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明市建寧閩江源生態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明市建寧閩江源生態區閩江源生態旅遊區位於福建省建寧縣東南部,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金鐃山,總面積130.22 Km,是武夷山脈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良好棲息地和珍貴的物種基因庫,森林覆蓋率達95%,是福建「母親河」千里閩江正源頭。當年徐霞客沿武夷山脈雲遊到此,看到如此美麗的勝景,脫口吟出:「武夷勝景甲天下,金鐃東南第一窺。景區着名景點有高峰古道、雌雄雙瀑、古棧道、金鐃山索道等。

景點景區

國家4A景區

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新一批通過國家4A景區標準評選的97家景區,福建閩江源生態旅遊區是其中之一。該景區以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世界地質公園金鐃山園區為依託,擁有豐富而又出彩的自然資源和景觀。

於福建境內海拔最高的小木屋內入住,清晨可賞日出觀雲海;乘坐福建最長高山纜車,翻越四座大山感萬峰競翠之美;漫步枯葉滿地、長滿青苔的林間小徑,邂逅充滿負氧離子的雌雄雙瀑區;行走於八閩最高峰的「腰帶」之上,體驗凌空飛舞之境......投身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奇幻清新之旅,非閩江源生態旅遊區莫屬。

生態休閒景區

早在數千年前,這裡就是「開閩始祖」閩越王無諸狩獵遊玩的好去處。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登上金鐃山後,對這裡的美景留下深刻印象,贊之:「武夷勝景甲天下,金鐃東南第一窺。」閩江源生態旅遊區物種群落結構複雜、組成豐富,可觀珍稀物種紅豆杉[1]、柳杉、鍾萼木、紅花油茶野生群落等自然生態景觀,可賞金鐃晴雪、雲海奇觀、千姿石林、高山草場、杜鵑花海、鷹嘴岩、 聖主廟、古學堂、龍王岩等奇景。

這些年,閩江源生態旅遊區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全面提升、完善景區內自然景觀的配套工程,規劃建設了福建最長高山纜車、白石頂「腰帶」——凌空棧道、時空隧道等,讓遊客得以輕鬆遊覽八閩首峰。在基礎設施方面,金鐃山景區坪崗酒店遊客已可入住,縮短遊客前往金鐃山的距離。此外,還從景區入口處修築了平坦的盤山公路,連接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金鐃山主景區。

日前,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閩江源生態旅遊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進一步促進閩江源生態旅遊區樹立品牌,提升知名度,推動建寧縣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記者了解到,在獲批為國家4A級景區後,閩江源生態旅遊區將規劃更大的發展版圖,今後將發展成為集生態旅遊、休閒養生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服務景區。

金鐃山白石頂景區

」金鐃山原名大曆山,又名太弋山,因閩越王無諸曾在此校獵,遺失金鐃一面,且久而發光,特此改名為金鐃山。金鐃山綿亘三百里,共有八十峰,主峰為白石頂,屬花崗岩石蛋地貌,有「八閩第一峰」之稱,海拔1858米。該景區內建有福建省海拔最高,長度最長(2.1KM)的金鐃山客運索道,海拔最高的時空隧道,福建省最有特色的凌空棧道,全國除台灣阿里山外唯一的高山小火車和福建省唯一的高山室外滑雪場。

景區內的石蛋群地貌屬全國罕見,4平方公里高山原生種群杜鵑花群落也是全省唯一。這裡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有山花浪漫,夏有林木蒼翠,秋有冰凌霧松,冬有白雪皚皚,特別是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00000個,是個天然的大氧倉。這裡乃城市之郊,塵世之外,離凡塵最遠。

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金鐃山景區售票處出發,沿着蜿蜒的盤山公路行駛,約25分鐘的車程,抵達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閩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中段,建寧縣境內東南部,東至泰寧縣界,西至伊家鄉蘭溪村汪家鋪,南至均口鎮台田村山洋漿,北至金溪鄉高峰村平坑,面積13022公頃,其中,核心區(包括金鐃山、鴛鴦湖和閩江源頭核心區)4633公頃,緩衝區3441公頃。2001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閩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武夷山脈中段重要的生物區系組份、大面積的鐘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生物群落類型和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屬「野生生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旅遊路線

