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州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州河

中文名稱;蘇州河

外文名稱;Suzhou Creek

所屬水系;長江流域、流入黃浦江

起止點;上海市區北新涇--外白渡橋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上海市

蘇州河,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民間一般認可的河段是:起於上海市區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匯入黃浦江。有時也泛指吳淞江全段。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催生了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後又用100年時間成為搭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蘇州河下游近海處被稱為"滬瀆" ,是上海市簡稱的命名來源。

由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的蘇州河水上旅遊碼頭布局規劃的規劃信息顯示,作為服務水上遊船觀光的旅遊碼頭,蘇州河自西向東設置15處旅遊碼頭。

序言介紹

蘇州河之名,始於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與英國駐滬領事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了"蘇州河"。由此開始,"蘇州河"之名逐漸流行。 但當時河名確指並未明確,在民間也有多種說法,2004年初出版《上海通志》確指為上海境內的河段。

幹流情況

泛指的蘇州河,請查閱:吳淞江。

上海市志認為:上海開埠以後,稱境內的吳淞江為蘇州河。 按照民間說法,起於北新涇,流經普陀區、靜安區、虹口區黃浦區,止於外白渡橋的河口。在外白渡橋入黃浦江。

在水文上,蘇州河自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進入上海市境,至河口,長長度約為53.1千米,境內最寬600~700米,市區最狹40~50米,曲折多變,從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有急彎9處,曲率半徑40~150米,河底寬15~20米。

水文特徵

流量平均僅10立方米/秒,旱季則接近於零。低水位時水深2米左右。

河口(黃浦公園站)多年平均高潮位3.12米,多年平均潮1.83米;北新涇多年平均高潮位2.78米,多年平均潮差0.72米,歷年最高潮位4.14米(1928年9月16日)。平原感潮河流速很慢,一般為0.1-0.2米/秒,最高位潮時流速也只達到0.58米/秒。這一狀況決定了,它具有天然的弱質,倘若受到污染,極易遺留長期的影響。

上海地表水總補給量593.5億立方米,本地徑流18.6億立方米,占3.1%。

在靜安區蘇州河上設有浙江路橋水站。

主要支流

●木瀆港

木瀆港位於普陀區西部。又稱牧瀆港、牧童港。北起西虬江、往南穿越金沙江路、雲嶺東路,到新涇口對岸稍東處入蘇州河。長約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約1.4米,可通行15噸級船舶。

●東茭涇

東茭涇位於寶山、閘北兩區境內。北起薀藻浜,經康家宅,南入走馬塘接彭越浦。又稱東高涇。民國《寶山縣誌》卷二雲:"東茭涇南起大場走馬塘,北經 浦轉東折北,出薀藻浜。"長約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

●西虬江

西虬江位於嘉定區、普陀區境內,滬寧鐵路南側。起自封浜,往東經江橋,越新槎浦,過柵橋至真北路進入市區,匯木瀆港折而東,經長風二村入桃浦。古虬江原系吳淞江下游,由於河曲發育,流水不暢,北宋後曾多次興工治理,另開新河,殘剩舊河道稱舊江,"舊"、"虬"諧音,故又名虬江;一說因河道綿延屈曲如虬得名。1949年以後,歷經1954年、1972年、1980年數次大規模疏浚,截彎取直,多處填河建房築路,僅留西、中、東三段河道,其中桃浦以西河段(西段),1981年更名為西虬江,以區別於虬江東段。河道淤淺,自新槎浦以東至木瀆港河段列為八級航道,河面寬13.26米,底寬4~8米,河底高程1米,水深0.88米,最高水位2.83米,可通航10噸級船隻,主要用於運輸、排澇。河水污染嚴重。

●走馬塘

走馬塘位於嘉定、虹口、寶山區境內。西起封浜,往東北流經南翔、大場鎮,至江灣鎮淞滬鐵路接小吉浦。長約20.8公里,底寬6米,河底高程0米。原走馬塘至江灣鎮以東分南北兩支;南支經虬江至沈家行市入黃浦江,北支接袁長河、錢家浜入黃浦江。現小吉浦以東至復旦大學西北角一段已填沒。相傳南宋時抗金名將韓世忠曾駐軍江灣、大場,走馬往來於此,故名。又說因走馬塘為吳越王錢鏐所鑿,故曾稱錢溪、錢家浜。可通航10~15噸級船舶。除市區河段水質受到污染以外,其餘河段均有灌溉之利,受益農田約1100公頃。

●桃浦

桃浦位於寶山區、普陀區境內。北起寶山區境薀藻浜,往南經大場穿越走馬塘,經楊家橋、真如鎮,至曹楊新村入西虬江。曾名桃溪或桃樹浦,昔時兩岸多種桃樹,故名。長約11公里。水質受化工廢水嚴重污染,常年黑臭。

●真如港

真如港位於普陀區東北部。一般將蘇州河下游北岸的梨園浜和潭子灣合稱真如港。西起真如鎮接桃浦,往東經曹楊路、徐家橋、石泉新村、光新路,至上海油脂二廠入蘇州河。長約5公里。河道彎曲,已日益淤淺,通行5~10噸級小船。

