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國公理會中國差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蘭傳教會

圖片來自udn

美國公理會差會(又名美部會或音譯亞比絲喜美總會)是緊隨倫敦會荷蘭傳教會(Netherlands Missionary Society)之後,第三個進入中國更正教差會,也是第一個進入中國的美國差會。

1829年,雅裨理裨治文兩位牧師出發,次年2月在中國受到馬禮遜的接待;他們在海峽殖民地華人馬來人中間工作。[1]

介紹

美部會隨後又接連派遣多名傳教士帝禮仕(Ira Tracy)和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在1833年定居新加坡和澳門,同年楊順(Stephen Johnson)和Samuel Munson牧師前往曼谷蘇門答臘

到1890年,公理會已經在中國的直隸福建山西山東廣東5省建立了14個傳教士駐紮總堂,有28名傳教士、16名單身女傳教士、10名醫療傳教士、4名本地牧師、105名未受聖職的本地助手,將近1000名領聖餐信徒、450名學生,為在華主要西差會之一。但是此後美國公理會差會在中國的傳教事業擴展較慢,逐漸落後於其他不少差會。

1919年,美國公理會差會在華傳教士198人,在各省分布情況如下:

  1. 直隸81人
  2. 福建56人
  3. 山東26人
  4. 山西24人
  5. 廣東廣州11人

1919年美國公理會在華受餐信徒14003人,在各省分布情況如下:

  1. 直隸4432人
  2. 福建3195人
  3. 廣東3098人
  4. 山東1542人
  5. 山西1495人
  6. 陝西241人

廣東

1835年,伯駕醫生在廣州十三行創辦博濟醫院(後來轉交給長老會)。1847年,裨治文去上海翻譯聖經,公理會將廣州傳教站讓給長老會。1883年,喜嘉理香港,恢復廣州香港公理會。香港公理會堂為孫中山受洗處。廣州公理會設有西村堂。

1919年,公理會在廣東省駐有外國職員11人(均住在廣州),有27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3098人(居該省各差會第7名,次於美北長老會巴色會美南浸信會英國長老會德國信義會美北浸禮會).此外,公理會曾計劃在新寧(台山)與美北長老會循道會聯合設立協和總堂。

1920年代,旅美華僑基督徒組織的中華綱紀慎自理傳道會(公理會)回國投資建造廣州光孝堂。1919年,美國公理會差會撤出廣東,移交給同宗派的華人教會,中華基督教會。

福建

1842年《南京條約》簽字之前,雅裨理進入廈門,直到1846年去世。1847年1月2日,原在暹羅向華僑傳教的楊順(Stephen Johnson)到達福州,為第一個進入福州的更正教傳教士。隨後弼利民(Lyman Birt Peet)、摩嘉立(Caleb Cook Baldwin)、盧公明(Justus Doolittle)、夏察理(Charles Hartwell)等人陸續前來加入。盧公明創辦了格致書院福州第五中學的前身)及文山女中福州第八中學的前身)。

1858年,楊順創建了該會在福建的第一座教堂鋪前頂救主堂。公理會在福州創建的第2座教堂城內觀巷劉公紀念堂是公理會閩北教區以及1927年以後的中華基督教會閩中協會的總堂。公理會在福州城內外先後設立眾多的教堂,包括洪山橋洪山堂、塔頭橋尚德堂、馬尾堂、西門堂、楊橋巷福世堂、澳橋下晨世堂、開元樓開元堂、三保堂、後洋里後洋堂、窗下堂、水部街水部堂、霞浦街霞浦堂、後嶼堂、後洲堂、閩侯南通堂等,城區內以今鼓樓區台江區頗為密集。

19世紀,公理會在福建省建立了4座總堂:福州(1847年)、長樂(1863)、永泰(1864)、邵武(1874)。到1919年,公理會在福建省駐有外國職員56人,有82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3195人(居該省各差會第3名,僅次於美以美會英國聖公會)。

該省的建寧縣是美國公理會中國差會在1890年以後唯一增設的傳教總堂。

華北

公理會是第一個進入直隸省的更正教差會:1860年進入天津,1864年白漢理進入北京,隨後進入張家口通州(1867)、保定(1873)。1880年以前,公理會總堂比其他差會多一倍有餘。公理會的華北總部設在北京燈市口教堂。公理會在通州成立了潞河書院,講授天文學數學、自然哲學歷史,為燕京大學前身之一。1900年庚子事變中,該省傳教機構幾乎完全被摧毀。事變平息以後,信徒迅速增長,到1919年,公理會在直隸省駐有外國職員81人,有48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4432人(居該省各差會第2名,僅次於美以美會)。

1902年,梅子明在燈市口大街重建的燈市口教堂,為北京最大的基督教堂。兩側分別開設育英中學貝滿女中。燈市口教堂毀於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山東

公理會在山東省的傳教工作開始於1878年的賑災。1880年,公理會的明恩溥在該省西北部的恩縣龐莊建立正式的傳教工作。1886年,金法蘭在運河邊的港口城市臨清建立起公理會在山東的第二處總堂。1900年庚子事變中,兩處總堂均被義和團摧毀。此後,臨清總堂得到重建,龐莊總堂則遷往德州。1919年,公理會在山東省駐有外國職員26人,有36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1542人(居該省各差會第6名,次於美北長老會美南浸信會英國浸禮會美以美會聖道公會)。

山西

公理會在山西省的傳教工作開始於1881年,來自美國歐柏林大學得冕路德牧師夫婦來到山西省,原計劃在省會太原創辦第一座總堂,但是由於各差會協約的限制,於是轉往太原以南的太谷縣建立總堂。1887年,公理會在汾州創建該省第二座總堂。位於一片鴉片種植區的中心;公理會在山西省的早期工作中,以開設戒煙局吸引信徒為主。1900年7月31日,6名傳教士在太谷遇害;8月15日,在汾州的公理會傳教士亦遭殺害。庚子事變後,山西只有125名公理會信徒。1902年,公理會唯一倖存的傳教士文阿德返回太谷,歐柏林大學也陸續增派人力。此後,信徒人數迅速增長,到1919年,公理會在山西省駐有外國職員24人,有51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1495人(居該省各差會第2名,僅次於內地會)。

公理會的教會學校,在山西省占有突出的地位。1919年,山西有7所教會中學,其中3所為公理會創辦,包括太谷銘賢中學汾陽銘義中學和崇德女中。

陝西

公理會亦從山西渡過黃河進入陝西省北部,布道範圍包括榆林綏德清澗米脂橫山延川吳堡等10縣。該區沒有外國傳教士駐紮,教務由中國職員負責。1919年,公理會在陝西省有28處布道區,受聖餐信徒241人(居該省各差會第5名,次於北美瑞挪會英國浸禮會瑞華會內地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