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目录

那彦成

那彦成(1764年-1833年),字韶九章佳氏,一字东甫,号绎堂,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年间重臣阿桂孙,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历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两广总督陕甘总督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嘉庆三年,任内阁学士兼军机大臣。四年,以钦差大臣陕西督办军务,镇压白莲教。后以畏怯无能,被召回降职。十年,奉旨接替倭什布担任两广总督。十四年,补陕甘总督。十八年,任钦差大臣,镇压河南李文成起义军,封子爵道光七年,张格尔乱平,受命前往办理善后,旋以办理不善革职。 十三年卒,谥文毅

妻爱新觉罗氏,恒瑞之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那彦成是乾隆朝名将、大学士阿桂之孙。 那彦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任内阁学士。 此后担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并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罢黜后,他出任工部尚书并兼任镶白旗汉军都统。

镇压起义

嘉庆初年,湖北白莲教樊学明等人在襄阳起义,举兵反清,其头目张汉潮等人转战陕西。清政府命令参赞大臣明亮成都将军庆成陕西巡抚永保共同前往镇压。然而三人之间存有嫌隙,作战中互不配合,以致清军与起义军对垒四年毫无军事进展。 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清廷任命那彦成为钦差大臣督率明亮的军队,并将庆成、永保二人撤职。 明亮得知此事,便集中力量攻打起义军,将张汉潮诛杀。嘉庆帝将得胜原因归功于那彦成。

当时,张汉潮虽已被杀,但其余党主谋冉学胜等人仍在四处活动。他们进入秦岭深山老林,利用有利地形同那彦成迂回作战。那彦成四处出击,但因深山老林"枪剑难进",虽取得几次胜利,仍不能阻止起义军向湖北、河南等地区转移。 同时,在镇压起义军的作战中,总兵施缙战死。嘉庆帝下诏,斥责那彦成放纵敌人,使起义军势力四处蔓延。并革去那彦成在军机处、南书房担任的一切职务,并令那彦成回京详细汇报军情。

仕途受挫

此时,嘉庆帝刚刚得到比较乐观的军事情报,而那彦成对于局势则比较悲观。对于起义军能否被平定,那彦成以"天命劫数"回复嘉庆帝,激怒皇帝。 因此,嘉庆帝免除那彦成的尚书都统等职务,并将其降职为翰林院侍讲

再度启用

遭受仕途挫折的那彦成几年后东山再起。在几经升迁后,那彦成于嘉庆七年(1802年)再次升任内阁学士。 同年,那彦成奉命平定广东天地会与当地群众冲突,因办理得当,得到嘉庆帝的嘉奖,不久,升任礼部尚书。 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那彦成担任军机大臣,不久后,他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负责处理当地治安问题。 鉴于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教训,嘉庆帝反复提醒那彦成,要他克服自己刚愎自用的缺点。

不久,那彦成调任两广总督。在任上,他主要办理广州通商及征剿海盗事宜。在征剿海盗过程中,那彦成用奖赏或赦免等方法招降海盗五千余人,瓦解了一批海盗, 但也因滥赏官职之罪遭到弹劾,被发配伊犁军台,效力赎罪。

嘉庆十二年(1807年),那彦成又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喀喇沙尔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及江南副河道总督等职。 嘉庆十四年(1809年),那彦成再次调任陕甘总督

平定教乱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爆发。起义由天理教首领、北京黄村的林清和河南滑县的李文成主导。 清廷命令时任直隶总督温承惠镇压,因温承惠镇压不力,又派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节制直隶、山东、河南各路清军,一并镇压起义。同时清廷还征调杨遇春助战。

那彦成从陕西潼关出发,由孟津横渡黄河,抵达河南卫辉。到达卫辉后,那彦成得知滑县一带共有起义军三万人之多,便集结兵力,对起义军采取围剿攻打的战术。 李文成的起义军落入了圈套之中,李文成及众首领自焚身亡,起义失败。 那彦成以此被授予太子少保衔,加封三等子爵,赏戴双眼花翎,赐祭拜其祖父阿桂墓,同时任命那彦成为直隶总督

