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果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杏 银杏 (银杏科落叶乔木)

同义词 白果树一般指银杏(银杏科落叶乔木)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外种皮肉质,被白粉,熟时黄色或橙黄色。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曾是仅遗存于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素有

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的果实叶子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功效作用

浑身是宝的银杏树,有哪些功效作用?2020-02-05 14:23

银杏果是个药食两用的食物,敛肺气定咳喘是它的首要功效。临床应用上,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为银杏果选“搭档”,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如无痰的肺热咳嗽,需要润肺止咳,可以用银杏谷搭配天冬、麦冬、款冬花服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1][1] 

叶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顶端宽5-8厘米,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风媒传粉。

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

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1] 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风媒传粉。 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

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2]

栽培品种

中国在长期栽培银杏的过程中选育出许多种子大、种仁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生产干果。主要的栽培品种有下列几种:[3]

变种名称

简介

洞庭皇 洞庭皇(学名:Ginkgo bilobaL. cv.Dongtinghuang),种子倒卵圆形,丰满,核平均重3.53克,大小为1.75×2.93×1.48厘米(大小指纵径×横纵×厚),为洞庭山银杏中种子最大的一种。产于中国江苏苏州洞庭西山。苏州洞庭山所产大佛手(又名大长头)的种子形状、核的平均重与洞庭皇相同。


小佛手 小佛手(学名:Ginkgo bilobaL. cv.'Xiaofoshou'),[[种子]矩圆形,核平均重2.6克,大小为1.62×2.62×1.32厘米。产于中国江苏苏州洞庭山。 [1]

鸭尾银杏 鸭尾银杏(学名:GinkgobilobaL.cv.'Yaweiyinxing'),核先端扁而尖,形同鸭尾,多为实生。产于中国江苏苏州洞庭东山。 [1]


佛指 佛指(学名:Ginkgo bilobaL.cv.'Fozhi'),种子倒卵状矩圆形,核平均重3克,大小为1.7×2.7×1.3厘米,壳薄,仁饱满,浆水足,产量高,每个结种子枝上可结种子1~20个不等,一般以2~4个为好。产于中国江苏泰兴

卵果佛手 卵果佛手(学名Ginkgo bilobaL.cv.'Luanguofoshou'),种子形如鸡蛋,先端略小,中部以下渐宽;核大而丰圆,椭圆形或菱形,两端微尖。产于中国浙江诸暨马店

圆底佛手 圆底佛手(学名:Ginkgo bilobaL. cv.'Yuandifoshou'),种子矩圆形,两端均圆钝;核长椭圆形,先端微尖而基部圆钝,极丰满。产于中国浙江诸暨下度


橄榄佛手 橄榄佛手(学名:Ginkgo bilobaL. cv.'Ganlanfoshou'),种子长倒卵形,先端微圆钝,中上部最大,下部狭窄;核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顶端尖,基部极狭窄。产中国广西兴安

无心银杏 无心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L.cv.'Wuxinyinxing'),种子扁圆形,顶端

钝而饱满,基部平而微凹;核宽卵状扁圆形,棱脊不明显,大小为2.1×2×1.6厘米,胚乳发育丰富而无胚,无苦味。产于中国江苏苏州洞庭山

桐子果 桐子果(学名:GinkgobilobaL.cv.'Tongziguo'),种子大,扁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核近圆形,先端宽,钝圆无尖,基部较宽,两侧棱脊显著,底部鱼尾状。产于中国广西兴安

银杏[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93%B6%E6%9D%8F%E5%9B%BE%E7%89%87&hs=2&pn=30&spn=0&di=475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e=utf-8&oe=utf-8&cl=2&lm=-1&cs=3592362231%2C3484240593&os=1186713693%2C3923638229&simid=13921921%2C776534249&adpicid=0&lpn=0&ln=30&fr=ala&fm=&sme=&cg=&bdtype=0&oriquery=%E9%93%B6%E6%9D%8F%E5%9B%BE%E7%89%87&objurl=http%3A%2F%2Ffile.bangnong.com%2Fcnkfile1%2FM00%2F05%2F05%2Fo4YBAFjSjVWALXzGAAFJdIK9lqQ97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kwg2g5g2_z%26e3Bv54AzdH3Ft42stfpAzdH3F8aaaaadal_z%26e3Bip4s&gsm=1e&islist=&querylist= 原图链接]]]


棉花果 棉花果(学名:Ginkgo bilobaL. cv.'Mianhuaguo'),种子椭圆形,先端钝圆,顶端有细的顶点凸起,顶点附近有“一”字或“十”字形的沟纹,种子基部较宽,常结双种子;核扁椭圆形,略狭窄,先端圆宽而尖,两侧棱脊显著,边缘尖锐,下部较狭,底部具1个或2个小凸点。产于中国广西兴安。

