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德魯·傑克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德魯·傑克森
Andrew Jackson
File:78yo Andrew Jackson.jpg
第7任美國總統
任期
1829年3月4日-1837年3月4日
副總統 約翰·考宏
馬丁·范布倫
前任 約翰·昆西·亞當斯
繼任 馬丁·范布倫
個人資料
出生 1767年3月15日
22px 英屬北美南卡羅萊那州蘭開斯特縣
逝世 1845年6月8日(1845-06-08)(78歲)
22x20px 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
墓地 22x20px 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隱士之家
政黨 民主黨
配偶 瑞秋·唐尼爾森·羅伯茲
宗教信仰 長老教會
簽名 安德魯·傑克森的簽名

安德魯·傑克森英語:Andrew Jackson,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美國軍人政治人物,第7任美國總統、首任佛羅里達州州長、紐奧良之役戰爭英雄、官拜少將,並為民主黨創建者之一,在美國政治史上,1820年代起至1860年的第二黨體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為象徵,他也是美國早年的民粹主義倡導者,傑克森民主因他而得名。他是首位成功通過民粹主義、而非依靠政治精英取得權力的總統。傑克森總統在職期間最受人爭議者,或為其印地安人相關政策。傑克森為印地安人排除政策之倡議者,他於1830年簽署《印地安人排除法案》成為一項法律。

早年生涯與軍職

File:Andrew Jackson brave boy 1780.jpg
傑克森拒絕清潔英國軍官的軍靴(1876年,平版印刷

傑克森於1767年3月15日,出生在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之間的維克斯豪(Waxhaw)蠻荒墾殖區的一戶蘇格蘭﹣愛爾蘭裔Ulster Scots people移民人家,為三兄弟中的老末。南北卡羅萊那州皆稱傑克森為「本州子弟」,而他本人則一向表示自己出生於南卡羅萊那。傑克森一生未曾受過一貫的教育,他自13歲起加入大陸軍成為一名信差,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曾遭英軍俘虜。傑克森為美國總統中,最後一位曾參與獨立戰爭者,也是唯一一位曾為戰俘的總統。傑克森一家皆死於戰爭中。

獨立戰爭進行期間,當駐南卡羅萊那查爾斯頓的美軍向英軍投降後,傑克森與其兄長羅伯特·傑克森隨之成為戰俘,幾成餓殍。傑克森因拒絕為一名英軍軍官清潔軍靴,遭這名惱羞成怒的軍官揮刀砍傷,造成他左手及左顱上的疤痕,以及對英國人的強烈恨意。兄弟倆於被俘期間感染天花,羅伯特因而於獲釋之次日身故。尤有甚者,傑克森另兩名兄長及其母──即其全家──死於戰爭期間的艱困生活中,傑克森亦將之歸罪於英國。此種仇英心理助長其對美東「貴族」之懷疑與厭惡。傑克森認為這些「貴族」傾向於偏袒並仿效其殖民時期的「主人」。他欽服拿破崙之勇於挑戰英國的軍事霸權。

傑克森於1787年遷居田納西州。他幾乎未曾唸過法律,但發覺竟足以執業邊疆。因無煊赫的家世,傑克森以自己的勞績建立事業,而他很快地在邊疆簡陋而混亂的法律界中建功。訟案大多是地權爭執,或襲擊與鬥毆。他在法庭內的風度切合當時潮流;1795年,他因與對造律師於庭上相持不下,憤而決鬥。1790年代晚期,田納西建州後,他成為該州第一位聯邦眾議員,很快又成為聯邦參議員,但未及一年即請辭。1798年,他獲聘為田納西最高法院大法官。

