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藏醫學(威利:bod sman),簡稱為藏醫,是一種流傳在藏區的傳統醫學,以診脈和尿液分析等方式診斷,利用行為和飲食調節,以及天然材料(草藥和礦物等)組成的藥物以及療法(藏式針灸、艾灸等)治療疾病。藏醫屬於西藏民族的民族醫學,它以印度佛教文獻(例如阿毘達磨和密續)和傳統醫學阿育吠陀為基礎,至今仍然在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拉達克、西伯利亞、中國和蒙古發展。
藏醫信奉佛教的基本教義,即所有疾病都是由三毒「貪、嗔、痴」造成的。 遵循佛陀的四聖諦,將醫學用於滅貪嗔痴以離苦。
藏醫學與漢醫學之間也有許多交流。
歷史
隨着7世紀起藏人帝國的建立,贊普邀請了中國、印度以及中亞地區羅馬和波斯的醫師入藏。8世紀末更多醫師受邀,有關醫藥的佛教教義也從印度被帶到西藏。當時經歷一場應採納何種佛教與醫學的大辯論,印度佛教體系最終獲得採納。11和12世紀許多印度醫學文獻隨着印度文化廣傳至西藏,例如阿育吠陀的醫學之心(Astāngahrdayasamhitā)由仁欽桑布翻譯成藏文。西藏還吸收了印度早期阿毘達摩的文獻,例如世親於5世紀所著《阿毗達磨俱舍論》,闡述了諸如胎兒發育等醫學話題。隨後,大量印度金剛乘密宗包含基於醫學解剖的醫療行為被引進西藏。
理論
藏醫學在理論文獻中提出了健康的具體定義。為了身體健康,必須保持身體三個系統的平衡:風( rLung)、膽(mKhris-pa)和涎(Bad-kan)。
藏醫學認為,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分成三大類:
- 風病:由貪慾產生,位於腰部以下的部位。
- 膽病:由瞋恚產生,位在身體的中央部位。
- 涎液病:由愚痴產生,位在身體的上半部。
藥浴療法
藥浴為一種自然療法[1],很早時期藏族人民已知用溫泉沐浴能治療多種疾病,流傳到現在的藏醫藥學典籍里均有記載。
藥物
藏醫與中醫用藥的材料及配方均不同。藏藥為藏醫學所用的藥用材料,大約有二千八百種。因為西藏高原的氣候、環境、高度的獨特性,藏藥使用很多當地才有的物種,例如藏紅花[2]、冬蟲夏草等。
視頻
藏醫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藏醫藥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 ↑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樂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