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芗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芗剧《歌仔戏》

名        称:芗剧

地        区:福建

别        称:歌仔戏

代表曲目:《月蚀》、《侨乡轶事》

分        类:戏曲

福建芗剧是二十世纪初叶发源于宜兰台湾歌仔戏分支[1]台湾歌仔戏在回传入福建后,在当地称为芗剧。歌仔戏在台湾正式成型时,传采用中国福建漳州一带的「歌仔」;「歌仔」又称「杂锦歌」、「什锦歌」、「锦歌」。锦歌是什锦歌之简称;1953年,中国福建省文化厅决定将流传于漳州九龙江,又称芗江,当地的台湾歌仔戏正式称为「芗剧」。编印发行《闽南民间音乐资料汇刊》时,因「什锦」一词过于粗俗,书中略称为锦歌。以早在闽南有歌仔,没有「锦歌」。而九龙江在龙海县石码地域一段被称为锦江。因政治考量,曾刻意称当地的歌仔为「锦歌」,并视之为歌仔剧的根源)。乃是吸收民间小戏与民谣曲调而来,以七字或五字组成一句,每四句组成一段,由方言俚语演唱来说故事的一种民歌。

历史沿革

1925年厦门梨园戏团双珠凤曾聘请台湾歌仔戏艺员去教戏,自此在闽南地区流行[2]。1926年台湾玉兰班前往厦门新世界剧场连演四个月。1928年台湾福佬人前往福建省漳州白礁慈济宫谒祖时,聘请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前往演出酬神,曾在厦门演出,引起当地轰动。其后闽南地区便纷纷组成歌仔戏班。当时到中国教戏的台湾演员有戴水宝温红涂等,以温红涂的影响最大。

福建当地艺员邵江海林文祥都是台湾歌仔戏艺员温红涂的学生,他们的同学还有王锦泉吴泰山卢培森等人,他们两人据歌仔戏曲调加以变革,成为「改良调」(以台湾后来称为「都马调」的「杂碎仔调」为主的系列曲调,杂碎在这里是什锦的意思),组演所谓改良戏,日治下的台湾乐器被查禁,邵江海林文祥等人用南管(泉州南音)的乐器「三弦」(皮面,共鸣箱蒙蟒皮或蛇皮)和「洞箫」(即「尺八」;比民乐的洞箫要长,有时也用民乐洞箫。注:这里指的民乐何意?中国洞箫可略分为北箫及南箫。南箫保留旧制,而北箫在规制上,一般都长于南箫。尺八仍是唐制「篴、通洞」,一尺八寸,九竹节的规制。尔后保留在台系南箫中,日系尺八仅要求一尺八寸,对竹节数目并无限制。所谓民乐洞箫,是指广东民乐,或另有所指?)代替台湾月琴和台湾品仔(),主弦(领奏琴师)的胡琴类乐器壳子弦大广弦则用新发明的六角弦代替,躲过国民政府取缔。

1949年,台海两岸分治之前。厦门都马班前往台湾演出,引入都马调。大陆政权易手之后,都马班则留在台湾演出。中共建政后,于1953年将歌仔戏改称芗剧[3],而歌仔则统称锦歌。此后发展与台湾歌仔戏(芗剧)渐异。

芗剧在中国政治运动及文艺政策影响下,进行许多变革,许多题材都曾被禁演,而改演具有浓厚政治意识形态的剧目。文化大革命期间,更难逃样板戏的袭卷,因而受到京剧极大的影响。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样板戏的影响虽少了,然而目前的演出形式仍然与民间审美差异极大,受到其他剧种影响,普通话的语言形式和京剧影子仍然随处可见。在行腔上也采真假嗓互用的方式,与台湾用本嗓的方式不同。

闽南歌仔戏在中国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大潮下,创作演出了许多歌仔戏现代戏(现代歌仔戏;时装歌仔戏):如从话剧改编,刻划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八一风暴》、从1960年谢晋电影与1964年吴祖强作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的《琼花》、描绘台湾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变;二二八人民起义)的《台民泪》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碧水赞》这齣歌仔戏现代戏(芗剧现代戏)[4]

1963年夏,汤印光、陈志亮、吴毅、陈曙、芗人、庄明6人根据当时闻名全国的被誉为《榜山风格》的堵江抗旱事迹开始编剧,1965年初,《碧水赞》剧本定稿,由龙溪专区芗剧团演出,1965年春,参加华东区戏曲现代戏观摩会演,1965年4月,剧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并由文化部艺术局印发,向全国推荐。后来改编成话剧《龙江颂》,被列为样板的现代京剧《龙江颂》就是话剧《龙江颂》改编的。(龙江指闽南的河流「九龙江」)。

目前闽南厦门市已恢复使用「歌仔戏」名称多年,而厦门的「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和漳州的「漳州市芗剧团」是闽南最有代表性的2大歌仔戏剧团,它们都是公营剧团(国家剧团)。目前除了公立剧团外,闽南地区也有数百个民间剧团。