克里克戰爭與1812年戰爭

傑克森成為田納西民兵上校。自他1801年從軍起,即領導這支民兵。1813年,彼得·麥昆酋長率其北克里克部落(Northern Creek Band)展開閔士堡大屠殺(Fort Mims Massacre,閔士堡今位於阿拉巴馬州境內),男男女女約400人遇難,包含小孩在內。傑克森率部出戰阿拉巴馬與喬治亞境內,人稱紅棍(Red Sticks)的北克里克印地安人。克里克首腦們,於1812年戰爭中與英軍結盟的威廉·崴者福(William Weatherford,即「紅鷹」)、彼得·麥昆、以及緬那瓦(Menawa)等,與其他克里克族部落的酋長們,以及合眾國的的印地安執法代表班哲明·郝京斯(Benjamin Hawkins)所管理的「開化」計畫,在白人所侵吞的克里克土地上爆發激烈衝突。在克里克戰爭中,即1812年戰爭裡的一個戰區,傑克森於蹄鐵灣之役(Battle of Horseshoe Bend)中,打敗紅棍克里克人。傑克森得力於與南克里克族結盟。該族及若干與美國人結盟的卻洛奇部落,因求助於傑克森而被視為紅棍中的「叛徒」。800名北克里克紅棍印地安人於戰爭中陣亡,但傑克森饒過崴者福一命,未進行任何報復。日後成名於德克薩斯的山姆·休士頓大衛·克羅基特當時即服役於傑克森麾下。傑克森戰勝後,與敵對的北克里克族,連同結盟的南克里克族,迫簽傑克森堡條約(Treaty of Fort Jackson),自所有克里克族人手中強取二十萬平方英哩(8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白人的墾殖區。

傑克森於1812年戰爭中驍勇善戰,人所共知。他御下嚴謹,戰績卓著,人稱其作戰時「強韌如老山胡桃」,這成為他日後的綽號。傑克森一戰成名,在1815年1月8日的紐奧良之役中的卓越指揮,更令他名揚全美,他也因功擢升為少將。傑克森於此役中率領6,000名民兵,以棉捆為柵,以作掩體,對抗由愛德華·帕肯漢(Edward Pakenham)將軍所率,12,000名越過開闊地來犯的英軍。英軍死傷兩千人,傑克森所部共13人陣亡,58人負傷或失蹤。[1]

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

塞米諾爾戰爭爆發後,傑克森再度投身軍旅。[2]詹姆斯·門羅總統於1817年12月的指派他至喬治亞率兵出戰塞米諾爾族與克里克族印地安人,並防止西屬佛羅里達成為「逃奴庇護所」。後來的傳言指稱,傑克森不負使命,而門羅總統與民意皆期求兼併佛羅里達。傑克森行前上呈門羅總統道:「職有意以一切手段(兩人共同之密友約翰·瑞亞所言)據有合眾國值得擁有的佛羅里達之地,六十日可成。」門羅下達給傑克森的命令蓄意模糊,足以引發國際聲討。

傑克森在所部田納西志願軍遭塞米諾爾人攻擊後,進襲後防空虛的印地安村落,連同農作物一火焚之。傑克森於調查後發現,西班牙人與英國人「暗助」印地安人。他認為,在西班牙與大英帝國鼓動印地安人戰鬥到底的情況下,美國處境不穩。傑克森在其後所自稱的「自衛行動」中,靠著警示性射擊及其他作為,俘虜並廢黜西屬佛羅里達的州長潘薩科拉(Pensacola);又逮捕兩名支援印地安人並提供建議的英國公民,加以審訊並處死。傑克森的這些行為,連同其作戰中毫不手軟的話語傳開後,在塞米諾爾部落中造成恐慌。

傑克森的這些作為造成國際事件,門羅總統的多名閣員要求通過對傑克森的譴責案,但時任國務卿的約翰·昆西·亞當斯為傑克森的行為辯護。當西班牙高級官員要求「適度懲處」傑克森時,亞當斯回覆道:「西班牙必須馬上(決定)派遣足夠的兵力保護其佛羅里達屬土,…或割讓西班牙僅名義上據有的一省予合眾國,而該省其實…是一處煩擾西班牙的小據點。」亞當斯利用傑克森已征服該地的現實,及西班牙自身的弱點,說服西班牙在《亞當斯-歐尼斯條約》(Adams-Onís Treaty)中割讓佛羅里達予美國。傑克森其後成為該州州長。

總統

1829年3月4日,傑克遜宣誓就職,他成為首位在國會山莊就職的總統。數以千計的支持者趕到華盛頓觀禮。其中有不少人是為了謀個一官半職。他們覺得傑克遜會把大選期間沒有支持他的人全部趕走,換上自己的親信[3]

總統選舉

File:Andrew Jackson.jpg
傑克森於1824年

傑克森於1824年首次競逐總統大位。他於18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於普選票與選舉人團皆獲得最高票,但因無人得票過半而交由眾議院投票,結果亞當斯當選為總統。傑克森譴責這場「腐敗交易」(corrupt bargain),因為亞當斯支持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兼同為該屆總統候選人亨利·克雷的體制(American System),而且亞當斯隨即提名亨利·克雷為美國國務卿(副總統只是虛位,國務卿才是僅次於總統的政府第二把大椅),其後傑克森聲請撤廢選舉人團,因眾多選民認為「民意託付之人」遭「東邊的腐化貴族」剝奪應得權利,傑克森此次敗選令其政治形象更添光彩。