●彭越浦

彭越浦位於閘北、普陀兩區境。元代曾在浦旁今彭浦自然鎮建彭王廟,祀奉西漢劉邦滅楚大將彭越,以鎮潮神,故名彭越浦或彭公浦,簡稱彭浦。北起走馬塘,南經彭浦自然鎮,至潭子灣入蘇州河。長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0~1.5米,通行10~20噸級小船。

●新涇港

新涇港位於閔行區中部。古名新涇浦,明、清和民國時稱新涇。因與今嘉定區東北新涇河名相同,故改名新涇港。原從顓橋鎮附近的六磊塘東北流,越春申塘、淀浦河、蒲匯塘,經過程家橋,北抵北新涇鎮入蘇州河。上游在清末已淤塞成陸,現僅殘留從淀浦河到蘇州河的11公里河道,枯水期水深0.8~1.3米,能通航10~2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在古代,每逢蘇州河大水時,江水可南入新涇港,經六磊塘等進黃浦江入海。

●新槎浦

新槎浦位於嘉定、普陀、寶山3區交界處。1977年將孫基港、中槎浦、楊涇、蒲華塘等河道疏浚串聯成一條河後,合稱為新槎浦。河道南起蘇州河北岸,北流穿越西虬江、中槎浦、走馬塘,流入薀藻浜,經江橋、桃浦、祁連等鎮。長約9.8公里。河底高程-1米,可通行100噸級駁船。

流域概況

氣候

蘇州河流域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7.5℃,日照1534.7小時,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經濟社會

儘管元代以後吳淞江水勢漸為黃浦所奪,經濟文化重心也由位於河中游的青龍鎮轉向下游,但圍繞蘇州河岸展開的經濟活動經久不衰且愈益發達。

眾多志書記載,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多世紀中,蘇州河一直是上海通往臨近城鄉的主航道。主要原因當然是當時的陸路運輸網絡遠不及水路發達和便宜,大量的消費品、燃料和工廠原料、成品,都需依靠水運。許多上海至杭州、嘉興、湖州、蘇錫常等地的客輪航班線,其上船地點就設在今河南北路至浙江北路之間,使蘇州河成為當時上海內河班輪客運的最大匯集地。同時興隆的還有貨運船隻和貨運碼頭。最大宗的貨物是進滬供滬人消費或經上海出口海外的蠶繭生絲、麻棕鬃刷、茶葉土產,以及稻酒魚肉、蔬果食品、砂石建築材料等;又有大量"洋油"、"洋布"、"洋火"、"洋參"之類舶來品與經海岸交通來到上海的南北貨經由蘇州河散向杭嘉湖、蘇錫常富庶地區。

上海近代最早的修造船、麵粉、棉紡織、絲織、化工、冶金機械,甚至水電煤器具的加工廠,都陸續出現在蘇州河兩岸。僅今上海普陀區範圍內的蘇州河岸線,就集中了數以千計的工廠,其中的紡織廠、麵粉廠、火柴廠、印刷廠、化工廠、鋼鐵廠、造幣廠、啤酒廠、減速機廠、帘子布廠、無線電廠、製藥廠、石油化工機械設備廠等,都曾在上海乃至全國工業經濟史上創下紀錄。

文化淵源

遠在上海建縣以前,蘇州河就已經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生活中發揮重要影響。公元219年,孫吳政權在現上海青浦區白鶴鎮一帶吳淞江南岸建造"艨艟巨艦"(大型船舶)青龍艦,帶起一座發達的經濟中心城鎮青龍鎮。唐天寶年間,青龍鎮已因"依海枕江,襟湖帶浦"而逐漸興盛,成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史載日本、大食(泛指阿拉伯地區)、闍婆、三佛齊(印尼)、交趾、新羅和高麗等國的船舶,當時經常駛往青龍港。北宋致和年間(公元1113年)青龍鎮"煙火萬家,衢市繁盛,人文薈集,風景迷人",建有36坊、22橋、13寺、7塔、3亭,還有學校、倉庫、稅場、酒務、酒肆、茶樓等等。各方達官顯要、蕃商巨賈、騷人墨客紛紛到此遊歷、居住,盛況"可與南宋京城臨安相媲美"。青龍鎮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吳淞江

縱觀蘇州河兩岸,自華漕以下直至河口,老工業建築與相關的商業物流服務建築鱗次櫛比,如今已成為上海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的最好見證。它們的功能布置、建築形態、工程材料、細部裝飾中,無不蘊藏着豐富的經濟、科技、社會等多方面的信息密碼與價值,向今人、後人展示上海城市歷史文化。其中許多建於上世紀初甚至前世紀的產業建築,至今仍完好地保留。除工商建築外,還有大批社會服務性綜合性建築。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蘇州河沿線(不含外灘與北外灘)列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優秀近代保護建築的,就有40多座,此外還有數百座建築已被公認為具有保留價值。

蘇州河文化中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天后文化"。"天后",即"媽祖娘娘",是中國道教中一尊地位很高,又具濃烈民間色彩的神只。上海有多處以供奉媽祖為主的神廟,但唯有位於蘇州河、河南路橋堍的天后宮,規模、形制、影響最大。因為這不光是民間紀念媽祖的處所,也是清廷末年試圖改革維新、對外開放、學習外國發展經驗的一個特設機構。

蘇州河沿岸的園林、書畫、出版、教育、電影等文化事業也相當發達。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蘇州河+黃浦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