大马铃 大马铃(学名:Ginkgo bilobaL. cv.'Damaling'),种子矩圆形,顶端圆钝而基部平宽顶端凸起而有尖头;核椭圆形,肥大,先端钝尖而基部宽圆,中部以上有棱脊,翼不明显。产于中国浙江诸暨夫概。

分布范围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银杏的栽培区甚广:北自东北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海拔40-1000米地带,西南至贵州、云南西部(腾冲)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均有栽培,江苏省邳州市居多,以生产种子为目的,或作园林树种。栽培区常用实生苗、移杆苗或根蘖苗进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时开花结实(实生苗一般在20年后才开始结种子)。各地栽培的银杏有数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树。朝鲜、日本及欧洲、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 [4]

产地生境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营养成分

白果营养丰富,含粗脂肪2.16%,淀粉62.4%,蔗糖5.2%,还原糖1.1%,核蛋白0.26%,矿物质3%,粗纤维1.2%,以及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5]

银杏叶中除了含有活性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糖、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含量丰富。以干基计,中含有蛋白质10.9%~15.5%,总糖7.5%~8.7%,还原糖4.6%~5.6%,维生素C66.8~129.2mg/100g,维生素E6.17~8.05mg/100g。另外含有17种氨基酸、白果醇(10-廿九烷醇)、白果酮、廿八醇、β-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等。微量元素有Fe、Cu、Mn、Zn及常量元素Ca、Mg等。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种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药用。

药用价值

银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 [6]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说明银杏果在治疗咳嗽哮喘遗精遗尿白带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通过对白果药用成分分析得知,果肉内含黄酮内酯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鞣酸、抑菌蛋白及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真菌、抗过敏、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除此以外,银杏还具有耐缺氧、抗疲劳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效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症状,可改善心脏血流保护缺血心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在口腔中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细菌黏附等作用,且其所具有的增强免疫、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口腔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另有报道称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亚硝胺等物质的致癌作用。

园林价值

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

其他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可作药用,亦可作肥料。

注意事项

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有毒。

白果含有小毒物质:氢氰酸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所以食用时应注意白果的食用方式。如果煮熟食用,可以使白果酸白果二酸分解,氢氰酸沸点低易挥发而去除,因此熟白果的毒性较小。为了预防银杏中毒,熟食、少食是其根本方法。医药界认为,生白果应控制在一天10粒左右,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

有些人喜欢用银杏叶片泡水喝,这有一定的危险,银杏叶中含有有毒成份,服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较长,会危害心脏健康。

栽培技术

种植技术

种植地选择

由于银杏树生长周期缓慢,其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光照条件等都要求较为充足,因此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在地势高、交通方便,且兼具良好排水能力的位置。种植银杏的苗园还要注意选择土层较厚的园地,一般要求土层厚度要超过1m。另外,也要保证足够的光照和良好的空气流通状况,即尽量避免选择谷地等弱通风、弱光照的地方栽植银杏。银杏栽种时,对于株行距、栽种方向的配置应当注意,最好是东西方向栽植,并保持一定的栽植密度,可以选择2m×2m的栽种密度。因为银杏性喜光,东西方向栽植可以保证银杏受南北方向光照更加充足,并且较疏的密度也可以确保其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其他邻树的影响。另外,银杏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酸碱性土壤中可以选择适当放宽种植密度,在含盐量高的土地中可以通过一定的酸碱度改造后进行种植。

种植时间选择

银杏树种植时间受气温区位等影响,需要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种植时间。对于长江以南的地区,银杏种植的时间可以选择在秋末冬初的阶段,南方冬季的土地仍然具有一定的地温,基本能够保证银杏栽植后根系的损伤恢复需求,同时促进次年银杏的迅速成长。对长江以北的地区,银杏的种植宜延迟到春分以后。春分以后土地基本解冻,在这个时间栽植银杏可以有效的防止因土层的寒冷而导致根系损伤。

种植穴处理

对于银杏种植穴处理也要根据种植地的地下水位及土壤性质进行综合判断,沙土或沙壤土的地块,种植穴应稍小,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保水。同时,种植穴的配置也要根据银杏移植时的根系情况进行决定,一般密根应大坑种植。种植穴大小一般需要设置为银杏植株根系大小的2倍。挖好种植穴以后,施一定量基肥,一般以施有机肥或农家肥作为基肥。

树苗选择

银杏树种植成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树苗的选择,一般选择根系较发达、且树干较通直的银杏幼苗。在选苗时,还要注意要避免选择具有病虫害的幼苗,选择无病虫害影响的幼苗栽植。栽植前将银杏裸根苗的根系快速浸泡石灰水,然后用清水清洗。