傑克森的政敵之一,曾為1824年大選之副總統候選人的艾伯特·加拉亭(Albert Gallatin),視傑克森為一個誠實的人,崇拜軍功者的偶像,但因不當的軍人氣息,習慣性漠視法條與憲政條文,而不適任公職。[Adams 599]

托馬斯·傑斐遜於1824年退休時如此評論傑克森:

「我對傑克森將軍任總統職之前景感到驚恐。就我所知,他是最不適合擔當此職者之一。他對法條與制度少有重視,而實際上他是個稱職的軍事首長。他火氣衝天。在我任議長時,他是個參議員,因脾氣急躁,他就是不能條理分明地說話。有太多次,我看他是想好好的講,卻因為狂怒而嗆咳。他的火氣現在無疑是小多了;自我認識他起,他就一直試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但他實在是個危險的人物。」[4]

1828年,傑克遜再度競選總統。不過這次由於民主共和黨的分裂,傑克遜當時全新創立的政黨成為今日美國兩大政黨之一──民主黨。現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是國民共和黨候選人。不過自1824年總統競選,傑克遜的支持者越來越多,而亞當斯的支持者越來越少。那年,傑克遜以高票擊敗亞當斯。傑克遜其後成為美國民主黨第一位總統。

1829年3月4日,傑克遜在就職儀式正式當上美國第7任總統。

獵官制

1829年3月,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就職後,撤換親亞當斯的聯邦政府官員,代之以自己的支持者與友人,被稱為「獵官制」(spoils system);這個詞於1832年由美國參議員威廉·L·馬西提出,引自其「贓物是屬於勝利者的」(to the victor belong the spoils)一句。安德魯·傑克遜認為,獎賞所屬派系並鼓勵其他人加入,有助民主。分贓制度造成美國政治最腐敗的時期,直到1883年才被《彭德爾頓法案》終結。

抵制中央銀行

擔任總統後,傑克森抽走美利堅合眾國第二銀行聯邦特許狀(該行日後以州行的地位持續運作)。

1791年,亞歷山大·漢彌爾頓設立該行的前身──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銀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以整理聯邦政府財政。其聯邦特許狀於1811年失效,詹姆斯·麥迪遜在1816年於任內授權成立合眾國第二銀行取而代之,時效20年,以「減輕1812年戰爭所導致的經濟問題」。兩個銀行皆有助美國經濟成長,但傑克森反對此一概念,他認為該行因下述原因應予廢止:

  • 違憲
  • 國家財力過度集中於單一機構中。
  • 政府因此暴露於「外國利益」的控制下。
  • 國會議員過度監控。
  • 利於東北部各州,而不利於南部與西部(今中西部)各州。
  • 傑克森極度厭惡該行總裁尼古拉斯·畢多(Nicholas Biddle)的個性與政治立場。

傑克森追隨傑弗遜「以農立國」的理想,相信中央銀行是犠牲勞農階級以增進工商業菁英人士的財富。在奮力一搏後,傑克森於1832年否決國會的展延聯邦特許狀案,復於1833年自該行抽走國家基金,成功地摧毀央行。該行的貸款業務,由州立銀行與地區性銀行所組成的銀行團接管。這些銀行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為信貸與投機買賣提供資金。國家經濟在商業進程上顯著倒退。1834年3月27日,參議院對傑克森總統抽走央行資金提出譴責案。民主黨於參議院中佔多數,而刪除該譴責案。

拒行聯邦法規危機

傑克森在任期間另一件引人注意的危機為1828年至1832年的「拒行聯邦法規危機」,或稱「分離危機」(secession crisis),為因貿易關稅而起的區域性衝突。批評者聲稱,對自歐洲進口的一般製品課徵高關稅(「令人嫌惡的關稅」),使得價格高於來自北方的國產品,並迫使南方的大農場主以高價購買。南方的政治人物因而論斷,高關稅犠牲南方的農業以補貼北方的工業。

