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漳河 (衛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漳河[1] 全長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積1.82萬平方千米。是海河流域衛河支流

河系特色

「清漳河」「濁漳河」「漳河幹流」三部分組成。

  • 清漳河大部流經於太行山區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區,泥沙較少,河水較清。
  • 濁漳河流經山西黃土高原地區,水色渾濁。
  • 清濁兩源在河北省西南邊境的合漳村匯合後稱漳河,向東流至館陶入衛河

流域概況

  • 漳河上游有東、西兩源,東源發源於晉中昔陽縣漳槽村附近;西源發源於和順縣西部的八賦嶺。濁漳河上游分北、西、南三處源頭,西源發源於沁縣西北之漳源鎮安高嶺;南源發源於晉東南長子縣西發鳩山;北源發源於榆社縣北部西河口村。清漳河、濁漳河兩支流入河北涉縣境後,在合漳村匯流後稱為漳河。
  • 清漳河自郭家村北入邯鄲境至合漳村長約61公里;濁漳河自張家頭村西入邯鄲境至合漳村長約21公里。漳河自西而東,先後流經磁縣臨漳縣魏縣大名縣,在館陶縣徐萬倉村與衛河匯合,其間河道(合漳至徐萬倉)全長189公里,流域面積達1.91萬平方公里,控制邯鄲境內流域面積2863平方公里。
  • 漳河流域西南高、東北低,在磁縣觀台鎮以上是太行山區,溝谷狹深,河道彎曲度大,兩岸地勢較高,沒有堤防,河床縱坡為1/200至1/300。河道由岳城水庫京廣鐵路為丘陵區,縱比降為1/500至1/1000,至徐萬倉為平原區,平均坡降為1/2430。

河道歷史

  • 漳河於歷史上"頻繁變換"河道;西漢之前,漳河屬黃河水系王莽始建國三年(11年),黃河南徙至沽化附近入海後,屬衛河支流。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隋煬帝開鑿永濟渠後,漳河作為南運河的一條支流,納入了海河水系
  • 根據《水經注》記載,北魏之前,漳河故道以西找不到故道殘留,牛河澗河渚河仍匯入漳河。元朝後也未見漳河北徙邯鄲的史書記載。從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岑參到邯鄲,東臨漳河吟詩作賦和宋代有漳河決口水淹永年城的記載印證,磁縣邯鄲漳河故道應在北魏以後至宋代約900年時間內形成,這一時段內,漳河曾在成安吳村西南向北決口改道,北流經原邯鄲縣南堡兼莊,在東填池村折向東,又經永年姚寨,在永年城附近沿現今滏陽河下流。漳河在歸故道的時期中,曾在原邯鄲縣小北堡的長坑附近決口向東北流,留下現在張莊橋分洪道利用的支漳河故道。從元代初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漳河在臨漳三台附近曾五次大遷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