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托結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托結構英語Bullpup),又名牛犢式、小鬥牛犬式、小牛頭犬式或無托結構,是一種槍機和彈匣位於扳機後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後托的槍械結構設計,較常見於步槍上。根據聯合王國槍械專家Jonathan Ferguson在2019~2020年所做的研究,英文「bullpup」一詞來源於20世紀初期聯合王國軍工業將此類槍械比喻成幼年的鬥牛犬,也就是「粗短、醜陋但仍富有攻擊型和力量」。

歷史

世界最早使用無托結構武器是1901年的Thorneycroft式栓動卡賓槍。1918年法國造出了第一支無托結構的半自動Faucon-Meunier式步槍[1]。1936年法國的Henri Delacre註冊了一支無托結構衝鋒鎗。二戰後波蘭出身的Kazimierz Januszewski在恩菲爾德工廠里設計出了第一支無托結構自動步槍EM2

直到冷戰時期,更成功的設計和改進才使武器成功。 1970年代,奧地利聯邦軍成為世界上第一支採用無托結構槍械作為主要戰鬥武器的武裝部隊。從那以後,許多國家紛紛效仿,例如:法國、聯合王國、澳大利亞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以色列等。

優點和缺點

步槍為例,無托結構設計優點有:

  • 在相同的槍管長度、有效射程和彈道特性下縮短槍械整體長度和減輕重量。因此較方便士兵進出裝甲車輛,或在裝甲操作/向外射擊;在城鎮作戰、進入室內環境等狹窄環境,無托結構步槍在靈活性上也較有優勢。這使得無托結構步槍可以同時兼顧在廣闊地形(射程)及在城鎮、室內、叢林狹窄環境(相對短、靈活、快速反應)的需要。
  • 由於無托結構步槍重心較近射手身體,使其有較小的轉動慣量,所需瞄準時間較短。
  • 槍身短,力矩也短,因此射手較易控制槍身的穩定。
  • 由於槍身重心多在或貼近控制扳機的手,有需要時,無托結構步槍較便於單手攜帶,有的無托結構槍甚至可以單手、兩點控槍(手與肩頭)射擊。

雖然無托結構槍械設計具有以上的優點,但也存在着不小問題:

  • 不能隨時左右手互換射擊,無托結構槍械拋彈殼口相當貼近射手臉部,所以只能在射手的其中一邊(左或右)射擊,若在另一邊射擊的話拋出的彈殼會擊中射手臉部,所以射手只能在一邊射擊,因大部分人都習慣以右手控制扳機射擊,所以大量生產時便都設計成以右手控制,例如聯合王國的SA80,這使得習慣用左手的人被迫改為用右手,部分槍械例如FN F2000使用特殊機構將彈殼推送至槍身前方拋出來解決此問題,而FNP90衝鋒鎗[2]則是將退彈口設置於下方。
  • 因為無托結構槍械的槍身較短,使得用傳統機械瞄具作瞄準的話瞄準基線較短,射擊遠目標時有所不足,所以通常需要加裝光學瞄具,因而增加了採購成本
  • 無托結構槍械並不可採用彈鏈方式供彈,因為彈鏈供彈需要槍身左右兩邊都沒有被阻礙。對於輕機槍、通用機槍、 重機槍等,彈鏈可提供更持續的火力。不過在2020年,聯合王國一名男子成功改造一把魯格96/44槓桿步槍成為彈鏈供彈的無托結構槓桿步槍,其進彈嘴與拋殼口皆位於同一側,克服了技術障礙。
  • 習慣使用傳統槍械的射手亦須花一段時間重新熟習無托結構槍械的重心和操作方式。
  • 如果出現膛炸的情況,射手的面部將會受到嚴重傷害。
  • 無托結構槍械機匣在槍械尾端,重心亦偏後,故射擊時較易造成槍口上跳。

視頻

無托結構 相關視頻

95式步槍採用無托結構,作坊也能改無托AK,現在非常的普遍
生產的MDR步槍,採用無托結構,設計上有很多獨到之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