1828年,該項爭議浮出枱面。副總統約翰·考宏在《南卡羅萊那州說明與抗議》(South Carolina Exposition and Protest)一文中主張州政府有權「撤消」(nullify,即宣告其為非法)聯邦政府1828年的關稅法案,以及廣泛地撤消損及各州利益的法條。傑克森在關稅爭議上雖同情南卡羅萊那州,卻也強烈支持由具實權的中央政府所領導的聯邦。他打算就此與考宏攤牌,二人為此艱苦對抗。1829年4月13日的傑弗遜日中,晚餐後的祝酒為最出名的事例。傑克森首先舉杯揚聲,他雙眼炯炯的凝視著考宏,高喊道:「我們的聯邦:必須保存。」明擺著挑戰考宏;考宏直視傑克森,聲音發抖但同樣地昂揚:「此聯邦:次於我們的自由,敬愛的長官!」急智反應人驚詫。

國會於1833年通過軍力動員法(Force Bill)以回應南卡羅萊那的威脅。傑克森矢言派軍至南卡羅萊那護法,他於1832年12月發表馳名的宣言,反對主張聯邦法規於州府無效者,宣言中稱:「我視…單一州份僭取撤廢合眾國法規之權,為現行之聯邦政府所不許,明顯違背美國憲法,逾越憲法精神,不見容為制憲原則,實摧殘制憲之偉大目標。」總統宣稱,南卡羅萊那的立場已在「叛亂賣國之邊緣」。他要求南卡羅萊那州民重新宣誓效忠其先祖經奮戰所建立的聯邦。傑克森同時否定脫離聯邦的權利:「憲法…所組織的是『政府』而非聯盟…若說各州可隨意脫離聯邦,則意同美利堅合眾國並非國家。」

危機於1833年解除,南卡羅萊那州接受由傑克遜政敵、輝格黨政治家亨利·克雷所精心制定的協議。協議中實質降低關稅,並暗示中央政府在面對州政府的堅決反對時並不具強而有力的實權。雖說協議本身僅意味著撤廢關稅法,州議會卻洋洋自得地畫蛇添足以堅持自身觀點,公開宣佈軍力動員法無效作廢。於是南卡羅萊那州議會既避開了與聯邦政府的大規模衝突,又得以重申考宏所鍾愛的,州府有權拒行聯邦法規的學說。

遷移印地安人

時至今日,傑克森總統在職期間最受人爭議者,或為其印地安人相關政策。傑克森為印地安人排除政策之倡議者,他於1830年簽署印地安人排除法案,成為一項法律。與公眾的誤解相反的是,該項排除法案並未下令遣走任何印地安人,而是授權總統與印地安部落洽商購地條款,即以東部的部落所有地,交換當時已有州界以外之西部遙遠國土。據傳記作家羅伯特·雷米尼Robert_V._Remini所言,傑克森因主要是因見及大英帝國與西班牙於之前數次戰爭中招募美國境內的印地安人,而為國家安全的理由推行此政策。史學家安東尼·瓦列斯(Anthony Wallace)說,傑克森未曾公開倡言強行搬遷印地安人,而是以商訂條約為優先:他在職期間批准近七十條的印地安條約──其中許多為購地案──數量冠於歷屆政府。

排除法案在美國南部大受歡迎。該處人口暴增,且於卻洛奇族的土地內發現黃金,處處都增加了索求部落土地的壓力。喬治亞州與卻洛奇族在管轄權上不斷發生衝突,直1832年告終。當年最高法院在烏斯特對喬治亞Worcester v. Georgia)一案中,裁定喬治亞州不准於卻洛奇族的土地上行使州法。對於本案,傑克森經常被引述的話為:「約翰·馬歇爾做下的決定,就讓他自己去執行吧!」而傑克森可能根本沒這麼說過。眾口相傳關於傑克森蔑視最高法院並強遷印地安人的故事並非事實。就法律上來說,傑克森對喬治亞境內卻洛奇族人的行為其實並無十足的干涉權。

在法庭判決失利後,傑克森卻仍利用喬治亞危機對卻洛奇族施壓,迫使酋長們簽下遷移條約。由傑克森的老戰友之一瑞及少校(Major Ridge)所領導的一群卻洛奇族人與傑克森政府簽下約耶寇塔條約(Treaty of New Echota),該約因遭大部分的卻洛奇族人否決而在合法性上具有疑義。然而傑克森的繼任者馬丁·凡·勃倫嚴格執行條約內的條文,導致數以千計的卻洛奇族人身死於「血淚之路」(Trail of Tears)上。但始作俑者為傑克森以不正當手段迫簽條約引起,事實上,傑克森任內一系列的印地安人遷移條約,仍是透過各種非法手段威脅利誘酋長們所簽訂的「合法」契約。