沿着長滿青苔的石階行走,越走樹林越茂密,地上落滿枯黃的葉子和松果,踩上去發出咯吱的聲響。陽光透過密匝匝的葉子,灑在路上,斑斑駁駁。沿途,會看到許多珍稀物種,高大的紅豆杉直插雲霄。越往密林深處行走,大樹遮蔽天日,清新、冰涼的氣息撲面而來。這種奇妙的清新之感,只有置身密林腹地方能感受到。

保護區中,除了原始的自然景觀,還有人工修築的木板橋、小木亭,別有一番意境。不遠處,聽到了潺潺流水聲,原來不遠處就是瀑布區。據介紹,該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0000個/cm3,每一口都是潤透、清新的空氣。雌雄雙瀑各具特色:大際面瀑布,水量充足,聲震數里,濺起飛沫如煙如霧,飄至百米以外,望瀑布似銀河瀉落,故有「星漢流珠落九天」之句;千層崖瀑布,遠遠看去那瀑布像一條潔白的玉帶,搭在幾百米高的斷崖上,從天而降,使人如入仙境。

從保護區出來後,再乘坐10多分鐘的車,即可抵達金鐃山索道下站。屆時,遊客們將乘坐福建省最長、海拔最高的索道,再穿過760米高山隧道和近1000 米長的凌空棧道,可以到達白石頂觀光區。沿途,遊客可以看到相當美麗的金鐃山風光,遠山如屏,近嶺如黛,白雲出岫,玉帶縹緲,不管是晴空萬里還是山嵐飄浮,都會令人如在詩畫之中,如登仙境之感。海拔1858米的金鐃山白石頂,是福建境內第一高峰。這裡是觀日出、看雲海,賞紅花油茶、杜鵑花海,游古閩越王狩獵場,遠眺大金湖的絕好去處。

優越的生態環境

本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區域優勢,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保存較為完好的典型地帶性植被——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這些表明,在這裡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尤其是建設閩江正源良好的生態系統對保護母親河--閩江意義重大。

1、植被的典型性和閩江源頭保護。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孕育出種類豐富的生物資源、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這裡的天然森林植被——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由於人為干擾相對較少,至今保存較好。無論群落類型、區系特徵、種類組成、分布區域都具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特徵。武夷山脈綿延530km,雄峙福建省西北部邊境,在武夷山脈現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在一定程度上是武夷山脈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格局的一種補充。同時,區內的嚴峰山因其為我省母親河——閩江的正源頭而名聞瑕邇。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及保護閩江水系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獨特的價值。

2、生境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獨特性。金鐃山海拔高達1858m,其山體高大,植被呈明顯的垂直分布。主峰白石頂奇峭、峻拔、山幽林密,峰頂平圓坡緩,禾草萋萋,雲騰霧涌,變幻多端,構成一幅意境獨特的畫卷。本區諸多人跡罕至的地方,其天然植被以及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珍禽異獸和珍稀瀕危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之地。在該區發現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36種。主要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伯樂樹、鵝掌楸、凹葉厚朴、閩楠、浙江楠以及僅在建寧有分布的建寧椴、建寧金腰等,許多胸徑達1m以上的古樹名木如鵝掌楸、柳杉、南方紅豆杉、銀杏、香榧、花櫚木等,稀有的南方紅豆杉群落、柳杉群落、吊鐘花群落、紅楠群落、香果樹群落等。保護區內分布的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雲豹、豹、鳶、蟒;國家ii級保護動物有短尾猴、獼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鴛鴦、蒼鷹、鹰鵰、虎紋蛙等;省級重點保護的有豹貓、毛冠鹿、棕鼠、紅喉潛鳥、黑喉潛鳥、小壁虎、蒼鷺、大白鷺、白鷺等。這些無不體現出本區動植物的獨特性。

3、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本區雖然平均海拔較高,但地勢高低懸殊,最高處1858m,最低處僅250m,相差達1608m。保護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在其控制下,形成許多縱橫交錯的幽深斷裂谷,高山深谷地貌十分明顯,許多地方巨石裸露、石礫連綿,母岩分化和成土過程較為緩慢,土層較為淺薄,因此,植物和森林群落演替進行得十分緩慢,現有的許多群落類型均經千百年滄桑才得以形成,一旦這些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採伐跡地水土流失加劇,水源涵養作用減弱,生態系統平衡的失調,植被將逆行演替,而區內的珍稀瀕危動植物將遭滅頂之災。