北京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于1998年与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厦门艺术学校)合作开办1届歌仔戏大专(专科)班,全名「中国戏曲学院歌仔戏大专班」,培养出18个歌仔戏大专(专科)毕业生。

福建漳州市芗剧团以台湾小说家洪醒夫原著小说《散戏》改编的芗剧现代戏(歌仔戏现代戏;时装戏)《戏魂》得到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文华新剧目奖」。

《戏魂》编剧杨联源和方朝晖获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剧作奖」[5]

郑秀琴以饰演《戏魂》中章月娇1角获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表演奖」。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在2007年以歌仔戏现代戏《邵江海》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文华大奖」殊荣,是比「文华新剧目奖」更高的奖项,本届戏曲类中国取6名,《邵江海》列第5。

《邵江海》编剧曾学文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剧作奖」。

《邵江海》导演韩剑英黄天福 (歌仔戏)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导演奖」。

《邵江海》音乐设计江松民朱伟捷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朱伟捷是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主持工作的副团长。

《邵江海》舞台美术设计黄永碤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舞台美术奖」。

郑惠兵以饰演《邵江海》中邵江海1角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表演奖」。

苏燕蓉以饰演《邵江海》中春花1角得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表演奖」。

得到这些荣誉前,歌仔戏现代戏(时装戏)《邵江海》已得到「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中国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1等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5个1工程奖」。

2006年5月20日,福建漳州厦门的歌仔戏被列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1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序号208,编号 Ⅳ—64。

2008年1月26日,4位歌仔戏表演艺术家列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的《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漳州郑秀琴吴兹明(《戏魂》的导演);厦门纪招治陈志明 (歌仔戏)

戏曲机构

专业剧团

福建省漳州市芗剧团属国家全民事业差额拨款单位。是国家专业戏剧表演团体、福建省重点剧团[6]。以丰硕的艺术成果和强大的艺术阵容著称于福建戏剧界和台湾、东南亚一带。有“芗剧之帜”的美称。自1951年8月建团后,便担负演出、示范、研究,担负着宣传本土文化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联系海外亲情的重任。

海峡两岸歌仔戏交流

目前中国歌仔戏界常透过学术研讨会、电视等媒介与台湾歌仔戏交流,台湾歌仔戏研究者王振义、台湾歌仔戏音乐家许再添、台湾歌仔戏演员吕福禄等人曾应邀到闽南参访,台湾演员廖琼枝王兰花张秀琴吕雪凤张丽春庄金梅杜玉琴石惠君许亚芬等曾应邀到闽南表演,台湾歌仔戏剧团明华园曾应邀到北京公演。

而中国的国家一级演员郑秀琴(她是邵江海林文祥的学生,做过漳州市芗剧团团长)曾多次到台湾表演,该团主弦(领奏琴师)郑解放、杨森林也数度到台湾演奏,该团的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作曲员陈彬 (歌仔戏)曾到台湾编曲作曲,在台湾的作品有《李娃传》(柯铭峰主弦,郑松江司鼓,郑松江原任漳州市芗剧团鼓师,现已退休)、《长生殿》(杨森林主弦,王清松司鼓)等。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2006年首度到台湾巡回,献演歌仔戏现代戏(现代歌仔戏;时装歌仔戏)《邵江海》(这部戏的台湾首演是2006年9月18日,在台北市,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特别在台湾发行本剧的DVD并举行签名会,DVD是2005年12月录制)、新编古装歌仔戏《窦娥冤》等多部戏,主弦许永仁,鼓师林德和,《窦娥冤》经台湾公共电视全剧实况录像,多次转播。

《邵江海》的音乐由任职该团的中国国家一级作曲员江松民[7]朱伟捷设计,江松民笔名山风,原任职漳州市芗剧团,曾多次受邀到台湾给歌仔戏团设计音乐,在台湾的作品有《梨园天神》(刘文亮主弦并合作音乐设计,王清松司鼓)、《济公活佛》江松民音乐设计版(另有许再添担任主弦的早期版等几个不同版本)、《燕云十六州》、《鬼驸马》(陈孟亮主弦并合作音乐设计,庄步超司鼓)等。

陈彬(编曲)、林德和(鼓师,做过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副团长)、郑解放(主弦)曾在台湾宜兰县宜兰市合作1场「歌仔戏主题音乐会」(在台湾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办,2001年8月31日在宜兰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世界首演)的闽南歌仔戏部分;台湾歌仔戏部分由柯铭峰(编曲)、朱作民(鼓师)、刘文亮(主弦)合作,并由台湾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实况录像光盘。

视频

福建芗剧相关视频

芗剧高清-福建漳州市凤凰芗剧团
福建芗剧薛丁山樊梨花全剧
福建闽南芗剧 玉牡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