傑克森執政期間,向西遷移了超過45,000名的印地安人。傑克森政府當時耗資六千八百萬美元,及三千兩百萬英畝(十三萬平方公里)的西部國土,購下了一億英畝(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印地安人土地。搬遷的進程受到一些白種人歡迎,卻使印地安人各族受苦,甚至死亡。傑克森當時因在這些事件之角色而遭非議,批評逐年增長。羅伯特·雷米尼稱這段搬遷印地安人的時期為「美國歷史中最令人不快的一章」。[5]

刺殺未遂

1835年1月30日,國會山莊發生刺殺傑克森總統未遂事件。這是美國史上首次有人意圖暗殺在職總統。傑克森當時正動身離開,一名叫做理查·勞倫斯(Richard Lawrence)的男子趨身近前,在完全瞄準距離(point-blank range,在此距離內,槍枝無須調整仰角便確定可擊中目標之某部分)持手槍對傑克森射擊,但槍枝卡彈。刺客立即拔出另一枝手槍,傑克森趁空以手杖制伏刺客。勞倫斯日後被診斷出身患精神疾病,並遭拘留於瘋人院中。

任職總統期間重大法案

內閣成員

File:Andrew jackson head.jpg
懸掛於白宮的傑克森官方肖像
職務 姓名 任期
總統 安德魯·傑克森 1829–1837
副總統 約翰·考宏 1829–1832
  馬丁·凡·勃倫 1833–1837
國務卿 馬丁·凡·勃倫 1829–1831
  愛德華·李文斯頓 1831–1833
  路易斯·麥克連 1833–1834
  約翰·佛西斯 1834–1837
財政部長 山繆·英漢 1829–1831
  路易斯·麥克連 1831–1833
  威廉·杜安 1833
  羅勃·坦尼 1833–1834
  李維·伍伯利 1834–1837
戰爭部長 約翰·伊頓 1829–1831
  路易斯·凱斯 1831–1836
檢查總長 約翰·伯瑞恩 1829–1831
  羅勃·坦尼 1831–1833
  班哲明·福蘭克林·巴特勒 1833–1837
郵政部長 威廉·拜瑞 1829–1835
  阿摩斯·肯戴爾 1835–1837
海軍部長 約翰·布蘭區 1829–1831
  李維·伍伯利 1831–1834
  馬洪·迪克森 1834–1837

在職期間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們

最高法院於其在職期間所審理的案件

於其在職期間加入聯邦的各州及其加入年份

退休和去世

傑克森於1837年卸職,並退居田納西納許維爾家中的庵室(The Hermitage),但仍保有對全國性及州內事務之影響力。傑克森雖蓄奴,但仍堅定支持合各州為聯邦,拒絕對脫離聯邦的說法提供任何支持。

在納許維爾安享八年的退休生活後,1845年6月8日因慢性肺結核、肺積水、以及心臟衰竭等多重疾病而逝世,享壽78歲。其遺言為:「噢,別哭,要當乖孩子,我們會在天堂重聚。」

去世後

在遺囑中傑克森將全部房產留給小安德魯·傑克森,另列舉若干物品遺贈親朋。傑克森留予子媳與孫兒們若干名奴隸;留給孫子一柄佩劍,劍上銘刻訓喻:「茲以此長保我壯麗聯邦」(that he will always use it in defence of our glorious Union.)。

外貌

傑克森身形瘦削,高6呎1吋(185公分),平均體重在130至140英磅(64公斤)之間;雙眸湛藍深邃,藍眼銳利;一頭紅髮,蓬亂而濃密。在1829年以61歲之齡擔任總統時,髮色全轉灰白。

傑克森是美國歷來最病弱的總統之一,深為習慣性的頭疼與腹痛,以及短促而頻繁的乾咳所苦;他的病痛主要是源自於一顆從未自他肺部移除的火槍子彈,造成他經常咳血,甚至咳到全身震顫。[6]