4、生物多樣性。本區地形複雜,溪流縱橫、山峰林立、山勢陡峭,層巒疊翠,相對之差千餘米,多樣的小地形,促成區域性水熱資源的重新組合和配製從而產生不同的小氣候、小生境。生境的多樣性決定了物種種群和群落類型的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本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63 科1054種。其中蕨類植物[2]28科78種;裸子植物7科15種;被子植物128科961種。藥用植物,觀賞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油料等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有138科720種以上。脊椎動物有獸類7個目16個科31種,鳥類15個目34個科116種,爬行類3個目11個科46種,兩棲類2個目7個科25種,魚類5目8科20種,及大量的無脊椎動物,如昆蟲達1090多種,蛛形綱、信足綱、昏足綱、寡毛綱的種類,水生浮遊動物的種類也十分豐富,真菌達8科12種。

5、森林植被的天然性。本區不少地域地處偏僻,山高路險,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一些邊遠地區甚至人跡罕至,至今仍保存着半原始狀態的天然森林植被。由於人為活動干擾少,區內生境優良,資源豐富,成為各類生物生長繁衍的良好棲息地和避難所,並充分顯示出天然性。閩江源自然保護區所具有的典型性、獨特性、脆弱性、多樣性以及天然性使其具備了很高的科學意義和保護價值,並在眾多的自然保護區中獨樹一幟。

6、保護區面積的適宜性。保護區面積13022公頃,其中核心區4633公頃,緩衝區5216公頃,實驗區3173公頃。面積集中連片,三大塊核心區間設有生物走廊,功能區劃力求具有整體性和連續性,以有效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001年6月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陳寅山、劉劍秋等專家對閩江源自然保護區綜合科考,並整理資料,形成系統的資源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詳細科考報告和總體規劃,同時也收集到部分標本材料。2002年5月廈門大學林鵬院士等專家對閩江源自然保護區進行進一步的綜合科學考察及總體規劃,屆時將形成更系統、更完整、更權威的相關資料,促進保護區的建設與科研活動。

7、保護區生態旅遊現狀。金鐃山海拔1858米,素有「秀起東南第一巔」的美稱。山中的千年古剎報國寺、石燕岩廟和鴛鴦湖渡假村,具豐富人文和休閒氛圍。在保護區內,山奇石秀,泉涌瀑飛,林幽鳥鳴,雲蒸霞蔚。石水林花的神奇組合,構成了動人的自然景觀,朝看雲海,吞雲吐霧林披絮,暮觀夕陽,飛霞流丹山抹金,山中氣象萬千,妙不可言。山腳下一派田園風光,盛夏時節,蓮葉翻卷如碧波蕩漾,荷花怒放似紅綢飄拂,黃花梨碩果纍纍,清香四溢,連空氣中也充滿了甘甜。這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原始美和山民古樸好客民風,引來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人們生態旅遊的好去處,同時也教育遊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發揮寓教於樂的功能。

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閩江源生態旅遊區位於福建省建寧縣,位列「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範疇,系國家級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302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集山水、岩林溪瀑、古道、名剎為一體,「秀起東南第一巔」之譽的金鐃山巍峨聳立。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由省林業廳組織的《福建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通過了省林業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評審組專家深入福建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小溪口和報國寺景區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觀看福建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風光影像資料,並聽取了總規編制單位福建省林業規劃設計院對規劃文本的介紹,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福建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集山水、森林、濕地、文化於一體。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基礎資料詳實,較好地貫徹了建寧打造「閩江正源第一城」和「生態旅遊休閒城」的發展戰略,並與建寧縣旅遊總體規劃相銜接,對提升建寧旅遊產業具有指導價值。

建寧縣閩江源省級森林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成為我省第20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閩江源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11月經福建省林業廳批准設立,森林公園總面積1182.52公頃,由雙門石景區、小溪口景區、桃梨園景區、報國寺景區等4個景區組成,是集生態保護和旅遊休閒、觀光度假、探源訪幽、運動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視頻

三明市建寧閩江源生態區 相關視頻

三明建寧閩江源生態旅遊區
建寧 閩江源生態景區出現霧凇景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