其他注意事项

在种植的过程中,先将表土回填,后将心土堆填于植株周围形成小丘。在填土后,要将银杏树苗轻轻上拉,保证银杏根系顺畅,之后踏实植株周围土壤,并浇定根水。

管理技术

施肥

银杏对肥量的需求较高,是一种喜肥又耐肥的植物,因此科学的施肥是其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春季3~4月是银杏的长叶期,宜施促进树叶生长的肥料。一般在2月份前后进行施肥,以速效肥混合有机肥为主,株均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混合有机肥如腐熟的人粪尿5~10kg,一般根据树的大小进行用量控制。夏季为银杏长果期,宜施促进长果的肥料,一般在每年的7月上旬进行施肥,银杏株均施0.5kg尿素。施肥后如遇持续干旱,应适当的进行补水浇水。秋季为银杏落叶期,宜施用营养树体的肥料。9~10月是银杏种子成熟、采收时间,之后银杏开始落叶。银杏在采收后其根系达到第2次的生长高峰期,因此采后进行施肥,以弥补银杏树体由于结果消耗的养分,确保次年继续丰产。养体的肥料一般施农家肥,施肥量以产果1kg施农家肥3kg为佳。

修剪

要定期对银杏树进行适当修剪,修剪目的是将银杏的一些枯枝、细枝、病枝等进行剪除;树形的修剪以心形或圆形为主,方便剪后树冠的生长。

防寒保暖

冬季通常在银杏树干上缠绕草绳,将银杏的树干包裹起来以起到防寒效果。另外,也可以选择将树干涂白进行保暖,涂白一般选用加盐的石硫合剂,在秋季进行涂白,树干涂白可以减少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昼夜温差的影响,涂白后的银杏树一般不会受冻。

园地的维护

银杏园地的维护主要是应定期对园地内进行清杂除尽杂草杂灌等。同时,应注意定期对园内排水浇灌系统进行检修对种植的坡地进行维护。园地管理办公室一般选择在园地中部交通干道附近,以方便对四向区域均能管理到位。

==植物文化==

成都:1983年,中国成都正式命名银杏树为成都市市树。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青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有诗赞曰:“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丹东市树:银杏树在丹东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丹东就把银杏树移植于街路两旁。据资料考证,现今亚洲国家城市种植有百年银杏树的街道只有6条,而丹东市就有3条。丹东亚洲国家拥有百年以上银杏树最多的城市丹东大孤山寺庙中的一棵银杏树树龄达1300多年,树高35米,其果实每年都达数百公斤。在丹东市区的大街小巷和公园内,分布着相当数量的300-500年树龄的银杏树,市区的主要街路,几乎被百年以上的银杏树所覆盖。 据统计,丹东市80年以上树龄的大银杏树近千株,30年以上树龄的4000余株。

一夜寒霜降,满城银杏黄。每到金秋时节,丹东城区一些街道的银杏都会为广大市民自然铺就出“黄金大道”。

植物保护

2019年10月,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5年的通力合作,在完成银杏首个基因组草图后,对全球545棵银杏大树进行基因组重测序,构建起迄今最大的银杏遗传数据库,为认识银杏的进化历史与进化潜力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介绍,银杏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现生银杏是古老的银杏家族唯一幸存的成员。论文第一作者、浙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云鹏说,忠实保留着亿万年前祖先的模样,它们扇形带凹缺的叶片有时深裂为二,在化石里如此,现实中也是如此。

研究人员一共从全球搜集到545个代表性银杏样本,这些银杏树龄近100岁、树木胸径都在50厘米以上,样品几乎覆盖了全球银杏所有已知的自然分布范围和著名大树。银杏基因组大小超过10Gb,是人类的3.4倍,545棵银杏共产生了44Tb的海量数据。

通过种群遗传结构和动态历史模拟分析,研究团队鉴定出银杏的4个古老遗传成分存在于中国的3个“避难所”:以浙江天目山为代表的东部,以贵州务川、重庆金佛山为代表的西南,以及以广东南雄广西兴安为代表的南部。在全球经历极端气候时,物种的踪迹会逐渐收缩到这些避难所,等气候转好,它们又会重新向外面的天地生发。

该研究进一步表明,遍布全球的银杏几乎均源自以浙江天目山种群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种群。此外,银杏在物种水平维持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这意味着银杏在面临环境变异时,有较多的应对方案。研究人员相信,银杏还在继续进化。

一些新的危机也在出现。研究人员在野外监测时发现,许多野生的银杏大树周边,已经近10年没出现天然更新的幼树和超过3年的成活幼苗,而且大多数银杏的野生种群不在自然保护区内。

研究进展

2.7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的银杏 靠这种“神力”存活至今 [10] (2020-02-11 09:29:18 来源: 科技日报)

银杏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我们熟知的“活化石”。研究发现,银杏长寿的秘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树干形成层干细胞不进入衰老阶段;二是树体的抗性超强。扬州大学银杏研究团队、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团队和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中心合作,发现银杏古树长寿并非某单一的长寿基因调控,而是生长与衰老过程中多个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在线发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