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800美元。」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2015年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保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概念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審議和通過了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

根據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要求,在深刻分析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的基礎上,大會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發表的公報說,「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並成為全球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10萬億美元」門檻的經濟體。

公報重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

標準

小康的標準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準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係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視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相關視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響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 從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05-04
  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 ,搜狐,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