再次被贬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那彦成因在陕甘总督任上滥用赈粮款项一事受到弹劾,下狱,应判处死刑。后因他迅速赔偿银两,改为发配伊犁军台效力赎罪。 此时正赶上那彦成母亲去世,嘉庆帝念其镇压天理教有功,对其免予发配。

东山再起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那彦成任翰林院侍讲,后历任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他再次出任陕甘总督。此前,青海境内,黄河以南藏民突袭黄河北面的蒙民,因此产生纠纷。那彦成奉命前往处理,他逮捕并处死藏民首领,断绝藏民的武器来源,并安抚黄河以北受难的蒙民,又在沿河一带增加驻军,对藏民严加约束,以此限制其活动,以平息纠纷。

道光五年(1825年),那彦成第二次出任直隶总督

道光七年(1827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那彦成因熟悉新疆情况,不时受到道光帝的召见与垂询。清军取胜后,那彦成被授予钦差大臣,办理善后事宜。 那彦成抵达新疆,指出应对参赞大臣增加考核加以纠察,并应允许参赞大臣携带家眷,以使其安心办公。此后,那彦成修建城垣并着力加强边防要塞地区的军队建设。 他的做法得到了道光帝的肯定。 同年,因妥善办理战后善后事宜,那彦成被赏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绘像陈列于紫光阁

人物晚年

道光九年(1829年),那彦成被诏回北京。随后不久,他回到直隶总督任上。 同年,新疆边陲再次发生战争。 处理此事的钦差大臣认为边陲再次发生纷争是由那彦成几年前平定张格尔叛乱时采取的"没收财产、禁止贸易"的政策所导致。 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廷以那彦成误国肇衅罪将其革职。

两年后,那彦成去世,享年七十岁。道光帝念其平定起义有功,赐予其尚书衔,谥号文毅

人物成就

陕甘总督任上,恰遇灾荒,那彦成上疏朝廷赈济灾民,力陈以往救灾措施的优势与弊端。他还致力于军队建设,建议朝廷裁减淘汰战斗力不足的士兵,补充战斗实力强的士兵与军官,这些提议均得到朝廷的批准。

那彦成参与继嘉庆初年白莲教起义之后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以秘密教门为旗帜的农民起义--天理教起义的镇压平定,由于那彦成在军事上采取围剿攻打的战术,使得起义很快被镇压。那彦成也因此被晋封为三等子爵

史籍记载

个人作品

阿文成公年谱》三十四卷、《莲池书院法帖》、《那彦成青海奏议》。

家庭成员

曾祖父:阿克敦,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祖父:阿桂,清朝名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编有《军需则例》15卷。

父:阿必达,官至工部侍郎。

母:那拉氏

兄:那彦宝,官至成都将军。

子:容安,官至伊犁参赞大臣。

子:容照,官至副都统。

人物评价

道光帝评价:"那彦成为人公正,对朝廷忠诚,在镇压天理教起义中,做了很多工作,功绩卓著。"

清史稿》评价:"回疆之役,削平易而善后难。那彦成力袪积弊,善矣,而操切肇衅,未竟厥功。"

参考资料

  • 清史稿》卷一百七十八至一百九十六·部院大臣年表
官衔
前任:
倭什布
两广总督
任职期间: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继任:
吴熊光
前任:
松筠
清朝工部满尚书
嘉庆四年正月戊辰 - 嘉庆五年五月丁未
1799年2月13日 - 1800年7月17日
继任:
宗室琳宁
前任:
和宁
清朝刑部满尚书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 道光二年十月己酉
1821年7月30日 - 1822年11月21日
继任:
蒋攸铦
前任:
永庆
清朝礼部满尚书
嘉庆八年七月乙巳 - 嘉庆九年六月乙亥
1803年8月29日 - (1804年7月24日
继任:
宗室琳宁
前任:
英和
清朝吏部满尚书
嘉庆二十五年十月戊子 -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1820年11月10日 - 1821年7月30日
继任:
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