私生活

傑克森之妻,瑞秋·傑克森(Rachel Donelson Robards Jackson),於其就總統職兩個月後身故,死於嚴重心臟病,但無從證實。她與第一任丈夫,路易斯·羅巴德(Lewis Robards)上校,據推定應已結束婚姻關係,但離婚程序有法律效力上的瑕疵。對於旁人非議其妻之貞潔,傑克森深感憤慨。1806年3月30日,查爾斯·迪金森(Charles Dickinson)因辱及傑克森夫人,復因賭馬上的債務糾紛,而在決鬥中為傑克森所殺。傑克森也在這場決鬥中負傷,子彈卡在肋骨間,因距心臟太近而無法安全取出,致其餘生不時胸痛咳血。因其婚姻上的流言是於1828年總統大選中開始散播,傑克森將瑞秋之死歸罪於約翰·昆西·亞當斯。他認為此事速瑞秋之死,故終生未曾原諒亞當斯。

傑克森一生收養過兩個兒子,一為瑞秋兄長謝佛倫·唐尼爾森(Severn Donelson)之子,小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 Jr.);另一為傑克森於克里克戰爭後所收養的克里克族(Creek)養子林科雅(Lyncoya)。林科雅在1828年死於肺炎肺結核,得年16。

傑克森家另監護有其他八名子女。約翰·山繆·唐尼爾森(John Samuel Donelson)、丹尼爾·唐尼爾森(Daniel Donelson)、及安德魯·傑克森·唐尼爾森(Andrew Jackson Donelson)為瑞秋之兄山繆·唐尼爾森(Samuel Donelson)之子,唐尼爾森於1804年身故;德魯·傑克森·哈群斯(Andrew Jackson Hutchings)為瑞秋姪孫,自幼父母雙亡;卡洛琳·巴特勒(Caroline Butler)、依萊莎·巴特勒(Eliza Butler)、愛德華·巴特勒(Edward Butler)、以及安東尼·巴特勒(Anthony Butler)為家族友人愛德華·巴特勒之子女,他門在父親身故之後與傑克森婦共同生活。

鰥居的傑克森後邀瑞秋的外甥女愛蜜莉·唐尼爾森(Emily Donelson)作為白宮之女主人,以及非正式的第一夫人。愛蜜莉後嫁給當時擔任傑克森私人秘書的安德魯·傑克森·唐尼爾森。總統先生與愛蜜莉於桃色事件(Petticoat Affair,一件涉及傑克森政府多名閣員的醜聞)後變得關係緊張,兩人疏遠了好幾年。他們最終和好,愛蜜莉重拾白宮女主人之職責。小安德魯·傑克森夫人,莎拉·約克·傑克森(Sarah Yorke Jackson),自1834年起成為白宮共同的女主人。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有兩名女士同時擔任非正式的第一夫人。愛蜜莉於1836年逝世後,莎拉接管第一夫人的所有職責。

紀念物與電影

瑣事

  • 傑克森執政期間,美國政府首次無外債。至2016年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據信其他主要工業國家亦無此紀錄。此舉致使政府公債因發行量劇減而價格飛漲,連帶也削弱了公債發行單位-央行-的影響力。
  • 1828年大選中,其競選對手稱他為「驢蛋」(Jackass)。傑克森喜歡這個稱呼,有一段時間甚至以驢子作為自己的象徵,但過後無疾而終。然而,民主黨日後便以驢子作為政黨象徵。[1]
  • 一說(但無實據)安德魯·傑克森為「OK」一詞的創造者,並引動潮流。據推測,這是他對「Oll Korrect」一詞的縮寫,為「all correct」(全對)之誤拼。他可能也認識喬克托語(Choctaw)中相近的字眼。參見Okay
  • 安德魯·傑克森為首位出生於木屋中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於在職期間搭乘火車的總統。
  • 傑克森養了隻會說英語和西班牙語的鸚鵡,取名為「波」(Poll,意即鸚鵡)。據傳「波」在傑克森的喪禮上用這兩種語言咒罵,因而被趕開。[來源請求]
  • A National Hero - The Battle of New Orleans, Winter 1814-15
  • 存檔副本. [2006-05-24].  已忽略文本「2006-01-08」 (幫助)
  • 美國之音. 建國史話 (56) :傑克遜總統與其副總統的分歧. VOA. Mar 21, 2009 [2009-03-22]. 
  • Paul Leicester Ford, The Writings of Thomas Jefferson 10 vols.(New York, 1892-99), 10: 331.
  • Remini, Robert. Andrew Jackson and his Indian Wars. 2001 (英語). 
  • Remini, Robert. Andrew Jackson: The Course of American Freedom, 1822-1832. : 1–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