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败酱草的正品应是败酱科的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的全草,黄花败酱为败酱草的主要品种。

墓头回为败酱科的糙叶败酱和异叶败酱的根。部分地区的墓头回是菊科的苦荬菜。

败酱草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在中药里属于清热解毒类药,性凉、味辛、苦。归肝、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现代药学认为,它含挥发油、败酱皂甙和β-甾醇葡萄糖式,有抗炎、抗菌、镇静、保肝和强心利尿的作用。

除作药用外,败酱草也是一种野菜,其嫩根和叶皆可食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1]

别名

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

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状

(1)黄花败酱 全体常折迭成束。要命茎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2-5mm,顶端粗达9mm;表面有栓皮,易脱落,紫棕色或暗棕色,节疏密不等,节上有芽痕及 根痕;断面纤维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长达10cm,直径1-4mm;表面有纵纹,断面黄白色。茎圆柱形,直径2-8mm;表面 黄绿以或共同棕色,具纵棱及细纹理,有倒生粗毛。茎生叶多卷缩或破碎,两面疏被白毛,完整呈多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5-11,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有限公司枝端有花序或果序;小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无膜质翅状苞片。气特异,味微苦。

(2)白花败酱 根茎短,长约至10cm,有的具细长的匍匐茎,断面无棕色"木心";茎光滑,直径可达1.1cm,完整叶卵形或长椭圆形,不裂或基部具1对小裂片;花白色;苞片膜质,多具2条主脉。

传统应用

败酱草主治肠痈、肺痈、实热瘀滞腹痛,用于传统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伤寒论》):败酱草、薏苡仁、附予,治疗肠痈有脓。

墓头回主治赤白带下,跌打损伤,用于治带片(《上海中成药》:墓头回、金樱子、苦参、知母、苍术),治疗妇女白带。

采收和储藏

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败酱草:一味制胃酸良药

败酱草出自《神农本草经》,又有龙芽败酱、泽败、鹿酱之别名,以清热解毒,散瘀排脓见长,临床常用于治疗痢疾、泄泻、肺痈、黄疸等证。笔者临床体会,败酱草为一味制胃酸良药。

泛酸或吐酸为临床常见症状,脾胃肠病证中或以其为主症,或为胃痛、胁痛、呕吐之兼症。夫酸者,肝木之性也,吐酸多与肝、胃相关,且有寒、热之别,《证治汇补•吞酸》云:“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但吐酸总以热证多见。笔者则无论病之寒热,凡有吐酸症者,皆随方加用败酱草,常用量15g,效不显者,可用至20—30g。如治患者程某,女,苦病有年,饥则胃痛,食后吐酸,手足欠温,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沉。病之性属寒,故以健脾温中,化湿和胃为治。于主方中加乌贼骨、瓦楞子之属,少效;后仍守同一主方加败酱草20g,仅服3剂则胃痛减,吐酸止,续服10余剂,,随访3个月,病未发作。湿热郁滞于中,随气上逆,则吞酸作矣。败酱草用于湿热之证,此其制酸之理也。

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第1步《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第2步《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第3步《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

第4步《日华子本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聤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补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

第5步《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炎下痢。"

第6步清热解毒,行瘀排脓:

①用于肠痈(急慢性阑尾炎),常与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②用于肺痈(肺脓疡),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桔梗同用。

③用于湿热带下,症见赤白带下连续不绝,小腹热痛,常与苦参、黄柏、芡实、金樱子、杜仲、车前子同用。

第7步祛瘀止痛:

①用于产后腹痛,常与当归炮姜川芎桃仁同用。②用于血热瘀滞、心腹疼痛,常与当归川芎乳香同用。

药理作用

第1步抗病原体。(1)抗菌:两种败酱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内毒素有明显的减毒作用。(2)抗病毒:黄花败酱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对HIV有显著的灭活作用。

