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片是葉的主體部分,通常為一很薄的扁平體,有利於光穿透葉的組織以及最大面積的吸收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1]

葉片有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面)之分。有些植物葉片的兩面或僅在背面生有各種毛狀物,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鱗片狀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輻射的星狀毛等。

葉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葉片的全形稱葉形,頂端稱葉端或葉尖,基部稱為葉基,周邊稱葉緣,葉片內分布有許多葉脈。

基本信息

葉片是葉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多為薄的綠色扁平體,這種薄而扁平的形態,具有較大的表面積,能縮短葉肉細胞與葉表面的距離,起支持和輸導作用的葉脈也處於網絡狀態。這些特徵,有利於氣體交換和光能的吸收,有利於水分、養料的輸人以及光合產物的輸出,是對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完善適應。

葉片內分布着大小不同的葉脈,沿着葉片中央縱軸有一條最明顯的葉脈稱為主脈,其餘的葉脈稱為側脈。雙子葉植物由主脈向兩側發出許多側脈,側脈再分出細脈,側脈和細脈彼此交叉形成網狀,稱為網狀脈;單子葉植物的主脈明顯,側脈由基部發出直達葉尖,各葉脈平行,稱為平行脈。一些低等的被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葉脈作二叉分枝,形成叉狀脈,是比較原始的葉脈。

葉片又可以分為葉尖、葉基、葉緣等部分,每種植物葉片的形態特徵可作為識別植物的依據之一。

形態特徵

葉的外形

葉片的形態主要根據長寬的比例和最寬處的位置而決定。常見的形狀有鱗形,條形,刺形,針形,錐形,披針形,匙形,卵形,長圓形,菱形,心形,腎形,橢圓形,三角形,圓形,扇形,劍形等。

鱗形

葉小如鱗片,緊貼小枝而生.稱鱗形,如柏科植物。

條形

也稱線形,葉片狹長,長為寬的 5倍以上,且全長寬度近相等,兩側葉緣近平行。如水杉、麥冬、冷杉等。

刺形

似條形 ,但先端漸窄並具刺手尖頭。如刺柏、鋪地柏

針形

葉細長,先端尖銳,稱針形。如雪松、松屬植物。

錐形

葉片 長而細,自基部至頂端漸變細瘦而頂端尖。如柳杉。

披針形

長為寬的4~5倍,中部或中部以下最寬,兩端漸狹,稱披針形。如垂柳、桃等。如果最寬處在中部以上稱倒披針形。

匙形

葉片狹長,上部寬而圓,向下漸狹似湯匙,如金盞菊。

卵形

長為寬的1.5~2信,中部以下最寬,向上漸狹,基部圓闊,稱卵形。如女貞、臘梅等。如果最寬處在中部以上稱倒卵形。

長圓形

亦稱矩圓形 ,葉片長約為寬的3~4倍,兩側邊緣略平行,如構骨。

菱形

葉片近 於等邊斜方形,如菱、烏柏。

葉尖

葉片遠離莖杆的先端約1/3的部分稱葉尖。常見的形態有:

  1. 微凸:葉片頂端由中脈向外延伸,形成一短凸頭。
  2. 凸頭:葉片頂端由中脈向外延伸,形成一短而銳利的尖頭。
  3. 尾尖:先端 具尾狀延長的附屬物。如日本晚櫻、菩提樹、梅等。
  4. 漸尖:尖頭延長,但有內彎的邊。如垂柳、桃等。
  5. 驟尖:葉片 頂端逐漸變成一個硬而長的尖頭,形如鳥啄。
  6. 微凹:葉片頂端變成圓頭,其中央稍凹陷,形成圓缺刻。如黃楊
  7. 銳尖:尖頭成一 銳角而有直邊。 如金纓子
  8. 鈍形:先端鈍而不尖,或近圓形。 如冬青衛矛、厚朴等。
  9. 倒心形:尖端寬圓而凹缺,如紅花酢漿草、羊蹄甲等。

葉基

葉片靠近莖杆的先端約1/3的部分稱葉基。常見的形態有:

  1. 下延:葉片基部沿葉柄向下生長並延生於莖上。
  2. 漸狹:基部兩則逐漸內彎變狹,與葉尖的漸尖類似。
  3. 楔形:中部以下向基部兩邊逐漸變狹如楔子,如垂柳。
  4. 截形:基部平截成一直線,好像被切去的。
  5. 圓形:基部呈半圓形,如蘋果。
  6. 耳垂形:基部兩側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如油菜。
  7. 心形:與葉柄連接處凹人成缺口,兩側各有一圓裂片 ,如紫荊。
  8. 偏斜形:基部兩側不對稱偏斜,如秋海棠。
  9. 盾形:葉片與葉柄相連在葉片的中央,或在邊緣以內的某一點上。
  10. 合生穿莖:對生葉的基部兩側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體,而莖恰似貫穿在葉片中。
  11. 箭形:基部兩側的小裂片向後並略向內,如慈姑。
  12. 戟形:基部兩側的小裂片向外側伸出,如打碗花。

葉緣

葉片的邊緣稱為葉緣,常見的形態有:

  1. 全緣:葉緣平滑不具任何齒或缺刻 ,如玉蘭、蠟梅紫藤等。
  2. 鋸齒:葉緣具尖銳的鋸齒,齒端向前,如木樨桃等。
  3. 重鋸齒:鋸齒邊緣又有鋸齒 ,如日本晚櫻、棣棠等。
  4. 鈍齒:葉緣具鈍頭的齒 ,如大葉黃楊
  5. 牙齒:尖銳齒 ,齒端向外,幾成90度。 波狀邊緣起伏如小波浪,如茄。
  6. 缺刻:葉邊緣 凹人和凸出較具翅緣大而深的,稱缺刻。又根據裂片的數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分為三出葉裂、羽狀葉裂和掌狀葉裂;也可根據裂片深度不同分為淺裂、深裂和全裂。

參考資料