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胡疏肝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胡疏肝散
圖片來自知乎

柴胡疏肝散出自《醫學統旨》,該方是治療肝氣鬱結之脅肋疼痛的常用方劑,以脅肋疼痛、太息稍舒、脈弦為辯證要點。

核心功效

解熱、抗炎、促進免疫功能

簡介

柴胡疏肝散,中醫方劑名。為理氣劑,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氣鬱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鬱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間神經痛等屬肝鬱氣滯者。

柴胡疏肝散是肝氣鬱結,不得疏泄,氣鬱導致血滯,故見脅肋疼痛諸症。方用四逆散枳實,加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增強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後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痛止而諸症亦除。   

該方症病變在胃,病機在肝、脾胃居於中焦,中焦受阻,土虛木克,氣機郁滯則克脾犯胃,脾為後天之本,脾胃之氣為一身之氣的樞機,中氣虛弱則樞轉氣機被郁,導致中焦脾胃之氣升降失調,氣血執行受阻出現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療必須求本,本標結合,故疏肝理氣,暢通氣機,調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復。   

方中白芍養肝斂陰,和胃止痛,與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為主藥;配枳實瀉脾氣之壅滯,調中焦之運動與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強疏肝理氣之功,以達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緩急止痛,疏理肝氣以和脾胃,且具有保護胃粘膜屏障和修復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厚朴、半夏以寬胸暢通宣洩鬱氣;香附、陳皮理氣和胃止痛,且有助於消除上腹痛不適等症。諸藥合用辛以散結,苦以降通,氣滯鬱結方可解除。 [1]

功效與作用

1、解熱,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商品柴胡煎劑2g/kg給兔灌胃,對用疫苗及溫刺引起的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2、抗炎,對多種致炎劑所致踝關節腫和結締組織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mg/k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膠、5-羥色胺、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同時可使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抑制炎症組織組胺釋放及白細胞遊走。

3、促進免疫功能,吞噬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胞轉核率,提高皮膚遲發性過敏反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有鎮靜作用,並對平滑肌有鬆弛作用。柴胡主含皁甙及揮髮油,有鎮靜和鎮痛作用,並有抗炎、利膽作用。陳皮主含揮髮油有鬆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潰瘍作用。香附含揮髮油和糖類,可提高小鼠的痛閾,有鎮痛作用及健胃,驅除消化道積氣的作用。枳實含揮髮油、黃酮甙等,有健胃作用。半夏有鎮吐作用。

厚朴主含揮髮油,對動物腸管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對肌肉和神經有較輕的麻醉作用。

【方解】

柴胡疏肝散證是肝氣鬱結,不得疏泄,氣鬱導致血滯,故見脅肋疼痛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實,加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增強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後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痛止而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藥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滯,脅肋疼痛自能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痛皆能除。

柴胡疏肝散
圖片來自知乎

成藥柴胡疏肝丸作用   

1.鎮痛,柴胡及香附的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疼痛閾值,具有明顯鎮痛作用。   

2.抗炎,柴胡、陳皮、香附甘草均有抗炎作用,柴胡、陳皮及其所含成分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柴胡還有抗肉芽腫的作用。香附、甘草及其所含成分能抑制角叉菜膠等致炎物質所致的大鼠足趾腫。   

3.解痙,枳殼、陳皮、白芍、甘草對胃腸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痙攣。   

4.護肝利膽,柴胡、甘草對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使肝細胞的變化和壞死明顯減輕,陳皮、柴胡尚有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排出量及膽汁內固體物質的排泄量。   

5.增加腦、肝血流和心搏出量,柴胡疏肝散對家兔腦,肝阻抗血流圖和心阻抗微分圖的影響實驗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使腦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動性血液供應增加,有利於改善腦迴圈,增加肝動脈血流量,改善肝臟血液迴圈,改善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

適宜人群

風寒頭痛者、風熱頭痛者、偏頭痛者、血管神經性頭痛者

禁忌人群

孕婦

不宜同食

川芎惡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黎蘆:與其他中藥合用,可能影響功效,甚至產生副作用,危害身體健康。

食用方法

柴胡疏肝散

陳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殼(麩炒)、芍藥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時服。

理氣劑分為行氣和降氣兩類

行氣劑,適用於氣機郁滯證。氣滯一般以脾胃氣滯和肝氣鬱滯為多見。脾胃氣滯常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大便失常等症;肝鬱氣滯常見胸脅脹痛,或疝氣痛,或月經不調,或痛經等症。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實薤白桂枝湯、半夏厚朴湯、金鈴子散、厚朴溫中湯、天台烏藥散、暖肝煎。

降氣劑,適用於肺胃氣逆不降,以致咳喘、嘔吐、噯氣、呃逆等症。若屬肺氣上逆而咳喘者,代表方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若屬胃氣上逆而嘔吐、噯氣、呃逆者,代表方如小半夏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

湯藥歌決的理氣劑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困;芎蒼香附加梔曲,氣暢郁舒痛悶平。

金鈴子散

金鈴延胡等分研,黃酒調服或水煎;心腹諸痛由熱郁,降熱開郁痛自蠲。

延胡索散

柴胡疏肝散
圖片來自4

延胡散治七情傷,血氣刺痛服之良;歸芍乳沒草薑桂,木香蒲黃與薑黃。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鬱氣自舒。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厚朴瓜蔞合成方;通陽理氣又散結,胸痹心痛皆可嘗。

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加白酒,胸痛徹背厥疾療。

瓜蔞薤白半夏湯

再加半夏化痰結,功力又更勝一籌。

橘核丸

橘核丸中楝桂存,枳朴延胡藻帶昆;桃仁木通木香合,頹疝頑痛鹽酒吞。

天台烏藥散

天台烏藥楝茴香,良姜巴豆與檳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滯疝痛酒調嘗。

三層茴香丸

三層茴香制為丸,沙參川棟木香攢;再加檳芡成二料,三料更把苓附搬; 寒疝陰囊見腫脹,氣行寒消脹腫散。

導氣湯

導氣湯有吳茱萸,木香小茴川楝齊;寒凝氣滯連煎服,小腸疝痛自可愈。

暖肝煎

暖肝煎中用當歸,杞苓烏藥與小茴;行氣逐寒桂沉配,小腹疝痛一併摧。

厚朴溫中湯

厚朴溫中姜陳草,苓蔻木香一齊煎;溫中行氣兼燥濕,脘腹脹痛服之消。

良附丸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湯薑汁加食鹽;合制為丸空腹服,胸悶脘痛一併蠲。 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橘半歸,前胡桂朴懆姜隨;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柴胡疏肝散
圖片來自知乎

定喘湯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子黃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四磨飲

四磨飲治七情侵,人參烏藥沉香檳;四味濃磨煎溫服,破氣降逆喘自平。

五磨飲子

去參加入木香枳,五磨理氣力非輕。

旋覆代赭湯

仲景旋覆代赭湯,半夏參草大棗姜;噫氣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當。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加半夏,妊娠惡阻服之康。

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治逆呃,參草姜棗效最捷。

濟生橘皮竹茹湯

濟生同方加苓半,再添麥冬枇杷葉;主治嘔噦不能食,總因痰滯胃虛熱。

新制橘皮竹茹湯

原方減去參棗草,又加柿蒂亦相得;此乃鞠通新制方,胃氣不虛即可啜。

丁香柿蒂湯

丁香柿蒂人參姜,呃逆因寒中氣傷。

柿蒂湯

濟生去參僅三味,胸滿呃逆宜煎嘗。

視頻

理氣劑~理血劑-方劑學(2023)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