第2步镇静。黄花败酱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比西方古典的镇静剂缬草强一倍以上。其镇静、催眠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败酱烯、异败酱烯。败酱皂苷也有镇静、催眠作用。

第3步保肝利胆。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第4步升白和免疫。黄花败酱有显著的升高白细胞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能保护骨髓,使有核细胞明显增加,使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下降明显减轻。

糙叶败酱茎的乙醇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细胞毒,并能提高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

墓头回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明显增强。并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S180的杀伤效果。

第5步抗肿瘤。墓头回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电镜观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杀伤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对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新作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道,本品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作用。用法:取本品3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晚上睡前服150毫升。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当天见效,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茯苓丹参各20克,薏苡仁30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治疗输卵管不畅所致不孕

取本品40克,加水600毫升,水煎2次,煎至300毫升,兑红糖2汤匙,每日分2次服,可治疗输卵管不畅。若治输卵管不通,可在辨证方药中加入本品20—40克煎服。

制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克。

治疗皮肤瘙痒症

先重用本品50克配白癣皮地肤子百部蛇床子苦参各30克,加水4000毫升,煎沸20分钟。待温后用药液擦洗全身,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另取本品50克,当归20克煎水内服,每日1次。

治疗带状疱疹

用本品15克加入应证方中煎服,日1剂。同时可每日用单味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治疗前列腺炎、精液不液化

有报道,本品能解除前列腺局部肌肉血管痉挛,增加前列腺分泌,促进精液液化。对前列腺炎,可重用本品50克,加入相应方中煎服。对精液不液化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本品30克,配丹皮、泽泻、生地黄、赤芍、丹参、菟丝子、女贞子、车前子、马齿苋、萆解、黄芪以清补结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此外,重用本品30—50克,加入应证方中,治疗胆囊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妇女盆腔炎等疗效显著。

(三)败酱草的性味归经

【性味】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辛苦,微寒。"

④《纲目》:"微苦带甘。"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厥阴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厥阴。"

败酱草配伍应用

配蒲公英:二药均为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善于散结消肿,败酱草长于化瘀、消肿、排脓,二药配用,对毒热血瘀之腹痛、腹胀、腹部有硬块等证均可应用。

配赤芍:本品清热散结祛瘀,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二药合用,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产后血瘀有热的腹痛及心肠痈初起触之有块而尚未成脓者。

配薏苡仁:本品活血排脓,薏苡仁利湿排脓,二药配用,有利湿消肿、排脓破血之功。

配金银花:二药都能清热解毒,但败酱草善疗内痈、祛瘀排脓,金银花善散风热、凉血解毒,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可用于痈脓证。

配白头翁:二药均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且能祛肠胃毒邪蕴结之积滞,配用可治下痢带血、发热、里急后重。

败酱草附方

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

治急性阑尾炎方:败酱草牙苡米各30g,附子、大黄各9g。用水煎服,每日2剂。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方:鲜败酱草牙50g,白蒿、溪黄草、车轱辘菜各30g,用水煎服。每日1至2剂。

治腮腺炎、乳腺炎方:鲜败酱草牙50至100g,鲜一点红(羊蹄草)50至100g,鲜婆婆丁50至100g。把三者一起洗干净捣烂,外敷患部,每日两回。

治痢疾方:鲜败酱草牙100g,鲜白头翁50g,黄连15g。用水煎服,每日2至3剂。

治咽喉肿痛方:败酱草牙、岗梅根各30g,大牛子9g,银花15g,连壳12g。用水煎服,每日1至2剂。

败酱草的副作用

【剂量与用法】

临床常用剂量:败酱草3—9g,墓头回9—15g。

大剂量:败酱草12—30g,墓头回15—30g。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

外用:捣敷。

【宜忌】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注意】败酱草牙鲜品可作野菜食用,对预防疮疖和各类皮肤病颇有帮助。因本品性寒,所以脾胃虚寒或者腹疼腹泻者应该少吃或者不食。

视频

参考文献

  1. 苹果绿 中药大全.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