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衣索比亞

於 2019年8月30日 (五) 21:41 由 Seawee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thumb | 250px |右|衣索比亞位置圖 <br> [https://www.drivingdirectionsandmaps.com/ethiopia-google-map/ 來源網站] File…”)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衣索比亞位置圖
來源網站
衣索比亞國旗
來源網站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通稱埃塞俄比亞衣索匹亞。首都及最大城市是阿迪斯阿貝巴。地處東非非洲之角,與厄利垂亞吉布地索馬利亞蘇丹南蘇丹肯亞接壤。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4億。官方語言為阿姆哈拉語通用語英文[1][2]



目錄

歷史概述 

古老的基督教國家

衣索比亞最早可追溯至阿克蘇姆帝國,此時基督竟信仰即開始於此傳播。13-16世紀由阿姆哈拉人建立的阿比西尼亞王國(衣索比亞帝國),曾為東非第一強國,鼎盛時期領土達現今的蘇丹和索馬利亞。 16世紀中,奧斯曼帝國葡萄牙相繼侵入,帝國開始分裂為許多公國。1889年由特沃德羅斯二世再度統一帝國。

戰勝殖民列強

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亞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護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統的非洲國家。 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衣索比亞受其保護。1896年意大利被擊敗,承認衣索比亞獨立;1936年又遭意大利侵占,皇帝海爾·塞拉西流亡。二戰東非戰場上意大利被英軍擊敗,意大利殖民地厄立垂亞被英國託管。1941年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回到首都復位,在政治上徹底倒向美、英。「衣索比亞」國名正式確立。

正式建國

二戰結束後,美國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亞,把埃塞變成其在非洲的代理人,與埃塞簽訂了十多個軍事和經濟協定,並在埃塞設立了軍事基地,給埃塞的軍援高達1.5億美元,占當時美國對整個非洲軍援的一半,且派出軍事顧問小組負責訓練埃塞軍隊。埃塞俄比亞建立起一支很有規模的裝備比較現代化的軍隊。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埃塞俄比亞立即宣布加入聯合國軍出兵朝鮮。美國以大力推動將當時受聯合國託管的厄立垂亞併入埃塞俄比亞、組成一個聯邦國家作為回報。1950年12月2日聯合國大會採納了美國意見,英國對厄立垂亞的託管在1952年9月15日前結束,埃塞俄比亞與厄立垂亞組成一個聯邦,厄立垂亞具有自治的行政管理權與司法權、旗幟及內部事務包括警察、稅收;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國防、金融、運輸。

1950年埃塞國內輿論求戰呼聲日高,埃塞大部分軍方人士認為遠在東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使有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也不足以抵禦美國第八集團軍領頭的聯合國軍,很可能不等埃塞軍進抵戰場當年朝鮮戰爭就已經結束回家過聖誕節。1952年10月31日,聯合國軍指派埃塞俄比亞營向上甘嶺發起攻擊,在朝鮮戰場待戰一年多的埃塞俄比亞軍終於等到參戰機會。1965年才撤離朝鮮半島。

1962年埃塞俄比亞政府將厄立垂亞改為一州,激起厄立垂亞人反抗。厄立垂亞人隨即組織「厄立垂亞解放陣線」,開展長達30年的武裝抗爭。

皇權落幕 赤化浪潮 

1974年埃塞俄比亞發生軍事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廢黜,德爾格政權建立,由門格斯圖掌握實權,並成為名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會主義制度。1978年德爾格政權投向蘇聯,獲得大量蘇援。衣索比亞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門格斯圖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亞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埃塞俄比亞問題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犯濫,以及富裕國家的壓逼造成的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更名為「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亞的蘇聯顧問與古巴軍人全部撤出。

內戰不斷

經過多年內戰,1991年5月,門格斯圖政權被由親阿爾巴尼亞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武裝推翻。埃革陣組建過渡政府,梅萊斯·澤納維任總統;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也組建厄立特里亞過渡自治政府。 1991年,親阿爾巴尼亞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通過武裝鬥爭上台,執政至今。非洲聯盟總部位於該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1993年,兩年過渡期滿,厄立垂亞經全民公決,脫離衣索比亞獨立。1994年,埃塞俄比亞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擁有自決權利。1995年8月,改國名為「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1997年厄立垂亞發行自己的貨幣,與埃塞俄比亞交惡。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發埃厄戰爭

地理環境

地形

埃塞俄比亞面積1,104,300平方公里 [5]

位於非洲東部廣闊的埃塞俄比亞高原,1993年5月厄利垂亞獨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內陸國。 埃塞俄比亞三分之二地區為埃塞俄比亞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米,在非洲各國中地勢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稱;東南屬索馬里高地;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領土的28%。

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

水文

境內多河流、湖泊,塔納湖為最大的湖泊。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圖爾卡納湖。藍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1990年代衣索比亞欲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以修建水庫,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修建水庫的經費。目前奧摩河上游正興建大壩,預計2013年完工後,發電量可達187萬千瓦。

政治

政體

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決定改國體為聯邦制;政體實行三權分立議會內閣制,實行政教分離總統國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經聯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後通過。總理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力,由多數黨或多黨聯合組閣,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聯邦議會由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組成。人民代表院系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以及裁決民族自決或分離、各州間糾紛等權力。 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以來,創建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係。2001年埃革陣「四大」通過新黨章、黨綱,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革命民主」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經發展方向。2005年5月,埃塞舉行第三次議會選舉。埃革陣雖然繼續贏得政府組閣權,但議會席位流失近三分之一。以大選存在舞弊為由拒不承認選舉結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動暴力活動,但埃政府控制局勢能力較強,國內形勢總體穩定。

