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
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廣為流傳。
《錯誤》一詩,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的詩風格歸類為婉約派,亦有人稱他為「浪子詩人」。不過,鄭愁予自認為他的寫作精神和中心,事實上是圍繞著「傳統的任俠精神」、和「無常觀」這二個主題。能觸及他這兩個中心命題,而對他的詩文進行評論的人實則少之又少。
對於創作新詩的竅們,他認為「感性」最重要,他鼓勵年輕人如果要想寫好新詩,就要多讀史書、多讀地理、多聽音樂、多看些展覽,多一些生活體驗,才能使詩作豐富感性。[3]
詩人們對詩人鄭愁予的眷懷
楊牧:「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他以清楚的白話,為我們傳達了一種時間的空間的悲劇情調。」
蕭蕭於《現代詩學》[2]指出:「鄭詩最具傳統詩情,而且其詩篇幅袖珍,正是中國詩的本色。」「現代詩人競相炫奇作怪,鄭愁予獨保留宋詞元曲中的優美遺韻,讀者對於古典之美的眷懷,不能不經由鄭愁予的詩作獲得滿足。」
張默、蕭蕭在所編的《新詩三百首》[3]的小評中:「鄭愁予的筆觸,既有塞北江南的寓意,也有海外異域的采風,更有臺灣鄉土的情懷,而他眷愛的好山好水,一直都悠遊於作者廣大浩瀚的心室,詩人是通過書寫小我之情,捕捉大我之情,而進入無我之情的至高境界。」
瘂弦:「鄭愁予飄逸而又矜持的韻緻,夢幻而又明麗的詩想,溫柔的旋律,纏綿的節奏,與貴族的、東方的、淡淡的哀愁的調子,造成一種雲一般的魅力,一種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響。」
學歷
經歷
-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
- 美國愛荷華大學東方語文學系講師。
-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講師。
- 退休後,曾短暫時間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並於2006年9月,與白先勇等教授開辦碩士課程。
- 《現代詩》編輯委員。
- 《聯合文學》總編輯
-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駐校作家
- 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閩南文化研究所。
得獎
詩集
- 《夢土上》
- 《窗外的女奴》
- 《鄭愁予詩集》
- 《刺繡的歌謠》
-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 《衣缽》
- 《雪的可能》
- 《燕人行》
- 《錯誤》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8月6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