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豆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豆花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豆花[1],又稱豆腐脑豆腐花,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口感近似於的果冻布丁食品,質地上比豆腐嫩軟,是一种常见小吃、甜點。

簡介

各地对其称谓略有不同,中国北方多称豆腐脑,南方多称豆花或豆腐花,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传统的制作方法,豆花多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滷水凝结,在口感上因製程技術,容易有明顯的顆粒感。现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剂,成功率較高、口感更细腻。

称谓 地域 味道及调味品
豆花 四川雲南贵州福建臺灣 在福建,甜豆花加的是冰糖水或者红糖水,鹹豆花会放上萝卜干、炸蒜丁、芫荽或芹菜、虾米以及各种卤料等,加入卤汤。对于同时销售豆花和粉丝的摊位,往往鹹豆花中会加少许粉丝。在台湾通常加綠豆紅豆、去皮花生等豆類,加上糖水與豆漿,也有加水果或芋圆
豆腐花、豆花 中国南方、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 岭南通常加黃糖或糖水调味,西南地区也有加入辣酱调味
豆腐脑 中国北方 北方豆腐脑常加“咸卤”调味
老豆腐指北豆腐}} 晋语区及天津話地區
豆腐生 浙江台州 甜的浇上粘稠的红糖浆,再撒点桂花;咸的放上炊皮、榨菜、紫菜、葱等

由來

豆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傳說常與淮南王劉安有關,至少有三種不同說法:

  1. 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藥,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
  2. 劉安由洪水後、在濕鹹地中泡軟的黃豆,製出豆腐。
  3. 劉安為臥居病榻的母親備餐,將黃豆漿與漢醫所與的食用石膏混合而製成。

無論以上是否為正確,但可以確定的是「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而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

種類

豆花主要分為甜、鹹、辣三種吃法。传统上,甜食主要分佈於華南、香港,並傳入台灣和東南亞各國;鹹食則為中國北方,辣食主要分佈於中国西南。

台湾越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通常加入紅糖或黑糖水食用,或者糖水都可以。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冬天則加入熱糖水食用。近年甚至出現將豆花雪藏而形成凍(冷)豆花,但由於黃糖是固態,因此一般會用糖水。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或是為了口感加入綠豆紅豆、各色水果或是湯圓一起食用。

比較特別的有豆漿豆花-將糖水改成豆漿。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滿天星製成的「巧克力豆花」、配以芝麻糊的「黑白」或加入水果汁例如芒果汁的「芒果豆腐花」。

除了從湯汁下手外,台灣亦有將豆花本體摻入其他口味如雞蛋、巧克力等的豆花,加上原本白淨的黃豆花,就成了三色豆花

而盛載用的木桶有極佳的保溫功能,可確保豆腐花有最佳的凝固效果[2]

中国北方通常称豆花为豆腐脑,而南方原本没有这种称谓[3]。豆腐脑据地域及个人口味变化极多,共同点是咸。还有每碗分开上笼蒸的蒸豆腐脑。

京津为例,“卤”的典型做法是:把木耳花菜香菇切丝,葱姜切末;炒锅内少许底油,下入花椒、八角炸香,然后依次加入葱姜末、木耳、花菜、香菇、豆腐丝翻炒;然后加入一调羹酱油和适量的牛肉汤或羊肉汤(没有的话用水也可以),煮开锅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后淋入水淀粉勾芡。最后把打散的鸡蛋淋入即成。

河南,有豆腐脑与胡辣汤混合的吃法,称为“两掺儿”。

喜食辣味的地区(陕西山西南部等地)往往加入油泼辣子作为调味。

也有用酱油香油、熟黄豆、碎芹菜做的简易调味汁,也可加入韭菜花蒜泥蔥花蝦皮花生碎香菜等。

对于福建,咸豆花是加入卤料的卤汤,撒上萝卜干、虾米、炸蒜丁、香菜或者芹菜等,加入的卤料包括卤笋、卤猪大肠、卤猪肺、卤蛋、卤火腿肠、卤肉等等。一般摊位以及店家也会提供辣油给爱吃辣的顾客。

四川重庆地区,對果凍狀的豆花以北方叫法称为豆腐脑,而當地所稱的“豆花”指的是尚未壓制成形的豆腐,相比豆腐腦更為緊實,而比豆腐鬆散。

四川、重庆的豆花在食用时佐以辛辣调料,与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形成鲜明对比。当地习惯辣味豆花配米饭食用,是为“豆花饭”。

原料

豆花原料很容易得到,僅有黃豆、水及凝固劑三種。水的多寡是影響濃淡要素;而凝固劑常為可食用性的石膏粉鹽滷,還有人使用海菜粉地瓜粉。鹽滷是海水精鍊後的產物,不同於一般的食用鹽,在日本是健康食品的代表。

燒石膏,學名是Gypsum,英文名是Fibrosum 或 Calcium sulfate。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半水合硫酸鈣(CaSO4・1/2H2O)。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分子内含水,呈半透明狀。若買到的是生石膏粉,可以通过炒或微波加熱的办法去除分子中的水分即可。

製作方法

豆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80

最後步驟稱為「沖豆花」,也称「点卤」(歇后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即从此得来)。意即需將少量(某些做法僅數滴)凝固劑沖入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以及沖豆花的速度與技巧。[4]

凝固劑

  • 洋菜食用膠海藻抽取物,此類所製成的豆花,更像是豆漿風味的果凍布丁,因其加熱會融解成液態豆漿的特點,侷限只能常溫以下食用,但製作成功率極高、容易,故被廣泛使用。
  • 食用石膏、鹽滷,此類所製成的豆花,加熱不會融解,故熱豆花一定需使用此類的作法,更有消費者藉由豆花店是否販賣熱豆花,來藉此判別是否為依序傳統製成的商家,並更勝饕客青睞。
  • 葡萄糖酸内酯,豆花凝固劑扮演極重要的關鍵角色,而不同的凝固劑配方对豆腐的质量影响很大。

地方特色

參見

  1. 豆花,TVBS新聞網,2019-9-11
  2. 【利其器】點解做豆腐花,總離不開個小木桶?.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3. 豆花与豆腐脑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9-03. 新京报
  4. 家常豆花的做法. 
  5. 北京地方志《民俗志》第二章 饮食民俗 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