政治紛擾

新政府成立後,積極與接觸、對話,致力於政治和解,制定和實施第二個五年發展計畫,執政地位得到鞏固。在2006年9月舉行的埃革陣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梅萊斯再次當選黨主席。2007年以來,政府努力推動政治與社會和諧,促進內部穩定,大赦領導人,基本實現政黨和解;深化各項改革,加強能力和良治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埃政局總體保持穩定,但反政府武裝在邊遠地區製造恐怖襲擊事件,局部地區安全的形勢有所惡化。 另外,與肯雅、南蘇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埃塞俄比亞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現由肯尼雅管轄。

外交

衣索比亞是聯合國非洲聯盟東南非共同市場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的會員國。非洲聯盟的總部設於首都阿迪斯阿貝巴[6]

社會

人口與種族

埃塞俄比亞的人口有1.84億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大多數屬亞非語系,主要為閃米特語族庫希特語族分支,後者則包括了奧羅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族索馬里族,這四個民族即佔埃塞俄比亞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根據2007年埃塞俄比亞人口普查,奧羅莫人為最大民族,佔34.49%,阿姆哈拉人佔26.89%,索馬利亞族提格雷族分別佔6.2%及6.07%,其他民族分別為錫達莫族4.01%、古拉格族2.53%、沃萊塔族2.31%、哈迪耶族1.74%和阿法爾族1.73%、加莫族1.5%、Kefficho族1.18%和其他佔11%。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亞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亞猶太人,稱為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們便逐漸離開埃塞俄比亞移居以色列

語言

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根據民族語統計,埃塞俄比亞境內共有90個獨立語言 [7]

宗教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具有悠久和豐富的基督教傳統的國家,早期基督教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已經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和中部傳播了。現在全國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國人口的43.5%信奉埃塞俄比亞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埃塞俄比亞也是伊斯蘭教最早傳播到的國家之一,33.9%信仰伊斯蘭教。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歷史上埃塞俄比亞境內一直有大量猶太人,他們自稱貝塔以色列人,但現在他們大都移居至以色列。

公共衛生

根據世界銀行的艾滋病毒項目全球負責人介紹,在埃塞俄比亞每100,000人裡就會有一名醫生。然而另一份報告來自世界健康組織給出了一組數字,1936個埃塞俄比亞醫生,使世界銀行的數字升到每100,000人裡就有2.6個是醫生。這些數據表明了高等學歷人才離開埃塞俄比亞前往西方尋求更多就業和經濟機會的現狀。

埃塞爾比亞的主要的身心健康問題被認為是關於衛生條件和營養不良而引發的傳染病。超過440,000(是埃塞爾比亞人口的一半)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 [8] 這些身心健康問題是由醫生,護士和醫療設備的短缺而遭成的。 埃塞爾比亞的公共健康的狀態是在城市要比農村好得多。出生率、嬰兒死亡率和正常死亡率在城市比農村地區低,由於教育、藥品和醫院 [9] 在城市有著優質的設施對比於農村。在城市中,人們的平均壽命為53歲,在農村地區是48歲。於衛生是一個問題,利用改進的水源比例也隨趨勢上升;相比農村地區11%城市是81%。正如在非洲其他地區,許多人為了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移居城市。 醫護人員與現代醫學培訓的低可用性,和資金不足的醫療服務,導致了使用家庭為基礎的療法醫治常見疾病可靠性較差的同時體現了傳統治療的優勢。 埃塞俄比亞人有58年平均預期壽命,這是相較低的。在這國家的嬰兒死亡率比較高,因為有8%的嬰兒在出生後不久死亡。生育有關的併發症如產科瘺仍然影響許多國家的婦女。

經濟

經濟落後。1998年因埃厄邊界衝突爆發而導致經濟發展受挫。 農牧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埃塞俄比亞是咖啡的原產地,咖啡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其他經濟作物有油菜籽類、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發達,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工業有紡織、建築伐木、水泥和農畜產品加工,新建有煉鋼、石油提煉等。主要出口咖啡、牛羊皮、油菜籽等。 埃塞俄比亞使用童工的現象十分普遍。 [6]

交通

衣索-吉布提鐵路

19世紀末期法國修建

亞吉鐵路

埃塞吉布提鐵路為重點,在2020年前建設約5000公里的鐵路網,包括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南蘇丹的西線鐵路、從亞的斯亞貝巴向北連通北部各重要城市的北線鐵路,以及從亞迪斯亞貝巴溝通肯雅邊境的南線鐵路。

衣索比亞航空

世界遺產

境內9個世界遺產,分別為1個世界自然遺產塞米恩國家公園(瑟門山國家公園 Simien National Park)。

8個世界文化遺產拉利貝拉岩石教堂阿克蘇姆法西爾蓋比阿瓦什低谷奧莫低谷蒂亞、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城孔索文化景觀[4]

參考資料

  1.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9年 [2019-08-29] (中文). 
  2. 埃塞俄比亞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05月 [2019-08-29] (中文). 
  3. 在衣索比亞逛博物館 看祖先露西 了解古老的國家. 每日頭條. 2019-03-19 [2019-08-29] (中文). 
  4. 4.0 4.1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19-08-29] (英語). 
  5.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Area. [2013-06-16]. 
  6. 6.0 6.1 衣索比亞投資概況.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 2019-05-06 [2019-08-30] (中文). 
  7. Languages of Ethiopia. Ethnologue. Retrieved on 2012-03-03.
  8. WaterAid UK - Where we work - Ethiopia. www.wateraid.org. [2016-05-20]. 
  9. Addis Ababa, Ethiopia. [20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