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齐白石故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齐白石故居,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齐白石故居,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
+
[[File:齐白石故居.jpg|320px|缩略图|右|<big>齐白石故居</big>[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0915/1505439691846948.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yjh_0915/21470.html 来自 古建中国 的图片]]]
 +
 
 +
''' 齐白石故居''' [[ 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ref>[https://guoxue.ifeng.com/a/20180929/60090298_0.shtml 走进国画大师齐白石故居],凤凰网, 2018-9-22 </ref> 。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 四合院]] 。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 硬山顶]] 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
  
 
==景点简介==
 
==景点简介==
  
 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家齐白石的住所。由于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在他生前成立的)。“文革”期间,纪念馆被撤消,改为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和北京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
 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 画家]] 齐白石的住所。由于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在他生前成立的)。“文革”期间,[[ 纪念馆]] 被撤消,改为[[ 北京画院]] 。现为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和[[ 北京美术家协会]] 所在地。
  
 
==主要景点==
 
==主要景点==
  
 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
 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 图案]] ,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 书法]][[ 篆刻]] 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此院的砖、木雕饰具有较大价值,1986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
 此院的砖、[[ 木雕]] 饰具有较大价值,1986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画大师。中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
+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画大师。中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杰出[[ 画家]] [[ 书法家]]
  
 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人、寄萍老人等。年青时作过木工。擅长诗、书、画、印。文化部于1953年授 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墓位于海淀区海淀乡魏公村西南。碑文李苦禅所书。
+
 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 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主席。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人、寄萍老人等。年青时作过木工。擅长诗、书、画、印。文化部于1953年授 予“[[ 人民艺术家]] ”称号,1955年又荣获[[ 国际和平奖金]] , 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墓位于海淀区海淀乡魏公村西南。碑文李苦禅所书。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 同治]] 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 湖南]] 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 北京]] ,终年93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 中国画]] 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 艺术家]]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 石80岁 ,画 虾技术颇 精湛 叹为观止
+
 齐白 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 间”衰年变法 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 工绝 兼及 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
 
 +
 齐白石在绘画[[ 艺术]] 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 ]] 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ref>[https://www.sohu.com/a/342551111_373249 齐白石笔下熟透了的寻常瓜果,以永恒的亲和力与人民性不断印证着其一代宗师不可摇撼的地位!] ,搜狐, 2019-9-21</ref>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其篆刻,初学[[ 丁敬]] 、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 郑板桥]] 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艺术魅力。
+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 艺术]] 魅力。
 +
 
 +
==视频==
 +
===<center> 齐白石故居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参观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center>
 +
<center>{{#iDisplay:k0556gnb004|560|390|qq}}</center>
 +
 
 +
<center>人民艺术家——齐白石</center>
 +
<center>{{#iDisplay:w0357phqkvf|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於 2020年5月27日 (三) 05:44 的最新修訂

齊白石故居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位於雨兒胡同中部,東鄰南鑼鼓巷[1]。該宅院建於清代中晚期,13號院僅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較完整的單體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一間(不是原來的大門),倒座房兩間。院內南、北、東、西各有三間房屋,均為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間有雀替,盡間上有倒掛楣子,下有坐凳欄杆。

景點簡介

據傳此宅為清代中晚期內務府一總管大臣的宅子,後分割出售。新中國成立後由文化部購買,作為畫家齊白石的住所。由於老人思念在西城的舊居,在此住了不長時間便遷回西城,此地便改為齊白石紀念館(在他生前成立的)。「文革」期間,紀念館被撤消,改為北京畫院。現為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和北京美術家協會所在地。

主要景點

該宅院建於清代中晚期,13號院僅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較完整的單體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一間(不是原來的大門),倒座房兩間。院內南、北、東、西各有三間房屋,均為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間有雀替,盡間上有倒掛楣子,下有坐凳欄杆。房子之間由轉角廊相連。北房帶東西耳房各三間,南房西接順山倒座房三間。各房墀頭處均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各廊間的走馬板處有書法篆刻磚雕,北房明間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聯。西耳房南側西牆上裝飾一磚刻「紫氣東來」四字。

此院的磚、木雕飾具有較大價值,1986年1月21日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簡介

齊白石,湖南省湘潭縣人,中國畫大師。中國近代美術文化史上的傑出畫家書法家

篆刻家。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人、寄萍老人等。年青時作過木工。擅長詩、書、畫、印。文化部於1953年授 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又榮獲國際和平獎金, 196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墓位于海淀區海淀鄉魏公村西南。碑文李苦禪所書。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於湖南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於北京,終年93歲。他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出身貧寒,做過農活,曾居住於湖南省漣源市楊市鎮。1877年,跟隨叔祖父學過木匠,次年改學雕花木工,從民間畫工入手,曾習古人真跡,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他學詩文書法,游山川名勝,作幕僚寓客,終於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他樸實謙虛、自信自強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剛柔兼濟,工書俱佳,不愧為人民的藝術家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畫最高峰。

齊白石80歲之後,畫技術頗為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2]。《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其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 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

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

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餘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表現形式,展示出個人藝術魅力。

視頻

齊白石故居 相關視頻

參觀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